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遇冷面社长
九月的阳光透过文学社活动室的玻璃窗洒进来,江小乔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
请问,这里是文学社的招新处吗她的声音清脆得像风铃,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突兀。
活动室里只有一个人,一个穿着深蓝色衬衫的男生背对着门口,正在整理书架上的书籍。听到声音,他转过身来,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招新已经结束了。他的声音冷静而疏离,目光在小乔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就移开了,下周一再来吧。
江小乔没有退缩,反而向前走了几步:可是公告栏上说招新截止到今天下午四点,现在才三点四十。她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印证了她的话。
男生皱了皱眉,从桌上拿起一份表格:填好这个,然后交一篇作品,下周我们会通知结果。
我已经准备好了!小乔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淡紫色的文件夹,里面整齐地装着她的报名表和几篇习作,这是我写的三篇短篇小说和五首诗,希望你能喜欢。
男生的眉毛几乎要挑到发际线了:我们只需要一篇代表作。
但每篇风格都不一样,我想全面展示我的写作能力。小乔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我是真的很喜欢写作,从初中就开始写日记和小说了。
男生接过文件夹,随手翻了几页,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江小乔,中文系大一
对!你怎么知道小乔惊讶地问。
你的学生证从文件夹里露出来了。他指了指,而且表格上也写了。
小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啊,被你发现了。那你叫什么名字是文学社的干部吗
张雨宇,文学社社长。他简短地回答,然后指了指门口,现在你可以走了,有结果会通知你。
小乔眨了眨眼:社长你就是那个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文学奖的张雨宇我在校报上看过你的专访!她的声音因为兴奋提高了几度,你的那篇《雨夜独白》写得真好,特别是描写雨声那段——
谢谢。张雨宇打断了她,语气依然冷淡,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还有工作要做。
小乔的笑容僵在脸上,但她很快调整过来:好的,不打扰你了。期待能加入文学社!她转身离开,却在门口又回过头,对了,我特别喜欢你们上学期出的那期《青墨》杂志,特别是'城市角落'那个栏目!
张雨宇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惊讶:那是我策划的栏目。
真的吗我就说那个栏目特别有感觉!每篇故事都像是城市的一个切片,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呼应...小乔的话匣子又打开了。
江同学,张雨宇再次打断她,我们真的需要继续工作。
哦,抱歉。小乔吐了吐舌头,轻轻关上门离开了。
走出活动室,小乔长舒一口气。听说张雨宇性格温婉,很是会说笑,今日见到,怎么会如此严肃莫不是我来的不是时候吧,赶上他要处理事情的点儿上。那看起来着实有些倒霉啊,不行,我得继续努力!
第二章
社团风波起
一周后,江小乔收到了文学社的录取通知。第一次正式参加社团活动那天,她特意提前半小时到达,却发现活动室已经亮着灯。
推门进去,张雨宇一个人坐在角落的桌子前,面前摊开着一本书,旁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洒进来,给他镀上一层金边,镜片反射着光芒,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社长早!小乔元气满满地打招呼。
张雨宇抬起头,微微点头:早。你是第一个到的。
我想早点来帮忙准备。小乔放下背包,环顾四周,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不用。简短的回答。
小乔不以为意,走到书架前浏览起来:哇,你们有这么多藏书!这是社团的财产吗
大部分是我和其他老社员捐赠的。张雨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借阅,但需要登记。
小乔抽出一本《海明威短篇小说集》,翻到扉页,上面盖着青墨文学社的藏书章,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张雨宇捐赠。
你也喜欢海明威吗她惊喜地问,我最喜欢他的《白象似的群山》!
