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天运金砖引龙记 > 第一章

1
风水之惑
青牛镇东的向阳村,老槐树的树荫下常年蹲着抽旱烟的老汉。每逢初一十五,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背着竹篮往村里赶,可不是来赶集,而是要找村里那位神乎其神的风水先生——陈玄机。
陈玄机年近七旬,白发苍苍,身上的青布长衫洗得发白,补丁摞着补丁。年轻时他背着罗盘,走遍名山大川,学得一手寻龙点穴的好本事。经他指点建宅修坟的人家,十有八九家业兴旺。可陈家自己还住着三间漏风的土坯房,四亩薄田打的粮食,只够勉强糊口。四个儿子每日在地里刨食,晒得跟黑炭似的。
这天农闲,老槐树下聚满了人。陈玄机正给王员外看宅基地,他眯着眼,手持罗盘左量右测,突然在山坡上重重一跺脚:就这儿!卧虎衔财的宝地,保你王家三代不愁吃穿!王员外笑得合不拢嘴,当场掏出十两银子。
人群里钻出个精瘦汉子,是陈家长子陈大山。他把烟袋锅子在鞋底敲得山响:爹,您总说风水轮流转,福地要靠德行换。可咱家守着您这活神仙,咋还穷得叮当响这话一出口,大伙七嘴八舌地应和起来。
就是啊!您给李家寻的坟地,人家当年就抱上了双胞胎!还有赵家,自从听了您的话迁了宅子,生意都做到府城去了!
陈玄机慢悠悠地吐了口烟,眼望天边的云彩:老陈家祖上是给皇上看风水的,传下‘三不点’的规矩:不点自家穴,不点不义财,不点逆天命。有些事儿,急不得。
啥天命不天命的!二儿子陈二水把草帽往地上一摔,您要真疼我们,就给指条明路!老三陈三江更是急得直搓手:明天我们兄弟就上东山,不信找不到块好地!
一直缩在人群后头的老四陈四土,被媳妇翠云轻轻扯了下衣角。两人对视一眼,趁着乱子悄悄溜走了。等人群散尽,陈玄机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图纸,手指抚过东山半坡的一处,长叹一声:猛虎啸天的地方,福祸相依,这群浑小子哪知道轻重啊......
2
荒地探秘
第二天傍晚,陈家四兄弟在院里碰头。陈大山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闷烟:爹就是老古板,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透了!陈二水摆弄着捡来的旧罗盘,若有所思:爹既然提了东山,那里说不定真有蹊跷。陈三江一拍大腿:我听猎户老张说,半夜的荒坡上,能听见车马铃铛响,灯笼光忽明忽暗的!
一直没吭声的陈四土,手心攥出了汗:要不...还是别去了四弟别怕!陈大山猛地站起来,拍得他肩膀生疼,你和翠云一块儿去,有媳妇壮胆,保准没事儿!
第二天一早,翠云把干粮塞进布包,小声问:当家的,爹到底让咱们去寻啥陈四土挠着后脑勺,憋了半天才说:听说是...能让咱家翻身的宝贝。翠云眼睛一亮,把包带又紧了紧:那还等啥,赶紧走!
日头西斜时,两人到了东山脚下。荒草长得比人还高,时不时传来野兽的嚎叫声。陈四土攥着柴刀,腿肚子直打颤。翠云反倒镇定,拉着他躲到块大石头后头:当家的,别怕,有我呢。
约莫戌时三刻,远处传来叮铃当啷的车马声。陈四土扒开草丛一瞧,差点叫出声——一队黄澄澄的马车,八匹高头大马踏着碎步,车上的人穿着金缕衣,车灯照得四周亮如白昼。
这...这是天上的神仙吧陈四土牙齿打颤。翠云却扯住他衣角:爹不是说看见啥就砸吗试试陈四土刚要起身,翠云突然按住他:等等!你瞧车辕上挂的铜牌!
借着月光,陈四土看清了牌上的天运二字。正发愣时,车队已经到了跟前。翠云猛地站起身,扯开嗓子喊道:前面的贵人留步!我家汉子病得厉害,求您给指条活路!
为首的老者勒住缰绳,上下打量她:小娘子好胆量,可会测字问卦翠云硬着头皮往前凑:我啥都不会,就知道您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说罢,偷偷往后退了半步。
老者眯起眼睛:你家汉子在哪我去瞧瞧。翠云心一横,转身就跑:当家的,快跑!陈四土如梦初醒,撒开腿往山上蹿。身后传来怒喝:大胆凡人,敢戏弄仙家!
