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被辞退后的逆袭复仇记 > 第一章

我以月薪3500元的薪资入职公司当前台,劳动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我的薪资每年会增长15%。
其实签合同那会儿,我压根没觉得自己会在这家公司久留,可随着公司一天天壮大,一晃八年过去,我的薪资也从最初的3500元涨到了8000多元。
我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只要公司不倒闭,月入过万指日可待。
那时的我,已经做好把公司当家、把同事当亲人的准备,一门心思盼着公司能做大做强,直到我顺利退休。
为了对得起这8000多的工资,作为小小前台的我,主动承担起公司里大大小小的事务。
老板说夏天空调费太高,我立刻上网搜寻省钱妙招,在风扇上绑矿泉水瓶,在过道摆放廉价工业冰块,既解决了电费过高的难题,又让同事们能在舒适的环境里安心工作。
老板说公司绿化不足,又没有预算,我就去闲鱼换购盆栽,下班后跑到绿化带挖土,周末还去野外采花弄草,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办公室装点成了小花园。
可老板对我始终态度冷淡,我还以为她天生高冷,属于慢热性格,便只顾埋头做好自己的事。
公司没水了,我联系送水师傅,还亲自搬运,电闸跳闸、桌椅损坏,我拎着工具箱就去修理,打印机、电脑出故障,我想尽办法省钱买零件,自己动手组装。
同事有时会问我:何必替老板省这么多钱呢
我总是无奈地摇头叹息:我不像你们有技术、能出业绩,我一个前台,帮老板省钱,就是我的价值。
我一直觉得自己足够有自知之明,也尽力做到最好了。
直到老板交给我150元,让我给公司上下50个同事准备下午茶时,我还是懵了一下。
这笔钱肯定得花,但我只是个打工的,得听老板的话,还得让老板看到我的能力。
于是,我绞尽脑汁,花50元买了散装饼干、葡萄干和山楂碎,又用50元购置了各种材料,泡绿茶、熬红糖、搓冰粉,忙活到深夜。
第二天,同事们开开心心地享用着美味的下午茶,谁也没看出来这些东西只花了150元。
所以,当老板找到我,问:你确定那些东西值150元
我还以为终于要得到夸奖了,便有些羞涩地回答:那些罐子都是我从家里拿的,用完还得带回去,150元虽不多,但也够置办这些东西了,我自己还添了一点小钱,就不报销了。
可我的话还没说完,老板就把手中的鼠标重重摔在桌上,气氛瞬间凝固。
看着老板阴晴不定的脸色,我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明天开始,你不用来了。她冰冷的话语,让六月的天气仿佛都变得刺骨,我整个人僵在原地。
我艰难地咽了咽口水,鼓足勇气问:为什么
她冷笑一声:那些东西不值150元,你还不明白
那一刻,我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尴尬、窘迫的情绪将我淹没,我终于明白,老板口中的不值,不是指那些冰粉,而是在她眼里,我这个前台根本不配拿8000元的月薪。
30岁这年,我失业了。
离开公司时,我只带走了自己的水杯。
同事阿暖却对我说:你带的东西太少了。
我一脸疑惑,她指着办公室里的绿植说:这些都是你弄来的,该带走。
我苦笑着摇头:搬走也没地方放,算了吧。
阿暖却气呼呼地说:凭什么搬走!我们帮你搬!就算没地方放,扔了也不能留给他们!这帮资本家根本不配拥有这些绿植,放心,那家伙肯定会后悔的!
