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阳光暖煦煦地洒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仿若涌动的潮水,热闹非凡。街边的摊位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就在这一片繁华喧闹之中,一辆装饰虽不奢华却收拾得极为整洁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轮碾压着石板路,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车帘轻轻晃动了一下,露出一张少女的脸,只见她眉眼如画,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那灵动与好奇的神色,一看就不属于这京城的烟火日常,她便是余青青。而在她身旁,坐着一位端庄中透着几分凌厉的妇人,正是她的母亲沈念念,沈念念的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对京城的复杂情绪,像是回忆,又像是感慨。
这对母女的归来,宛如一颗沉甸甸的石子投入了京城权贵们看似平静的生活湖面,瞬间泛起层层的涟漪。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交头接耳,悄悄议论着。听说了吗鲁西侯府那个最霸道的嫡女沈念念,带着她女儿回来了!
一个卖菜的大妈,一边手脚麻利地给客人称着菜,一边眉飞色舞地跟旁人说着。可不是嘛,当年侯府为了把她嫁出去,可费了不少心思,谁能想到,现在又回来了。
旁边一个大爷摇着头,满脸的不可思议。茶馆里,几个好事的公子哥也在高谈阔论。其中一个穿着华丽锦袍的公子,扇着扇子,故作神秘地说:我还听说,她那个女儿更厉害,克得余家上下几乎死绝。真有这么邪乎那以后可得离她们远点。
另一个公子附和道,脸上满是惊恐的神色。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到了那些公侯伯府的贵夫人们耳中。镇国公府的徐夫人,正悠闲地坐在花厅中品茶,那精致的茶盏在她纤细的手指间显得愈发莹润。听到这个消息,她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眉头轻轻皱起,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这沈念念的女儿,可别是什么麻烦人物,我家那几个小子,可不能被她缠上。
她放下茶盏,轻轻叹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儿子的模样。而与此同时,安国侯府的林夫人也在和幕僚们商议着,她坐在主位上,神色冷峻:不管这余青青如何,都不能让她坏了我儿的前程,得想个法子,让她在京城安分些。
幕僚们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地讨论着对策。
沈念念和余青青却浑然不觉这些背后的议论与算计,她们的马车缓缓驶向鲁西侯府,车轮的转动声仿佛在奏响一曲未知的乐章,一场京城风云,就此悄然拉开帷幕
。
在鲁西侯府那悠悠流转的往昔岁月之中,沈念念无疑是个赫赫有名、令人侧目的厉害角色。她作为鲁西侯府尊贵无比的嫡女,自呱呱坠地起,便被全家上下捧在手心里,如稀世珍宝般娇宠着,久而久之,养成了她那极为霸道的脾性。在她眼中,侯府那些传承已久、被众人视作金科玉律的规矩,简直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时定下的幼稚规则,全然不被她放在心上。
犹记得小时候,她与其他侯府的公子小姐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一场在京城颇负盛名的诗会。诗会现场,处处弥漫着墨香与茶香,众人皆身着华服,举止文雅,本是一个尽显才情、高雅静谧的场合。然而,沈念念却因为一位出身名门的公子,只是略微对她所作的诗词提出了一点质疑,瞬间就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当场怒发冲冠。她言辞犀利,口若悬河,将那公子骂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仿佛那公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骂完还不解气,她更是直接伸手,猛地掀翻了摆放着精美茶具和诗词稿纸的桌子,杯盘碎裂之声瞬间打破了诗会的宁静。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在场的众人目瞪口呆,好好一场充满诗意的诗会,就这么被她搅和得一团糟。此事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京城的权贵圈里激起了千层浪,迅速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鲁西侯府有个天不怕地不怕、极不好惹的嫡女。
还有一回,侯府为了能让沈念念知书达理,特意从远方聘请来了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新教书先生。这位先生满心期许,想要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耐心,严格管教沈念念,让她收敛一下那肆意张扬的性子,好好学习规矩礼仪,将来能成为一位端庄贤淑的名门闺秀。可沈念念哪里肯乖乖听话,没过去几天,她那古灵精怪的脑袋里就想出了各种各样古灵精怪的法子来捉弄先生。有时候,她会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先生的座椅上放置尖锐的图钉,等到先生毫无防备地坐下时,便会被猛地扎一下,疼得先生跳起来;有时候,她又会在先生每日必喝的茶水里偷偷加盐,先生不知情,一口喝下去,被咸得五官都皱在了一起。可怜那位一心想要教导她的先生,被她这般折腾得苦不堪言,每日都提心吊胆,生怕又遭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
