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异地恋熬不过毕业,尤其我这种跨界去金融圈更是天方夜谭。
毕业聚会上,所有目光都带着同情或看戏。
直到那个高调炫耀的同学再次提起我的劣势。
我和异地四年的男友相视一笑,平静地抛出王炸:我们双双空降陆家嘴,就在顶级公司总部。
四年双向奔赴的秘密,在此刻引爆全场。
她的得意变成了破碎的玻璃声。
第
1
章
毕业聚会。赵晴挽着她那个西装革履的男友大步走来,周围人群自动分开,仿佛在迎接什么贵宾。她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锁定在我们身上,嘴角微微上扬。
林溪,沈行舟!赵晴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我的天,你们竟然真的坚持到毕业了!
整个大厅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我能感觉到沈行舟的手在桌下轻轻握住了我的。四年异地恋,我们早已习惯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你们还在异地赵晴拉开我对面的椅子坐下,她男友站在她身后,一副成功人士的姿态,毕业季真是太残酷了,大家都在为前途发愁。
我抿了口香槟,没有接话。赵晴从大一开始就看不惯我和沈行舟的关系,总是阴阳怪气地预测我们会分手。
林溪,你学设计的,这下毕业了是要回老家了吧或者随便找个地方先待着赵晴歪着头,眼神里满是假惺惺的关心,现在经济这么差,设计行业更是内卷,我表妹学设计的都只能回老家当电商美工了。
周围几个同学发出低低的笑声,有人投来同情的目光,更多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我感觉到沈行舟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手背,那是我们之间的暗号——别着急,让我来。
沈行舟站起身,动作优雅地牵起我的手。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西装,衬得他肩宽腿长,气场全开。
林溪没有回老家。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的嘈杂声瞬间安静下来。
赵晴的笑容僵在脸上,她上下打量着沈行舟,眼神中的轻蔑毫不掩饰:不回老家那能在魔都立足尤其是在陆家嘴这种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专业都能进的。
她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戳向我的痛点——专业不对口。设计专业想进陆家嘴金融圈,在大多数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晴,你猜得没错,我微笑着看向她,我确实在魔都,而且就在……陆家嘴。
气氛瞬间凝固。赵晴的表情像是被人按了暂停键,嘴巴微微张开却说不出话。
陆家嘴你一个学设计的怎么可能!她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但语调已经变了调。
沈行舟的手臂环上我的腰,他的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而且,林溪拿到了摩根大通魔都总部的管培生Offer。
全场爆发出低低的惊呼声。
赵晴的脸色煞白,她的男友也收起了之前的傲慢神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至于我,沈行舟继续道,嘴角微微上扬,拿到了汇丰银行魔都总部的Offer,就在摩根大通斜对面。
你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不知是谁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我和沈行舟相视一笑。四年前那个火车站的告别,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约定,那些无数个熬夜学习的深夜,那些被质疑被嘲笑的日子,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故事。我轻声说道。
第2章
要不要告诉他们,我们的'双向奔赴'到底有多难
沈行舟的话让我思绪回到四年前的那个夏天。
大学报到前的那个傍晚,S市火车站的站台上挤满了赶车的旅客,而我和沈行舟却站在角落,与周围的匆忙格格不入。
到点了,你该上车了。我看着手表,强迫自己保持平静。
沈行舟没有立刻回应,林溪,他突然转向我,眼神异常坚定,我们不要做那种模糊不清的约定。
什么意思
不要说'等我回来'这种话。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是一张陆家嘴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栋高楼,四年后,我们在这里见面。
你疯了我笑出声,你是金融专业还说得过去,我学设计的,怎么可能进这种地方
所以这才叫目标,不是吗他指着地图,四年后,陆家嘴,顶峰相见。不是我等你,也不是你等我,而是我们一起努力,在最好的地方相遇。
站台上响起列车进站的广播。沈行舟把地图塞进我手里,在我额头上轻轻一吻。
记住,我们一起加油。