3
阴阳交错
天快亮时,陈四土连滚带爬地跑回家,浑身沾满泥巴,嘴里念叨个不停:黄马...白衣...黑车铁链......翠云迎上去,刚要开口,他突然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陈大山闻讯赶来,看着弟弟这副模样,嗤笑一声:我就说他没种,肯定是躲哪睡大觉去了!陈玄机却脸色煞白,抓住儿子手腕把脉,半晌才说:他撞见的不是凡人,是黄泉引路的阴差!
啥众人惊得后退半步。陈玄机捡起地上的草棍,在泥地上画了个圈:那黄车是接将死之人的,白衣白车是勾魂的无常,黑车铁链是镇魂的恶鬼。老四这一闹,怕是闯下大祸了!
陈四土迷迷糊糊醒来,哭着把经过说了一遍。陈玄机掐指一算,面色如灰:翠云冲撞阴差,阳寿怕是保不住了......陈四土扑通跪下:爹!您救救她!
救怎么救陈玄机气得直跺脚,明日老二去守着,要是能找到车队踪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第二天,陈二水背着罗盘、揣着铜钱去了。天黑透了才回来,垂头丧气地说:啥都没见着,只听采药的刘老头说,看见白影往北去了。陈玄机脸色骤变:那是白骨还魂的勾魂使!看来翠云的魂魄已经被勾走了......
陈四土哭得死去活来,翠云的嫁衣还挂在房梁上,红得刺眼。陈玄机从箱底翻出块黑乎乎的铁疙瘩,递给老三:明日你去,若是找到这东西,或许能救她。
第三天夜里,陈三江举着火把在荒坡上找了大半夜。等他回来时,怀里揣着块刻着天命的铁块,裤腿上还沾着陈四土的衣角。陈玄机摩挲着铁块,长叹一声:黑水镇魂的镇物,看来老四媳妇是被黑水鬼差带走了。
那到底咋救四兄弟齐声问。陈玄机望向老四:明日你和翠云再去一趟,拿上这块铁。见了阴差就说,愿用自己十年阳寿,换她一条生路。
4
阴阳交易
又一个月圆夜,陈四土和翠云站在荒坡上。翠云怀里揣着母亲留下的红布,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借命二字。陈四土把铁块攥得发烫,掌心全是汗。
三更梆子响过,一阵阴风吹得荒草簌簌响。远处传来咔嚓咔嚓的车轮声,八匹黑马拖着漆黑的马车,车灯像两团鬼火。为首的黑袍老者勒住马,声音像冰碴子:小娘子,昨天坏了我的好事,今天还敢来
陈四土扑通跪下:大仙饶命!是我不懂事,求您放过我媳妇!老者盯着他手中的铁块,眼神突然亮了:天命镇龙牌你从哪得来的陈四土把经过说了一遍,老者沉思良久:罢了,看在镇龙牌的份上,给你个机会。
啥机会去北山埋牌。三日后子时,若牌还在,就用你的阳寿换她的命。但若牌丢了......老者冷笑一声,你们俩都得魂飞魄散!
两人不敢耽搁,连夜去北山挖坑埋牌。翠云一边填土一边抹眼泪:当家的,要是真能换我回来,你可别犯傻......陈四土把她搂进怀里:别说胡话,咱们还要生儿育女呢!
三日后,陈四土独自去北山。牌还在,可四周插满了黑色的旗子。黑袍老者从树后走出来:算你老实。不过这阳寿不能白换——十年后,你得拿刻着‘天运’的金砖来赎她,否则她永世不得超生!
陈四土咬咬牙:好!可金砖去哪找老者指向荒坡中央:往下挖,见到石板就停。不过丑话说在前头,那下面机关重重,有命拿没命花的人多了去了。
当夜,陈四土带着铁锹去挖。挖到三尺深时,砰地一声碰到石板。撬开石板,下面是个黑洞,霉味刺鼻。他壮着胆子爬进去,火把照亮四壁,上面刻满了张牙舞爪的龙。
洞穴尽头有个石匣,打开一看,金砖正躺在绸缎上,天运二字在火光下闪闪发亮。陈四土刚要拿,突然瞥见角落里有本破书,封皮上写着陈氏风水秘录。翻开一看,竟是陈家失传已久的祖传秘籍!
