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夜穿越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砸在张翔的头盔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他眯着眼睛,透过模糊的护目镜看着前方几乎被雨水淹没的道路,电动车的前灯在雨幕中只能照出不到五米的距离。
这鬼天气...张翔低声咒骂着,右手拧动油门,左手紧紧护着保温箱里的外卖。订单显示还有最后十分钟就要超时了,而距离目的地——那个位于城郊的高档小区还有至少三公里。
手机导航突然发出刺耳的重新规划路线提示音,张翔低头瞥了一眼,发现前方道路因积水封闭。他咬了咬牙,决定绕行一条小路。雨越下越大,车轮碾过积水溅起半人高的水花。
叮咚——手机又响了,是顾客发来的消息:外卖员,我的餐还有多久到孩子饿得直哭。
张翔腾出一只手快速回复:马上到,请再等五分钟。他顾不上擦去流进眼睛的雨水,加快了车速。
转弯处,一道刺眼的车灯突然从侧面射来。张翔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呼,巨大的撞击力就将他连人带车抛向空中。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他恍惚看见保温箱里的餐盒在空中散开,饭菜如慢动作般四散飞舞...
剧痛。这是张翔恢复意识后的第一感觉。他感觉全身像是被卡车碾过一样,每一块骨头都在叫嚣着疼痛。奇怪的是,身下不是预想中湿冷的马路,而是某种粗糙的织物。
首领醒了!快叫巫医来!一个陌生的男声用张翔从未听过的语言喊道,奇怪的是,他竟然能听懂。
张翔艰难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低矮的茅草屋顶,几缕阳光从缝隙中漏下来。他躺在一张铺着兽皮的木床上,床边站着几个穿着粗布衣服、腰间佩带青铜短剑的男人,他们脸上写满了担忧。
这是哪里医院呢张翔想开口询问,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匆匆走进屋内,手里拿着一个陶碗,碗里盛着某种散发着苦涩气味的液体。首领受了惊吓,喝下这碗药会好些。老者说着,将碗递到张翔嘴边。
张翔本能地想拒绝,但身体的虚弱让他不得不顺从地喝下那碗味道古怪的药汁。药液入喉,一股暖流从胃部扩散到全身,疼痛确实减轻了不少。
我...是谁张翔终于能发出声音,问出的问题却让周围的人面面相觑。
首领莫不是被山鬼摄了魂一个满脸胡须的壮汉惊恐地说,您是秦非子,我们秦部落的首领啊!
秦非子张翔的大脑一片混乱。作为历史爱好者,他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秦非子,周朝时期秦国的始祖,因善于养马而被周孝王封于秦地,成为秦国开创者。但那是将近三千年前的人物!
张翔低头看向自己的身体,发现原本穿着的外卖制服变成了一件粗糙的麻布衣,腰间系着一条皮质腰带,上面挂着一块刻有奇怪符号的玉饰。他抬起手,原本因常年骑车而粗糙但还算白皙的手掌变得黝黑结实,指节粗大,掌心布满老茧——这是一双属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手。
我穿越了还成了秦非子张翔在心中惊呼,同时感到一阵眩晕。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回忆关于秦非子的历史记载。根据《史记》记载,秦非子时期秦国还只是西部边陲的一个小部落,经常受到西戎侵扰,生存艰难...
首领,您昨日巡视马场时从马上摔下,已经昏迷了一整夜。那位老者——大概是部落的巫医——解释道,所幸神明保佑,您没有大碍。
张翔——现在应该称他为秦非子了——深吸一口气,试探性地问道:马场...情况如何
回首领,马群无恙,只是...一个年轻战士犹豫了一下,西戎的探子最近在边境活动频繁,恐怕他们又在打我们马匹的主意。
秦非子心中一紧。历史上记载西戎经常侵扰早期的秦国,掠夺人畜。他努力回忆自己读过的历史资料和军事知识,思考对策。
加强警戒,派斥候监视边境动向。他模仿着古装剧里的语气下令,还有,召集各氏族长老,我要商议对策。
众人见首领神志清醒,还能处理部落事务,明显松了一口气,纷纷领命而去,只留下一个年轻侍女照顾他。
秦非子——张翔的现代意识——趁着独处的机会,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处境。他记得秦非子时期秦国极为弱小,夹在西戎和周王室之间艰难求生,直到几百年后的秦襄公时期才被正式封为诸侯。而现在,他拥有了改变历史的机会...
