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靖康回忆录2 > 第一章

李纲劝谏皇上说:《易经》中《谦》卦的上六爻,说适宜于用兵征伐城邑邦国。《师》卦的上六爻,说建立国家、继承家业,小人不可任用。大概是因为谦虚到了极点的时候,如果不利用用兵,就不足以成就功业;军队作战成功之后,如果不警戒任用小人,就不足以保持国家的安定太平。如今陛下对待金人,委屈自己与他们讲和修好,这已经是谦虚到了极点。然而金人贪婪不知满足,更加凶狠悖逆,这种形势下,非用兵不可。不过在成功之后,希望陛下以任用小人为戒,让金人受到惩戒,不敢再有觊觎中原的想法,这样应当能保证几十年内没有来自外族的祸患。不然的话,一旦放纵敌人,几代人的忧患都不会停止。
二十七日,李纲和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一同在福宁殿回答皇上的询问,商议如何用兵。李纲向皇上奏报说:金人的军队,虚张声势,但探听到他们的实际兵力,不过六万人,而且大半都是契丹、渤海的杂牌军,他们的精兵不过三万人。我们前来救援的军队集结在城下的有二十多万,本来就已经是他们的好几倍了。他们以孤军深入我方重地,就如同虎豹自己投入到陷阱之中,应当用计谋战胜他们,不能凭借一时的蛮勇与他们较量。如今的计策,不如扼守黄河渡口,断绝他们的粮道,禁止他们四处劫掠,分派兵力收复京城北部的各个城邑,等他们的巡逻骑兵出来就攻击他们,用重兵逼近敌人的营寨,坚守营垒不与他们交战,就像周亚夫围困七国的方法那样。等到他们粮草匮乏,人马疲惫,然后让将帅拿着他们的誓书去责问,收复三镇,放他们回去,等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再攻击他们,这是必定能取胜的计策。皇上非常赞同李纲的意见,众人的议论也都认可。于是约定马上分派军队,在二月六日行动,这是因为阴阳家说这一天适宜用兵,而且姚平仲的军队也即将到达的缘故。
约定已经确定,而姚平仲是姚古的儿子,多次立下战功,在宋徽宗(道君)朝时被童贯压制,不曾入朝拜见皇上。到这时,皇上因为他勇猛,多次在内殿召见他,赏赐非常丰厚,许诺他如果立功就会有封王、授予符节斧钺的赏赐。姚平仲是个武人,志得意满,勇猛但缺少谋略,认为大功可以由自己一人独占。提前在二月初一的夜里,亲自率领一万步兵和骑兵去劫金人的营寨,想要生擒那个叫斡离不的人,迎接当今皇上归来。种师道住在城中,不知道这件事。李纲当时因为生病请假,躺在行营司里。
半夜,皇上派宦官送来亲笔诏书说:姚平仲已经行动了,肯定能成就大功,你可以率领行营司的军队出封丘门,为他接应。李纲写了奏札,以生病为由推辞,并且说这不是事先约定好的,军队也没有准备。一会儿的工夫,宦官来了三次,用军令来要求他,李纲不得已勉强支撑着身体集合左、右、中三军的将士。第二天清晨出封丘门,在班荆馆、天驷监整顿军队,分别派各位将领去解除范琼、王师古等人所受的围困。金兵的骑兵四处出没,他们在幕天坡展开激战,缴获很多。金兵又来攻打中军,李纲亲自率领将士,用神臂弓将他们射退。
