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月惊鸿
血月悬于九重宫阙,将御花园的汉白玉石阶浸成猩红。苏若蘅攥着沾血的帕子,望着倒在梅树下的老太监,指尖还残留着匕首刺入皮肉的滞涩感。这是这个月第三起暗杀,目标皆是她这个宰相嫡女。
小姐!
贴身丫鬟清荷举着灯笼赶来,烛火在她苍白的脸上摇晃,太子殿下有请。
穿过九曲回廊时,苏若蘅的绣鞋碾过满地残梅。太子萧景琰召见她的次数愈发频繁,而每次见面,宫墙内便会多出几具尸体。方才死去的老太监,腰牌上分明刻着东宫印记。
殿内沉香袅袅,萧景琰斜倚在蟠龙榻上,玄色锦袍随意敞开,露出劲瘦的腰腹。他指尖转动着一枚鎏金扳指,声音慵懒:若蘅,听说你又杀了人
苏若蘅行过礼,目光扫过案上翻开的密折。那是父亲呈给皇帝的边疆军情,此刻却出现在太子书房。殿下说笑,若蘅一介女流,怎敢沾染血腥
萧景琰突然逼近,龙涎香混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扑面而来。他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巴,凤眸中闪过危险的光:苏相把你教得很好,可本太子最讨厌聪明人。
窗外惊雷炸响,雨幕倾盆而下。苏若蘅望着他眼底翻涌的暗潮,忽然想起三年前上元节,那个在灯会上为她买下整条街花灯的少年,此刻早已被权力吞噬殆尽。
明日随本太子狩猎。
萧景琰松开手,漫不经心地把玩着她垂落的发丝,若蘅,别让我失望。
第二章:箭指危局
皇家猎场的秋阳炽烈,苏若蘅骑在马上,望着前方英姿飒爽的萧景琰。他弯弓搭箭,利箭破空,正中百米外的雄鹿咽喉。四周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苏小姐,可要试试
三皇子萧景珩策马而来,递过一把雕花银弓,听说苏小姐箭术精湛,连太子殿下都赞不绝口。
苏若蘅接过弓,瞥见萧景琰正与几位大臣交谈。她搭箭拉弦,瞄准林间奔逃的野兔。箭离弦的刹那,异变突生
——
原本温顺的马匹突然人立而起,将她掀翻在地。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掠过。萧景琰稳稳接住她,落地时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本太子的人,也敢动
他声音冰冷,凤眸扫过不远处脸色惨白的萧景珩。
苏若蘅这才发现,自己方才站立的地方,几支淬毒的箭矢深深没入树干。她望着萧景琰紧绷的下颌线,突然想起昨夜在东宫,他说过的那句话:在这宫里,只有我能杀你。
狩猎结束时,萧景琰执意要带她回东宫。马车里,他为她包扎手腕上的擦伤,动作轻柔得不像那个杀人如麻的太子。明日我要去户部查账。
他突然开口,你陪我。
苏若蘅望着他专注的侧脸,心中泛起涟漪。这个男人,究竟是想将她推向深渊,还是护她周全
第三章:暗流汹涌
户部库房内,烛火摇曳。苏若蘅跟着萧景琰翻阅账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忽然发现异常。某笔军饷支出竟是平常的三倍,而经手人,赫然是她的父亲苏明远。
看到了
萧景琰倚在梁柱上,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她,苏相这是要谋反啊。
苏若蘅的手微微颤抖:不可能,父亲一向忠心耿耿......