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泣,没有肉麻的山盟海誓,只有一张地图和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约定。
---
大学生活开始后,异地恋的现实很快就显现出来。时差、距离、忙碌的课程,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这段关系需要付出比普通恋情多得多的努力。
刚开始的一个月。今天过得怎么样每次通话都是这样开场。还行,就是设计史太难背了。你呢金融数学快把我逼疯了。最初的对话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无趣。
直到有一天,沈行舟突然说:林溪,我们不能这样。
我的心一沉:什么意思
我是说,我们不能只聊这些琐碎的日常。这样下去,四年后我们就真的只剩下回忆了。
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久。沈行舟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例行公事的问候。
从那以后,我们的通话内容变得完全不同。沈行舟会给我讲解他学到的金融知识,从基础的股票债券到复杂的衍生品;我则会分享设计领域的新趋势,从色彩心理学到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我们不再只是情侣,更像是彼此的导师和学生,在各自的领域互相启发。
---
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残酷。大一下学期,班上同学开始注意到我的异常。
林溪,听说你男朋友在B市一次团建上,班长小王状似随意地问我。
是啊,他学金融的。
哇,异地恋啊,好浪漫~女生们起哄,但眼神里藏着怀疑,能坚持多久
四年啊,到毕业。我笑着回答。
四年有人惊呼,太难了吧,我表姐异地三个月就分了。
是啊,大学四年诱惑那么多,能坚持才怪。
我没有反驳,只是低头喝饮料。这些质疑,我早就预料到了。
更令人不快的是,赵晴似乎对我和沈行舟的关系格外关注。
林溪,你男朋友最近怎么样啊她会在众人面前假装关心地问,大一新生脱单率那么高,B市又那么多美女,他应该很忙吧
我知道她在暗示什么,但我只会礼貌地回应:他挺好的,谢谢关心。
后来我才知道,赵晴还在同学群里散布言论,说我和沈行舟肯定撑不过大一,甚至开玩笑地说要打赌我们什么时候分手。
别理她,沈行舟在电话里安慰我,与其解释,不如用事实说话。
---
大一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去B市找沈行舟。
你不用来,沈行舟劝我,车票钱可以留着做别的。
不,我想去看看你的学校,看看你平时生活的地方。我坚持道。
那趟绿皮火车的旅程漫长而疲惫。但当列车终于驶入B市站,看到站台上等待的沈行舟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我们在B市度过了一周。沈行舟带我参观了他的大学,我们在图书馆自习,在食堂吃饭,在校园的湖边散步,就像普通的大学情侣一样。最后一天,我们特意去了B市的金融中心,在一栋高楼前拍了合影。
回去后,我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配文顶峰小聚,未来可期。
赵晴在照片下点了个赞,但没有评论。
---
大二开始,我和沈行舟都更加忙碌了。
快来恭喜我,拿到一等奖学金!沈行舟在视频通话中举起获奖证书。
你也要恭喜我,我笑着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集,被教授推荐去参加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了。
第3章
转折发生在大二下学期的一次偶然对话。我跟沈行舟报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老师告诉我们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去广告公司或者互联网企业。
老师说得没错,设计系进金融圈确实少见。沈行舟难得这么直接。
那我们的约定怎么办
视频那头沉默了几秒。林溪,陆家嘴那些大厦里不只有传统金融岗位。现在很多投行都重视用户体验,但你要懂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需求。
就这样,我开始了金融知识的自学之旅。沈行舟网购基础教材,快递给我;我则在网上找到各种公开课和慕课,系统性地学习金融基础知识。
最初的学习过程无比痛苦。专业术语像天书,数学公式让我头痛。我记得有一天凌晨两点,为了搞懂贴现现金流模型,我几乎要把书扔出窗外。
沈行舟,我真的做不到。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太抽象了。
试试用你的方式理解它。他提议,你不是最擅长可视化思维吗
这句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拿出彩笔和大张白纸,开始把抽象的金融概念转化为图形和流程图。杠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
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
