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医生与君心 > 第一章

姑娘可算醒了!
丫鬟翠儿端着铜盆冲进来,
太子殿下派太医守了三天三夜,这下可算有了交代。
太子
江晚舟喉咙发紧,原主是尚书府庶女,因仰慕太子在元宵宴上强行献舞,不慎跌落高台。
她揉着胀痛的太阳穴,突然瞥见铜镜里少女腕间的红绳
——
那分明是她实验室的门禁卡!冰凉的金属片贴着皮肤发烫,难道这就是穿越的媒介
正当她出神时,门外传来环佩叮当声。
月白色锦袍扫过门槛,来人眉若远山,眼含星辉,腰间玉佩上的螭纹与江晚舟记忆里博物馆的展品如出一辙。
江姑娘可知,你这一跤,惊得满朝文武都以为本殿要克妻
太子萧砚执起茶盏,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不过既然醒了,明日便随本殿去趟东宫。
江晚舟攥紧床单,原主那些荒唐事,怕是要连累自己。
可当她踏入东宫偏殿,却被满屋药香惊住。
檀香混着艾草气息中,十几个孩童正围着药炉捣药。
这些都是宫奴的孩子,
萧砚掀开屏风,病榻上躺着个面色青紫的少年,太医院说他是癔症,可本殿总觉得哪里不对。
江晚舟瞳孔骤缩,少年颈侧隐约可见的皮疹,分明是过敏症状。
她扯下帷幔撕成布条,将少年手腕牢牢捆住:殿下,立刻让人取新鲜的牛乳和绿豆来!
萧砚皱眉正要发作,却见她用银针在少年人中穴快速捻转,又将牛乳缓缓灌入。
半个时辰后,少年终于吐出一口黑血,面色逐渐恢复红润。
这是什么疗法
萧砚拾起她遗落的
门禁卡,金属片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江晚舟心跳漏了一拍,突然福至心灵:这是家传的‘阴阳鱼’,可测气血流动。
她指着卡面的芯片纹路胡诌,殿下若不信,可让我试试脉
指尖触到萧砚腕间的瞬间,两人同时一颤。
江晚舟望着他眼底的防备与好奇,突然想起穿越前,导师说过最顶尖的医者,不仅要治身,更要医心。
此后的日子,江晚舟成了东宫常客。
她教孩子们辨识草药,用竹片和布条制作简易担架,甚至在御花园搭起蒸馏装置。
萧砚总是默默看着,有时会递来新采的药材,有时则带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瓶,说是用来装药剂正好。
变故陡生在一个电闪雷鸣、雨幕如瀑的夜晚。
边关急报如雪片般飞至朝堂,言及边境突发诡异瘟疫,病患症状奇特,高热不退、咳血不止,太医院一众医官倾尽全力,却皆回天乏术,面对疫病肆虐,只能徒唤奈何。
金銮殿内,烛火摇曳,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往日朝堂上的激昂议论、针锋相对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大臣们纷纷低头,眼神闪躲,生怕被点中去处理这棘手难题,推诿之意溢于言表。
江晚舟身处殿中,望着这荒诞景象,一颗心被焦急填满。
电光火石间,现代防控疫情的诸多措施如走马灯般在她脑海中闪现。
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上前一步,高声建言:殿下,依民女之见,我们可将病患隔离,阻断疫病传播路径;以艾草熏屋,借其香气辟秽杀毒;再煮上大锅的板蓝根,分发予民众服用,或可缓解症状、预防疫病。
话未说完,御史大夫猛地出列,怒目圆睁,戟指江晚舟,厉声呵斥:大胆妖女!竟敢在此胡言乱语,蛊惑圣听!此等离经叛道之邪说,怎可轻信
莫不是妄图扰乱朝纲,祸国殃民!