忠心
萧景琰冷笑,从袖中抽出一叠密信,这些都是苏相与藩王往来的证据。若蘅,你说本太子该如何处置
窗外传来脚步声,苏若蘅下意识将密信藏入怀中。萧景琰挑眉,正要开口,门却被猛地推开。三皇子萧景珩带着一队侍卫闯了进来。
太子殿下,深夜擅闯户部,莫不是在找什么
萧景珩目光扫过苏若蘅,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笑,苏小姐也在,真是巧啊。
萧景琰将苏若蘅护在身后,周身散发着危险的气息:三弟这是要兴师问罪
气氛剑拔弩张之际,苏若蘅突然开口:三皇子误会了,太子殿下只是带我来看看账本,学习理财之道。
她举起手中的账册,笑得温婉,不信可以问这些账本。
萧景珩狐疑地翻看账册,并未发现异常。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带着侍卫离开。
待脚步声远去,萧景琰转身将苏若蘅抵在墙上,呼吸灼热:苏若蘅,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苏若蘅仰望着他,眼中闪着倔强:我只知道,父亲不会谋反。殿下若是想扳倒苏家,就先杀了我。
萧景琰盯着她片刻,突然笑了。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无奈,几分宠溺:真是个傻丫头。
他轻轻吻上她的额头,放心,在我这里,没人能伤害你。
苏若蘅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密信。这场权力的游戏,她已经无法置身事外。而她与萧景琰之间,究竟是爱,还是一场阴谋
第四章:迷雾重重
夜色如墨,苏若蘅独坐闺房,手中的密信被反复摩挲,边角已然发皱。她借着烛火,逐字逐句地再次审视那些文字,试图找出证明父亲清白的蛛丝马迹。可无论怎么看,信中内容都像是父亲与藩王勾结的铁证。
小姐,夜深了,早些歇息吧。
清荷端着安神汤走进来,见她眉头紧锁,轻声劝道。
苏若蘅摇了摇头,将密信收好,清荷,你说父亲真的会做出这样的事吗
清荷愣了愣,随即坚定地说:老爷一生忠君爱国,断然不会如此。这其中定有蹊跷!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轻微的响动。苏若蘅警惕地起身,掀开帘子,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她来不及多想,提裙追了出去。
穿过花园,黑影停在假山后。苏若蘅握紧手中的簪子,小心翼翼地靠近。月光下,那人转过身来,竟是萧景琰。他一身黑衣,面容隐在阴影中,平添几分神秘与危险。
殿下为何在此
苏若蘅惊讶地问。
萧景琰没有回答,反而伸手将她拉到身前,低声道:有人在跟踪你,小心为妙。
苏若蘅这才注意到,不远处的墙角,似乎有几双眼睛在暗中窥视。她心中一惊,下意识往萧景琰身边靠了靠。
这些密信......
苏若蘅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真的是父亲写的吗
萧景琰沉默片刻,缓缓说:笔迹确实是苏相的,但......
他顿了顿,本太子也觉得事有蹊跷。
苏若蘅眼中燃起希望:那殿下可否给父亲一个机会,彻查此事
萧景琰看着她急切的模样,心中一动,伸手轻轻抚上她的脸颊:若蘅,你可知你在求本太子什么一旦彻查,若证据确凿,苏家满门......
父亲不会背叛!
苏若蘅打断他,眼中含泪,我愿意用性命担保!
萧景琰叹了口气,将她拥入怀中:傻丫头,你这是何苦。
他的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低沉,本太子答应你,会彻查此事,但你也要答应本太子,万事小心。这宫里,想置你于死地的人,太多了。
苏若蘅点点头,靠在他怀中,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这一刻,她忽然觉得,这个被世人称作冷酷无情的太子,似乎也有温柔的一面。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第二天一早,宫中便传来消息,户部侍郎离奇死亡,死状凄惨,手中还紧紧攥着半张纸片。
苏若蘅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现场。只见那侍郎倒在血泊中,面色狰狞,手中的纸片上隐约可见
苏相
二字。
这是有人在栽赃陷害!
苏若蘅握紧拳头,看向一旁的萧景琰。
萧景琰脸色阴沉,盯着那纸片,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有人等不及了。
就在这时,三皇子萧景珩也匆匆赶来。他看了一眼现场,冷笑道:太子殿下,这证据确凿,苏相勾结藩王、谋害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萧景琰冷哼一声:三弟莫要着急,真相如何,还需彻查。
他转头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
苏若蘅望着剑拔弩张的两人,心中明白,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她,作为苏相之女,作为与太子关系微妙的女子,注定无法置身事外。她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查出真相,还父亲一个清白。