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太棒了!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
---
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
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
什么项目我问。
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
项目很快开始,我被分到一个研发金融APP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是商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只有我一个设计系的异类。
你能负责UI设计,其他的我们来做。组长小马看着我说,语气里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除了UI,我想参与用户调研和商业模式分析。我直接说。
小马愣了一下,你懂这些
试试就知道了。
那个学期的项目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我熬夜研究竞品分析,做用户访谈,设计调查问卷。团队讨论商业模式时,我不再只关注界面好看与否,而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提升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这个功能设计得很漂亮,但会增加获客成本,影响盈利模型。项目中期汇报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教授和组员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这些在哪学的小马问我。
我笑而不答。
---
沈行舟的道路看似更顺畅,但同样充满挑战。大三上学期,他通过层层筛选,获得了一家知名券商的实习机会。
每天早上七点到岗,晚上经常十一点才能走。他的语气中有疲惫,也有兴奋,但能接触到实际项目,比学校学到的多多了。
---
我们的进步和努力没有逃过赵晴的眼睛。那学期,我因为跨学科项目获得了校创新人才称号,照片还登上了学校官网。沈行舟则在他们学校的金融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听说你最近不务正业啊,放着设计不好好学,去搞什么金融分析设计系迎新晚会上,赵晴端着酒杯关心地问我。
多学点跨界知识,对设计也有帮助。我淡淡地回答。
算了吧,金融圈那么难进,你以为看几本书就行了别到时候两头落空。她轻笑,而且你男朋友那么好,学校里肯定有很多女生追吧何必为了异地恋委屈自己呢。
我没有立刻反驳。赵晴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刺向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
赵晴学姐,系学妹小李突然插话,林溪姐和她男朋友上周刚拿了校企合作的'金融+设计'创新奖,好像还有实习机会,我在教务处公告栏看到的。
赵晴的表情僵住了。我心里偷着乐,这次是沈行舟远程帮我完成的一个金融APP设计方案,我们没想到会获奖。
是啊,多亏了我男朋友的指导。我故意补充,对了,他说那个实习单位正好在陆家嘴。
赵晴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端着酒杯走开了。
---
大三下学期开始,求职的阴云逐渐笼罩校园。陆家嘴顶级企业的校招信息如约而至,看着那些严苛的要求,我和沈行舟都感到压力巨大。
这家投行要求GPA
3.8以上,两段相关实习,还要顶尖大学背景。沈行舟念着招聘要求,声音有些紧绷。
我查了一下,近三年他们在国内招的应届生,基本都是清北复交的。我盯着电脑屏幕。
那晚,我们都心事重重。视频里,沈行舟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已经比大多数人努力得多。
是啊,我看着窗外的夜色,但愿这份努力,能让我们真的在陆家嘴相见。
第4章
求职季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大四开学第二周,各大金融机构的校招信息铺天盖地涌来。我和沈行舟同时收到了各自学校就业办的通知:陆家嘴顶级投行和银行的校园宣讲会即将开始。
听说XX投行去年在全国只招了28个应届生,清北复交占了24个。我对着手机屏幕念出论坛上的帖子。
YY银行更狠,管培生全国只要15个,还有5个是留给海归的。沈行舟在视频那头揉着太阳穴。
---
一周后,第一批网申结果出来了。我投递的十二家金融机构,只有三家给了笔试机会。
三家已经不错了。沈行舟安慰我,我认识的金融专业同学,有人投了二十家全军覆没的。
但我知道,这三家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公司。真正的陆家嘴顶级投行,连笔试机会都没给我。
---
第一次面试机会来自一家中型券商。
我穿着提前准备好的职业套装,化了淡妆,提前半小时到达面试地点。候场时,我注意到其他候选人几乎都是金融、经济专业背景,谈话间不时蹦出专业术语。
面试官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西装革履,表情严肃。他低头看了看我的简历,眉头微皱。