我知道她是在为我打抱不平,但还是算了,没了我的照料,这些绿植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我挥了挥手,真正做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家后,我开始疯狂投简历,可结果不出意外,全都石沉大海。
阿暖也帮我在其他公司打听机会,但都没有回音,我心里清楚,前台这种没什么技术门槛的岗位,4000元就能招到刚毕业、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哪个公司会愿意花8000元请我这个老妇女呢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挣扎。
刚好国家放宽了摆摊政策,我一咬牙投资2万元,搞来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地铁口开启了摆摊生涯。
早上卖煎饼、馄饨,中午卖预制盒饭,下午就卖自己亲手搓的冰粉。
虽然每天累得够呛,但生活过得格外充实。
谁能想到,随便做做,一天流水就能有1000元,一个月按20天算,轻轻松松就能赚2万元。
而且,我还发现不同人群的活动时间不一样,学生党比上班族出门早两个小时。
于是,我第二天准备了更多食材,凌晨6点多就守在学校门口。
果然,赶着上学的学生、没吃早饭的上班族,都在我的摊前排起了长队。
等8点学生都进校了,我又骑车赶到学校旁的科技园区。
在自媒体公司待过的经历,让我深知本地生活群的重要性,为了把新客户变成老主顾,我把每个客户的联系方式都存了下来。
每天从早忙到晚,常常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我把这些经历分享给阿暖,她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就知道你肯定行!
我又问起公司同事的近况,她立马来了精神:还是老样子,不过新来了个前台实习生,可把老板治得服服帖帖!
我顿时来了兴趣,赶紧追问。
原来,老板给那个大四实习生一个月500元工资,却让人家又是打扫办公室、给绿植浇水,又是收发外卖快递,甚至还要修理打印机、疏通厕所。
实习生一直忍着,直到老板又给了150元,让他给50个同事准备下午茶。
这实习生倒好,直接把150元发到公司群里,还嘲讽说这点钱连一杯蜜雪冰城都买不了,让大家各自领3块钱去买可乐。
老板看到消息,立刻把实习生叫进办公室,让他现场学做冰粉。
实习生直接摔了老板的鼠标,还回怼:我要是会做冰粉,早出去摆摊创业了,还用得着在这儿为了500块受气
说完,当场就把老板炒了。
后来,老板又招了个00后前台。
打印机坏了,00后直接在本地生活软件上叫师傅来修,换零件、换机芯,折腾下来要1000多块。
00后刚出社会,哪付得起这么多钱,又怕公司不报销,干脆带着师傅去老板办公室,让老板当场付款。
老板咬着牙付了钱,还叮嘱00后以后遇到修理的事儿,要学着自己动手。
00后表面上乖巧答应,可等马桶堵了,连卫生间都不愿意进,又找了专业疏通师傅。
老板再次付款时,问00后有没有研究过怎么疏通,00后理直气壮地说:我这美甲可不许我干这种埋汰活儿!
老板没办法,只好交代以后再有东西坏,提前跟他说,看有没有必要花钱请师傅。
结果,技术部电脑坏了,00后直接把老板叫过去修。
老板折腾了一下午修不好,最后还是靠00后联系了电脑维修师傅。
从那以后,办公室里但凡有东西要修,老板再也不敢说00后找师傅不对了。
到了月末,财务一算账,00后叫师傅产生的费用竟然高达1.5万元。
我们都打趣说,老板现在肯定肠子都悔青了,以前我在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8000元,现在光维修费用就1.5万,再加上00后的工资,总支出都超过2万了,都快赶上技术骨干的薪资了。
没过多久,老板发现办公室的绿植全死了,就质问00后为什么不浇水。
00后直接回怼:别的公司绿植都有专人管,我是前台,可不负责这个,更别说去弄什么工业冰块省空调费了!