其声如洪钟,在殿内久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刹那间,朝堂之上气氛愈发凝重,人人噤若寒蝉,目光齐聚江晚舟,似在看她如何应对这狂风暴雨般的指责。
萧砚却突然起身,将她护在身后:本殿愿以太子印信担保,若十日无效,自请削去储君之位。
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来,江晚舟望着他挺直的脊梁,心跳如擂鼓。
在疫区的艰难日子里,江晚舟与萧砚日夜相伴,同吃同住。
他们身着粗布麻衣,不顾疫病肆虐,往来于病患之间,为百姓悉心施药。寒夜漫漫,烛光摇曳,二人围坐在简陋的桌前,就着昏黄灯光,热烈地讨论着各类病症,时而皱眉沉思,时而低声交流见解。
一日,江晚舟在泥泞的村路上匆匆前行,为急需药物的患者送药,却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滑,整个人跌入了满是污水的泥潭之中。
萧砚见状,丝毫没有犹豫,纵身一跃便跳入泥潭,双手紧紧拉住江晚舟,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她从泥潭中捞起。此时,二人浑身沾满泥浆,发丝凌乱,模样狼狈不堪。
对视间,江晚舟看着萧砚那原本俊朗的面庞此刻满是泥点,忍不住扑哧一笑,萧砚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人笑得前俯后仰,直不起腰。
就在这一瞬间,江晚舟仿佛透过萧砚平日里冷傲的表象,看到了他那颗炽热且柔软的心,原来这个身为太子的男子,在面对苦难百姓与危急状况时,有着超乎常人的温情与担当

*
然而,待他们满心欢喜地回宫,本以为会迎来圣上的嘉奖,却未曾想,等待他们的竟是皇后那不容置疑的懿旨。
宫闱之中,向来暗潮涌动,不知何时,竟有人暗中弹劾江晚舟,称她以狐媚之术蛊惑太子,致使太子行为乖张,有失体统。皇后娘娘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将江晚舟送进冷宫,以儆效尤。萧砚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匆匆赶到椒房殿前,不顾宫规森严,直直地跪了下来。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他的身影在清冷的月色下显得格外孤寂。
他就那样跪着,一夜未动,直至晨光熹微,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此时,江晚舟被两名神色冷峻的宫女押解着,带到了他的面前。
皇后端坐在凤椅之上,凤目含威,不怒自威,冷冷地开口道:本宫给你两个选择,永居冷宫,在那暗无天日之地了此残生,或即刻离京,永远不许再踏入京城半步。
江晚舟望着萧砚苍白的脸,突然取下腕间的
阴阳鱼:臣女愿离京。但在此之前,恳请殿下允许我在城郊建一所医馆。
她将门禁卡塞进萧砚掌心,这东西,就当是抵押吧。
三个月后,济世堂
在长安城郊开张。江晚舟带着学徒们义诊,却总在深夜对着月亮发呆。直到那天,暴雨倾盆,一个浑身湿透的人闯入医馆。萧砚摘下斗笠,怀中的油纸包还带着体温:听说你在研制疫苗本殿把太医院的古籍都偷来了。
两人相视而笑,雨声渐歇。江晚舟忽然明白,命运让她穿越千年,或许就是为了遇见这个愿与她并肩济世的人。而那枚小小的门禁卡,早已不再是穿越的媒介,而是两颗心慢慢靠近的见证。
疫苗研制并非一帆风顺,江晚舟在尝试用减毒活疫苗的方法时,遭遇了重大挫折。第一批接种的志愿者中,有孩童出现高热惊厥的症状,这让江晚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焦虑。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医馆后的实验室里,不眠不休地查阅古籍、调配药方,眼神变得愈发憔悴。
萧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悄悄命人从江南运来江晚舟念叨过的紫苏叶,亲手熬煮成汤,每日变着法子哄她进食。晚舟,你说过医者不能被一时的失败打倒。
萧砚握住她冰凉的手,将温热的药汤递到她唇边,就当是为了那些等着疫苗救命的百姓,也请你保重自己。
在萧砚的陪伴与鼓励下,江晚舟重振精神。
她改变思路,尝试用灭活疫苗的方式,却因缺乏现代设备,难以精准控制温度和时间。萧砚得知后,竟瞒着她召集能工巧匠,仿照蒸馏装置的原理,打造出一个巨大的铜制恒温容器。
当江晚舟看到这个凝结着萧砚心血的
土制恒温箱
时,泪水夺眶而出。