5
龙脉现世
陈四土抱着金砖和秘籍回到家,陈家炸开了锅。陈玄机颤抖着双手翻开秘籍,老泪纵横: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出了一个尘封百年的秘密。
百年前,你太爷爷也是风水先生。他找到条龙脉,用金砖镇住龙穴,本应世代守护,却起了贪念,私吞金砖。从那以后,陈家就灾祸不断......陈玄机指向金砖,这就是当年的镇龙砖,如今物归原主,是时候解开这个结了。
第二天,陈玄机请来了村里的族长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把金砖摆在桌上,说道:我陈家愿散尽家财,在东山修庙,重开龙脉。只是这工程浩大,还望各位乡亲帮忙。
消息传开,全村人都来帮忙。工匠们凿石,汉子们挑土,妇人们送饭。三个月后,一座龙王庙拔地而起。庙前的水井里,涌出的泉水又清又甜。
开庙那天,陈玄机带着四兄弟,抬着金砖来到庙前。他点燃三炷香,朝天拜了三拜:龙王在上,陈家后人知错了!愿以百年阳寿,换龙脉重开,保一方平安!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劈中庙顶。金砖腾空而起,化作一道金光没入地下。紧接着,大地开始震动,一股清泉从庙前喷涌而出,顺着山坡蜿蜒而下,形成了一条河。
村民们欢呼起来:龙脉活了!龙脉活了!可还没等高兴劲儿过去,河面突然掀起巨浪,一条水桶粗的黑龙腾空而起,龙尾一扫,掀翻了半座庙!
大胆凡人!竟敢扰动龙脉!黑龙的声音震得人耳朵发麻,当年陈家私吞金砖,这笔账还没算清!陈四土突然冲出来,跪在地上大喊:龙王息怒!一切都是我的错!求您放过乡亲们!
黑龙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张口一吸——翠云的身影从河里浮现,却变得透明虚幻。这女子冒犯阴差,本该魂飞魄散。黑龙说,念在你诚心悔过,就罚她做十年龙女,镇守龙脉。十年后,若你还能守住本心,自会团圆。
说完,黑龙带着翠云消失在云雾中。陈四土瘫坐在地,望着滔滔河水,放声大哭。
6
龙王河的由来
从那以后,这条河就叫龙王河。河水灌溉着两岸的农田,庄稼长得比往年高了半截。村民们在河边盖起新房子,渐渐成了热闹的镇子。
陈四土在河边搭了间草棚,每天天不亮就去打水浇地。有人劝他再娶个媳妇,他总是摇摇头:翠云说过,十年后会回来的。
转眼九年过去了。这年夏天,暴雨下了整整七天七夜,龙王河水位暴涨,眼看就要决堤。陈四土带头跳进河里,和乡亲们一起扛沙袋。突然,一个巨浪打来,把他卷进了旋涡。
就在这时,一条小白龙破水而出,叼起陈四土送上岸。陈四土定睛一看,小白龙额间有颗红痣,正是翠云的胎记!
洪水退去后,陈四土在河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饮水思源,莫忘龙恩。每年七月初七,他都会带着酒菜来祭拜,风雨无阻。
第十年的春天,桃花开得格外艳。陈四土像往常一样去河边打水,突然看见水面上漂来片红布。捞起来一看,正是翠云当年绣的借命帕子,上面还系着封信。
信上只有短短一行字:月圆之夜,庙前相见。
7
阴阳两隔
终于盼到了月圆夜。陈四土早早来到龙王庙,怀里揣着金砖,心里像揣了只兔子。子时刚过,河面升起薄雾,翠云的身影慢慢显现。
她还是那么美,只是身上的白衣泛着微光,脚下踩着片荷叶。当家的,我回来了。翠云的声音带着水汽,这十年,辛苦你了。陈四土冲过去想抱她,却扑了个空。
别过来!翠云往后退了一步,我虽重获人身,但已成半仙之体。若强行亲近,会遭天谴。陈四土红着眼圈,把金砖递过去:那...那你能留下来吗
翠云摇摇头:龙王命我镇守东海,明日就要启程。这块金砖,你就献给龙王庙吧。记住,人心不足蛇吞象,只有守住本分,才能长长久久。
说完,她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庙里的龙王像。陈四土跪在地上,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人们发现庙里的龙王像变得栩栩如生,眼睛里好像还含着泪水。陈四土把金砖捐给庙里,又带着人在河边种了十里桃林。每到春天,桃花映着河水,就像翠云的红盖头。
8
福泽绵延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百年。陈四土的故事成了老人们的睡前故事,龙王河却越来越热闹。河上修起了石拱桥,岸边开了茶楼酒肆,南来北往的商客都要在这儿歇脚。
陈家出了个叫陈福的后生,从小聪明伶俐,最爱听龙王河的传说。十八岁那年,他进京赶考,高中了状元。皇上让他去江南做官,他却求了个恩典——回龙王河当县令。
上任那天,陈福在河边摆了三天流水席,宴请乡亲。夜里,他独自来到龙王庙,对着神像说:老祖宗,我知道您放心不下这里。从今天起,我替您守着!