这天夜里,李纲住在城外。而姚平仲在前一天夜里劫营被金兵发觉,双方杀伤相当,我方损失不过一千多人,姚平仲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害怕因为违背指挥节制被种师道诛杀,就逃走了。而宰相、御史们吵吵嚷嚷,说西部来救援的军队以及亲征行营司的军队,都被金人歼灭了,没有剩下的了。皇上震惊恐惧,下诏不许进兵。而斡离不派使者来说,这只是将帅的个人行为,不是皇上的意思,请求再次讲和。宰相李邦彦在皇上面前对使者说:用兵是大臣李纲和姚平仲勾结策划的,不是朝廷的意思。众人商议想要把李纲绑起来交给金人,而使者反而认为不可以。于是李纲被免去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的职务,由蔡楙代替他。因此废除了行营使司。皇上让李纲以守御使的身份总管军事,而种师道也被免去宣抚使的职务。李纲这时接到停止进兵的诏书,知道事情将要发生变化,就整顿军队进城,到崇政殿请求面见皇上。到了殿门,听说自己被罢官的命令,于是没有见到皇上就退出来,到浴室院等待治罪,这时是初三。
蔡楙统计行营司的损失,才一百多人,而西部来的军队以及救援的军队损失了一千多人,其他的都和原来一样,于是知道朝廷之前所听说的情况是错误的。
这天晚上,皇上降下亲笔诏书慰劳李纲,赏赐白银、缗钱五百贯两,并且让吴敏传达他将要再次任用李纲的意思。李纲感动哭泣感谢皇恩,回到自己的住处。接着就有了初五那天士人和百姓到宫阙下请愿的事情。起初,太学生陈东和一千多书生,在这一天到宫阙下上书,说明李纲和种师道没有罪过,不应当被罢官。军民听说这件事,不约而同聚集起来的有几千万人,挤满了御道和街巷,呼喊声震动大地,他们把登闻鼓抬到东华门,并且打破了它。皇上派吴敏、耿南仲去慰问劝谕这些书生,让他们退去。两人被军民围住,不能行动,军民一定要见到李纲和种师道才肯离去。没有得到答复,他们就杀伤了二十多个宦官;又辱骂宰相李邦彦、蔡楙、王孝迪、赵野等人,想要殴打他们,这些人都纷纷逃走躲藏起来。于是,皇上派宦官召见李纲和种师道进宫应对。
李纲听到命令,惶恐地坚决推辞,不敢前往。而宣召的使者接连不断地到来,宦官催促逼迫,李纲不得已上马出了浴室院,从东门街到御道,前往东华门。军民拥堵,几乎不能前进,宣召李纲的宦官朱拱之又被众人杀死,大概是因为众人愤怒他传达旨意迟缓。李纲在福宁殿的阁子中面见皇上,李纲哭泣着下拜请求赐死,皇上也哭了。皇上下旨恢复李纲尚书右丞的职务,担任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坚决推辞,皇上不答应,让他出东华门到右掖门一带,安抚军民。李纲秉承皇上的旨意去宣谕,军民才渐渐散去。李纲再次在福宁殿面见皇上,皇上命令李纲再次统领救援的军队,先遣散兵民,大概皇上已经不再有用兵的想法了。在此之前,留下来的关于三镇的诏书,在李纲被罢官之后,就派宇文虚中拿着去送给金人,军中又派臧禹、秦桧去办理割让土地的事情。
这天晚上,李纲住在咸丰门,因为金人在门外进兵,制造攻城器械的缘故。在此之前,蔡楙号令将士,金人靠近城池时不得随意发射攻击,有开炮和发射床子弩的,都要处以杖刑,将士们非常愤怒。李纲登上城墙之后,下令可以发射攻击,有人开炮听任自便,能够击中敌人的,给予丰厚的赏赐。夜里,发射霹雳炮攻击金人,金兵都惊呼起来。
第二天,金兵逼近城墙,他们用箭将金兵射退,金兵才退去。有人告发梁方平想要做敌人的内应,李纲把他召到营帐中,逮捕了他交给御史台审问治罪。凡是守城的宦官,都被罢免。京城中那些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趁着百姓杀伤宦官、局势混乱的时候,抢劫了十多家宦官的家,夺取他们的金银布帛,然后拿着自己藏匿的兵器铠甲、弓箭刀剑到官府去交纳,认为自己立了功,一共有一千多人。都城害怕再发生变故,李纲命令把这些人都召集到守御使司,依次交纳完毕,找出带头的人,准备赏赐他们。这些人说出自己姓名的有二十多人,审问之后情况属实,把他们都斩首了,其余的人都赶走。这一天,还斩杀了杀伤部将、队将的人,也有二十多人,然后民情才安定下来,坏人也不敢再捣乱了。