首领,喝点水吧。侍女端来一碗清水,打断了他的思绪。
秦非子接过水碗,突然注意到侍女手腕上有一道狰狞的伤疤。这是...
去年西戎袭击时留下的。侍女低声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们抢走了我们一半的马匹,杀死了我的父亲和兄弟...
秦非子握紧了拳头。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这种野蛮的掠夺行为感到愤怒。同时,一个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成形:既然命运让他成为秦非子,他就要利用现代知识改变秦国弱小的命运!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接着是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
西戎人来了!西戎人越过边境了!
侍女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秦非子猛地从床上站起来,虽然身体还有些虚弱,但危机感给了他力量。他抓起挂在墙上的青铜剑,冲出屋外。
部落里一片混乱,妇女儿童惊慌地跑向村中央的祭坛——那里是紧急避难所。战士们则手持各种武器奔向寨墙。秦非子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数十个骑着马的西戎战士正呼啸而下,他们手持弓箭和青铜刀,脸上涂着恐怖的战纹。
所有人听令!秦非子高声喊道,声音出乎意料地洪亮有力,弓箭手上寨墙,瞄准他们的马!长矛手守住寨门,其余人准备火把!
部落战士们愣了一下,显然不习惯首领如此具体的战术指挥,但很快执行起来。秦非子爬上寨墙,仔细观察敌情。这些西戎骑兵虽然勇猛,但队形松散,没有统一的指挥。他注意到他们主要依靠马匹的机动性进行骚扰攻击。
等他们进入五十步内再放箭,秦非子对弓箭手们下令,瞄准马匹,不是人!
当西戎骑兵呼啸着接近部落外围时,一阵箭雨突然从寨墙上射出。按照秦非子的指示,大部分箭矢都射向了马匹。几匹战马中箭倒地,骑兵摔落马下,冲锋的阵型顿时大乱。
现在,火把准备!秦非子继续指挥。战士们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火把,投向寨墙外的干草丛。虽然下过雨,但夏季的干草仍易燃,很快形成了一道火墙,阻断了西戎人的进攻路线。
西戎人显然没预料到会遭遇如此有组织的抵抗。他们的首领——一个戴着狼头帽的大汉——愤怒地吼叫着,但火势和混乱的马匹使他们无法继续进攻。最终,他们不得不拖着受伤的同伴撤退了。
部落里爆发出欢呼声。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有效地击退西戎人的袭击,而且几乎没有伤亡。战士们用敬佩的目光看着他们的首领,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不要放松警惕,秦非子提醒大家,他们可能会卷土重来。加强巡逻,夜间加倍岗哨。
当晚,秦非子在首领大帐中召集了部落长老和主要战士。借着油灯的光亮,他在一块兽皮上画出了部落周边的地形图,标注了可能的防御弱点和伏击点。
我们需要改变被动防御的方式,他指着地图说,在这里和这里设立前哨,提前发现敌人动向。还要训练专门的弓箭手队伍...
长老们起初对他的新想法表示怀疑,但当秦非子详细解释每种战术的优势后,他们逐渐被说服了。特别是当他说可以利用地形设伏,反过来掠夺西戎的马匹时,几位年轻战士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所有人都离开后,秦非子独自走出大帐,仰望星空。这里的星空比现代城市清晰得多,银河如一条璀璨的玉带横贯天际。
他想起自己作为张翔时的平凡生活:每天奔波送外卖,为房租和生计发愁。而现在,他肩负着整个部落的存亡,甚至可能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这个想法既令人恐惧,又令人兴奋。
秦国将来会成为统一中国的强大国家,他低声自语,但现在,它还如此弱小。既然命运让我来到这里,我就要让它提前强大起来!