就在疫苗研制即将大功告成、胜利曙光近在咫尺之际,平静的朝堂却骤起风云。二皇子萧瑾,野心勃勃,觊觎储君之位已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暗中重金买通太医院中一位利欲熏心的医官,趁人不备,在即将分发的疫苗中混入剧毒。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妄图以此为契机,将脏水泼向江晚舟与萧砚。
接种了这批毒疫苗的百姓,不出数日,便纷纷被中毒症状缠上。
只见他们上吐下泻,身形摇摇晃晃,犹如风中残烛。浑身乏力之感,让他们连抬手的力气都几近丧失,严重者更是直接陷入昏迷,人事不知。
消息仿若燎原的野火,借着市井间往来的人流、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的谈资,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座城。一时间,大街小巷都被这桩灾祸笼罩,民众们满脸愤懑,议论声此起彼伏,民怨如熊熊烈火般越烧越旺,舆论的浪潮更是汹涌澎湃,几乎要将整座皇城淹没。
萧瑾瞧着这混乱的局势,心中暗喜,认定时机已然成熟。他当机立断,趁着夜色,秉烛奋笔疾书,连夜上书弹劾。次日朝堂之上,他言辞犀利,宛如出鞘利刃,直指江晚舟为
妖女,称其以邪说蛊惑人心,致使本应救人的疫苗出现致命差错;紧接着,矛头一转,猛烈抨击太子萧砚
昏庸,指责他在疫苗监管一事上懈怠失职,才最终酿成这桩大祸。他言辞恳切,态度激昂,强烈要求父皇严惩二人,以此来平息民众的怒火,安抚民心。
在萧瑾步步紧逼、巧言构陷之下,朝堂局势急转直下,一时波谲云诡。
萧砚虽贵为太子,却因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在朝堂之上遭群臣质疑,一时百口莫辩。
那罪名如同沉重枷锁,将他牢牢束缚。无奈之下,他被软禁于东宫之中,东宫本是未来储君的居所,此刻却成了他的牢笼。他空顶着太子之名,却被一道道严苛禁令紧紧束缚,宫门紧闭,那宫门厚重无比,每一寸砖石都似铜墙铁壁,让他无法迈出半步。
宫外之事的风声,也似被这重重宫墙隔绝,任何消息都难以传入他耳中,令他面对宫外风云变幻,只能徒叹鞭长莫及。可江晚舟并未因此退缩半分,她生性坚毅,心中装着天下苍生与疫苗的真相。
此刻,她孤身一人,怀揣着仅存的珍贵疫苗样本,决然闯入那戒备森严、守卫如林的皇宫。踏入金銮殿,殿内威严庄重,龙椅之上,皇帝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众人。
江晚舟挺直身姿,毫无惧色,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此疫苗本为悬壶济世之良方,可庇佑万千百姓,救人无数。然如今却遭奸人蓄意破坏,致使其沦为伤人凶器,实在痛心。
恳请陛下赐予臣女三日之期,臣女定当穷尽所能,将那幕后真凶揪出,还疫苗清白,给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在后续追查真凶的艰难历程中,江晚舟步步惊心。
一日,她外出查探线索,行至一条偏僻小巷时,突然,数名黑衣人从暗处涌出,手持利刃,眼神冰冷,显然是萧瑾派来的杀手,欲将她灭口。
江晚舟心中一凛,却毫不慌乱,与杀手周旋起来。眼见寡不敌众,生命危在旦夕之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只见萧砚冲破东宫侍卫的重重阻拦,骑着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赶到。
他心急如焚,赶来的途中已不顾自身安危。此刻,他飞身下马,挥剑挡在江晚舟身前,瞬间与杀手展开殊死搏斗。杀手攻势凌厉,刀光剑影闪烁,萧砚奋力抵挡,手臂不慎被利刃划伤,殷红的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袖。
即便如此,他仍咬牙坚持,边战边喘息着对江晚舟说道:别怕,有我在。
这简短的话语,如同春日暖阳,瞬间让江晚舟内心的感动与爱意如潮水般翻涌,眼眶也微微湿润,坚定地站在萧砚身后,与他并肩对抗危机
。最终,在江晚舟和萧砚的努力下,真相大白。萧瑾阴谋败露,被贬为庶人。而经过改良的疫苗也顺利研制成功,在全国推广,挽救了无数生命。
庆功宴上,华灯璀璨,丝竹悠扬。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满座的功臣,最终落在并肩而立的萧砚与江晚舟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缓缓开口道:萧砚,如今局势已定,你与江姑娘一路走来,携手历经风雨,可该给江姑娘一个名分了。
