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红楼重生之阖家新篇 > 第一章

哐当——
茶盏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潇湘馆内格外刺耳。林黛玉怔怔地看着满地瓷片,指尖还残留着茶水的温热。眼前的雕花窗棂、青纱帐幔,分明是她初入贾府时居住的模样。
姑娘紫鹃担忧的声音传来,您怎么突然摔了茶盏莫不是又犯了旧疾
旧疾黛玉猛然按住心口。前世咳血而亡的痛楚似乎还在胸腔翻涌,可此刻呼吸却无比顺畅。她颤抖着抓住紫鹃的手腕:今年...是何年我多大了
紫鹃被问得愣住:姑娘这是怎么了今年是您初入贾府的年头,您刚满十岁啊。
十岁黛玉踉跄着扶住桌案。十年前,她初进贾府的那个秋天。那时她还天真地以为外祖母的怀抱是避风港,以为宝玉的痴傻是真心,直到亲眼看着贾家大厦倾颓,看着自己在流言与病痛中凋零。而现在——她的目光扫过铜镜中稚嫩的容颜,忽然笑了。这一世,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孤女。
一、重生惊变,阖家同心
当夜,林府书房的烛火格外明亮。林如海握着女儿的手,声音哽咽:玉儿,你也...回来了
黛玉猛地抬头。父亲鬓角的白发比记忆中少了许多,眼中却盛满与她同样的悲怆与决然。原来不只是她,父亲也重生了。
敏妹,你看...林如海转头望向屏风后。贾敏身着月白寝衣,手持半卷诗书,泪水早已打湿了衣襟。我就知道,那封信来得蹊跷。她将信笺掷在案上,正是贾母催促黛玉进京的家书,前世我们轻信了老太太的话,才害得玉儿...
爹娘,黛玉按住父母颤抖的手,这一世,我们一起改变命运。
三人商议至深夜。林如海摩挲着案上的官印:我已修书给皇上,请求外放扬州盐政。有这肥差在,贾家便不能轻易拿捏我们。贾敏则翻开陪嫁账本:我陪嫁的田庄铺子,也该重新打理了。玉儿,你只管放心去贾府,咱们林家做你最坚实的后盾。
黛玉点头,目光如寒星:此次进京,我不仅要护住自身,更要揭开贾家的隐患。荣国府看似烈火烹油,实则内囊早尽,唯有未雨绸缪,才能保两家平安。
二、初入贾府,锋芒暗藏
贾府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却掩不住门庭下的暗潮涌动。黛玉下了马车,抬头望见朱红匾额上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林姑娘来了!王熙凤的笑声先于身影出现,可这次,黛玉敏锐地捕捉到她眼底一闪而过的算计。凤姐姐还是这般爽利。黛玉福身行礼,袖中暗藏的帕子上,早已写满对这位管家娘子的防备。
贾母将她搂入怀中时,黛玉不再像前世那样沉溺于短暂的温情。她不着痕迹地避开王夫人审视的目光,余光扫过角落中冷眼旁观的薛宝钗——那个前世用金锁骗得宝玉成婚的女子。
这孩子生得越发像你娘了。贾母抹着眼泪。黛玉却在她耳边轻声道:外祖母,扬州来信说,父亲已向皇上请旨,将我接回原籍读书。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王夫人率先变了脸色:这可使不得!京城文脉昌盛,岂是扬州可比黛玉垂眸浅笑:只是暂回。待父亲调任期满,我自会再来侍奉外祖母。
她的目光与宝玉相撞。少年郎的眼中盛满惊喜——前世的悲剧,或许从这一刻就已埋下转机。
三、暗流涌动,智破阴谋
三日后,贾母设宴为黛玉接风。酒过三巡,邢夫人忽然笑道:听说林姑娘在扬州时,曾与甄家公子同窗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寂静。黛玉心中冷笑:这是想坐实她不守闺训的罪名。她放下茶盏,娓娓道来:甄家公子乃家师之子,不过是在书院偶遇。倒是前日听闻,宝姐姐的哥哥在蟠香寺与人争风吃醋,打伤了人