远处,守夜的战士换岗的号角声回荡在山谷中。秦非子深吸一口带着青草和泥土气息的空气,转身回到帐中。明天,他将开始真正改变秦国命运的第一步。
2
牧马兴邦
晨雾笼罩着渭水河畔的草场,秦非子赤脚踏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冰凉的触感让他彻底清醒。自从三天前击退西戎人后,他几乎没有合眼,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知识改变这个弱小部落的命运。
首领,马群已经赶过来了。一个满脸风霜的老牧人恭敬地报告,打断了秦非子的思绪。
data-fanqie-type=pay_tag>
远处传来马蹄踏地的闷响,约莫两百多匹马在几个牧人的驱赶下向河边移动。这些就是历史上记载让周王室赏识的马匹——秦非子眯起眼睛仔细观察,却不由得皱起眉头。这些马匹体型瘦小,毛色杂乱,与他想象中的战马相去甚远。
这些都是我们的全部马匹秦非子问道,尽量掩饰声音中的失望。
回首领,去年被西戎抢走大半后,就剩这些了。老牧人叹了口气,最好的三匹种马都被抢走了。
秦非子走近马群,现代的记忆让他对马匹有些基本了解。他注意到这些马大多营养不良,有些甚至肋骨清晰可见。作为历史上以养马闻名的部落,这种情况实在讽刺。
从今天起,马场要改变管理方式。秦非子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手臂,首先,把马按年龄和用途分开饲养。
老牧人一脸困惑:首领,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混养的...
混养导致近亲繁殖,马匹越来越差。秦非子直接用了现代术语,见对方听不懂,又解释道,兄妹相配,生的马驹会越来越弱。我们要记录每匹马的父母,避免这种情况。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简单的表格:建立马籍,记录每匹马的父母、出生日期和特点。强壮的公马要单独饲养,配种时再放出来。
几个牧人围过来,起初满脸怀疑,但当秦非子详细解释这样能提高马驹质量后,他们眼中逐渐闪现出理解的光芒。
还有饲料问题。秦非子抓起一把牧草,光靠野草不够,我们要种植专门的牧草,在冬季储存干草。另外,每天给马补充盐和豆类。
可是首领,豆子是给人吃的...一个年轻牧人忍不住插嘴。
好马比人值钱。秦非子斩钉截铁地说,一匹好马能换十个奴隶,能在战场上救战士的命。从今天起,马场的人手增加一倍,我要亲自参与养马。
接下来的日子,秦非子几乎住在了马场。他带着牧人们开辟了专门的苜蓿田——这种作物在现代是优质牧草,他幸运地在周边山区找到了野生品种。他设计了简易的马厩,确保通风和排水;改进了马具,用更柔软的皮革制作缰绳以避免磨伤马嘴。
最让牧人们惊讶的是,首领竟然亲自为马匹洗澡、刷毛,甚至处理伤口。马匹健康要从日常护理做起,秦非子边为一匹受伤的母马清理伤口边解释,一点小伤不处理,可能发展成致命感染。
一个月后的清晨,秦非子正在新建的马厩检查一匹怀孕的母马,侍卫匆匆赶来:首领,周王室的使者到了!
秦非子心头一跳。历史上,正是周孝王赏识秦非子的养马才能,赐予他秦地作为封邑。他匆忙整理衣着,带着几名长老赶到部落中央的会盟场地。
一位身着华丽丝袍、头戴高冠的中年男子在十几名甲士的护卫下昂然而立。周围的部落民众敬畏地跪伏在地——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王室使者。
秦部落首领非子,拜见大人。秦非子行了一个标准的周礼——这得益于他大学时选修的古代礼仪课。
使者略显惊讶地挑了挑眉:想不到边陲部落首领,竟识王室礼节。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周王有令,因西戎屡犯边境,特命各部落进献良马百匹,充实王师。
百匹秦非子心头一震。整个部落现在也只有两百多匹马,若进献一半,将严重削弱防御力量。但他知道,违抗王命的下场更可怕。
臣谨遵王命。秦非子恭敬地接过竹简,但请使者大人宽限一月,容我挑选最健壮的马匹进献。
使者冷哼一声:周王急需战马,只给你半月时间。他环顾四周简陋的茅屋,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听闻秦部落善养马,现在看来...不过如此。
部落长老们面露怒色,但秦非子用眼神制止了他们:请使者大人移步马场,指点一二。
当使者看到新建的马厩和分类饲养的马群时,表情略有缓和。秦非子趁机介绍自己的养马方法,特别强调了避免近亲繁殖的理念。
有意思...使者抚摸着一匹毛色光亮的黑色公马,这种养马法闻所未闻。这匹马不错,我要了。
秦非子心中一痛,这匹黑马是他最看好的种马之一。但他知道,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大人慧眼。这匹'乌云'是我部落最好的种马,它的后代必定是千里良驹。若大人喜欢,我愿献上,只求在周王面前美言几句,减免部分贡马数量。
使者眯起眼睛:减免你可知道违抗王命的后果
非是违抗,而是为周王长远考虑。秦非子不卑不亢,若一次取走太多马匹,秦部落无力繁殖,将来就无法持续为王室提供良马。不如每年进献精选的三十匹,保证质量稳定。
使者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这些养马之法,从何处学来
秦非子早有准备:年轻时曾遇西域来的牧马人,学得一些异域方法。加上这些年自己摸索...