林溪同学,你是设计专业的
是的。
为什么不去应聘设计岗位
我早已准备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发现金融分析与设计思维有很多共通之处。设计师需要理解用户需求,分析师需要理解市场需求;设计师创造视觉方案,分析师构建投资方案。我相信我的跨界背景能为贵公司带来不同的视角。
面试持续了四十分钟,比预计的三十分钟长。我回答了关于市场趋势、行业分析的专业问题,也展示了我的数据可视化作品。面试结束时,面试官的表情有所缓和,但依然保持着职业化的距离。
我们会在一周内通知结果。谢谢你的参与。
走出面试室,我松了口气,给沈行舟发了条消息:结束了,感觉还行,至少撑到了最后。
三天后,拒信如期而至。理由很官方:虽然对你的背景印象深刻,但目前我们更倾向于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候选人。
---
沈行舟的求职之路看似顺利些,但压力丝毫不小。
今天群面遇到的对手太强了,他在电话里说,一个清华金融硕士,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回来的,还有个复旦特奖得主。
那你表现怎么样
勉强hold住吧。案例讨论时我提出了一个他们没想到的角度,面试官好像有点兴趣。但这种群面太看运气了,要是遇到特别强的组或者特别弱的组,都不好发挥。
我能感受到他的疲惫。为了准备面试,他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我们视频时,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声音也变得沙哑。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们不坚持陆家嘴,选择一个压力小一点的城市,会不会轻松很多。一天深夜,他突然说。
我心里一紧:你后悔了
不是后悔,只是…有时候会怀疑,这一切值不值得。
如果你想改变计划,我们可以讨论。我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沈行舟沉默了一会:不,我不会放弃的。只是偶尔会累,会怀疑。但每次想到最后能和你在一起工作生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
几天后,我参加完一场面试,在校门口遇到了赵晴。她热情地招呼我:林溪!听说你又被拒了
我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哎呀,圈子就这么大嘛。她故作神秘地笑了笑,其实我觉得你挺不容易的,非要跨专业找工作。但有时候认清现实也是一种成熟,不是吗
她凑近我,压低声音:我有个朋友在一家设计公司,待遇不错,要不要我帮你内推趁现在保底offer还来得及。
谢谢,我再考虑考虑。
别考虑太久哦,机会稍纵即逝。她意味深长地说,对了,你男朋友最近怎么样他是不是已经收到好几个offer了
他还在面试。
是吗我听说他已经拿到某互联网大厂的offer了呢,薪资特别高。赵晴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没告诉你吗
我心里一惊,沈行舟确实提到过有家互联网公司对他很感兴趣,但还没到offer阶段。赵晴怎么会知道这些
可能是误会吧。我强作镇定。
也许吧。赵晴耸耸肩,不过男生嘛,事业心强很正常。可能他觉得陆家嘴压力太大,想换个方向发展。毕竟,为了一段异地恋放弃更好的机会,确实需要勇气。
---
当晚,我和沈行舟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
赵晴说的那个offer是怎么回事我直接问。
什么offer他听起来很困惑。
某互联网大厂的,据说薪资特别高。
哦,那个啊。他恍然大悟,确实有这么回事,但还没到offer阶段,只是HR说对我比较感兴趣,让我等消息。赵晴怎么会知道这事
我也奇怪。她好像知道很多我们的求职动态。
沈行舟沉默了一会:可能是通过同学打听的吧。不过林溪,就算真的有这个offer,我也不会接受的。我们的目标是陆家嘴,记得吗
我知道。只是…如果你有更好的机会,不要因为我而放弃。
傻瓜,什么叫因为你而放弃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再说了,谁说陆家嘴就不是最好的机会
第5章
又是一个深夜,宿舍只剩我一个人。窗外雨声淅淅沥沥,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我呆呆地望着邮箱里的最新一封邮件。
感谢您对我司的关注…经过综合考量…遗憾地通知您…祝您求职顺利…
我把手机扔到床上,蜷缩在椅子里。三个月前信心满满地开始投简历,现在却连一个像样的offer都没有。
电话响了,是沈行舟。我犹豫了两秒,还是接了起来。
怎么样有消息了吗他的声音里透着期待。
拒了,终面拒了。我的声音嘶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他们给理由了吗
老一套,'虽然您表现优秀,但我们更倾向于专业对口的候选人'。我强忍着哽咽,行舟,我觉得我撑不下去了。
别这样,林溪,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我没有!情绪突然决堤,眼泪顺着脸颊滚落,我以为我可以的,我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跨过这道鸿沟。但现实呢二十多家公司,没有一个要我!
