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晴一两日又刮起风雨,常青山一带受灾的范围再度扩大,武侯迟迟不归,方应知带一队兵马前去相助。
城内的灾民越来越多,远超衙署能接济的限度,幸元窈带百石粮食恰解燃眉之急。
天才放晴,睡梦中的元窈就被嘈杂声惊扰,她揉惺忪睡眼下床,说话黏糊:“桑娘怎么回事啊?”桑娘听她动静进屋,取下衣服帮她穿,叹一声:“是前堂的灾民,有哭的有闹的。
”堂前人声嘈杂,吵得他们也不得安生。
留在衙署看护的衙役不多,全被霍垣安排在内院前,就是怕灾民鱼目混杂生出事端,现下看来,他此举不无道理。
元窈朝外望望,前朝时某王在常青山修建陵墓,掏空了底下山体,外强中干的山经历几百年风雨摧残在这时彻底塌了,那些灾民,彻底回不去家了。
“阿垣哥哥呢?”擦好脸,元窈把巾帕递回桑娘。
“才回来,去书房了罢。
”元窈点头,端着桑娘备好的瓜果往书房去。
常青山一点消息都要让衙署内灾民躁动,有悲者叫衰不止。
霍垣生怕引发暴动,正为此焦头烂额,想要修书一封传给霍褚,询问该如何处理,才走到书房就见一抹倩影。
衙署内只有一人有这样窈窕的身姿。
“杳杳。
”霍垣唤她。
元窈转身,见人就笑:“阿垣哥哥,我还以为你在书房呢。
”霍垣走近闻着瓜果香和元窈身上的清甜,心情稍有明媚,却仍不足以盖过眉间愁绪。
他声音晴朗透彻:“我正要来书房。
”元窈侧身让路,霍垣走在前头推门进入,她跟在后面,嗓音轻缓:“阿垣哥哥很是烦恼的模样可是和堂前灾民有关,才还听到有好大的动静。
”“嗯。
”霍垣闷闷不乐,坐在书案旁,拾起笔:“才收到传信,常青山周遭数和村庄被盖没,这么多灾民逃出来还是有不少死伤,而且……这些人今后也无家可归了。
”“这些人太难安定,方才还有人寻死,堂前乌泱泱一片,我实在担心生出什么事端。
”元窈放下玉盏,安静聆听。
宁慎说过流民之势不容小觑,无依无靠的伶仃人做事是最没顾忌的。
她切好一块甜瓜推到霍垣眼前,故作沉吟,而后开口:“寻常百姓一生不过为生计奔波,自认生活无望才会有轻生的念想,阿垣哥哥可以先对他们施以安抚,武侯既去常青山施救就不会对灾民们弃之不顾。
”“听闻颍川郡有过大变故,如今城中许多地方闲弃,这些地方日后也是要修缮的,就好比衙署。
我猜想这些灾民都是村中的百姓,该是会搭建、修缮房屋的,他们清闲着就难免自怨自艾胡思乱想,阿垣哥哥何不趁现在雇用他们去修缮城中容易修缮之处,这样一来,他们能赚到银钱就不会恐慌难安,有事做就不会惹是生非。
”元窈说时一直观察霍垣神情,见他眼中有大悟之色又说:“若是衙署内没有银钱,我带来一些。
”霍垣哪儿需要她的钱,忙说不用。
他痴痴望着元窈,满眼都是敬佩:“杳杳你想得真周到,我都想不到这些,你以后也教教我,我一定用心学……”他从小习武,不通政事,就是代笔书信之事霍褚也从不用他做,碰上这一摊子事就手忙脚乱了,方应知忧心常青山险情,丝毫不管衙署中的灾民,这些日子多亏有元窈为他出谋划策。
元窈被霍垣夸得晕头转向,心里沁蜜了一般。
两人对了遍说辞,霍垣便赶去前堂,元窈晚他几步出院。
内院里前两日就修缮妥当,几个庭院由专门筛选出的妇人清扫,元窈瞟一眼霍垣背影,脚下一转朝正院走去。