此言一出,宴上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过来,一时间,议论声此起彼伏。
萧砚听闻,心中一阵激荡,他缓缓转身,面向江晚舟,神情庄重而又深情。只见他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修长的手指探入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枚珍藏已久的
阴阳鱼。

阴阳鱼
在灯火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承载着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萧砚抬眸,目光灼灼地望着江晚舟,眼中满是眷恋与期许,深情说道:晚舟,自我们于那市井小巷中偶然相遇,这枚‘阴阳鱼’便见证了我们的每一次心动、每一回争执、每一场患难与共。
它知晓我们的相知相惜,明白我们对医术的执着与热忱。此刻,我问你,你可愿以这‘阴阳鱼’为证,用余生与我一道,在这大唐盛世中,继续谱写属于我们的‘医心’传奇,无论风雨,不离不弃江晚舟含泪点头,将手放入萧砚掌心。这一刻,穿越千年的孤寂与迷茫都化作了绕指柔情,她知道,自己找到了灵魂的归处。
婚后,江晚舟与萧砚伉俪情深,携手投身于济世堂的扩建大业。他们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精心挑选建筑材料,聘请长安城最顶尖的工匠,将济世堂的规模不断拓展。
在二人的悉心经营下,济世堂从最初的一间普通医馆,逐步发展成了长安城首屈一指的医馆,每日前来问诊求药的患者络绎不绝。
江晚舟心怀悲悯,深知医学传承之重要,遂开设医科讲堂。讲堂之上,她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精湛的医术传授给学徒,更是大胆创新,巧妙地将现代医学理念融入其中。她打破了传统医者
传男不传女留一手
的迂腐旧习,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纳天下学子。
一时间,引得无数寒门子弟和闺阁女子慕名而来,他们怀揣着对医学的热忱,齐聚于讲堂之下,聆听江晚舟的教诲,开启了医学求知的新征程

*
然而,树大招风,功高遭嫉。太医院院正王太医,向来墨守成规,对祖宗规矩奉为圭臬,容不得半点更改。江晚舟在济世堂推行革新之举,诸如引入新的药材炮制之法、革新病症诊断流程,这些举动在王太医眼中,无疑是离经叛道,坏了祖宗定下的规矩。
他心中愤懑难平,遂暗中与朝中秉持保守观念的官员相互勾结。这些保守派官员,或因循守旧,或出于朝堂争斗的私心,纷纷响应王太医。
在朝堂之上,王太医联合众保守派官员,向皇帝呈上奏章,言辞激烈地弹劾济世堂。他们称济世堂以奇谈怪论蛊惑人心,所运用的医术并非正统,皆是未经典籍验证的旁门左道。
皇帝虽知晓江晚舟在救治百姓、对抗疫病等方面有所贡献,可面对众多臣子的联名弹劾,在朝堂压力之下,也难以力排众议,只得下令对济世堂展开彻查。
萧砚心急如焚,江晚舟却显得镇定自若。她让萧砚不必插手,决定亲自应对这场危机。江晚舟在济世堂摆下擂台,邀请太医院的医官们前来切磋医术。消息传开,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都想看看这场医术较量。
比试当日,江晚舟先是展示了她改良的针灸之术,用极细的银针为一位瘫痪多年的老人施针。随着银针的刺入与捻转,老人竟缓缓活动起了僵硬的肢体,引得在场众人惊呼连连。
紧接着,面对一位因难产而命悬一线的妇人,江晚舟运用现代妇产科知识,指导稳婆采取新的接生方法,成功让母子平安。
王太医恼羞成怒,拿出一具尸体,称要比试解剖。在古代,解剖尸体是大逆不道之举,但江晚舟毫不畏惧。她详细讲解人体构造,将心脏、肝脏等器官的功能娓娓道来,还对比古书谬误之处。围观百姓和官员们听得目瞪口呆,对她的医术心服口服。
这场备受瞩目的擂台赛,江晚舟凭借精湛绝伦的医术和从容镇定的风范,一路过关斩将,大获全胜。消息不胫而走,就连当今圣上也听闻此事,亲自前来观赛。圣上见江晚舟在赛中展现出的高超医术,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嘉奖济世堂,不仅赏赐了诸多金银财宝,还下令将济世堂的先进医术整理成册,推广至全国各州府,期望能造福更多百姓。
反观王太医等人,因嫉妒江晚舟的成就,在台下暗中使绊子、生事端,行径被揭露后,圣上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王太医等一干人等罢官免职,以儆效尤。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风波,江晚舟与萧砚之间的情谊,恰似被烈火反复淬炼的精金,愈发纯粹而深厚。