林溪,听我说——
我是不是错了我抽泣着打断他,我是不是太不自量力了我不该一心想着陆家嘴。
沈行舟急切地说:不,你没有错。就算这次不行,我们还有其他机会——
什么机会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了!我崩溃地哭出声,我是不是在拖累你你明明可以安心找工作,不用管我的…
林溪!沈行舟声音提高了八度,冷静点,好吗这只是暂时的挫折。
挫折这是现实!我擦了擦眼泪,声音低了下来,也许…也许我该听赵晴的,先找个设计工作,安稳一点。我们不一定非要在陆家嘴…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下来。
行舟
有件事,我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你。他的声音变得异常平静。
我心里一沉:什么事
前天…我收到了一个offer。
陆家嘴的吗我下意识问。
不是。是南山区那家互联网公司,技术产品总监助理,年薪四十万起步,两年后有机会进入管理层,薪资翻倍。
我愣住了。这正是赵晴提到过的那家公司。那…那很好啊。
不只这些,沈行舟继续说,他们承诺直接解决深圳户口,有员工优惠购房计划,还提供了一笔不小的签约奖金。从各方面看,都是个无法拒绝的offer。
我感到一阵眩晕。无法拒绝的offer,不在陆家嘴,离家更近…赵晴的话在耳边回响:男生嘛,事业心强很正常、为了一段异地恋放弃更好的机会…
你…打算接受吗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沈行舟没有直接回答:林溪,这个offer确实很诱人。尤其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能拿到这样的待遇已经很难得了。
一滴眼泪无声地滑落。我明白。你应该…接受。
我还没做决定。沈行舟轻声说,我在想,如果我去了深圳,我们的约定该怎么办
我闭上眼睛:不要管什么狗屁约定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应该面对…
林溪,我需要见你。他突然说。
什么
我明天过来。他的语气不容拒绝,等我。
data-fanqie-type=pay_tag>
---
我以为他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沈行舟真的出现在我学校门口。看到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站在雨中,我一时不知所措。
你怎么…你怎么真来了我站在他面前,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沈行舟把雨伞撑在我头顶:有些话,我觉得应该当面说。
我们找了一家校外的小咖啡馆。角落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蒸腾的咖啡香气和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
所以,你决定接受那个offer了对吗我直接问。
沈行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我面前。
什么东西
打开看看。
我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打印的邮件,来自YY银行。我的目光定格在那几行字上:
恭喜您通过我行2022校园招聘全部面试环节,诚挚地邀请您加入YY银行陆家嘴总部投资银行部…
你…你拿到YY银行的offer了我惊讶地抬头。
他点点头:昨天刚收到的。
那…那你之前说的那个互联网公司的offer呢
也是真的。沈行舟苦笑,所以我才那么纠结。一边是陆家嘴,我们共同的约定;一边是更好的待遇,更广阔的前景。
我默然。YY银行是沈行舟梦寐以求的地方,但那家互联网公司确实给出了令人心动的条件。
赵晴私信我了。沈行舟突然说。
我一怔:她联系你做什么
她说知道我拿到了那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建议我理智选择。她还说…他停顿了一下,她说你求职不顺,压力很大,已经在考虑回老家了。说如果我真的在乎你,就应该放你自由,不要让你为了我们的约定继续受折磨。
我气得发抖:她怎么敢…她怎么什么都知道
这不重要。沈行舟握住我的手,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你真的想放弃了吗
面对他的注视,我鼓起勇气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我害怕了,行舟。我害怕最后只有你成功,而我成了那个拖累你的人。这一个月的打击太多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太自不量力…
林溪,抬头看着我。沈行舟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陆家嘴吗
我茫然摇头。
不只是因为那里是金融中心,而是因为那代表着我们共同的挑战。如果我接受了深圳的offer,哪怕待遇再好,哪怕前景再诱人,也不是我们一起奋斗的结果。我宁愿在陆家嘴拿着普通的薪水,也想兑现我们四年前的诺言。
可是万一我进不去呢我的声音微弱。
那我就陪你继续找,哪怕再等一年。他轻抚我的脸,林溪,我深信你的能力,这个世界总有地方会欣赏你的才华。
我望着他的眼睛,那里面有我熟悉的坚定和信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泪水再次涌出。
所以这就是你冒雨跑来的理由告诉我你不放弃
还有更重要的。他起身,走到我身边,单膝跪地,告诉你,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都会站在你这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扑进他怀里,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咖啡馆的角落里,我们相拥无言,仿佛回到了四年前那个车站,再一次确认着彼此的承诺。
---
那天晚上,沈行舟住在了学校附近的旅馆。临走时,我们站在旅馆楼下。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他把我拉进怀里,紧紧抱着,下巴抵着我的头顶。我能听到他沉稳的心跳,感受到他传递过来的力量。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轻柔地吻了吻我的发顶,又吻了吻我的额头。那种无声的、带着无限包容和坚定的吻,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抚平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我闭上眼,贪恋地汲取着这份温暖。
回到宿舍,我打开电脑,重新审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策略。之前太执着于传统金融机构,忽略了一些与金融相关的新兴领域。