还有更离谱的。
00后不想搬水桶,看到同事忙,为了不耽误大家工作,每次换水都去找老板。
老板搬个一两次还能忍,可一天恨不得让他搬三次,直接把腰间盘都累突出了,在医院住了一周。
等老板出院回来,00后又让他搬水,老板估计是怕再进医院,直接让00后去人事办离职手续。
后来,老板招人时特意强调不要00后。
人事按照要求,找来了一个30多岁的宝妈,可这宝妈经常迟到早退,隔三岔五就请假去接孩子、照顾婆婆,而且一门心思都在家庭上,眼里根本看不到工作,连在本地生活软件上叫师傅都不会。
空调坏了两周,大夏天的,同事们抱怨声不断,老板没办法,只好也让宝妈走人。
再后来,老板说要招个男前台,可哪有男的愿意干3500元的活儿啊,路上倒是有个60岁的扫地大爷愿意,但老板又看不上。
阿暖最后总结:咱公司前台都空了3周了,老板最近总跟我打听你的情况,我猜他说不定想把你叫回去呢。
我果断拒绝了:回去是不可能回去了,我现在这样挺好,日子也有盼头。
阿暖说想吃我做的冰粉,让我有空去他们园区摆摊,我答应了,但一直腾不出时间。
因为我发现,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强,必须得扩张,而且不能盲目,得把每个步骤都精细化、流程化。
毕竟摆摊靠出卖劳动力赚钱,一个月几万块差不多就是上限了,要是遇上极端天气,别说没生意,自己不生病就不错了,人又不是铁打的。
听阿暖说了办公室的那些事儿,我才意识到,其实不只是老东家,其他公司也存在各种维修问题,家庭里也经常会有马桶堵塞、电器故障的情况。
这让我开始重视起之前摆摊积累的十几个本地生活群,群里要么是附近公司的上班族,要么是接送孩子的家长,上万人的流量都在我手里。
如果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想到这儿,我兴奋得一夜没睡,连夜开始筹备家电、电子产品维修所需的设备。
有了之前的经验,该准备些什么,我心里一清二楚。
等东西都置办齐了,我联系阿暖,让她帮我做一张上门维修的海报。
阿暖很惊讶:你不摆摊了那可是一个月好几万的收入啊!
我解释道:不是不摆,就是想试试新路子,要是这条路走不通,我再接着摆摊。
她似懂非懂,最后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好了海报。
我把海报发到各个本地生活群里,很快就接到了第一单。
一位宝妈说她家孩子的学习机开不了机,我带着工具上门检测,发现是充电接口坏了,换好接口后,她给了我60元。
从出发到回家,满打满算也就半小时。
紧接着,我又接到了第二单,是同小区一位老人家的电视机看不了了,上门检查后,发现是网络断了,我帮忙连接好网络,又赚了60元。
我本想不收钱,可老人家执意要给,还说:以后有事儿还得找你,不给钱我心里过意不去。
聊天时我才知道,老人家无儿无女,也不太会上网,她之前吃过我卖的冰粉,加了群,看到我发的上门维修消息才联系我。
这台电视她已经两个月没看了,找人修,人家开口就是好几百,她舍不得花钱,一直拖着。
要不是看到我写的上门一次60元,这电视还不知道要坏到什么时候。
老人家的话让我陷入思考,现在上门维修收费标准太混乱,很多师傅仗着自己有技术,漫天要价。
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想凭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行业。
接下来的三个月,我日夜奔波在各种维修订单中。其实现在的电子产品和家电质量都不错,只要没泡过水、没受到严重摔砸,基本都是小问题,我遇到的故障,半个小时内基本都能解决。
随着单子越来越多,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趁着暑假,我招了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给他们开保底工资加提成,年底还有分红,算下来,每个人一年能挣20万元。
又过了一年,我把附近区域的本地生活业务基本开发到了极限,想要继续扩大规模,就得培养管理人员了。
团队里有几个年轻人特别机灵,虽然技术不是最顶尖的,但做事靠谱、懂得变通。
我仔细考虑后,和他们谈了谈,让他们负责管理本地团队,而我则抽身去开拓新的市场。
正当我干得热火朝天时,阿暖突然告诉我她被裁了。
我大吃一惊,连忙问她发生了什么。
阿暖叹了口气:公司连续三年业绩没增长,老板觉得现在业务稳定了,我们这些老员工不配拿这么高的工资。你也知道,现在毕业生一茬接一茬,年轻有活力,关键还便宜。我现在高不成低不就,工资低的工作看不上,工资高的人家又不要我。
我难以置信:不会吧你可是技术骨干,公司的技术架构都是你搭建的,新来的人能接手得了
阿暖苦笑着说:所以老板让我把底层逻辑文档写出来,好交给下一个人。
我追问:那你能写出来吗
她无奈地摇头:根本写不出来,我们这批程序员都是野路子出身,当初为了尽快把网站搭建起来,天天熬夜拼命干,写的代码哪有什么逻辑有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能运行起来。
我心里一阵感慨,那些年,阿暖和其他技术同事在办公室熬夜敲代码,我还在一旁端茶送水呢。
我问她: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摆摊卖冰粉吧,就用你教我的秘方。
我赶忙拦住她:摆摊的事儿别干了,跟我一起干!我现在的公司一直做硬件维修,你来了,咱们开辟个新业务——软件维修,只要有人有需求,咱们就接!