张雨宇终于抬起头,认真看了她一眼:很少有人喜欢那篇,大多数人更喜欢《老人与海》。
那篇太出名了,反而少了点惊喜。小乔走到他对面坐下,《白象似的群山》那种留白和潜台词才真正考验写作功力呢。
张雨宇合上书,第一次正眼打量这个新社员:你看过多少海明威的作品
所有中译版都看过,还尝试读过英文原版的《永别了,武器》,不过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小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的英语没那么好。
活动室的门再次被推开,其他社员陆续到达。张雨宇站起身,走向讲台,小乔注意到他的背影挺拔得像一棵青松。
各位,今天我们讨论下期《青墨》的主题。张雨宇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活动室立刻安静下来,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校庆,我提议以'传承与创新'为主线。
社员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小乔举手:我觉得可以更具体一些,比如'校园记忆',让不同年级的同学分享他们眼中的学校变化。
张雨宇摇头:太局限了,校庆不只是关于学校本身,更是关于学术和精神传承。
但读者主要是学生,他们更关心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小乔坚持己见。
活动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其他社员面面相觑,没人敢反驳社长的意见。
张雨宇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江同学,作为新社员,你应该先了解我们的风格和传统。
我了解过,上学期每一期《青墨》我都读了。小乔直视着他的眼睛,我觉得有时候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向。
新方向不等于好方向。张雨宇的声音冷了下来,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我们投票决定。
望着雨宇严肃的面容,小乔没有再多说什么。她心想,是不是自己太想表现一下的原因,没有把基本功做扎实。
最终,张雨宇的提案以压倒性优势通过。小乔咬着嘴唇,在笔记本上胡乱画着圈圈。
活动结束后,副社长李梦走到小乔身边:别太在意,雨宇对《青墨》很坚持自己的理念。
我只是提出不同看法而已。小乔委屈地说。
李梦笑了笑:他是这样的,对文学特别认真。不过你的想法其实不错,只是表达方式可以委婉一点。
小乔望向正在整理材料的张雨宇,他专注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严肃。她突然有点后悔刚才的冲动,但又不愿意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
谢谢学姐。小乔收起笔记本,我会注意的。
走出活动室,秋风吹乱了小乔的头发。她抬头望着天空,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张雨宇看到自己的价值,不仅是作为一个社员,更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写作者。
第三章
咖啡厅的秘密
周末的墨香咖啡馆飘着淡淡的烘焙香气,江小乔推开挂着风铃的玻璃门,怀里抱着几本厚重的参考书。她习惯性地走向自己常坐的靠墙位置,却在抬头时猛地刹住脚步——
靠窗的榆木桌前,张雨宇的侧脸被阳光勾勒得格外清晰。他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面前的黑咖啡已经没了热气。今日他嘴角噙着的笑意,与社团活动室里判若两人。小乔心想社长心情如此美丽,莫不是因为今天天气好!
要喝点什么服务生的询问吓得小乔一哆嗦。
焦糖玛奇朵,谢谢。她压低声音,指了指最远的角落,请送到那边。
踮着脚走到座位时,木地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张雨宇突然抬头,小乔立刻蹲下假装系鞋带,心脏快跳出胸腔。直到确认他没发现,才小心翼翼地掏出笔记本,却控制不住每隔五分钟就偷瞄一眼那个方向。
两小时后,小乔合上《文学理论教程》,发现张雨宇正对着屏幕皱眉。他抓起咖啡杯发现已空,懊恼的表情让噗嗤笑出了声。笑声惊动了对方,四目相对的瞬间,小乔慌得碰倒了糖罐。
社、社长好巧啊!她手忙脚乱擦拭撒出的方糖。
张雨宇啪地合上笔记本,动作太急碰掉了钢笔:江小乔钢笔滚到小乔脚边,她弯腰去捡时,瞥见屏幕最后的文字——【白鸽从老人皲裂的掌心起飞,羽翼划破凝固的晨雾...】
你也喜欢来这里写作张雨宇抽走钢笔时指尖微凉。
每周六都来,这儿的提拉米苏会撒咖啡粉。小乔指着他的电脑,刚才不小心看到几句...是《青墨》的新稿吗
不是。他扯过外套盖住电脑,社团稿件不需要这种描写。
可那些比喻太美了!小乔忍不住比划,特别是鸽子象征自由...