深夜,我收到沈行舟发来的几个招聘链接,都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你的设计背景加上金融知识,完全符合这类岗位的要求。他在消息里写道。
我点开链接,仔细阅读职位描述,发现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切入点。用户体验、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这些都是我擅长或学过的领域。
一种久违的希望在心中萌生。或许,通往陆家嘴的路,不止一条。
第6章
沈行舟离开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新一轮求职冲刺。
林溪,这家公司下周二有线上宣讲会,我认识里面的学长,他说可以帮你内推。沈行舟发来消息,附带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招聘链接。
靠谱吗我看他们要求'金融或计算机相关专业'。
这只是HR的标准说法,别被吓住。你的跨界背景反而是优势,我学长说他们部门正缺设计思维强的产品经理。
我点开公司官网,是一家专注于投资者教育和数据可视化的金融科技公司,总部就在陆家嘴。这与我的背景意外契合。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进入了疯狂备战模式。白天上课实习,晚上回来就开始准备面试。沈行舟把他收集的面经、案例分析全部发给我,我则帮他梳理YY银行的签约流程和注意事项。
宣讲会那天,我提前半小时登录了线上会议室。这家公司的产品总监亲自主讲,介绍了他们如何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让复杂的金融信息变得直观易懂。
Q&A环节,我鼓起勇气举手发言:我注意到贵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专业投资者,但根据我的调研,有大量普通用户也有理财需求,却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图表吓退。我想请问,公司有没有考虑过开发面向金融小白的入门级产品线
总监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确实在规划相关产品,但遇到了用户体验和专业性平衡的难题。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想法,欢迎投递简历并在面试中展开讨论。
会后,我收到了HR的面试邀请。
同一周,我还接到了另外两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都是沈行舟帮我内推的。
不要分散精力,他提醒我,重点准备那家金融科技公司,他们最契合你的背景,也最有可能给offer。
面试前夜,我紧张得睡不着觉,凌晨一点给沈行舟发消息:还醒着吗
醒着,准备材料呢。怎么了
我怕明天搞砸...
林溪,记住,你不只是去求职,也是去展示你的价值。那家公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否则他们解决不了用户体验问题。
可我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经验可以积累,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他们真正看重的。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相信自己。
第二天面试,我穿上正装,提前半小时到达公司。
面试官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性,锐利的眼神让我更加紧张。翻看我的简历时,她眉头微皱:设计专业为什么想做金融科技产品经理
我深呼吸,回忆沈行舟的建议,从容不迫地讲述了我的跨界学习经历和对金融科技的理解。
理论说得不错,她放下简历,但产品经理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给你一个案例:我们有一款面向专业投资者的市场分析工具,现在想向普通用户推广,但用户反馈'看不懂、太复杂'。作为产品经理,你会怎么改进
这正是我准备过的方向。我拿出笔记本,画出了一个简化的界面草图:首先,我会进行用户分层...
我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用户金融知识水平提供不同层级的信息展示,如何用可视化设计降低认知负担,以及如何通过渐进式引导让新用户逐步适应复杂功能。
面试官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专注,不时点头。当我提出用户旅程地图和A/B测试方案时,她甚至拿出手机拍下了我的草图。
你的想法很有启发性,面试结束时,她难得地露出微笑,特别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视觉故事的方法,这正是我们团队缺乏的视角。
走出公司大楼,我立刻给沈行舟打电话:我觉得面试还不错!面试官说我的想法有启发性!
我就知道你能行!他的声音充满自豪,我这边也有好消息,YY银行的签约流程走完了,下周一正式入职。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进入了焦灼的等待期。每天早上查邮箱,每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都会心跳加速。
为什么还不通知啊我对着手机抱怨,都一周了。
耐心点,大公司流程都很长。沈行舟安慰我,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放弃。最坏的情况,我先去YY银行工作,你继续找,我们总会在陆家嘴相见。
又过了三天,我正在图书馆复习考试,手机突然响起。陌生号码,上海区号。
我的手微微发抖,接通电话:您好
请问是林溪同学吗我是XX金融科技的HR。很高兴通知您,经过多轮面试评估,我们决定向您发出产品经理岗位的offer。
我瞬间愣住,差点没反应过来:真的吗
是的。您的跨界背景和设计思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产品总监对您的评价非常高。正式offer邮件稍后会发到您邮箱,请查收。
挂断电话,我呆坐原地,直到手机提示邮件到达。打开一看,赫然是一份正式offer,工作地点:陆家嘴XX金融中心。
我冲出图书馆,顾不上其他人的目光,拨通了沈行舟的电话。
行舟!我拿到offer了!陆家嘴!就在你们银行旁边那栋楼!我的声音带着哭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然后是一阵压抑的笑声: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能做到。他的声音也有些哽咽。
我们做到了,行舟,我们真的做到了!