西域使者来了兴趣,难怪与中原不同。这样吧,我带走五十匹马,包括这匹黑马。若周王满意,或可如你所请。
使者离开后,部落长老们围了上来:首领,五十匹马也是巨大损失啊!
秦非子却露出微笑:不,这是机会。我注意到使者对我们的养马法很感兴趣。准备一下,我要亲自护送马队去镐京。
十天后,一支由五十匹精选马匹组成的队伍在秦非子带领下向周都进发。他特意带上了两名最懂养马的牧人和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套用新法制成的马具和一份写在羊皮上的《养马要术》,其中融入了许多现代畜牧知识。
路途遥远,秦非子利用这段时间仔细观察周王室控制下的各地情况。他注意到周人对西部部落的轻视,也看到了西戎频繁袭击留下的疮痍。更关键的是,他了解到周王室正为与东夷的战事焦头烂额,急需优质战马。
到达镐京后,繁华的都城让随行的部落战士目瞪口呆。高大的城墙,熙攘的街市,精美的青铜器...这一切都彰显着周王室的强大。秦非子却暗自比较:比起现代城市,这还算不上什么。
马匹被送入王室马厩的当天,就引起了轰动。秦非子改良后的饲养方法使这些马匹毛色光亮,体格健壮,远胜周人自己养的马。特别是那匹名为乌云的黑马,威风凛凛的姿态让周王的马官赞不绝口。
你就是秦部落的首领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在侍从簇拥下走来。秦非子立刻认出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周孝王——虽然现在他还只是周王的叔父,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管军事。
小人秦非子,拜见大司马。秦非子行大礼。
这些马养得不错。周孝王抚须道,听闻你有特殊的养马之术
秦非子恭敬地献上《养马要术》:此乃小人多年心得,愿献于王室。
周孝王翻阅片刻,眼中精光闪烁:好!若周国马匹皆按此法饲养,何愁战马不足他突然话锋一转,秦非子,你可愿为王室养马
这正是秦非子等待的机会。历史上,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地,使秦国有了立足之本。但这一次,他准备争取更多。
能为王室效力是小人荣幸。但...秦非子故作犹豫,秦部落地处边境,常遭西戎侵扰。若小人长期离开,部落恐难自保...