阿暖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不过很快就答应了。
刚开始,确实没什么人愿意找外包程序员,阿暖闲着没事,就帮我的维修团队开发了一个拍摄小程序,小程序上线后,维修团队的工作效率直接提高了一倍。
大概过了一周,阿暖终于在本地生活群里迎来了第一个客户——一群大学里的学生,他们正对着写好的程序发愁,不知道怎么运行。
阿暖耐心教了两个小时,收获了10个学生每人100元的报酬,而且学生们还约好让她第二天继续去指导。
不仅如此,这些学生还把阿暖推荐给了隔壁班同学,经过一个月的集训,学生们终于完成了毕业程序,阿暖也拿到了一笔前所未有的高薪。
学生们都说:第一次花这么少的钱,学到了大学四年都没学会的东西。
这可真是双赢!
接着,阿暖又接到了第二单,和一家小公司签了外包项目。
对方要求不高,阿暖找了个模板,修修改改,不到一周就交了活儿,小公司用着很顺手,觉得这个价格能拿到这样的程序,特别划算,老板还把阿暖介绍给了其他合作公司。
至此,阿暖接单接到应接不暇,忙得连新订单的地址都没仔细看。
当阿暖带着合作协议来到老东家时,一见到从前的老板,气氛瞬间变得尴尬起来。
不过,感到尴尬的绝对不是阿暖。
原来,老板新招的大学生根本无法根据站内底层逻辑搭建新页面,换了好几拨人都无济于事。
经朋友介绍,他才联系上阿暖,若不是这次联系,老板恐怕永远都不知道,曾经的员工阿暖,如今已经是科技创业圈里赫赫有名的技术大牛。
以前,阿暖在公司月薪才2万,现在,人家月入10万,这次老板找阿暖,就是打算签下一份20万的合同。
合同顺利签完,阿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老板也尽力维持着大方的模样。
临走时,阿暖还趁着午休,和老同事们聚了个餐。
这顿饭局上,老同事们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吐槽起来:那个蠢货,居然想用7000块招阿暖这样有经验的程序员,结果呢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他自己倒是天天熬夜加班,你看他,头顶都快秃了!更可笑的是,现在公司连前台都没了,所有修修补补的事儿,全靠一个本地生活小程序撑着。
阿暖看了一眼那个小程序,会心一笑,毫不避讳地说:这小程序,是我开发的。
老同事们瞬间瞪大了眼睛,露出震惊的表情,这些熟悉数据和流量的老同事,只扫了一眼,就判断出这个小程序日收益超过20万。
他们眼睛发亮,纷纷让阿暖问我,公司还招不招人,阿暖一口答应,说一定把话带到。
回去后,阿暖把白天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告诉了我。
她气得直咬牙,恨不得老东家马上倒闭,还说:那帮人我们都知根知底,配合起来也默契,趁着他们想跳槽,干脆都挖过来,把公司做大做强不好吗
我赶忙劝她别急:做大做强是好,但不能盲目扩张,那帮老同事现在待遇不错,强行挖人,咱们未必负担得起。
阿暖渐渐冷静下来,但还是觉得就这么放过太可惜。
我摇摇头,说:不着急,再等等,就那老板的性子,保不准还会在技术团队上折腾。
想当初,阿暖答应给大学生辅导作业,不过是闲着没事,哪能想到课时费这么可观,这才让他有了钻研的动力。
现在的老同事,待遇福利都不差,我们这种服务行业的工作,他们估计看不上。
人啊,往往到了走投无路,才会想着寻求新出路,就像我当初,如果不是被辞退,哪能摸索出现在这条创业路
三个月后,我把外地的业务团队也搭建起来了。
阿暖管理后台小程序十分得力,但公司越做越大,各种小问题也冒了出来,不得不招聘更多技术人员。
阿暖一直催我把老同事挖过来,我始终按兵不动。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同事主动联系我,语气焦急:我实在干不下去了!那混蛋给我下了最后通牒,这周内完不成任务就让我走人。
那么多后台内容,我一个搞前端的,光是学习研究都累得够呛,反正我已经决定辞职了,干前端我在行,熬夜加班也能接受,但让我干后端的活儿,我实在干不来!