刘伯正带府上杂役栽树培草,见着元窈纷纷问好,“小姐可有事吩咐?”“阿垣哥哥房中该重新上漆,书房桌脚有损也该修补更换,我想看看武侯院中可缺失什么,一并叫人采买回来。
”元窈温言道。
刘伯腾不出手,便说:“小姐您先看着,小人随后到。
”元窈点头,走进正房。
屋里陈设简洁,不见多少人气,空荡冷清。
她装模作样查看一圈才出来,刘伯也匆匆过来,定睛看了元窈一眼,脸上扬起和蔼笑容:“可要装点什么?”“东南角应是有破口,我瞧墙面有些潮斑,门窗也重新上遍漆吧。
屋里没些生气,不如也像阿垣哥哥房中那般稍作装饰?”说完元窈边朝书房去,刘伯在她身后亦步亦趋,与她道:“侯爷不喜繁杂,房中向来一切从简。
”刘伯为她推开书房门,随她一起进入:“小姐可先查看再告知小人,书房修整需得侯爷归来再行商议。
”他隔一步远,紧紧跟在元窈身后。
“好。
”元窈脸色如常,背对刘伯时秀眉轻拧,面上几分凝重,唇角也被压平了。
……“怎么不要我们!我们也会做工!”有三两妇人跟着那群青壮年男人要去城西,但被衙役阻拦下。
衙役冷硬连说不行,不许她们过去。
几个妇人急色,眼看着就要起争执,一只白嫩小手突地握住妇人粗糙的手指。
元窈朝妇人笑:“大娘,我这儿还有其他伙计,比做工轻松一些,也是五十文一日。
”闲雨亭外安置的受外伤不能自理的灾民,屋里是伤寒者,需要有人煎药、看护换药。
元窈召来一些有经验的妇人,要她们自己选择三至五人看护,给五十到六十文,出了差错便扣工钱,效果甚好。
伤员尽数被安排妥当,元窈松了一口气,再去前堂,被她安排收棉槐条子的衙役也回来了。
元窈吩咐下去,收编筐、簸箕之类,六文钱一个。
“姑娘,二公子给您寻的花到了。
”桑娘走到元窈身边。
元窈惊喜,提裙要回去,却听见有人叫她。
“小姐……”元窈回头,是一个看着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姑娘,两只手的手指捏在一起,很是纠结的模样。
这些动作元窈也时常做,她能看出眼前少女紧张,于是更加温和询问:“是有什么事?”少女瞅她一眼就匆匆低下头,声音很小:“小姐,我和祖母不会编筐……但会刺绣……”她说到这儿便不说了,元窈自然懂她未尽之言,她无非是想给这些人找些事做,以免沉浸在无家可归的痛苦中,刺绣编筐都是一样的。
刺绣算是精细的技艺,不能和编筐同酬,元窈思索该报之以多少酬劳,正瞥到少女衣领下一压桃枝,在光下似有水波潋滟,颜色渐进、栩栩如生。
元窈自小跟着阿母学习刺绣,心底很是喜欢,乍见这样的绣工情不自禁伸出手碰上去,针脚细密紧实,摸着不像是寻常绣线。
“这是你绣的?”她惊喜。
少女似是惶恐,一边慌乱转身躲开,一边指给元窈看:“我……绣不成这样,是我祖母。
”指尖的小花远离,元窈顺她所指看见一佝偻老人,老人家身材瘦弱,一双眼睛明亮。
她喜上眉梢,亲昵靠近这少女:“阿婆和姐姐有这样的好技艺,何必做工,来教教我吧。
”元窈遂把祖孙二人请到正厅,学绣花学了小半天,还是夜深酸眼睛了才肯停下。
元窈自觉收益颇多,叫桑娘备了重金奉上,哄得老人家多教教她。
她沉迷新学的技艺,把祖孙送回去也不肯放下,还一针一线的勾着,青灰方布上,几支白羽飘逸。
元窈看着欣喜,欲锈一只白鸟,填上香料做成香包送于霍垣。