你看错了。张雨宇的耳尖突然泛红,只是修改学弟的习作。
那学弟真幸运。小乔凑近半步,如果是我的作业,社长肯这样逐字打磨...
你写得太跳脱。他推眼镜的指节发白,上周那篇《雨巷》居然让丁香姑娘骑自行车。
现代版戴望舒嘛!小乔笑着掏出手机,其实我重写了...张开的相册里赫然是张雨宇伏案写作的偷拍照。
空气瞬间凝固。张雨宇眯起眼睛:你还有这种爱好
不是!这是...是...小乔急中生智,取景练习!你看构图多好,光影...
删掉。他伸手按在手机壳上,掌心有钢笔磨出的薄茧。
小乔突然直视他的眼睛:除非你答应我一件事。
张雨宇像被烫到般缩回手:什么
把这篇小说写完。她翻开笔记本空白页,我可以当第一个读者吗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张雨宇沉默了很久,久到小乔以为他要起身离开。
为什么他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
因为...小乔转着咖啡杯,社团里所有人都只夸《青墨》上的你,但我觉得...她指了指被盖住的电脑,这里的文字才是活的。
张雨宇的喉结动了动。服务生过来续杯时,他忽然说:加一杯焦糖玛奇朵。顿了顿又补充:多放奶泡。
当热饮被推到小乔面前时,他轻声道:周三放学后,活动室。随即拎起电脑包快步离开,却在门口回头:照片...留着吧。
风铃叮咚作响,小乔捧着温暖的咖啡杯,指尖触到杯沿绵密的奶沫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嘴角上扬。她慌忙低头,却在晃动的咖啡倒影里看见自己发亮的眼睛——天啊,这表情也太傻了吧要是被闺蜜看见准要笑话她。
心脏还在不争气地砰砰直跳,刚才张雨宇最后那句话在她脑海里循环播放:照片...留着吧。他居然允许她保留偷拍的照片而且还要在周三单独见面小乔用冰凉的手背贴住发烫的脸颊,脑子里已经闪过十七八个可能性。他该不会是要批评她偷看电脑吧但为什么要特意约在放学后难道...
同学,需要续杯吗服务生的询问吓得她差点打翻咖啡。小乔这才发现自己在无意识地用吸管在奶泡上画了好几个爱心,连忙用手抹平。太丢人了,这简直像初中生暗恋学长似的!可胸腔里那股雀跃怎么也压不下去,她摸出手机,看着照片里专注写作的侧脸,忍不住把图片设置成了私密相册的封面。
第四章
紧急救援夜
校庆特刊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社员,小乔被分配了一些基础性的校对工作,而张雨宇则负责最终审核所有内容。
周三下午,小乔接到李梦的紧急电话:小乔,能来活动室一趟吗雨宇的电脑出了问题,校庆特刊的所有排版文件都打不开了!
小乔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赶了过去。活动室里,张雨宇面色铁青地站在电脑前,技术部的同学正满头大汗地尝试修复。
怎么了小乔小声问李梦。
电脑突然蓝屏,重启后排版软件打不开了,所有最新修改都没保存。李梦焦急地解释,截稿日期就是明天,重新排版根本来不及。
张雨宇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有打印出来的样刊吗
只有上周的初版,后来你又做了很多修改。李梦摇头。
活动室里一片死寂。小乔突然开口:我记得大部分修改内容。
所有人都转向她,张雨宇的眼神尤其锐利:你说什么
我这几天一直在帮忙校对,记下了你修改的大部分内容。小乔解释道,特别是你重写的那篇社论和新增的两个栏目。
张雨宇走到她面前:你能回忆起来多少
大概...百分之八十小乔不太确定地说,如果你有初版对照,我应该能补全大部分。
接下来的六个小时,活动室变成了紧急救援中心。小乔坐在电脑前,一边回忆一边口述,张雨宇则亲自操作电脑进行修改。其他社员负责核对和补充细节。
第三页的诗歌栏目,你把王磊的诗换成了张晓的《秋思》,因为你说更符合整体氛围。小乔揉着太阳穴回忆道。
对,还有呢张雨宇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社论第二段你完全重写了,强调'传统不是枷锁而是翅膀'那个比喻...