起初,敌人的军队到达城下之后,李纲昼夜巡视,有偷了一件衲袄的,有强行夺取一个妇人一匹绢的,有胡乱地把平民当作奸细而砍伤的,李纲都立即斩首示众。所以外面有强敌围困一个多月,白天的时候连小偷小摸的事情都没有。都城向来火灾很多,这时也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到了现在,才开始出现混乱,经过几天的镇压,才安定下来。
data-fanqie-type=pay_tag>
金人请求用越王代替康王做人质。皇上认为越王是自己的叔父,不能派遣,于是派遣肃王以及驸马都尉贾成前往。
康王得以归来,皇上很高兴,赏赐非常丰厚。康王向来有胆量气魄,体力强壮,擅长射箭,在金人的军营中待了几个月,姚平仲劫营的那天晚上,他安然自若没有一点惊恐害怕的样子。等到他回来,国人都很高兴,争相出来看他。金人自从姚平仲劫营以及在封丘门交战之后,很有些害怕的意思,已经得到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并且有肃王做人质,就不等金币交足数目,派遣使者告辞。皇上在金人的军营中赐宴。
初十,金人于是退兵。
十二日,大赦天下。
十三日,宰相在延和殿应对皇上的询问。
李纲向皇上奏报说:澶渊之役的时候,虽然和大辽订立盟约让他们退兵,但还是派遣重兵护送他们,大概是担心他们无所顾忌,肆意掳掠。金人退兵,到现在已经三天了,起初以为他们会用船筏渡河,探听之后才知道是架桥让军队通过,一天就完成了。为什么不派遣大军按照澶渊的旧例,去护送他们呢宰相们都认为还太早,李纲坚决请求,皇上认为李纲的话有道理,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一天,分别派遣将士,率领十多万军队分几路前进,并且告诫各位将领:估量着有利的时候可以攻击,就攻击他们,金人满载而归,辎重很多,掳掠的妇女不计其数,气焰非常嚣张,攻击他们肯定有取胜的道理。将士们都踊跃地出发了。
十四日,任命吴敏为少宰,李纲担任知枢密院事,徐处仁为中书侍郎,耿南仲为左丞,李棁为右丞。起初,李邦彦、蔡楙、王孝迪、赵野已经被国人驱逐,都躲藏起来不敢再出来,上奏章请求辞职,皇上起初没有答应。到这时,李邦彦被免去宰相职务,授予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的职位;蔡楙被免去右丞职务,授予资政殿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的职位,所以有了这些任命。
十五日,签书枢密院事唐恪就职。起初,唐恪以延康殿学士的身份担任杭州知州,是李邦彦推荐任用他的,到这时才来到京城。
十七日,泽州上奏:大金国的国相粘罕的军队驻扎在高平县。起初,粘罕攻破了忻州、代州,观察使折可求率领麟府的军队、承宣使刘光世率领鄜延的军队救援河东,都被粘罕打败。于是粘罕包围了太原。过了一个多月,没能攻下。而平阳府的义军叛变了。义军是童贯、张孝纯招募的云州人,分布在河东各个郡县,平日里供养他们,积蓄都被花光了。等到金人入侵,张孝纯派五万义军守卫石岭关。他们已经叛变投靠了金人。到这时,各个郡县常常有杀戮义军或者把他们驱逐出去的情况,而平阳府的义军攻破城池叛变,攻陷了威胜军。于是引导金人进入南北关,攻陷了隆德府,然后驻扎在高平。