此后,萧砚常常伫立在医馆一隅,目光紧紧追随着江晚舟忙碌的身影。她时而俯身查看病患的脉象,神色专注;时而转身在药柜间穿梭,动作娴熟。
萧砚眼中满是自豪与毫不掩饰的爱意,仿佛江晚舟便是他此生见过最璀璨的光芒。而江晚舟,在日复一日行医济世的过程中,也渐渐从初来乍到的惶惑与迷茫中挣脱出来。
她看到经自己之手,无数病患从病痛中解脱,重拾生活的希望。这份成就感与满足感,让她愈发坚定地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真正的家,全心投入,再不彷徨。
一日,江晚舟于医馆之中,全神贯注地整理着医案。案牍之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各类病症与医方。突然,她的目光被一份特殊的记录所吸引,上面记载着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患者的身躯布满了红斑,犹如春日里肆意绽放却又诡异无比的花朵,那红斑所到之处,奇痒之感如万千小虫啃噬,令人难以忍受。
与此同时,高热如同熊熊烈火般在患者体内燃烧,病情的发展更是迅猛得惊人,短短数日,已有数位患者在痛苦中丢了性命。江晚舟心中一惊,瞬间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她匆忙放下手中的医案,寻到萧砚,与之紧急商议。两人目光交汇,皆是凝重之色,稍作思索后,毅然决定深入那危险重重的疫区,展开详尽的调查。
在疫区,江晚舟不顾被感染的风险,仔细观察患者症状,采集样本研究。萧砚则在一旁守护着她,为她调配草药,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经过多日的研究,江晚舟发现这种怪病是由一种特殊的蚊虫叮咬传播。她带领众人清理积水,焚烧艾草驱赶蚊虫,同时研制出治疗的药剂。
在紧张忙碌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位名叫阿福的小男孩,被疫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病情极为严重,已然陷入了沉沉昏迷,面色如纸般苍白。
江晚舟心急如焚,日夜守在他床边,未曾有过片刻懈怠。她手法娴熟地为阿福施针,每一针都精准无误,随后又仔细地调配汤药,亲自喂他服下。
萧砚在一旁看着日渐憔悴、疲惫不堪的江晚舟,满心的疼惜如潮水般翻涌。他缓缓走到她身旁,动作轻柔地轻轻握住她的手,声音中满是关切与疼惜:晚舟,你歇一歇吧,瞧你都累成什么样了,我来陪着阿福,你安心去歇会儿。
江晚舟抬头望向萧砚,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她微微靠在萧砚肩头,稍作休憩,积攒了些许力气后,又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对阿福的救治之中,眼神坚定而执着,仿佛要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将阿福从生死边缘拉回。
经过江晚舟与萧砚夜以继日的悉心调治,熬制汤药、施针救治,阿福的病情终于有了转机,从生死边缘挣脱出来,转危为安。与此同时,疫区的疫情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周全的防控举措下,也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曾经笼罩着绝望阴霾的疫区,如今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劫后余生的百姓们满含热泪,欢呼着向他们涌来,声声道谢不绝于耳时,江晚舟与萧砚下意识地看向对方,眼眸交汇间,千言万语尽在这一笑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伸出手,十指紧扣,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彼此的力量与默契。他们深知,大唐广袤的土地上,未来还会有无数艰难险阻、未知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二人携手并肩,彼此相伴,这世间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越不过的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