周孝王了然:你是想要封地和保护他沉思片刻,渭水以西有大片荒地,水草丰美,适合养马。若你能在那里建立马场,每年为王室提供五十匹良马,我可奏请周王,封你为附庸,受王室保护。
秦非子心中狂喜,这正是他想要的。但他表面保持平静:谢大司马恩典。小人必尽心竭力,不负所托。不过...他又献上那套新式马具,此物可让骑兵战力倍增,请大司马过目。
这套融合了现代设计的马具包括改进后的马鞍和马蹄铁——虽然限于条件,秦非子只能用皮革和青铜制作简易版本,但相比这个时代普通的垫布,已经是革命性的进步了。
周孝王是识货之人,立即命人试骑。当骑兵轻松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时,他看秦非子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奇才!有此马具,我大周骑兵可纵横天下!秦非子,你究竟还懂些什么
小人只是喜欢琢磨。秦非子谦虚地说,心中却已开始盘算下一步计划。获得封地只是开始,他要利用现代知识,将这片荒芜的边境建设成强大的根据地。
一个月后,周王室正式册封的诏书下达:赐秦非子渭水以西百里之地,爵为大夫,负责为王室养马并守卫西部边境。诏书中特别提到,若每年进贡的马匹和军械达标,将考虑提升爵位。
带着诏书和赏赐的青铜器、丝帛返回部落时,秦非子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有了王室正式册封,秦部落从此有了合法地位和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
当晚的庆祝宴会上,秦非子却独自走到渭水边,望着对岸的茫茫荒野。那里将是秦国崛起的起点。他从怀中掏出一块木板,用炭笔在上面勾画起来——这是他凭借现代知识设计的城池草图,包括排水系统、防御工事和功能区划分。
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他轻声自语,接下来,是时候建立一座真正的城池了。
远处,新建马厩中的马匹发出嘶鸣声,在月光下格外清晰。秦非子想起现代社会中那些高楼大厦和飞驰的汽车,不禁莞尔。谁能想到,一个外卖员的穿越,竟会改变历史的轨迹
他收起木板,转身走向欢庆的人群。明天开始,他将带领这个小小的部落,走上一条前所未有的强盛之路。
3
筑城兴邦
诏书下达后的第三个月,渭水西岸的荒原上,五千名劳工正在夯土筑墙。秦非子站在一处高地上,羊皮图纸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绘制的城池布局远超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
首领,东墙地基已经打好,但长老们说城墙范围太大,耗费人力太多...工师擦着汗报告。
秦非子目光扫过忙碌的工地:告诉他们,这座'西新邑'不是普通部落营地,而是能容纳十万人的城池。按我的设计,城墙基部宽三丈,高三丈,顶部可并行两辆战车。
可我们哪有战车...工师小声嘀咕。
很快就会有。秦非子指向图纸上标注的南城区,这里规划工坊区,优先建造冶铜场和木工作坊。我从周都带回的二十名工匠到了吗
今早刚到,还带着您要的那种'模具'。
秦非子嘴角微扬。他利用周王室的资源,不仅获得了工匠,还秘密收集了锡矿——青铜时代最珍贵的战略物资。有了铜锡合金,他就能批量生产标准化武器。
突然,一阵骚动从河边传来。西戎的劫掠小队袭击了运粮队,三名劳工被杀,刚运到的粮食被抢走一半。
大帐内,长老们群情激愤。必须报复!西戎欺人太甚!
秦非子却异常冷静:现在出兵正中他们下怀。传令,所有运输队增派双倍护卫,城墙建设昼夜不停。他转向军事统领嬴仲,新式弓箭训练得如何
按首领设计的复合弓,射程比原来远了五十步。但数量太少...
明天开始批量生产。秦非子拍案决定,先装备三百名精锐射手。
当夜,秦非子在油灯下重新设计弓箭制造流程。现代流水线生产的理念被他改良为分工协作制——箭杆、箭头、弓弦分别由不同工匠制作,最后统一组装。效率提升三倍。
三个月后,第一批三百名弓箭手在新建的校场演练。他们手中的复合弓采用多层竹木胶合技术,射程远超西戎的简陋弓箭。更令战士们震惊的是,所有箭矢长度、重量完全一致,确保射击精度。
这叫'标准化生产'。秦非子对目瞪口呆的长老们解释,今后我们的武器、工具都要统一规格,坏了可以立即更换。
西戎的骚扰持续不断,但每次袭击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秦非子没有急于反击,而是全力推进城池建设。他亲自设计的下水道系统让西新邑在夏季暴雨中安然无恙,而周边部落却饱受洪水之苦。越来越多的流民投奔而来。