薛宝钗的茶盏重重磕在桌上。她万没想到,这个昔日柔弱的表妹竟如此伶牙俐齿。贾母脸色一沉,看向薛姨妈: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场交锋以薛家的狼狈收场。黛玉回到潇湘馆,却发现窗台上多了个精致的食盒。打开一看,是宝玉偷偷送来的糖蒸酥酪,还有张字条:别怕,我护着你。
深夜,黛玉望着窗外的月亮,忽然想起前世此时,她正为宝玉与宝钗的亲近暗自垂泪。而如今,她已学会用锋芒守护自己。
四、家族暗账,危机初现
随着在贾府的日子渐长,黛玉发现的问题愈发触目惊心。
那日,她借口向王熙凤讨教管家之道,翻阅了库房账本。账本上的数字看似工整,可她用前世记忆比对后,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仅去年一年,贾府便亏空了三千两银子。
姑娘,您脸色不好。紫鹃递来热茶。黛玉握紧账本:去请三姑娘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探春到来时,黛玉直接将账本推到她面前。这位素有玫瑰花之称的三小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这怎么可能
是凤姐姐在中饱私囊。黛玉压低声音,但她背后,怕是还有人授意。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王夫人。
为了不打草惊蛇,黛玉决定先从旁敲侧击入手。她借着诗社活动,故意在众人面前提及:听说江南甄家,因管家贪污被抄家,真是可惜。王熙凤的筷子微微一颤,而王夫人则猛地咳嗽起来。
五、情窦初开,暗藏杀机
元宵夜宴,贾府张灯结彩。宝玉悄悄塞给黛玉一个香囊,绣着并蒂莲的丝线歪歪扭扭:我自己绣的,比不得宝钗的手艺。
黛玉正要说话,忽闻外面传来喧哗。原来是薛蟠又在闹事,这次竟牵扯到了北静王府的戏子。贾政气得浑身发抖,抄起板子就要打宝玉——前世,正是此事成为宝玉挨打、贾府衰败的导火索。
慢着!黛玉挺身而出,从袖中掏出一叠书信,这些是北静王与家父的往来信笺,王爷曾提及,那戏子是自愿离开王府,另谋生路。
众人皆惊。北静王的名号一出,贾政的板子再也落不下去。而暗处,薛宝钗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精心设计的陷阱,竟被黛玉轻易破解。
data-fanqie-type=pay_tag>

六、力挽狂澜,绝境逢生
这日,宫里突然传来消息:贵妃贾元春病重。贾府上下乱作一团,唯有黛玉嗅到了危机。她连夜修书给父亲:速查贾家与忠顺王府的往来账目。
三日后,林如海快马加鞭送来密信。原来,贾家为填补亏空,竟私自挪用了皇家贡品。黛玉拿着密信,直接闯入贾母的房间:外祖母,此事若被皇上知晓,贾家万劫不复。
贾母瘫坐在椅子上:那...那可如何是好黛玉早已成竹在胸:北静王与家父交好,可请他出面周旋。但贾家必须立刻整顿财务,裁撤冗余。
在黛玉的主导下,贾府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她联合探春,将大观园承包给婆子们,削减了不必要的开支;又说服贾母,将部分田庄变卖,填补亏空。而薛家,也因薛蟠的胡作非为,被悄悄逐出了贾府。
七、良缘终成,阖家新生
三年后,贾府焕然一新。宝玉高中进士那日,黛玉正在潇湘馆作画。紫鹃跑进来报喜:姑娘,宝二爷中了!老爷说,要向林家提亲!