朝廷震惊恐惧,担心金人再次渡过黄河向南进犯。宰相指责李纲把城下的军队全部派去追击斡离不的军队,认为这样将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李纲说:斡离不的军队已经退去,自然应当派遣大军护送,起初没有料到粘罕会来。粘罕的军队虽然来了,听说已经讲和,也应当会自行退去,必定没有再次渡河的道理。而且太行一带道路险峻,已经派遣统制官郝怀率领三万士兵驻扎在河阳,控制险要的道路,绝对没有其他可忧虑的。但执政官员中有人秘密向皇上进言。于是,皇上用金字牌把各位将领的军队全部追回。各位将领的军队在邢州、赵州之间追上了斡离不的军队,相距二十多里,金人听说大军即将到来,无法揣测我方兵力的多少,非常恐惧,行军速度很快。而各位将领接到诏书后,就立即返回。李纲听说后,到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得到旨意再次派遣军队,然而各位将领已经返回走了五天的路程了。虽然再次派遣,仍然在滹沱河追上了金人,但是将士们知道朝廷的决策摇摆不定,都人心离散,不再有截击敌人的想法,只是远远地护送罢了。于是,金人又从旁边出击进行劫掠,到达深州、祁州、恩州、冀州一带,他们离去的速度非常缓慢。而粘罕的军队听说已经讲和,果然退去,就像李纲所说的那样。于是任命种师道为河北、河东宣抚使,驻扎在滑州。任命姚古为制置使,总领军队救援太原。任命种师中为制置副使,总领军队救援中山、河间等郡。当时朝廷商议认为三镇确实不能割让,如果兵民为国家坚守城池不被金人攻下,就派遣使者再次商议,把租赋交给他们,以求保住祖宗的土地。皇上下旨宇文虚中被免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授任资政殿大学士、青州知州。李税被免去左丞的职务,授任资政殿学士、提举宫观。任命翰林学士何栗为右丞,许翰为同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徐处仁任职。
起初,徐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担任大名府知府,皇上听说他年高有德,在士人中有声望,正想倚重他为宰相,所以以中书侍郎的官职征召他。到这时,他到京城任职不到十天,就被任命为太宰,当时是三月初。皇上下诏因为宋徽宗(道君太上皇帝)要回朝,商议迎接的事宜。任命门下侍郎赵野为奉迎使。起初,宋徽宗在正月初三夜里从通津门乘船出发,只有蔡攸和几个宦官随从。还认为乘船行进速度缓慢,就乘坐肩舆;又认为肩舆也慢,就在岸边找到搬运砖瓦的船乘坐。饥饿难忍,从船夫那里得到一枚炊饼,分着吃了。这天夜里,行进了数百里。到达南都,才住在州府官宅,得到了衣物、被子之类的东西,购买了健壮的骡子骑着。到了符离,才登上官府的船只。到了泗上,稍作休息,宇文粹中、童贯、高俅等人这时才赶到。童贯率领三千胜捷兵随从护驾渡过黄河,前往维扬。高俅率领三千禁卫留在泗上,控制淮河渡口。到达淮扬后,父老乡亲拦住车驾,请求不要渡江,而宋徽宗决意南行,于是前往镇江。宋徽宗的皇后留在维扬,皇子、公主都流落在沿途的州县,听说敌人退去,大多先返回了。
起初,恭谢行宫因为都城被围闭,断绝了东南方向的文书传递,又阻止东南方向前来救援的军队,还命令纲运物资在当地卸下收纳。泗州的官吏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不认为这样做有问题。道路上议论纷纷,并且传言有其他情况。因此太学生陈东上书,请求诛杀六贼,指的是蔡京、蔡攸、童贯、朱勔、高俅、卢宗原。于是,商议派遣聂山为发运使,秘密谋划此事。聂山请求带着诏书和开封府的几十名使臣一同前往。