秋收时节,秦非子推行耕战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同时将荒地分给有功将士。这一制度使秦国迅速积累起粮食储备,军队也扩充至两千人。
首领,周室来信。侍卫呈上一卷竹简。周孝王称赞秦国进献的马具在对抗东夷时发挥奇效,要求再提供五百套。
秦非子立即召集工匠:改良马具,关键部位用青铜加固。同时开始研发战车。他在地上画出草图,这种双轮战车轻便灵活,配合作战能冲散敌军阵型。
寒冬来临前,西新邑的城墙奇迹般合拢。城池中央的议事厅内,秦非子召开第一次军政会议。
今冬西戎必定大举来犯。军事统领嬴仲忧心忡忡,他们去年抢的粮食不够过冬。
秦非子却笑了:我正等着他们来。他展开一张地图,斥候已经摸清西戎各部落位置。他们来袭时,我们派精锐直捣其老巢。
腊月的一个雪夜,西戎果然集结三千人马来袭。秦非子早有准备,城墙上的弓箭手用火箭照亮夜空,暴露敌军位置。新训练的长矛兵组成密集方阵,将攻入城门的西戎骑兵刺成筛子。
与此同时,嬴仲率领五百精锐骑兵突袭西戎部落营地,缴获大量牲畜,解救数百名周人奴隶。这些奴隶中不少是工匠和农夫,成为秦国宝贵的人力资源。
大胜的消息传至镐京,周孝王派特使赐予秦非子西陲大夫封号,授权其统领西部边境各部落对抗西戎。秦非子的政治地位大幅提升。
利用这个契机,秦非子颁布《秦律初章》——一套融合现代理念的简易法律体系。明确规定土地归属、赋税标准、军功赏罚等内容,使秦国治理有章可循。
首领,有周室来的商人求见。春日的一个清晨,侍卫报告。
来人是周王室姻亲家族的商队首领子贡,带着十车铜锭和精美漆器。久闻西新邑繁华,特来贸易。子贡行礼道,眼中却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秦非子心知肚明:这是周室贵族来试探秦国虚实。他故意带子贡参观新建的冶铜工坊,那里正用先进的高温炉炼制青铜。当子贡看到工匠们批量铸造的标准化箭簇时,脸色微变。
西陲小邑,竟有如此工艺
为周王室效力,自当尽心。秦非子淡然道,随即话锋一转,听闻子贡先生家族掌握着东海之盐秦国愿以青铜器交换。
三日谈判后,双方达成长期贸易协议:秦国用青铜武器和农具换取食盐、丝绸等稀缺物资。更重要的是,秦非子通过子贡建立了与中原诸侯的贸易渠道。
夏至日,西新邑举行建城大典。站在新落成的城楼上,秦非子望着城内整齐的街道、繁忙的市集和城外绿油油的农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短短两年,这里从荒原变成了西部最繁华的城池。
首领,最新统计出来了。文书官兴奋地报告,西新邑现有居民一万两千人,常备军三千,战马八百匹,储备粮食可供全城食用两年。
秦非子点点头,目光投向远方:还不够。传令,组建探险队向西探索,寻找铁矿。没有铁器,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强大。
当夜,秦非子在竹简上写下十年计划:第一年筑城,第二年强军,第三年积累...第十年,秦国将成为西方霸主。他蘸了蘸墨,又在旁边补上一行小字:统一货币、普及教育、开发水利...
4
西方霸主
春雨淅沥中,一队满身泥泞的探矿者冲进西新邑城门,他们护送的牛车上载着几块泛着暗红色光泽的石头。为首的汉子不顾浑身湿透,直奔议事厅。
首领!找到了!他扑通跪地,从怀中掏出一块沉甸甸的矿石,西边三百里的黑山,满山都是这种石头!
秦非子接过矿石,手指微微发抖。三年了,他派出的第七支探险队终于带回了梦寐以求的东西——铁矿石。
立即封锁消息。他压低声音命令,嬴仲,调最忠诚的百名战士护送这批矿石去秘密工坊。
当夜,城西戒备森严的工坊内,秦非子亲自指导工匠建造新型炼铁炉。现代钢铁厂参观的记忆碎片帮助他设计出比当代先进得多的竖炉结构,采用连续鼓风技术。
温度必须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秦非子抹去额头的汗水,指着黏土模具,先铸造农具试试。
七天后,第一把铁犁诞生了。当它轻松劈开坚硬的土地时,围观的老农们惊为神器。秦非子却知道,这粗糙的铁器只是开始。
优先生产斧头、锄头,提高农耕效率。他对工师下令,同时秘密研发武器。
铁器的出现悄然改变着秦国。农耕效率提升使粮食产量翻倍,人口迅速增长至五万。秦非子借机推行户籍制,将人口按职业分类管理,并建立初步的税收体系。
然而变革总会触动旧利益。一个闷热的夏夜,秦非子正在批阅竹简,侍卫长突然破门而入:首领,不好了!嬴氏宗族带兵包围了议事厅!