回到丞相府,苏若蘅直奔父亲书房。她翻遍了所有的书信和账本,试图找到能证明父亲清白的证据。突然,一本陈旧的日记引起了她的注意。
翻开日记,里面记录着父亲这些年来为朝廷做的诸多贡献,字里行间皆是对皇上的忠诚。苏若蘅越看越激动,可翻到最后几页时,她的脸色却变得苍白。
日记中提到,几个月前,父亲曾发现有人在暗中篡改军饷账目,他怀疑朝中有人勾结外敌,意图谋反。但他还没来得及深入调查,便收到了匿名威胁信,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苏若蘅握着日记的手不住颤抖,她终于明白,父亲为何会被人诬陷。原来,真正谋反的另有其人,而父亲,不过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颗绊脚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苏若蘅连忙将日记藏好,只见父亲走了进来,脸色疲惫,却强撑着笑道:蘅儿,怎么在这
苏若蘅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她走上前,握住父亲的手:父亲,您放心,女儿一定会查出真相,还您清白。
苏明远一愣,随即明白了女儿的心意。他叹了口气,将女儿搂入怀中:傻孩子,这些事不是你该操心的。你只要好好的,父亲就知足了。
苏若蘅靠在父亲肩头,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她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要为父亲讨回公道,也要弄清楚,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她与萧景琰的感情,究竟该何去何从。
第五章:暗潮汹涌
夜色深沉,苏若蘅将父亲的日记贴身藏好,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计划。她深知,这本日记是证明父亲清白的关键,但也是将她推向风口浪尖的
定时炸弹。就在她沉思之际,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叩击声。
她警惕地起身,推开窗,只见萧景琰一身黑衣倒挂在屋檐上,月光为他冷峻的面容镀上一层银边。怎么是你
苏若蘅又惊又喜,连忙将他拉进屋内。
萧景琰落地后,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挑眉道:本太子来看看,苏小姐是不是准备带着证据跑路了
他的语气带着调侃,目光却落在她藏日记的方向,眼神深邃莫测。
苏若蘅抿了抿唇,从怀中取出日记递给他:殿下请看,父亲早就发现有人篡改账目,还因此受到威胁。真正图谋不轨的另有其人。
萧景琰接过日记,快速翻阅起来,神色愈发凝重。看完后,他将日记放在桌上,沉声道:看来,我们都低估了对手。能在朝中布下如此大局,绝非等闲之辈。
data-fanqie-type=pay_tag>
那现在该怎么办
苏若蘅焦急地问,父亲随时可能被定罪,我们必须尽快找出真凶。
萧景琰沉思片刻,突然伸手将她拉近,温热的呼吸喷洒在她耳畔:若蘅,想揪出幕后黑手,我们需要一个诱饵。
苏若蘅浑身一僵,仰头看向他:你是说......
用我当诱饵
萧景琰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心疼:只有这样,才能引蛇出洞。但你放心,本太子会护你周全。
苏若蘅咬了咬牙,心中虽有恐惧,但为了父亲,她别无选择:好,我答应。但你要保证,父亲不会有事。
本太子一言九鼎。
萧景琰郑重承诺,随后在她额头轻轻一吻,明日,你便将日记的事透露出去,就说在父亲书房找到的。
次日,苏若蘅按照计划,在宫中宴会上装作不经意间提起日记之事。果然,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开。当晚,她的房间便遭到了不明身份之人的潜入。
小姐小心!
清荷尖叫一声,挡在苏若蘅身前。一名蒙面黑衣人举着匕首刺来,苏若蘅抄起桌上的砚台砸向对方。就在这时,几道黑影破窗而入,与黑衣人展开搏斗。
苏若蘅定睛一看,领头的正是萧景琰。他如鬼魅般穿梭在打斗中,手中长剑寒光闪烁,很快便将黑衣人制服。
说,谁派你来的
萧景琰掐住黑衣人的脖子,声音冷得像冰。
黑衣人冷哼一声,突然咬破口中的毒囊,片刻间便气绝身亡。萧景琰脸色阴沉,一脚踢开尸体:果然是有备而来。
苏若蘅看着地上的尸体,心有余悸:他们这么着急动手,说明幕后黑手很忌惮这本日记。
萧景琰点点头,将她搂入怀中:接下来会更危险,你要寸步不离本太子身边。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第二天,宫中突然传出消息,说苏若蘅手中的日记是伪造的,是为了替父亲脱罪而编造的谎言。更致命的是,有人拿出了所谓
真迹,上面记载着苏相与藩王勾结的详细计划。
朝堂上,三皇子萧景珩趁机发难:太子殿下,苏相之女伪造证据,意图欺君罔上,该当何罪
萧景琰脸色铁青,看向苏若蘅。她强作镇定,大声道:这些都是诬陷!父亲清白,女儿愿意以死明志!