恶作剧。没到一个月,这位先生实在是不堪忍受,只能无奈地辞馆而去。侯府的侯爷得知此事后,也是头疼不已,毕竟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打又舍不得,骂了也如同耳边风,根本不管用,最后也只能长叹一声,任由她这般肆意妄为,在侯府里继续
横行霸道。
至于她的继母,平日里更是对她敬畏有加,连轻易管教她的勇气都没有。有一回,继母实在是看不下去她的任性行为,斟酌再三,才委婉地对她好言相劝了几句,只是希望她能稍微注意一下言行举止,别总是这么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可沈念念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当场就伸出手指,直直地指着继母的鼻子,大声骂道:你不过是个后进门的,也敢来管我这侯府还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继母被她这突如其来的一顿臭骂,吓得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眼眶里也迅速蓄满了委屈的泪水,可即便如此,继母也只能强忍着,不敢再多说一个字。从那以后,继母每次见到沈念念,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出什么更大的事端来。
而沈念念远嫁蜀地之后,生下的女儿余青青,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充满了神秘色彩。传言说余青青刚出生的那一刻,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毫无征兆地乌云密布,漆黑的云层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将整个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紧接着,电闪雷鸣交加,一道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夜空,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在天际回荡,仿佛预示着什么可怕的不祥之事即将降临。余家原本在蜀地也是声名远扬的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产业众多。可自从余青青出生后,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厄运笼罩,便接连遭遇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变故。先是余青青的祖父,在一次寻常的外出骑马游玩时,突然莫名其妙地从马背上坠落身亡,家人甚至都来不及救他;紧接着,她的几个叔叔也都仿佛中了邪一般,莫名其妙地染上了怪病,寻遍了蜀地的名医,用尽了各种名贵的药材,却依旧久治不愈,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相继离世。余家的生意也如同遭遇了寒冬,一落千丈,原本繁荣昌盛、宾客盈门的产业,逐渐变得冷冷清清,走向衰败。
人们开始私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说余青青是个不折不扣的
克星,正是她的出生,克得余家上下不得安宁。甚至还有一些迷信的人煞有其事地说,余青青的命格极为特殊,阴气太重,就像是一个行走的灾祸之源,会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带来无穷无尽的灾祸。这些传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到最后,整个蜀地的人只要一听到余青青的名字,就如同听到了洪水猛兽,纷纷对她避之不及。余家在无奈之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决定让沈念念带着余青青回京,满心希望能够依靠沈家在京城的强大势力,摆脱这些如影随形的厄运
。
data-fanqie-type=pay_tag>
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消息传播的速度就如同疾风掠过草原,以一种令人咋舌的态势迅速传开。这些贵夫人们,平日里尽享荣华富贵,生活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可心思却细腻敏感得如同春日里刚刚绽放的花蕊,容不得半点风吹草动。尤其是当话题涉及到自家儿女的终身大事时,那更是谨慎得半点都马虎不得,仿佛这世间再无其他事情能比这更为重要。
镇国公府的徐夫人,自听闻余青青母女回京的消息后,便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她膝下育有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是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心头宝。如今儿子们正值适婚年纪,在这关键的人生节点上,她怎能容忍余青青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