黛玉的笔在宣纸上晕开一朵墨梅。窗外,海棠花开得正艳,恍惚间竟与前世的血痕重叠。但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在病榻上饮恨而终的孤女。
婚礼那日,宝玉掀起她的红盖头,眼中泪光闪烁:林妹妹,这次我终于能护你一生了。黛玉将头靠在他肩上,轻声道:不,是我们一起守护这个家。
远处,林如海与贾敏携手而立。看着女儿幸福的模样,贾敏终于落下了欣慰的泪水。重生一场,他们不仅改变了命运,更让两个家族焕发新生。
月光洒在贾府的飞檐上,照亮了匾额上钟鸣鼎食四个大字。这一次,故事的结局不再是大厦倾颓,而是万家灯火,生生不息。
八、内宅风云,暗流再起
婚后的日子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王夫人虽表面上对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不再反对,但心中的不满与算计从未停止。她暗中联络邢夫人,企图在贾府内重新夺回管家大权,同时对黛玉的改革举措处处掣肘。
一日,府中突然传出流言,说黛玉削减各房月钱是为了中饱私囊,还克扣下人们的用度。一时间,府里人心惶惶,不少婆子丫鬟开始对黛玉指指点点。黛玉听闻后,并未急于辩解,而是将各房的账本和支出明细一一整理,在贾母召集的家族会议上公之于众。
这些账目,每一笔都清清楚楚。黛玉将账本摊开在众人面前,削减的月钱,都用在了修缮祠堂、开办族学上。如今族中子弟能安心读书,难道不是好事至于下人的用度,我也只是将那些偷懒耍滑之人的份例减去,赏给了认真做事的人。
她又看向王夫人和邢夫人:若是二位长辈觉得我做得不对,大可以提出,咱们一同商议。但这般流言蜚语,不仅坏了我的名声,也让贾府上下离心,实在不该。贾母听后,脸色阴沉,狠狠训斥了王夫人和邢夫人一顿,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九、商海弄潮,另辟蹊径
为了让贾府的根基更加稳固,黛玉决定在商业上开辟新的道路。她想起前世曾听闻的西方商道,便与探春商议,打算在京城开设绸缎庄和茶楼。
如今市面上的绸缎庄千篇一律,我们不如从样式和用料上创新。黛玉拿着一张设计图,上面绣着异域风情的花纹,还有这茶楼,不仅卖茶,还可以增设说书、听曲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客人。
探春听后连连点头:只是这资金......黛玉微笑道:我已修书给父亲,他答应出资相助。而且,宝玉也说要将他的一些字画拿去变卖,支持我们的生意。
在黛玉和探春的精心筹备下,潇湘绸缎庄和沁芳茶楼盛大开业。绸缎庄里的新式绸缎一经推出便备受追捧,茶楼里的说书先生和戏子也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为贾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提升了贾府在京城的影响力。
十、朝堂波谲,危机四伏
宝玉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却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嫉妒和眼红。忠顺王府一直对贾府怀恨在心,暗中搜集宝玉的罪证,企图将他拉下马。
这日,宝玉突然被御史弹劾,说他在任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贾府上下顿时乱作一团,贾政更是急得团团转。黛玉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去调查此事,同时让北静王帮忙打听朝中动向。
原来,这一切都是忠顺王府在背后捣鬼,他们买通了宝玉下属的一个小吏,伪造了受贿的证据。黛玉冷静分析后,决定从那个小吏入手。她让暗卫将小吏秘密带到贾府,在一番威逼利诱下,小吏终于道出了实情。
有了证据,北静王在皇上面前为宝玉据理力争。皇上派人彻查后,发现宝玉确实是被冤枉的。忠顺王府的阴谋败露,受到了皇上的斥责,而宝玉不仅官复原职,还得到了皇上的嘉奖。
十一、新生命至,阖家欢庆
经历了这场风波后,黛玉和宝玉的感情更加深厚。不久后,黛玉有了身孕,这一消息让贾府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贾母更是对黛玉关怀备至,天天派人送各种补品到潇湘馆。