以死明志
萧景珩冷笑,苏小姐这是想一死了之,好让苏相的罪行永远被掩埋吗
就在局势僵持不下时,萧景琰突然开口:父皇,儿臣请求彻查此事。在真相大白之前,还请不要轻易定罪。
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地看着众人,许久才道:准了。太子负责彻查,三皇子协助。若再有不实之言,定严惩不贷。
退朝后,苏若蘅在宫门口遇到了焦急等待的父亲。苏明远握住她的手,声音颤抖:蘅儿,是父亲连累了你。
苏若蘅强忍着泪水,挤出一丝笑容:父亲别这么说,女儿一定会还您清白。
萧景琰走上前,对苏明远道:苏相放心,本太子定会查出真相。
他转头看向苏若蘅,眼神坚定,若蘅,相信我。
苏若蘅点点头,心中五味杂陈。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她早已身不由己。而她与萧景琰,在阴谋与谎言的包围下,又该如何坚守初心,找到真相暗处的敌人还在虎视眈眈,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第六章:危局迷踪
夜色裹挟着暴雨倾盆而下,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萧景琰将一叠卷宗重重拍在案上,溅起的墨汁在
伪造日记
的供词上晕染成狰狞的黑斑。苏若蘅握着浸透雨水的帕子擦拭发梢,目光扫过卷宗里画押的证人画像,指尖突然顿住。
这些人......
她凑近烛火,都是上个月新入宫的杂役,隶属内务府。
萧景琰挑眉,凤眸闪过寒芒。内务府总管王德全,正是三皇子萧景珩的母舅。他抽出腰间软剑,剑锋挑起供词,看着火焰将纸张吞噬:看来有人急着把水搅浑。明日随我去内务府。
第二日清晨,两人带着侍卫闯入内务府时,正撞见王德全指挥人搬运木箱。见太子到来,王德全扑通跪地,额角渗出冷汗:殿下这是......
打开。
萧景琰剑尖指向木箱。
木箱开启的瞬间,腐臭味扑面而来。里面堆满了发霉的绸缎,最底层却压着几本账本,记载着与户部侍郎死亡案相似的账目篡改痕迹。苏若蘅正要翻看,忽听窗外传来重物坠地的声响。
她奔到窗边,只见一名小太监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支刻有东宫徽记的箭矢。王德全突然哭喊着抱住萧景琰的腿:太子殿下,您为何要杀证人灭口啊!
侍卫们顿时剑拔弩张,萧景琰脸色阴沉得可怕。苏若蘅盯着那支箭矢,发现箭尾缠着一缕紫色丝线
——
正是三皇子妃常佩戴的云锦丝线。她捡起箭矢,在萧景琰耳边低语:有人栽赃。
回宫路上,马车颠簸得厉害。萧景琰扯开染血的袖口,露出一道狰狞的伤口。原来方才混乱中,他为护苏若蘅挡了一刀。
疼吗
苏若蘅掏出帕子要为他包扎,却被他握住手腕。
比起你差点被算计,这点伤算什么
萧景琰将她拉进怀中,滚烫的呼吸拂过她发顶,若蘅,本太子后悔了。不该让你涉险。
苏若蘅靠在他胸膛上,听着剧烈的心跳声:可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她想起父亲在天牢里日渐憔悴的模样,眼眶发热,我一定要还父亲清白。
当晚,一封密信被悄悄送入东宫。萧景琰展开信纸,上面只有一行小字:城西破庙,子时,知真相。
太明显了。
苏若蘅看着信纸上未干的墨迹,这多半是陷阱。
萧景琰却将信折好收入袖中:明知是陷阱也要去。或许能引出幕后之人。
他抚上她的脸颊,你留在宫中,等我消息。
然而苏若蘅却摇头:我和你一起去。
她握紧他的手,生死与共。
子时的破庙阴森可怖,蛛网在梁间随风晃动。萧景琰和苏若蘅刚踏入庙门,数十支箭矢便破空而来。他揽着她就地翻滚,剑刃在黑暗中划出冷光。
出来!
萧景琰的声音在空荡的庙宇中回荡。
阴影中走出一个蒙着黑纱的女子,手中把玩着苏若蘅丢失的那枚玉簪。太子殿下对苏小姐还真是情深义重啊。
女子声音尖锐,可惜,你们今天都得死在这里。
话音未落,四周突然燃起大火。苏若蘅呛得咳嗽,被浓烟熏得睁不开眼。萧景琰将她护在身下,身上的玄袍已被火舌舔舐出焦痕。
后悔吗
他在她耳边喘息。
不后悔。
苏若蘅环抱住他,只要和你在一起。
千钧一发之际,宫外突然传来马蹄声。萧景琰的暗卫及时赶到,扑灭大火,将黑衣人尽数擒获。那蒙纱女子见势不妙,正要服毒自尽,却被苏若蘅抢先一步打落毒药。
说,谁指使你的
苏若蘅揪着她的衣领。
女子冷笑:你以为能翻得了盘三皇子殿下早就......