老板根本不懂技术,在他眼里,前端后端没区别!我跟他理论也没用,阿暖那边还缺人吗只要不让我干后端,底薪低点我都愿意,帮帮我吧,苏瑶、苏总!
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当天,他就果断离开了待了10年的公司,加入了我们的团队。
刚开始,他的工资不算高,但随着熟悉工作内容,他也顺利签下了第一单。
虽然钱不多,但他说:这活儿干着有奔头!
一个月后,他的薪资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三个月后,他就盘算着提前还房贷了。
大约过了一年,他还完房贷,一时兴起组了个局,叫上好友聚餐,我和阿暖也去了。
饭桌上,大家聊起各自的近况,有人感激我给了他们新机会,也有人说自己还在困境中,希望我能拉一把。
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接纳了这些老同事,还叮嘱他们:做事低调点,别声张,闷声才能干大事。
周一,老同事们纷纷递上辞职信。
老板在办公室大发雷霆,骂他们是白眼狼,可骂又有什么用呢员工想离职,无非两个原因:钱没给到位,或者干得不开心。现在,这两点老东家全占了,不离职才怪!
老板冷静下来后,又开始说好话,挨个问离职原因,有人说想回家种地,有人说要开店,还有人说离婚了想出去散散心,理由五花八门,让老板摸不着头脑。
不过转念一想,主动辞职总比辞退要赔违约金强,他也就不再阻拦。
老同事们前脚刚离开,后脚就来我这儿报到。
我也不含糊,给大家交代好新任务,大伙儿撸起袖子就开始干。
一个月后,我们的新程序在本地生活群发布,经过宣传推广,成功取代了旧小程序,把需求到家的服务做到了极致。
七夕那天,公司的年轻人都去约会了,只剩几个单身同事在打游戏。
我问他们怎么不出去,他们笑着说:我们在和游戏约会呢!
这时,突然来了一单,我不忍心打扰他们,就自己提着工具,开车去了客户那儿。
开到半路,我才发现地址竟是老东家所在的园区。但犹豫片刻后,我还是走了进去。
老板出来迎接我,看到我的一瞬间,先是惊讶,随后长舒一口气,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干这个的
我回答:已经干了几年了。
他点点头:这个‘需求到家’的软件,我用了很多次,还是第一次见到你亲自来,之前你负责其他片区
我解释道:今天七夕,大家都去约会了,我闲着没事就过来了。
他打量着我:干这行很辛苦吧你都晒黑了。
我笑了笑:辛苦是辛苦,但有付出才有收获嘛!老板,是哪个东西需要修理
他指了指空调。我熟练地排查故障,发现是一个小零件老化了,换好零件后,我又给空调加了氟,确保能用到明年夏天。
结完工钱,我准备离开,他却拉住我,热情地把我往会客厅带,还倒了杯水:苏瑶,算起来你今年35岁了吧
我点点头:还差两个月就35了。
他叹了口气,一脸同情:这么大年纪,还没份稳定工作,天天在外面奔波,找对象也难啊,你现在是不是很发愁
我摇摇头:我每天过得挺开心的,没什么可愁的。
他却不相信,还以为我在强颜欢笑,语重心长地说:要不你还是回来吧,至少不用风吹日晒,工资我还按以前的8000给你,怎么样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打的是这个主意,婉拒道:不用了,我现在过得没你想的那么糟糕。
他还是不信,唠叨着:整天背着工具包,骑个电动车到处跑,挣不了几个钱,皮肤还晒黑了……
我懒得解释,也不想跟他争论。
他又开始吹嘘起来:我们公司都成立13年了,你知道这个园区能撑13年的公司有几家吗就我们一家!我打算把公司做到我退休,这么好的条件,你应该珍惜。
我看着破旧的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真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
他继续说:以前很多老同事走了,是因为他们不能跟我共患难,但你不一样,你是公司发展好的时候离开的,是我眼拙,小看了你,现在证明,你值8000的工资。后来找的前台,没一个比得上你,你回来,我相信在我的带领下,公司还能再创辉煌!