怀胎十月,黛玉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男孩取名贾琛,女孩取名贾瑶。孩子的诞生为贾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宝玉更是对这双儿女爱不释手,一下朝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陪伴他们。
林如海和贾敏得知消息后,也立刻从扬州赶来。看着外孙和外孙女可爱的模样,贾敏抱着孩子泪流满面:玉儿,你终于苦尽甘来。林如海则笑着说:这两个孩子,将来定能成为栋梁之材。
十二、传承家风,福泽绵长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黛玉和宝玉十分注重对他们的教育。他们亲自教导孩子读书识字、吟诗作画,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管家理事之道。贾琛和贾瑶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在黛玉和探春的持续改革下,贾府不仅摆脱了经济困境,还建立起了良好的家风。族学越办越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子弟;绸缎庄和茶楼的生意也扩展到了其他城市。
多年后,贾琛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贾瑶则嫁给了一位书香门第的公子,夫妻恩爱。黛玉和宝玉携手走过了一生,看着贾府在子孙后代的手中继续繁荣昌盛。每当夜深人静,他们坐在潇湘馆的窗前,回想起重生后的点点滴滴,都觉得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月光依旧洒在贾府的庭院中,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贾府人,续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而那段重生的记忆,也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激励着后世子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十三、旧怨新仇,暗潮汹涌
贾府表面的繁荣引来了不少眼红之人,其中尤以薛蟠的新靠山——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为甚。薛蟠因在京城难以立足,便南下投奔了忠顺王府在南方的势力,凭借着巧言令色成为长史官的心腹。他得知贾府如今的兴旺后,心中的嫉恨如野草疯长,决心要给贾府重重一击。
一日,贾府新开设的绸缎庄突然被官府查封,理由是售卖的绸缎用料不符规制,涉嫌欺瞒顾客。紧接着,沁芳茶楼也遭到地痞流氓的骚扰,生意一落千丈。黛玉和探春立刻意识到,这背后定有人在搞鬼。
母亲,孩儿查到,这些事都与忠顺王府有关。贾琛得知消息后,匆忙赶来向黛玉禀报。他虽年纪尚轻,但已颇有父亲当年的英气,孩儿在吏部任职,听闻长史官近日频繁与工部官员往来,恐怕是提前打点好了一切。
黛玉轻抚儿子的手背,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既然他们想玩阴的,我们便奉陪到底。你去联络北静王的人,打探清楚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我和你三姨母则着手收集证据,证明绸缎庄的清白。
十四、智斗奸佞,力挽狂澜
黛玉暗中派暗卫跟踪长史官的亲信,发现他们与一家黑心绸缎作坊来往密切。原来,对方提前购入劣质绸缎,趁夜混入贾府绸缎庄的仓库,以此制造证据。黛玉拿到证据后,并未立即声张,而是静待时机。
三日后,工部侍郎亲自带人来贾府兴师问罪。黛玉不慌不忙地将众人引入仓库,当着众人的面,打开那些所谓有问题的绸缎箱:大人请看,这些绸缎的封条上都有日期标记,而劣质绸缎混入的时间,明显与标记不符。况且,我们绸缎庄每一匹布都有完整的进货记录。
她又呈上暗卫收集的证据,包括黑心作坊的交易记录和相关证人的口供。工部侍郎脸色大变,没想到贾府竟掌握了如此确凿的证据。正在这时,北静王带着皇上的圣旨赶到:皇上听闻贾府被人诬陷,特命本王彻查此事。如今真相大白,长史官等人结党营私、栽赃陷害,即刻押入大牢!