李纲因为在福宁殿奏事,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报说:这几个人的罪恶固然不可饶恕,然而聂山此行,恐怕朝廷不应当这样安排。从前唐肃宗想要挖掘李林甫的坟墓,李泌劝谏说,这样做让唐明皇怎么办呢唐肃宗抱着李泌的脖子哭泣说:没有想到这一点。假如聂山所谋划的事情果真成功,惊动了宋徽宗,这忧虑就在于陛下了;如果谋划不成功,被这几个人察觉,万一他们挟持宋徽宗在东南地区,要求得到剑南一带,陛下将如何处置呢皇上有所感悟,说:那怎么办呢李纲回答说:不如停止聂山的行动,公开贬谪童贯等人,请求宋徽宗除去这几个人,早日回朝,这样可以不费力气而事情得以平定。皇上认为有道理。聂山于是没有成行,而童贯等人都相继离去。宋徽宗回到南都,徘徊不前,想要到亳州的上清宫烧香,并且想取道前往西都,皇上为此感到忧虑。而且每月的书信到来,必定会提及朝廷改革政事的情况。又批示:宋徽宗的皇后应当居住在宫中,出入正阳门。于是,传言有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又批示:让吴敏、李纲两人中的一人前来。没有人明白皇上的意思,都说事情难以预料。李纲向皇上奏报说:之所以想要臣和吴敏去,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了解朝廷的事情罢了。吴敏不能离开陛下身边,臣愿意前去迎接,如果承蒙宋徽宗召见应对,臣将陈述自从都城被围以来的事情,以消除两宫之间的疑虑,绝对没有其他可忧虑的。皇上起初不答应,李纲极力请求,皇上才听从。皇上让李纲带着皇上的书信送给宋徽宗,并且赏赐行宫的官员不同数量的茶、药、银合。李纲在十七日离开京城。
十八日,早早地到达陈留县,遇到宋徽宗皇后的船只。李纲写了名帖,在道路左边拜见。宋徽宗皇后停船靠岸,让宦官杨修传达旨意慰问。李纲回奏说:臣告辞陛下时得到圣旨,让向您奏报,请求依照赵野的例子,在帐幕前奏事。又传达旨意允许。李纲于是登上船只,进入帐幕中帘子前下拜。完毕后,详细讲述皇上圣明孝顺,思念仰慕之情,并且叙述在国家艰难危急之时承蒙皇上提拔任用,感激的心意。宋徽宗皇后亲自加以奖励劝勉,李纲再次下拜致谢,完毕后,宋徽宗皇后说:朝廷打算让我在什么地方居住呢李纲回答说:朝廷现在把撷景园作为宁德宫,侍奉您,这是遵照宋徽宗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圣旨安排的。宋徽宗皇后说:已经得到命令居住在宫中。李纲回答说:以皇帝的圣明孝顺,殿下的圣明慈爱,母子之间的感情难道还有隔阂吗只是考察三从之义,宋徽宗居住在龙德宫,而殿下居住在宫中,在典章礼仪上有所不安。朝廷讨论此事,只是想符合典章礼仪,以慰藉天下人的期望。两宫安定,那么天下就安定了。宋徽宗皇后说:朝廷必须处理得合适才行。接着泛泛地谈到其他事情。李纲拜辞后登岸,于是叫来宦官杨修、李俅等三人,坐在帐幕旁边,再次讲述前面说的话。这三个人是大宦官,认为李纲的话有道理,进去禀告。又传达旨意说:相公所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既然居住在宁德宫,以后想要到龙德宫的神御前烧香,可以吗李纲回答说:您既然居住在宁德宫,皇帝自然应当时常前往问候,万一想要暂时到宫中,难道有不可以的道理吗于是派人赏赐香茶、酒食等钱五百贯,分发给随行使臣和随从人员。李纲把前面的话详细写成奏札向皇上奏报,并且说:宋徽宗皇后已经有答应居住在宁德宫的意思,希望一切都不要对她表示怀疑和阻拦,以彰显皇上的圣明孝顺。而宋徽宗皇后进入京城的那天,聂山请求用禁卫守护宣德门,道路上议论纷纷,有见识的人都嘲笑他。二十日,李纲到达南都,得到旨意二十一日被引见应对。