话未说完,一支袖箭突然穿透她的咽喉。苏若蘅转头望去,只见暗处闪过一抹紫色衣角。
回宫路上,萧景琰为她披上披风,看着她被烟熏黑的脸,既心疼又无奈:下次不许这么冒险了。
苏若蘅靠在他肩头,疲惫地闭上眼:我们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三皇子的势力盘根错节,而他们手中的证据,还远远不足以扳倒对方。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波谲云诡的争斗中,她和萧景琰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第七章:祸起萧墙
晨光刺破云层,却未能驱散东宫的阴霾。萧景琰握着染血的密信,信纸边缘还残留着暗卫拼死送回时的体温。信中寥寥数语,却字字如雷:三皇子勾结西境守将,调虎离山。
苏相被劫走了!
苏若蘅冲进修文殿,发间珠翠凌乱,天牢守卫全被换了,父亲的牢房......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看着萧景琰手中的密信,脸色瞬间惨白。
萧景琰猛地将信拍在案上,震得笔架上的狼毫簌簌落下:好个调虎离山!他们算准了本太子会派人去西境查探。
他转身握住苏若蘅颤抖的手,别慌,我已派人追查,定能将苏相安全带回来。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的更糟。正午时分,皇城四门突然紧闭,一张皇榜贴满街头
——
太子萧景琰谋逆弑君,现皇上昏迷不醒,暂由三皇子萧景珩监国。
不可能!
苏若蘅攥着皇榜的手青筋暴起,父亲明明被他们劫走,怎么反倒成了我们谋反
萧景琰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扯开领口的盘扣,露出锁骨处狰狞的旧伤:当年先皇后难产而死,太医署的记录不翼而飞。如今想来,定是有人怕真相败露,想借此机会斩草除根。
他突然将苏若蘅抵在墙上,目光灼热,若蘅,随我杀出宫去。
那皇上呢
若我所料不错,皇叔萧光义才是幕后主使。他控制了皇上,又让三皇子出面。
萧景琰的声音冷得像冰,现在救皇上,只会中他们的圈套。
夜幕降临时,东宫四周燃起冲天火光。萧景珩亲自率领御林军将东宫围得水泄不通,他手持圣旨,站在朱雀门前高声道:太子萧景琰弑君篡位,现奉皇上口谕,即刻缉拿归案!
萧景琰身披玄甲,长剑出鞘,寒光映照着他冷峻的面容。苏若蘅握着短刃站在他身侧,发间的红绸在风中猎猎作响。殿下,暗卫已准备好马车。
一名侍卫上前禀报。
走!
萧景琰揽住苏若蘅的腰,纵身跃上屋顶。然而,刚迈出几步,便被数十名蒙面高手拦住去路。为首之人掀开面罩,竟是萧景珩的贴身侍卫统领。
太子殿下,得罪了。
统领挥剑刺来,招式狠辣。
萧景琰挥剑迎敌,却在打斗中突然露出破绽。苏若蘅心下一紧,正要上前支援,却见他反手一剑,直取统领咽喉。统领倒地的瞬间,怀中掉出一枚刻有
明
字的玉佩。
萧光义!
苏若蘅捡起玉佩,果然是皇叔在背后操控一切。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萧景琰脸色一变,拉着苏若蘅狂奔:是虎贲军,他们装备了火器,不能硬拼!
两人躲进一处废弃的酒窖,萧景琰扯下披风为苏若蘅裹住身子。酒窖里弥漫着陈年酒香,他的呼吸拂过她耳畔:委屈你了。
苏若蘅靠在他怀中,听着他剧烈的心跳:只要和你在一起,再苦我也不怕。
她抬起头,看着他被火光映红的侧脸,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萧景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去西境。三皇子调走了大半兵力,那里定有他谋反的证据。只要能找到,就能揭穿他们的阴谋。
可父亲......