忠顺王府的阴谋再次破产,薛蟠也因参与其中,被发配边疆。经此一役,再无人敢轻易招惹贾府。
十五、海外奇闻,商机乍现
风波平息后,贾瑶的丈夫因公务出使海外,归来时带回了许多新奇玩意儿:会自动报时的钟表、色彩艳丽的玻璃器皿,还有精美的西洋画册。这些物品在京城引起了轰动,不少达官显贵都想一睹为快。
黛玉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如今海运逐渐兴盛,我们何不与海外商人合作,引进这些新奇物件售卖探春也十分赞同:正好绸缎庄和茶楼的生意已经稳定,是时候拓展新的业务了。
于是,贾府开设了一家名为宝珍斋的商号,专门经营海外商品。贾瑶凭借着丈夫的关系,与海外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而贾琛则利用自己在官场的人脉,为商号打通了各种关卡。宝珍斋开业当天,门庭若市,生意火爆异常。
十六、暮年回首,传承希望
时光飞逝,黛玉和宝玉渐渐白了头发。他们看着子女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心中满是欣慰。贾府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早已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不仅富甲一方,还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日,黛玉和宝玉坐在潇湘馆的摇椅上,看着庭院里嬉戏的孙辈们。还记得我们重生的那年吗宝玉握着黛玉的手,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们以为这辈子都无法改变命运。
黛玉微笑着点头:是啊,但我们做到了。不仅护住了贾府,还让两个家族都有了新的生机。她望向远处的祠堂,那里供奉着林家与贾家的列祖列宗,希望子孙后代能记住,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为他们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芒。重生的故事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贾府的传奇仍在继续,那些关于勇气、智慧与爱的故事,也将在家族的传承中,永远熠熠生辉。
十七、疫病肆虐,齐心抗灾
正当贾府蒸蒸日上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席卷京城。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纷纷关门,往日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贾府虽然高墙深院,但也未能完全幸免,府中已有几名丫鬟仆人生病,恐慌的情绪在悄然蔓延。
黛玉和探春立即召集府中管事,商议应对之策。当务之急是隔离病患,防止疫病扩散。黛玉神色凝重,让大夫仔细诊断,若有好转迹象,便将治疗方法记录下来。探春则负责调配物资,安排人每日用艾草熏房,熬煮预防疫病的汤药,分发给府中众人。
贾琛在朝为官,得知朝廷正在组织力量抗击疫病,主动请缨参与其中。他深入疫区,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协调各方资源。贾瑶和丈夫也没有闲着,他们利用宝珍斋的渠道,从海外采购了一些珍贵药材,支援抗疫。
在贾府的带领下,京城的一些世家大族也纷纷行动起来,出钱出力。经过数月的努力,疫病终于得到控制,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这一场灾难,不仅没有击垮贾府,反而让贾府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也让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十八、桃李满园,家族兴旺
贾府的族学在黛玉和探春的精心打理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子弟有的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有的投身商界,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还有的醉心于学术,著书立说,传播学问。
一日,族学举行毕业典礼,黛玉和宝玉受邀参加。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子,宝玉感慨万千:想当年,贾府的子弟大多不学无术,如今竟能有如此盛况。黛玉微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典礼结束后,一位年轻学子走到黛玉面前,恭敬地行礼:林夫人,学生能有今日,全赖您和三姑娘创办族学,教导有方。学生定当努力进取,不辜负您的期望。黛玉欣慰地看着他,仿佛看到了贾府的未来。
十九、云游四海,悠然岁月
随着子女们逐渐挑起家族的大梁,黛玉和宝玉也开始享受悠闲的生活。他们时常想起年轻时的种种经历,决定效仿古人,来一场云游四海的旅程。
他们先是回到了黛玉的故乡扬州,看着熟悉的山水,黛玉的眼中满是泪水。没想到,还能再回到这里。她轻声说道。宝玉握住她的手:以后,我们每年都来一次。
此后,他们游历了江南的烟雨小镇,领略了塞北的大漠风光,还登上了巍峨的泰山之巅。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写下游记,记录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这些游记后来也成为了家族珍贵的财富。
二十、寿终正寝,含笑九泉
岁月如梭,黛玉和宝玉都到了古稀之年。他们的身体渐渐衰弱,但精神依然矍铄。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黛玉和宝玉相视而笑,携手离开了人世。
贾府上下悲痛万分,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京城的许多达官显贵都前来吊唁,缅怀这两位传奇的人物。北静王亲自为他们题写碑文,称赞他们为家族、为京城所做出的贡献。
黛玉和宝玉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故事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家族的命运,用爱和坚韧守护了彼此的一生。贾府在他们的影响下,继续繁荣昌盛,而他们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世子孙,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