这一天,宋徽宗坐在帐殿中,李纲请安完毕后,升殿奏事。详细讲述皇上圣明孝顺,想要以天下奉养的心意。宋徽宗流下几行眼泪,说:皇帝仁爱孝顺,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并且奖励劝勉说:都城的守卫防御,使国家再次安定,相公的功劳居多。李纲再次下拜致谢完毕后,于是拿出两张奏札进呈。其中一张,请求宋徽宗早日回朝,不须要到亳社、西都去,以慰藉天下人的期望。另一张,自己叙述向来承蒙宋徽宗的教育培养,在国家艰难危急之时得到提拔任用,能够为国家效力,想要请求辞官归隐田园的心意。宋徽宗多次慰劳,接着说:相公不久前担任史官,因为什么事情离开的呢李纲回答说:臣从前担任左史,能够侍奉陛下将近一年,因为狂妄地议论都城的水灾,又承蒙陛下恩宽,免于杀身之祸,至今感恩戴德。宋徽宗说:当时宰执中有人不喜欢你。李纲惭愧地致谢,接着奏报说:臣从前议论水灾,实在是偶然有所见解,自古以来即使是无道的国家,洪水也不曾淹没它的城郭。天地的变化,各自以类相应,这正是如今战争攻伐国家的征兆。大抵灾异变故,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病在五脏就会在声色上表现出来,在脉象气息上显现出来,善于治病的人能够知道这些,不是有什么东西使它这样,而是气先到罢了。所以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而修养自身,因此能够治理国家,确保国家安定,而没有危险混乱的忧虑。宋徽宗认为有道理。于是询问敌人骑兵攻打围困都城时防守抵御的情况。李纲如实回答。宋徽宗又说:敌人退军,正在渡河的时候,为什么不截击呢李纲说:朝廷因为肃王在金人的军队中,所以不允许。宋徽宗说:为国家社稷考虑,怎么还能考虑这个呢李纲于是私下感叹宋徽宗的气度是不可及的。交谈融洽后,宋徽宗于是询问停止文书传递等三件事,只是因为都城已经被围困,担心被人知道行宫的所在,没有其他原因。李纲回答说:在国家艰难危急之时,两宫隔绝,彼此不能相互了解,即使朝廷应对行宫的事情,也不可能没有不周到的地方,这就在于陛下您的明察了。宋徽宗于是询问朝廷的近况,比如追赠司马光以及拆除夹城等,一共三十多件事。李纲逐一解释,说追赠司马光正是想要得民心,拆除夹城只是想要防备奸细之类的原因。接着奏报说:皇上仁爱孝顺,小心谨慎,唯恐有一点不符合您的心意,每次得到您的御批责问,就忧虑恐惧得吃不下饭。臣私下把这比作一个家庭,尊长外出把家事交给子弟,偶然遇到强盗劫掠,必须根据情况自行处理。等到尊长将要回来,子弟不得不感到恐惧。作为尊长,正应当因为他们能够保住田园的大计而慰劳他们,不应当过问那些细微的事情。如今皇上刚即位的时候,陛下您出巡,正赶上大敌入侵,为国家社稷考虑,政事不得不稍有变革。如今国家没有忧患,四方安宁,陛下您回朝,臣认为应当有办法大大地安慰皇上的心,其他细微的事情,一切都不要过问就可以了。宋徽宗有所感悟,说:你说的非常对。我只是因为性子急才询问,之后就没有什么事了。于是从内府拿出玉带、金鱼袋、古象简赏赐给李纲。说:行宫的人得知你来了,都很高兴。用这个来慰藉他们的心意,你就可以佩戴了。李纲坚决推辞,宋徽宗不答应,于是李纲佩戴上,致谢后退下。二十二日,李纲随从宋徽宗到鸿庆宫烧香。起初,李纲到达拱州,看到迎接宋徽宗的禁卫、宝辇、仪仗物品等停留不前进,于是根据情况自行作旨意让他们前往南都。到这时,宋徽宗烧香,禁卫、宝辇、仪仗物品等恰好到达南都,士人和百姓夹道观看。得到旨意第二天早上告辞,完毕后,先返回京城。皇上赏赐酒食、香茶等。