放心,我已安排人寻找苏相。
萧景琰握紧她的手,等我们洗清罪名,就风风光光地接苏相回来。
酒窖外,喊杀声渐渐远去。萧景琰探出头确认安全后,将苏若蘅背在背上:抱紧我,我们连夜出城。
月光洒在京城的城墙上,萧景琰背着苏若蘅消失在夜色中。而此时的皇宫内,萧景珩正站在龙椅前,把玩着从苏若蘅房中搜出的玉簪。皇兄,这天下,终究是我的了。
他嘴角勾起一抹阴鸷的笑,还有你,苏若蘅,我看你还能逃到哪里去。
萧景琰和苏若蘅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凶险的路途。西境的守将是否真的与三皇子勾结苏相又被藏在何处而在这场权力的争斗中,他们又该如何在重重阴谋中求生,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第八章:暗礁迷途
马蹄踏碎晨雾,萧景琰与苏若蘅的身影在蜿蜒山道间时隐时现。身后扬起的尘土中,隐约传来追兵的呼喝。苏若蘅伏在马背上,发丝被疾风吹得凌乱,腰间佩剑在颠簸中不断撞击马鞍,发出清脆声响。
前面就是青崖镇!
萧景琰勒住缰绳,转头看向面色苍白的苏若蘅,到了镇上我们先找地方落脚。
他伸手替她拂去额前碎发,指腹擦过她因疲惫而泛青的眼下,动作轻柔得与此刻剑拔弩张的逃亡氛围格格不入。
青崖镇比想象中更为冷清,街道上行人寥寥,商铺半掩的门扉后,不时投来警惕的目光。两人寻了家不起眼的客栈,刚踏入门槛,掌柜便盯着他们腰间的佩饰,神色骤变:客官,小店打烊了。
萧景琰将一锭银子拍在桌上,压低声音道:我们只要一间上房,明日一早便走。
银子在木桌上泛着冷光,掌柜舔了舔嘴唇,终究接过银子,领着他们穿过昏暗的走廊。
入夜,苏若蘅倚在窗边,望着窗外摇曳的灯笼。突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她屏息抽出佩剑,却见萧景琰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喝点,驱驱寒气。
他将姜汤递给她,目光扫过她握剑的手,是我疏忽了,忘了给你带件厚披风。
苏若蘅接过姜汤,暖意顺着喉咙蔓延至四肢百骸。她望着眼前这个褪去皇子光环、此刻眉眼间满是疲惫却仍惦记着她的男人,心中泛起酸涩:殿下,若是此次......
没有若是。
萧景琰打断她,双手捧住她的脸,凤眸中倒映着她的身影,本太子说过,会带你回去,就一定能做到。
他的拇指轻轻摩挲她的脸颊,若蘅,你要信我。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三更时分,客栈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和兵器碰撞声。萧景琰猛地掀开被子,将苏若蘅护在身后。门
砰
地被踹开,数十名蒙面人持剑闯入,为首者冷笑:太子殿下,可让我们好找!
打斗瞬间爆发,萧景琰剑招狠辣,却在击退几人后,不慎被人划伤手臂。苏若蘅见状,挥剑冲上前,与他背靠背作战。血腥味在狭小的房间里弥漫,苏若蘅的裙摆被鲜血浸透,却仍咬牙坚持。
千钧一发之际,窗外突然飞来几枚暗器,精准地击中蒙面人的穴位。众人惊愕间,一道黑影翻窗而入。来人一袭黑衣,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冷冽的眼睛:想活命,就跟我走。
萧景琰警惕地挡在苏若蘅身前,却见黑衣人从怀中掏出一块刻有龙纹的玉佩
——
正是萧景琰生母先皇后的贴身之物。我奉娘娘之命,在此等候殿下多年。
黑衣人声音低沉。
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黑衣人不再多言,带着两人从密道逃离。密道内潮湿阴冷,烛火在石壁上投下诡异的光影。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前方豁然开朗,竟是一处隐秘的地下密室。密室中央,摆放着一个檀木匣,上面贴着封条,印着
西境军饷往来明细。
这是......
苏若蘅瞪大眼睛。
黑衣人上前揭开封条,打开木匣,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账本:三皇子与西境守将勾结,贪污军饷,购置兵器。这些账本,足以证明他们谋反的罪证。
萧景琰拿起账本翻看,神色愈发凝重。就在这时,密室外突然传来剧烈的爆炸声。黑衣人脸色一变:不好,追兵找到了!
带着账本先走!
萧景琰将木匣塞给苏若蘅,我断后!
不行!
苏若蘅死死抓住他的手臂,要走一起走!
爆炸声震耳欲聋,碎石不断从头顶掉落。黑衣人见状,咬牙道:跟我来!还有一条暗道!
