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權柄之上 > 第2章

黑衣人闯入御膳房,一时间刀光闪烁,气氛陡然紧张。谢承煜反应极快,抽出佩剑,大喝一声:“保护沈先生!”亲卫们迅速将沈砚辞护在身后,与黑衣人展开搏斗。谢承煜武艺高强,剑风凌厉,几个回合下来,黑衣人便死伤数人。然而,黑衣人悍不畏死,依旧疯狂进攻。
混乱中,沈砚辞注意到一个黑衣人手臂上有一个独特的刺青,形状像是一朵六瓣梅花。他暗自记在心里,趁着双方缠斗之际,悄悄靠近小太监。小太监早已被吓得昏死过去,沈砚辞迅速在他身上摸索,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着一个字:“林”。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随着皇宫侍卫的赶到而结束。黑衣人见势不妙,纷纷自尽,只留下一地尸体。谢承煜看着沈砚辞,眉头紧皱:“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查出真相。”沈砚辞将纸条递给他,沉声道:“这个‘林’,恐怕指向的就是丞相林鹤年。”
经过这一番波折,沈砚辞和谢承煜更加坚定了彻查真相、整顿朝局的决心。
自先帝暴毙、幼帝登基后,大魏朝堂表面上维持着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旧贵族们以丞相林鹤年为首,凭借着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依旧把持着诸多关键职位。他们在朝堂上抱团取暖,对长公主苏若雪的新政阳奉阴违,与新崛起的势力摩擦不断。新贵们大多是先帝在位后期提拔的寒门士子,他们怀揣着革新之志,试图打破旧贵族的垄断,两方势力针尖对麦芒,冲突一触即发。
沈砚辞身处这旋涡之中,却仿若闲庭信步。他每日依旧按时入朝,参与朝会时安静聆听,偶尔发表几句见解,却总能切中要害。可无人知晓,他已在暗中开始布局。他穿梭于各官员府邸之间,表面上是文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学问交流,实则在不动声色地串联起那些对旧贵族不满、渴望变革的力量。
一日,沈砚辞邀请数位御史到家中做客。席间,众人酒过三巡,话题渐渐从诗词转向朝政。沈砚辞轻轻放下酒杯,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如今朝堂积弊已久,旧制束缚,新才难展。列位皆有匡扶社稷之心,不知对当下局势有何高见?”一位年轻御史愤懑道:“旧贵族把持权柄,任人唯亲,阻塞贤路,若不改变,大魏危矣!”其余御史纷纷附和。沈砚辞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亮色:“既如此,我等不妨联名上奏,以朝廷律令为纲,明陈时弊,再提革新之策,此乃堂堂阳谋,他们若阻拦,便是公然与国法作对。”众人闻言,皆沉思片刻,随后纷纷点头,眼中燃起斗志。沈砚辞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一步棋已经走出。
而另一边,谢承煜因在先帝暴毙事件中护驾有功,又屡立战功,被长公主苏若雪任命为摄政王。这一任命,本是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可却引来了诸多文臣的不满。
谢承煜入朝的第一天,便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排挤。早朝时,当他提出要加强边疆防御,应对突厥威胁时,立刻有文臣站出来反对。“谢将军,如今国库空虚,若再大兴军备,恐百姓负担过重,民怨沸腾啊。”礼部侍郎慢条斯理地说道。其他文臣也纷纷应和:“是啊是啊,应以文治为先,不宜轻启战事。”谢承煜皱紧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怒意:“突厥虎视眈眈,若不早做防备,一旦兵临城下,那时后悔晚矣!”可无论他如何据理力争,文臣们依旧是你一言我一语,软磨硬泡,就是不同意增加军费。
下朝后,谢承煜心情烦闷,独自来到校场。他骑上战马,在空旷的校场上疾驰,试图借此驱散心中的郁气。这时,沈砚辞悄然来到校场。他看着飞奔的谢承煜,大声喊道:“将军且慢!”谢承煜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走到沈砚辞面前:“沈兄,今日朝堂之事,你也看到了,这些文臣,简直不可理喻!”沈砚辞微微一笑:“将军勿忧,文臣重名,武臣重利,他们排挤将军,不过是怕将军分了他们的权柄。将军只需在其位,谋其政,做出实绩,他们自然无话可说。”谢承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沈砚辞接着压低声音道:“我已在谋划布局,不日便会有所动作,届时还需将军相助。”谢承煜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沈兄的阳谋,究竟是何妙计?”沈砚辞神秘一笑:“时机未到,不可说。但总之,是要让朝堂这潭死水,泛起波澜。”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此后几日,沈砚辞与御史们紧锣密鼓地筹备联名奏疏,将旧贵族在人事任免、赋税征收等方面的积弊一一列出,再附上详细的改革建议。而谢承煜也不再与文臣们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他开始专注于整顿军队,选拔将领,提升军队士气。朝堂上的暗流,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涌动得愈发激烈,一场新旧势力的正面交锋,似乎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