桑娘插好门闩进内室瞧见元窈还坐在烛旁,神态认真。
她不懂刺绣之事,见元窈专注不忍扫兴,可……但天色已这般昏暗。
“唔——”桑娘正犹豫该阻挠否时,元窈一时不慎正正扎中指尖,细薄的皮肤被刺出一个深深的血眼,瞬间涌出血点滴落在洁白的丝线上,元窈忙扔下绣棚,含住指尖。
绣了小半日的模样,沾上一滴殷红血珠,十分扎眼。
“诶呦,姑娘。
”桑娘蹙着眉头,两步过来收起绣棚,关切又责备看她一眼:“明日再绣吧姑娘,天太晚了。
”元窈难过白费了半日心血,可不敢再熬眼睛了,乖巧点头。
桑娘扶元窈起来。
砰砰——有人敲门。
“杳杳,睡了吗?”是霍垣的声音。
都入夜了,霍垣还找到房门口,桑娘不喜,元窈却高兴,应着:“没呢,阿垣哥哥。
”元窈欢欢喜喜过去,霍垣又带了些小玩意儿给她。
霍垣但凡外出都会给她带东西回来,一日三两趟,能带回来好些,都是她不曾见过的。
“难得今日天气好,我偏这样忙,杳杳若不急睡,我们看会儿月亮?”元窈自然乐意。
赏月是闲情雅致之事,霍垣自然是欣赏不来的,只是为了和元窈独处会儿罢了。
圆月皎洁,银光清冷打在两人身上,夜里无风,院中寂静,实在是难得的祥和之态。
“衙署可算清净了,多亏了杳杳你。
”霍垣又忍不住赞她,之前夜里灾民也不消停,今儿把他们带出去做工,天晚才回来,这些人用过晚饭都早早歇下了。
被夸多了,元窈已能做到不喜形于色,只恬然一笑:“阿垣哥哥,我又想到一事。
”霍垣知道她又有好主意,乐不得听。
“阿垣哥哥可以趁这几日瞧瞧这些人中是否有能组织干事者,待稳定下来,直接雇佣干事者将城西修缮之事全权交予他们,让他们自行组织工人,省得阿垣哥哥在旁监——”元窈话说一半,霍垣直接一把握住她的手,两只大掌紧紧包住元窈的双手。
元窈因他突如其来的举动愣了一下,抬眼轻轻看他,剩下的字都被咽了下去。
霍垣喜着:“杳杳你简直和我心有灵犀,两百多工我犯愁监管不来呢!”霍垣许给元窈的花朵开得正艳,院里暗香浮动,两人相视,情愫暗生。
有这一双水眸在月下晶莹闪动,似花容颜也黯然。
霍垣失神,直愣愣看她。
从前他常听营中兄弟怀念家中妻儿,那时他是如何想的?大丈夫当有远志哪儿能被儿女情长绊住脚。
如今他才知自己想错了,有一人能和他心意相通、为他分忧解愁……哪儿能不让人惦念?这几日他只是一会儿看不着元窈就觉得心痒难耐,在外碰着什么都想买回来给她瞧瞧,想讨她欢心,想看她笑。
掌下皮肤柔润,霍垣一颗心也是软绵绵的,他情难自禁,又忍不住说起了胡话。
“杳杳,等堂兄回来,我书信父亲母亲,我们就成婚可好?虽只有几日相处,可我心中好生欢喜于你……”“你莫觉得我轻率,十八年来我从未有这样悸动的时候,从第一眼见你时,我便控制不住与你亲近……”“杳杳你可也心悦于我?我霍垣保证一定不会辜负你,此生此世只待你一人好……”元窈一张小脸通红,何止是觉得霍垣轻率,她觉得霍垣有些神志不清了,怎么、怎么突然说到这种事上了。
她缓缓抽出自己的手,怯声:“阿垣哥哥,这话不妥……”霍垣苦恼,冀州民风也不算开放,可也不至于像豫州这般男女之间都不能交往。
元窈不想与他议论这些,反口问他:“阿垣哥哥,可想好日后如何安置灾民了吗?”安置灾民?这等大事,多是与他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