我耐心听着,一直没答应。
他渐渐没了耐心,急道:你现在干什么能月入8000就你这修修补补的活儿,一单才60块,公司抽成后你能剩多少一个月累死累活,最多5000吧!要是觉得8000少,我给你加到1万!
我无奈地说:真不是钱的问题。
他却不依不饶,提起我以前的窘境:不是钱是什么几年前你被开除,我都看见你在园区门口卖冰粉,一碗3块,卖100碗才300块。别硬撑了,这就是现实,你不行就是不行!
我强压着性子,没有发火。
这时,小程序提示有新订单,我赶紧说要走。
他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失望:走吧走吧,我也下班了,你要是干不下去,随时欢迎回来。
我们一起走出公司,他坐上那辆开了10年的奥迪车。
我站在旁边,迟迟没掏车钥匙。
他问:你不是骑电动车来的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他说:行吧,我好人做到底,送你一程。
我连忙拒绝,可他非要送。
推搡间,我的车钥匙不小心按到,旁边的玛莎拉蒂嘀地响了一声。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也不再遮掩,直接上车。
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这是你们公司的车
我不想扫兴,点点头。
他立马换了副表情,笑着圆场:其实你现在这公司挺不错的,快上市了吧
我笑着回应:还早呢,离上市还有段距离,老板,我得走了,再见!
从后视镜里,我看见他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开。
两年后,公司真的上市了,阿暖和员工们都分到了股份,忙碌多年,我终于能歇口气,阿暖也找到了人生伴侣。
她的婚礼定在国庆节,需要车队,我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几辆豪车都借给了她。
结果,我只能打车去婚礼现场,没想到,竟然打到了老老板的车——还是那辆老奥迪。
我本想装作不认识,他却一眼认出了我。
看着我一身定制礼服,他好奇地问我现在做什么。
我含糊地说:还是老本行,今天朋友结婚,所以打扮了一下。
他苦笑着说起这两年的遭遇:老员工辞职后,公司业绩一落千丈,我卖了房子投钱,结果血本无归,老婆孩子也离开了,我没技术,只能跑跑网约车、送送外卖,勉强糊口。
他一路上絮絮叨叨,又是道歉,又是感慨:你知道阿暖吧她今天结婚,老公是个钻石王老五,还有她那个好朋友,自己创业当老板,开法拉利,以前那些老同事,现在一个比一个混得好,也就咱俩还在底层打拼,干苦力、吃老本。说真的,要不是看你也过得普普通通,我都没活下去的动力了……
我只能尴尬地笑笑。
快到酒店时,我让他停远一点,他却非要送到门口。
刚下车,老同事们就围了上来:苏总,你可算来了,我们等好久了!
是啊,阿暖说了,今天你才是主角,没有你,哪有我们今天!
大家热情地簇拥着我往里走,一口一个苏总,叫得我既感动又自豪。
我抬头看了眼酒店门口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总裁苏瑶女士亲临婚礼现场。
不用想,肯定是阿暖的主意。
我回头看了看老老板,他站在原地,眼神茫然,整个人僵住了。
或许,他认出了结婚照里的新娘是阿暖,也认出了这些曾经的员工……
阿暖的婚礼圆满结束,大家尽兴而归。
然而,当晚就传来噩耗,有人从酒店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第二天新闻报道出来,我们才发现,自杀的人竟然是前老板。
大家唏嘘不已,但生活还要继续,短暂的感慨过后,又都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