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山找到李跃进父子俩的时候,那半篓子鱼早就卖完了!
李二柱满脸兴奋地蹲在原地,双手死死地捂着装钱的棉袄口袋,做贼似地打量着四周。
李跃进在他旁边攥着钢钎,眼神戒备,看谁都像要来抢钱的。
“大山哥,你去哪儿了?”
看到陈大山之后,李二柱连忙跑了过来:“这回我可没咋呼,口袋里的钱都没数过,连我自个都不知道有多少......”
“还真别说,这卖鱼也没那么难嘛!”
“就学你的样子吆喝了几声,立马就有人来买,嗖嗖地收钱......”
陈大山:“......”
你还不如直接告诉别人兜里有多少钱,兴许还能安全点!
他接过李二柱递过来的一大把零钱数了数,其实也就二十八块多钱!
只是因为都是零钱,所以看起来一大把,把李跃进父子俩都搞紧张了!
呃......这么说其实也不对!
这年头的二十八块多钱,已经是一笔大钱了!
把钱交给陈大山以后,父子两个全都长长地吐了口气,就跟卸下了千斤重担似的!
因为昨天办酒席用掉了不少的米面粮油,所以陈大山就去买了一些。
路过供销社的时候,进去扯了几尺棉布,随后又带着李跃进父子俩去了一趟丹水中学。
他早就答应赵慧兰,帮他找些高中课本回去了!
之前要么就是忘了,要么就是赶着回去,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虽然季东林夫妇对陈大山都很热情,一再地让他吃了晚饭再回,但借课本的事儿,却是让他们有些为难。
不是他们不舍得,而是给了陈大山,他们自己就没有了!
后世的学生上学第一天就得发书,而这个年代的丹水中学的学生,却是直到毕业都没书!
基本上就只有老师手里有一套教材!
上课的时候,都是老师往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抄完了才开始学!
这种情况,在81年的山区学校,是非常普遍的!
教育经费不足、教材供应体系不完善、学生本身家庭困难......
直到陈大山说明只是为了学点知识,并不是一定得要正规教材,季东林夫妇才翻到了几本泛黄的旧书。
61年版本的《语文》、63年版的《数学》......
大概是觉得过意不去,季东林咬了咬牙,又从床头拿了一本书过来:“别的都无所谓,但是这本,你看完了一定要还给我......”
陈大山低头一看!
嚯!
81年11月份出版的《芙蓉镇》,崭新的书页还散发着油墨的香味!
从季东林家出来的时候,镇上的广播已经响起了熟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抄近道走小路,两个多钟头到家。
因为早上去的路上就说好了,所以李跃进父子两个虽然还是觉得不好意思,却又只能把陈大山分给他们的钱收下。
一共一百三十多块,两家各拿一半,各得六十多块!
赵慧兰原本是准备了他们俩的晚饭的。
见他俩死活都不吃,陈大山也就没有勉强!
时候已经不早了,吃完饭就该洗洗睡了!
好几天没抱着媳妇儿睡觉了,陈大山同志已经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