院外火把晃动,嬴仲的叔父嬴苍带着数百甲士高声叫嚷:秦非子违背祖制,任用贱民,当废黜!
秦非子冷笑。这些旧贵族不满他提拔平民官员、削弱氏族权力,终于狗急跳墙。但他早有准备——随着一声号角,屋顶突然出现三百名弓箭手,全部装备铁制箭头的弩箭。
嬴苍谋反,格杀勿论!秦非子令下,弩箭齐发。改良后的弩机射程惊人,瞬间射倒数十叛军。埋伏在巷陌的铁甲步兵同时杀出,这些装备铁制武器的精锐如砍瓜切菜般击溃了叛军。
天亮时分,嬴苍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上。秦非子借机彻底改革军事体系:废除氏族私兵,建立直属中央的常备军;实行军功爵制,不问出身,只论战功。
首领,周室急报!信使飞奔入城,周孝王病危,王室大乱!
秦非子拍案而起。历史关键时刻到了——周孝王死后,王室将陷入长期内乱,这正是秦国扩张的天赐良机。
立即集结五千精兵,备足粮草。他目光炯炯,同时派使者联络西部各部落,共商抗戎大计。
三个月后,当周王室为继位问题争斗不休时,秦非子已在西新邑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十五个西部部落首领齐聚一堂,见证秦国铁甲军的演练。
西戎乃我们共同之敌。秦非子指着沙盘,我提议组建联军,一举扫平西戎诸部。
当看到秦国的铁制武器轻松斩断青铜剑时,各部落首领纷纷臣服。联军迅速组建,秦非子被推举为统帅。
秋季攻势如狂风暴雨。秦非子采用各个击破战术,先以少量骑兵诱敌深入,再用重步兵方阵围歼。铁制武器的压倒性优势让西戎部落节节败退。
最关键的黑山之战,秦非子亲率铁甲骑兵冲锋,大破西戎主力。此战斩杀西戎王,俘虏万人,缴获牲畜无数。西部边境百年边患,一朝平定。
胜利的消息震动中原。周王室不得不正式承认秦非子的功绩,册封其为西伯,统辖西部二百里之地。秦国正式跻身诸侯之列。
凯旋仪式上,秦非子宣布迁都至更靠近中原的雍城,同时颁布《秦律新编》——这部融合现代理念的法典明确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规范市场交易,为秦国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庆功宴后,白发渐生的秦非子独自登上雍城城墙。二十五年的穿越生涯,他已从青年变成中年,将一个小部落发展成拥有十万人口、两万精兵的强国。
父亲。年轻的世子嬴侯走来,周室使者又来了,请求我们出兵协助平定内乱。
秦非子微微一笑:告诉他们,秦国愿出兵五千,但要换取崤山以西的全部领土。这是精心计算的筹码——那片土地看似荒芜,却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矿藏。
父亲,我们真要东进吗
不着急。秦非子望向东方,先巩固西方,发展农商。记住,真正的强大不在于疆域多大,而在于国力多厚。
他递给儿子一卷竹简,上面写着十年方略:推广铁器、兴修水利、鼓励生育、训练新军...
等我死后,你要继续这个计划。秦国的未来...秦非子突然咳嗽起来,多年的操劳终于拖垮了他的身体。
一年后的寒冬,开创秦国基业的第一代君主秦非子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他将世子叫到榻前,最后叮嘱:勿急...勿贪...百年之后...秦当...一统...
葬礼那天,十万秦人自发戴孝。当棺椁入土时,天空突然飘起大雪,仿佛天地同悲。
而在现代社会的某个角落,一场车祸中昏迷多年的外卖员张翔,心电图突然恢复了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