三人在硝烟中狂奔,身后追兵穷追不舍。当他们终于逃出密道时,却发现已置身悬崖边。月色下,追兵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之人缓缓摘下蒙面巾
——
竟是萧景珩。
皇兄,好久不见。
萧景珩把玩着手中的匕首,目光扫过苏若蘅怀中的木匣,把账本交出来,本皇子可以饶你们不死。
萧景琰将苏若蘅护在身后,长剑直指萧景珩:做梦!
山风呼啸,吹动众人衣袍。苏若蘅握紧手中的账本,心中明白,这场对决,将决定他们的生死,也将决定朝堂的未来。而在这生死关头,她与萧景琰又该如何破局那个神秘的黑衣人究竟是谁更多的谜团,正在等待他们去解开。
第九章:绝境逢生
悬崖边的风裹挟着寒意,萧景珩的冷笑在夜色中回荡。他身后的士兵举着火把,将萧景琰三人的身影投映在陡峭的崖壁上,宛如困兽。
皇兄,何必执迷不悟
萧景珩缓缓逼近,目光贪婪地盯着苏若蘅怀中的木匣,交出账本,我可以留你全尸,至于苏小姐......
他舔了舔嘴唇,眼中闪过一丝淫邪,本皇子会好好‘照顾’她的。
萧景琰的脸色瞬间阴沉如铁,手中长剑发出嗡嗡的颤鸣。他下意识将苏若蘅护得更紧,低声道:等会儿找机会往东边跑,那里有一条小路。
苏若蘅摇头,将木匣死死抱在胸前:要走一起走!
她的目光扫过萧景珩身后的士兵,心中盘算着突围的机会。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时,一直沉默的黑衣人突然上前一步。他缓缓摘下蒙面纱巾,露出一张清瘦却坚毅的脸
——
竟是萧景琰的贴身暗卫统领,阿彻!
阿彻你怎么......
萧景琰惊讶地看着他。
阿彻单膝跪地,声音哽咽:殿下,当年娘娘临终前,让我务必保护好您。这些年,我一直在暗中调查先皇后的死因,终于发现,一切都与萧光义有关!
萧景珩脸色骤变:你胡说!皇叔他......
他野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
阿彻打断他,这些年,他在朝中安插眼线,勾结藩王,还害死了先皇后!三皇子,你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罢了!
萧景珩闻言,浑身一颤,手中的匕首
当啷
落地。显然,这个真相让他难以接受。
趁此机会,萧景琰大喝一声:动手!
他挥剑冲向萧景珩,苏若蘅和阿彻则与士兵们战作一团。一时间,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战斗中,苏若蘅不慎被一名士兵击中,踉跄着后退几步,险些摔下悬崖。萧景琰见状,心中大急,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将她拉回怀中。然而,这一分神,却让萧景珩有机可乘。他拾起匕首,狠狠刺向萧景琰的后背。
小心!
苏若蘅惊呼一声,猛地推开萧景琰。匕首刺入她的左肩,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衣襟。
若蘅!
萧景琰目眦欲裂,手中长剑如毒蛇般刺出,正中萧景珩的手臂。萧景珩惨叫一声,捂住伤口连连后退。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杀来,为首之人,竟是苏若蘅的父亲,苏明远!
原来,萧景琰安排的人早已找到苏相,并将他救出。得知儿子和苏若蘅在西境遇险,苏明远立刻集结军队赶来支援。
逆子!还不束手就擒!
苏明远怒喝一声,率军将萧景珩等人团团围住。
萧景珩见大势已去,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突然拔出佩剑,指向自己的脖子:我输了......
但萧光义不会善罢甘休的!你们等着,他一定会......
话未说完,他便挥剑自刎,倒在了血泊中。
战斗结束后,萧景琰抱着昏迷的苏若蘅,心急如焚:快,找大夫!
苏明远走上前,看着女儿苍白的脸,老泪纵横:都怪父亲,让你受苦了。
萧景琰跪在苏明远面前,郑重道:苏相,若蘅为救我受伤,此生,我定不负她!还请您将她许配给我!
苏明远看着这个眼神坚定的少年,叹了口气:只要你能让她幸福,我便答应你。
在苏明远的安排下,众人连夜返回京城。此时的皇宫,萧光义正坐在龙椅上,得意洋洋地看着手中的密报。当他得知萧景珩的死讯时,脸色瞬间变得狰狞:废物!不过没关系,只要皇上还在我手中,这天下,迟早是我的!