克星,坏了自家儿子的大好姻缘呢于是,她心急如焚,立刻扯着嗓子唤来管家,神色凝重得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一般,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从今日起,你可得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留意鲁西侯府的一举一动。那余青青但凡有任何社交活动,哪怕是一丁点风吹草动,都务必第一时间报与我知。还有,去告知府中的公子们,若无要紧之事,近日就少去那些个社交场合瞎晃悠,免得一个不小心,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管家看着徐夫人严肃的神情,连忙小鸡啄米般点头称是,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退下安排去了。
与此同时,安国侯府的林夫人也正为这事愁得茶不思饭不想。她的儿子林宇,生得风度翩翩,身姿挺拔如松,才学更是出众非凡,在京城的一众公子哥当中,那可是颇有名气,前来提亲的人几乎快要把安国侯府的门槛都踏破了。如今这余青青毫无征兆地突然回京,林夫人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她会对自己优秀的儿子图谋不轨。她坐在那精致雕花的梳妆台前,对着明亮的镜子,忧心忡忡地唉声叹气,随后转头对身旁贴心侍奉的丫鬟说:去,把我那几个手帕交都请来,就说我有十万火急的要事相商,一刻都耽搁不得。
丫鬟领命而去,脚下生风,片刻不敢停留。不一会儿,几位贵夫人便陆陆续续齐聚安国侯府。林夫人满脸愁容,将心中的担忧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向众人道了出来,众人听后纷纷点头附和,脸上也是一片凝重之色。其中一位夫人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这余青青的名声实在是糟糕透顶,咱们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呐。我看呐,非得想个周全的办法,让她在京城没那么容易接近咱们的儿子,不然咱们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不得安宁。
另一位夫人眼珠子一转,紧接着提议道:要不咱们联合起来,在那些社交场合中,给她使些绊子,让她尝尝苦头,知难而退这样咱们也就省心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热烈地商讨着应对之策,一场针对余青青的
暗潮,正在这看似平静的京城权贵圈中,悄然无声地涌动起来
。
而在定国公府,老夫人也把最疼爱的孙子定国公世子萧逸叫到跟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逸儿,听说鲁西侯府的那个余青青回京了,你可一定要离她远远的。虽说咱们定国公府家大业大,在这京城中也算是有头有脸,不怕什么闲言碎语,但也实在犯不着去惹上这种麻烦,平白无故给自己添堵。
萧逸微微皱起眉头,心中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余青青充满了好奇,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各种猜测,但看着祖母严肃的神情,又不好违背老人家的意思,只好恭敬地应道:孙儿明白,定不会与她有过多交集,祖母放心便是。
这些贵夫人们的警惕和行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很快就在京城的权贵圈里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令人压抑的压力。余青青和沈念念母女还未在京城这片繁华之地站稳脚跟,就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深深敌意。然而,余青青却对此浑然不知,她还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中,满心期待着在这繁华热闹的京城,开启一段全新的、充满希望的生活
。
没过几日,京城中一场盛大非凡的赏花宴如期举行。这场赏花宴乃是由在京城权势滔天、威望极高的镇国公府主办,广发请柬,邀请了京城中众多家世显赫、地位尊崇的权贵人家的女眷。对于远从蜀地而来的余青青和沈念念母女来说,这无疑是她们融入京城这个复杂而又充满讲究的社交圈的首次绝佳机会;而对于那些久居京城,在各种社交场合中长袖善舞的贵夫人们而言,则是她们细细观察和暗中
对付
这位初来乍到的余青青的好时机。
沈念念和余青青乘坐着装饰精美的马车,缓缓抵达镇国公府。余青青身着一袭质地轻柔、色泽淡雅的淡粉色罗裙,裙摆之上,绣工精湛的绣娘以细腻的针法绣着栩栩如生、精致绝伦的梅花图案,每一片花瓣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散发着淡淡的梅香。腰间系着一条同色的丝带,丝带上挂着一块由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的温润玉佩,玉佩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她的头发精心梳成了一个简单却不失优雅的发髻,只用一支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玉簪固定,几缕俏皮的发丝自然垂落在白皙的脸颊旁,更增添了几分灵动俏皮之感。沈念念则穿着一身宝蓝色的锦缎长裙,锦缎上织就的暗纹在阳光的照耀下若隐若现,显得端庄大气,举手投足间尽显侯府嫡女多年沉淀下来的高贵风范。
母女二人刚踏入那繁花似锦、香气扑鼻的花园,瞬间就引来了众人的目光。镇国公府的徐夫人满脸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但那看似亲切的笑容里却藏着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审视之意:沈妹妹,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时光似乎在妹妹身上未曾留下多少痕迹,还是这般风姿绰约。这位想必就是令爱了吧,瞧这身段,这容貌,果然是亭亭玉立,惹人怜爱。