这年冬天,百年不遇的大旱。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百姓们跪在河边求雨。陈福斋戒三日,跳进河里,抱着龙王庙的柱子大喊:龙王爷爷!您若显灵,我愿用十年阳寿换一场大雨!
话音刚落,天空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砸下来。人们欢呼着冲进雨里,却看见陈福的头发一夜之间全白了。
从那以后,陈福的官越做越大,可龙王河始终是他的心头肉。他在河边建学堂、修粮仓,还立下规矩:每年春天,官府要带头在河边种树;谁家要是往河里扔脏东西,罚他义务清理河道三个月。
有人问他为啥这么拼命,陈福就指着龙王庙说:老辈人说,这河是陈家的命,更是咱们全镇的命。守好龙王河,就是守住咱们的根啊!
时光悠悠流转,龙王河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缠绕在这片土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子民。陈福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龙王河村不朽的传奇,激励着后世子孙守护这片土地。
转眼到了陈福孙子陈世安这一代。陈世安生得聪慧机灵,打小就对龙王河充满好奇,常缠着村里的老人们讲述龙王河的故事。他在河边玩耍时,总觉得那河水仿佛有着神秘的力量,承载着祖辈们的期望与嘱托。
一日,陈世安在河边玩耍,偶遇一位云游四方的老道士。老道士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望着龙王河,连连赞叹:此河不凡,暗藏灵气,乃是天赐的风水宝地啊!陈世安听闻,赶忙上前,恭敬地向老道士行礼,问道:道长,您说这河暗藏灵气,可有何说法老道士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小娃娃,你可知百年前,这里曾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龙王河的形成,乃是龙脉显灵,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若能善加利用,可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若肆意破坏,必将招致灾祸。
陈世安听得入迷,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守护好龙王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关注河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然而,此时的龙王河村却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外面世界的变化,一些商人听闻龙王河村风景秀丽,风水绝佳,便打起了歪主意。他们想在河边建造大型的商铺和客栈,吸引更多的游客,赚取丰厚的利润。这些商人找到陈世安,许下重金,希望他能同意他们的计划。
陈世安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他明白发展商业能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过度开发会破坏龙王河的生态环境,违背祖辈们守护河流的意愿。他回到家中,取出祖传的《陈氏风水秘录》,反复研读,试图从中找到答案。书中记载:风水宝地,贵在自然,若人为破坏,必遭天谴。这句话让陈世安坚定了决心。
他召集村民们开会,将商人的计划和自己的担忧一一告知。村民们听后,议论纷纷,有的支持开发,认为能带来财富;有的则担心破坏环境,坚决反对。陈世安耐心地劝说大家:祖辈们历经千辛万苦,才为我们留下这龙王河。它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河,更是我们的根。财富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龙王河,我们失去的将是无价之宝。
在陈世安的努力下,村民们最终达成共识,拒绝了商人的请求。那些商人不甘心,四处散播谣言,说陈世安阻碍村子发展,是个自私的人。面对这些流言蜚语,陈世安不为所动,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为了更好地守护龙王河,陈世安组织村民们成立了护河队,制定了严格的护河规定。他们定期清理河道,种植树木,保护河边的生态环境。在他们的努力下,龙王河愈发清澈美丽,周边的景色也更加迷人。
多年后,陈世安老了,他将守护龙王河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临终前,他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龙王河是我们陈家的命,更是全村人的命。一定要守住它,让它永远造福子孙后代……
如今,站在龙王河边,看着那潺潺流水,听着老人们讲述着一代又一代守护龙王河的故事,仿佛能看到陈四土、陈福、陈世安等先辈们坚定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龙王河的热爱与守护,而这份精神,也如同龙王河的水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