然而,他的美梦很快就被打破了。萧景琰等人率领军队,以雷霆之势攻入皇宫,救出了皇上。面对铁证如山,萧光义无法抵赖,最终被绳之以法。
第十章:执手天下
太和殿的红绸自飞檐垂落,宛如天边流霞。萧景琰身着金丝滚边的玄色喜袍,掌心微微沁汗,目光始终凝望着远处那抹缓缓走来的身影。苏若蘅头戴九凤衔珠钗冠,火红嫁衣上的金线绣着并蒂莲纹,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恍若从画中走出的仙子。
一拜天地
——
随着赞礼官的高呼,两人缓缓弯腰。苏若蘅垂眸时,余光瞥见萧景琰特意为她准备的喜帕,绣着她最爱的玉兰,边角还缀着细碎的珍珠。这份心意,让她心头泛起暖意。
二拜高堂
——
当他们转身面向端坐的皇上与苏明远时,苏若蘅看到父亲眼中闪烁的泪光。历经生死波折,此刻的团圆显得格外珍贵。而皇上欣慰的笑容,也意味着萧景琰的储君之位再无动摇。
夫妻对拜
——
两人相对而拜,起身时,萧景琰伸手轻轻握住苏若蘅的手,低声道:从今往后,这天下,由我们共同守护。
苏若蘅脸颊绯红,轻轻点头,这一刻,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幸福的注脚。
大婚当夜,洞房内烛火摇曳。萧景琰亲手为苏若蘅卸下钗环,指尖拂过她耳畔时,触到一道浅浅的疤痕
——
那是在青崖镇客栈遇袭时留下的。他心疼地将她搂入怀中:若蘅,委屈你了。
苏若蘅靠在他肩头,轻声道:只要能与殿下相守,再大的委屈也值得。
她抬眸看向他,眼中满是爱意,如今奸佞已除,我们终于可以安心了。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三个月后,西北边境传来急报,有小股势力意图趁新帝根基未稳,挑起战乱。萧景琰握着战报,眉头紧锁。苏若蘅见状,主动请缨:殿下,让我随你一同前往。我虽为女子,但也曾随父亲研习兵法,或许能帮上忙。
萧景琰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欣慰又心疼:此去凶险,你当真要去
生死与共,不是殿下说的吗
苏若蘅莞尔一笑。
于是,两人率领大军奔赴西北。途中,苏若蘅凭借对地形的了解和精准的战略分析,多次为萧景琰出谋划策。在一场关键战役中,她乔装成普通士兵,深入敌营刺探情报,为大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战事平息,班师回朝时,百姓夹道欢迎。萧景琰与苏若蘅并辔而行,看着眼前安居乐业的景象,相视一笑。这一刻,他们深刻体会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到皇宫,苏若蘅开始协助萧景琰处理政务。她常常与朝中大臣讨论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深得众人敬佩。而萧景琰在批阅奏折时,也总会留出一盏茶的时间,与她探讨治国之道。两人琴瑟和鸣,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日,萧景琰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暗示朝中仍有萧光义的余党,正在暗中谋划。这让两人刚放松的心又紧绷起来。
看来,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萧景琰将信递给苏若蘅,神色凝重。
苏若蘅仔细看完信,沉思片刻道:既然他们在暗处,我们便将计就计。殿下可以故意放出一些消息,引蛇出洞。
在两人的精心布局下,那些隐藏的余党终于按捺不住,露出了马脚。萧景琰果断出手,将他们一网打尽,彻底铲除了隐患。
岁月流转,不知不觉间,萧景琰与苏若蘅已携手走过十载春秋。这十年里,他们共同经历风雨,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他们的感情,也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深厚。
这一日,两人漫步在御花园中。春日的阳光洒在湖面,波光粼粼。苏若蘅看着满园盛开的花朵,感慨道:还记得我们初遇时,也是这般春光正好。
萧景琰伸手将她耳畔的发丝别到耳后,温柔道:那时的你,像只受惊的小鹿,如今却成了能与我并肩的皇后。
苏若蘅轻笑出声:若不是殿下,我又怎会有今日
她靠在萧景琰肩头,往后余生,愿我们继续执手天下,看遍这万里山河。
萧景琰揽住她的腰,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好,我们还要一起看着这天下越来越好,看着我们的孩子长大......
夕阳西下,两人的身影在余晖中渐渐拉长。曾经的血雨腥风早已化作过眼云烟,留下的,是携手相伴的温暖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这皇宫内外,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一段永恒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