等我,下周我去找你,我们一起庆祝。
周末,沈行舟如约而至。我们没有去什么高档餐厅,只是在学校附近的小馆子点了几个家常菜。
饭后,我们打开手机地图,标记出各自公司的位置。
看,中午我们可以一起吃饭,沈行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这家餐厅评价不错,价格也合理。
周末可以一起去外滩散步,我接着说,或者去这个公园野餐。
我们就这样规划着未来的日常,仿佛已经能看到那些平凡又珍贵的时光。
说实话,你害怕吗我突然问,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了。
沈行舟思考片刻:害怕,当然害怕。但有你在旁边,一切困难都值得面对。
夜色渐深,我们站在校园的小湖边。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像极了陆家嘴的夜景。他转过身,轻轻把我搂进怀里。我把头靠在他胸口,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声,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洗衣液味道,感觉前所未有的安心。他低头吻了吻我的发旋,然后是我的脸颊,最后停留在我的唇角,温柔而绵长。所有的疲惫、心酸、不安,都在这个吻里烟消云散。
林溪,沈行舟轻声说,谢谢你坚持到最后。
也谢谢你从未放弃。
第7章
赵晴的酒杯从指间滑落,在地上碎成几瓣。清脆的破裂声在突然安静的空气中格外刺耳。
我握紧了沈行舟的手,感受到他手心传来的温度。整个包厢陷入诡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们身上。
赵晴的表情从震惊慢慢变成难以置信,又变成一种尴尬的僵硬。
陆家嘴她身边的男友率先打破沉默,上下打量着我,你是学设计的吧怎么去投行了
沈行舟淡淡一笑:因为她既懂设计,又懂金融数据分析,正是现在金融科技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林溪,你太厉害了!刘思思尖叫起来,我一直以为你会去什么设计公司,没想到竟然去了投行!
包厢里炸开了锅,七嘴八舌的问题接踵而来。
你怎么学的金融啊
是不是走后门啊
投行加班很厉害吧,受得了吗
我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沈行舟看出我的窘迫,轻轻揽住我的肩膀:林溪靠的是实力。她自学金融知识,参加跨学科项目,开发出结合设计思维的金融产品原型,打动了面试官。
他的语气平静,却字字有力。同学们的表情从质疑变成惊叹,再到敬佩。我看到几个当初嘲笑我们异地恋坚持不了的同学悄悄低下了头。
那个…你们真的四年异地没分手啊坐在角落的张明忍不住问道。
不仅没分手,还一起进了陆家嘴。我笑着回答。
也太励志了吧!有人感叹。
赵晴终于回过神来,强撑出一个笑容:林溪,恭喜啊。不过投行很累的,尤其是管培生,基本没有私人时间,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她这话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暗含讥讽。典型的赵晴作风。
谢谢关心。我平静地看着她,辛苦是肯定的,但为了热爱的事业和人,再苦也值得。
赵晴脸上的笑容微微凝固。她身旁的男友似乎察觉到气氛不对,咳嗽一声:对了,我也在陆家嘴工作,ZT证券。
哦沈行舟微微挑眉,我在YY银行,投资银行部。你在ZT什么部门
呃…运营支持。男友的声音明显低了几分。
我注意到赵晴的表情变得更难看了。ZT证券确实在陆家嘴,但运营支持部门和YY银行的投资银行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前者是后勤岗位,后者是银行的核心业务部门。
赵晴急忙转移话题:沈行舟,听说你还收到了深圳那家互联网大厂的offer年薪四十万起步为什么不去啊
沈行舟却笑了:谁说银行就不如互联网了YY银行投行部的综合待遇一点不比那家差,而且发展前景更稳定。最重要的是…
他看向我,眼里满是温柔:我和林溪的约定是在陆家嘴相见,不是在别的地方。
这句话像一记重拳,击碎了赵晴最后的防线。她脸色煞白,端起酒杯猛灌了一口,却被呛到咳嗽不止。
包厢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在赵晴和我们之间来回游移,有看戏的,有惊叹的,也有羡慕的。
李航举起酒杯:沈行舟、林溪,敬你们一杯!四年坚持,双双斩获陆家嘴offer,真是我们班的传奇啊!
对,敬你们!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