沈念念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徐姐姐谬赞了,青青她自小在蜀地长大,那边的风土人情和京城大不相同,也不懂京城的诸多繁杂规矩,还望姐姐日后多多关照。
这时,安国侯府的林夫人也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过来,她眼神带着几分挑剔,上上下下打量着余青青,语气中带着些许阴阳怪气地说:听闻余姑娘在蜀地可是声名远扬啊,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只是这京城和蜀地可大不一样,规矩繁多,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人笑话,余姑娘可得好好学着点。
余青青听出了她话里那毫不掩饰的讽刺之意,却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福了福身,声音清脆悦耳地说道:林夫人放心,青青虽不才,但也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日后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夫人多多指点,青青必定虚心受教。
就在这时,一群年轻的公子小姐们像是被吸引过来一般,簇拥着围了过来。其中一位身着白色锦袍的公子,正是安国侯府的公子林宇。他身姿挺拔,风度翩翩,脸上却带着一丝与生俱来的傲慢笑容,眼神略带挑衅地看着余青青说:早就听闻余姑娘的大名,今日有幸相见。不知余姑娘可会作诗这赏花宴上,才子佳人齐聚,可少不了诗词来为这良辰美景助兴。
余青青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心想:这是要考我呢。
她毫不畏惧,声音坚定地回答道:作诗不敢说精通,但也略知一二。既然公子有此雅兴,青青就献丑了。
说罢,余青青抬头看着满园争奇斗艳的花朵,春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在花瓣上,花朵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娇艳。余青青略作思索,脑海中灵感一闪,便清脆地吟道:春日繁花映暖阳,嫣红姹紫斗芬芳。京城美景添新韵,不负韶华意气扬。
众人听后,都不禁暗暗惊叹,原本以为这位从蜀地来的余青青只是徒有虚名,没想到竟有如此出众的才华。林宇也微微一怔,脸上那一贯的傲慢之色稍有收敛,但他还是不甘心就这样被余青青比下去,眼珠一转,又说道:余姑娘这首诗确实不错,不过不知对对联可在行
余青青自信满满,眼神中透着坚定,毫不犹豫地说:公子请出题。
林宇眉头微皱,沉思片刻,说道:上联是‘花开花落,花落花开花满天’。
余青青几乎没有丝毫犹豫,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下联,立刻对道:云卷云舒,云舒云卷云蔽日。
这下,众人更是对余青青刮目相看,就连那些原本对她充满敌意、等着看她笑话的贵夫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有几分真本事。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余青青在京城的日子还长,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风波在等着她,谁也不知道她又将如何在这充满勾心斗角的京城社交圈中披荆斩棘
。
随着余青青在京城度过的日子如涓涓细流般缓缓增多,她愈发敏锐地察觉到周围人看向她时那异样的目光,那目光中似乎藏着无数难以言说的意味,还有那隐隐约约、如丝线般缠绕着她的敌意。然而,余青青生性豁达开朗,有着一种超脱年龄的淡然与洒脱,并未将这些旁人的眼光和敌意放在心上。她依旧每日清晨,伴着京城初升的朝阳,跟着母亲认真细致地学习京城繁杂的规矩礼仪,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学得有模有样。偶尔闲暇时分,她也会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悠悠然出门逛逛,在京城那曲折蜿蜒、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中穿梭,用心去熟悉这座既陌生又充满故事的城市。
一日,阳光暖煦,照在京城的石板路上。余青青在街头悠然闲逛,脚步轻盈,时而驻足看看街边琳琅满目的小物件。不经意间,她偶然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那老妇人面容憔悴,满脸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深深沟壑,坐在街边,眼神中透露出无助和绝望,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在这冰冷的角落。余青青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怜悯之情,那股情感如同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她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从自己的荷包中取出一些银子,轻轻放在老妇人手中,并关切地微微俯身,轻声询问她的情况。老妇人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的泪花,她激动得双手颤抖,紧紧拉着余青青的手说:姑娘,你真是个好人。我本是蜀地人,家中遭遇了天大的变故,才一路颠沛流离,流落到这京城。听说蜀地有个余家,那余家的小姐被传是个‘克星’,可我知道,那都是误会啊。
余青青心中猛地一震,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她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遥远的京城街头听到关于自己的事情。她的心跳陡然加快,连忙追问道:老人家,您为何这么说