随着时间推移,小乔的回忆越来越详细,甚至能复述出张雨宇修改过的具体句子。张雨宇看她的眼神也从怀疑变成了惊讶,最后变成了某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凌晨一点,当最后一份文件成功保存并备份到三个不同设备上时,活动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李梦和其他社员累得直接瘫坐在椅子上,只有张雨宇还站着,目光落在正在收拾东西的小乔身上。
江小乔,他走到她面前,声音有些沙哑,谢谢你。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小乔的眼眶突然发热。她抬起头,发现张雨宇的眼神前所未有的柔和。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她微笑着说。
不,不只是今晚的事。张雨宇难得地多话起来,我一直以为你只是...热情过度。但我错了,你对文学社的付出远超我的想象。
小乔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觉得心跳加速:我...真的很喜欢文学社。
张雨宇点点头:下周一,我想和你单独谈谈关于《青墨》新栏目的想法。如果你有兴趣的话。
当然有兴趣!小乔几乎要跳起来,又赶紧控制住自己,我是说,好的,我很乐意。
走出活动楼,夜风清凉。小乔抬头望着星空,突然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或许,她和张雨宇之间,终于找到了沟通的桥梁。
第五章
真实的声音
周一中午,小乔按照约定来到活动室,却发现门锁着。正在疑惑时,手机响了。
我在图书馆三楼的小讨论室。张雨宇的短信简洁明了。
小乔赶到图书馆,找到了那个隐蔽的小讨论室。推门进去,张雨宇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几本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柔和了许多。
抱歉,活动室被学生会临时占用了。他解释道,坐吧。
小乔在他对面坐下,注意到桌上放着一本笔记,封面写着新栏目构想。
关于上周说的新栏目,张雨宇开门见山,我想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不是校庆特刊那种正式风格,而是更...个人化的写作。
小乔眼睛一亮:就像你在咖啡馆写的那种
张雨宇略显惊讶:你还记得那个。
当然记得。小乔真诚地说,那才是真正打动人的文学。
一丝微笑掠过张雨宇的嘴角:所以我打算在《青墨》新增一个'真实声音'栏目,刊登社员们不为人知的创作风格。但需要一个擅长发掘这些的编辑。
小乔的心跳漏了一拍:你是想...
我希望你负责这个栏目。张雨宇直视着她的眼睛,你有一种...看到本质的能力。
小乔一时语塞,只能傻傻地点头。
另外,张雨宇翻开笔记本,露出里面夹着的一张纸,这是我写的新小说,想听听你的意见。
小乔接过那张纸,发现是那篇关于老人和鸽子的故事的完整版。她仔细阅读起来,完全沉浸在文字创造的世界中。读完后,她抬起头,发现张雨宇正紧张地看着她。
太棒了。她由衷地说,特别是结尾那段,老人放飞鸽子时的心理描写,简直...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是直击心灵。
张雨宇的表情松弛下来:你真的这么认为
千真万确!小乔激动地说,这篇比你之前发表的所有作品都要好。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你。
一阵沉默。阳光悄悄移动,照亮了张雨宇的半边脸。他轻声说:很少有人能看到'真正的我'。
我很荣幸。小乔微笑。
张雨宇突然问:为什么对文学这么热情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小乔思考了一会儿才回答:因为文字能表达那些说不出口的感受。我父母在我初中时离婚了,那时候没人听我说话...只有日记本不会嫌弃我的眼泪和愤怒。
张雨宇的眼神变得深邃:我父亲是文学教授,从小就用'标准'衡量我的一切写作。加入文学社后,我觉得必须维持某种'形象'。
两人相视一笑,突然理解了彼此为何会以那样的方式相遇、碰撞。
所以,小乔调皮地眨眨眼,严厉的社长大人其实也有柔软的一面
我对女生从来不严厉的。张雨宇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窗外,一片树叶随风飘落,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小乔想,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总能让人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