二十三日,告辞,再次在帐幕中奏对,宋徽宗拿出青词稿一张,让李纲宣示给宰执、百官,这是宋徽宗当初传位时,上奏给上天所作的。宋徽宗宣谕说:本来想要前往亳州太清宫,因为道路被水阻隔没有成行。又想要居住在西洛,因为皇帝恳切的请求,已经更改命令,不再出发。你先回去,传达这个意思,安慰皇帝。于是从袖中拿出书信交给李纲,并且宣谕说:你辅助皇帝,保卫城池、守护国家社稷有大功,如果能够调和父子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没有疑虑和隔阂,应当载入史册,名垂万世。李纲感动哭泣,再次下拜接受命令。告辞完毕后,就先写成奏札,把得到的宋徽宗的话向皇上奏报。皇上批答说:看了你送来的奏报,知道你奏对的话,忠义之心鲜明,朕非常赞赏。
二十五日,李纲回到京城,在垂拱殿奏对。进呈宋徽宗的书信,详细讲述了问答的话语。皇上嘉奖慰劳了很久。李纲把宋徽宗赏赐的玉带、牙简、银、绢等写成奏札进献,皇上下旨不允许。
二十七日,宰执在延和殿奏事,进呈皇上出郊到资福寺迎接宋徽宗的仪式礼仪。耿南仲建议,想要把宋徽宗身边的内侍全部赶走,在宫门张榜,敢留下的斩首。先派人进行搜索,然后皇上的车驾进去拜见。李纲认为不如只依照平常的方法,不必这样做,表现出对宋徽宗的怀疑。如果一定要过度防备,恐怕反而有无法防备的事情。耿南仲说:怀疑,就是有所疑虑。古人对于疑虑也有所不免。李纲说:古人虽然不免于疑虑,然而贵在有所决断,所以《尚书》中有考察疑虑的方法,《易经》说:用来决断天下的疑虑。倘若疑虑的情绪不能消除,就像那个怀疑邻居偷斧头的人一样,那么造成的祸患就不小了。耿南仲不停地争论。李纲奏报说:天下的道理,就是诚与疑,明与暗罢了。真诚就会明达,明达就会更加真诚,从真诚和明达推导,可以达到尧舜那样的境界。疑虑就会昏暗,昏暗就会更加疑虑,从疑虑和昏暗推导,它的祸患就会有说不尽的。耿南仲应当用尧舜之道辅佐陛下,而这个人昏暗又多疑,他所说的话不值得深入采纳。皇上笑了,而耿南仲非常生气。退朝后,皇上再次在睿思殿召见李纲奏对。赐茶完毕后,耿南仲忽然起身奏报说:臣刚才在等候奏对的班列中遇到左司谏陈公辅,陈公辅是二月五日为李纲勾结士民到宫阙下请愿的人,怎么可以担任谏官的职位呢请求把他送到御史台追究治罪。皇上和宰相都很惊愕。李纲奏报说:臣刚才在延和殿和耿南仲辩论,实在是为了国家大事,没有私心。而耿南仲怀恨臣说的话,所以有这样的奏报。到宫阙下请愿的事情,陛下向来明察,臣不敢再进行辩解,只是臣因为没有才能,冒昧地处在枢辅的职位,承蒙陛下特别的知遇之恩,未能有所报答,我向来的心愿,是等敌人的骑兵撤出边境,宋徽宗回朝,然后请求归隐田园,这是我的愿望。如今耿南仲这样说,臣怎么敢留下来呢希望把陈公辅的事情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臣能够请求辞官等待治罪。皇上笑着说:士人和百姓数以亿万计,怎么勾结呢朕非常清楚,你不须要这样。耿南仲仍然不罢休。李纲再次下拜向皇上告辞,然后离开居住在启圣院,不再回到官府。李纲呈上奏札请求离职,奏章一共上了十多次。皇上都批答不允许,派遣御药院的宦官宣召李纲上朝,并且押着他到枢密院处理事务。李纲又立即上马前往。
四月初一,皇上前往宁德宫,又派遣御药院的宦官宣召李纲随从护驾。宋徽宗在三月进入京城,李纲以守御使的职务,在新东门内迎接下拜。宋徽宗在辇车上回头拱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