老妇人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沧桑,缓缓说道:我曾在余家做过帮佣,余家的变故,根本不是那小姐的缘故。余家的生意,原本就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暗中算计,那些账本被篡改,货物被莫名损毁,客源也被逐渐抢走。余家的那些叔叔们,也是因为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整日沉迷在赌坊之中,输光了家产不说,还把身体搞垮,最终丢了性命。至于余家老爷的坠马,也是因为马匹被人动了手脚,马掌被换成了尖锐的铁片,才导致老爷坠马重伤不治。可那些人,却把这些都归罪到了那可怜的小姐身上。
余青青听到这些,眼眶不禁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夺眶而出。她终于知道,自己这些年背负的
克家
之名,是多么的冤枉,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委屈,更是一股强烈的愤怒和不甘。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出那些陷害余家的人,为自己和家人洗清这泼天的冤屈。
回到侯府后,余青青脚步匆匆,心急如焚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沈念念。沈念念听后,也是又惊又怒,脸上的神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心疼地抚摸着余青青的头发说:青青,既然真相如此,咱们绝不能就这么算了。这些年,咱们母女俩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旁人的冷眼,背后的指指点点,如今有了线索,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让那些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那以后,余青青和沈念念开始暗中调查。她们发现,余家的生意,当年是被蜀地的一个竞争对手暗中使坏,才逐渐衰败的。而那些关于余青青
克家
的传言,也是这个竞争对手故意散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余家彻底垮台,再无人能与他竞争。
就在余青青和沈念念准备进一步搜集证据,揭露这个竞争对手的罪行时,却发现他已经察觉到了风声,准备逃往外地。余青青心急如焚,她深知,如果让这个人跑了,自己和家人恐怕永远也无法洗清冤屈。于是,她决定亲自去阻拦这个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余青青带着几个侯府的家丁,埋伏在了那人的必经之路上。当那人出现时,余青青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大声喝止他的逃跑。那人见势不妙,想要反抗,但余青青毫不畏惧,与他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在侯府家丁的帮助下,余青青成功地抓住了这个人。
经过一番审讯,这个人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余青青和沈念念拿着证据,将他告上了官府。官府查明真相后,依法惩处了这个人。而余青青
克家
的谣言,也终于在京城中不攻自破。那些曾经对余青青充满敌意的贵夫人们,得知真相后,也都对她刮目相看,心中的警惕和敌意渐渐消散
。
在余青青揭露真相后,京城的社交场合对她的态度发生了极为微妙的转变。曾经那些高高在上、对她避之不及,仿佛她是洪水猛兽一般的贵夫人们,如今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被她们误解已久的姑娘。
又是一场热闹非凡的社交宴会,华丽的府邸中灯火辉煌,衣香鬓影。这一次,余青青甫一踏入宴会大厅,便明显感觉到了众人目光中的变化。不再是曾经那种充满警惕和敌意的打量,仿佛她随时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如今众人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好奇与认可,像是在看一个全新的、值得探究的对象。镇国公府的徐夫人,身姿优雅,仪态万千,她主动款步走过来,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对余青青说:余姑娘,之前实在是多有误会,还望你别往心里去。你小小年纪,便能如此聪慧果敢,这般胆识和智谋,将来必定不凡,前途不可限量啊。
余青青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温婉地回应道:徐夫人言重了,青青不过是为自己和家人讨回公道罢了,这都是应该做的。
安国侯府的林夫人也走过来,她的脚步稍显迟疑,脸上的笑容还有些不自然,似乎还未完全从过去的偏见中走出来,但言语中也多了几分客气:余姑娘,之前是我唐突了。如今看来,你确实是个有胆识有智谋的姑娘。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定不会推脱。
余青青闻言,福了福身,姿态端庄,说道:多谢林夫人关照,青青感激不尽,日后若真有需要,还望夫人莫要嫌我麻烦。
在这些贵夫人们的态度转变下,余青青也逐渐融入了京城的社交圈。她开始频繁地参加各种诗会、赏花宴等活动。在诗会中,她妙语连珠,所作诗词意境深远,引得众人纷纷称赞;赏花宴上,她对各类花卉的品鉴见解独到,也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就这样,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定国公府的世子萧逸,对余青青格外关注。他生得剑眉星目,气宇轩昂,被余青青的聪慧和坚韧所吸引,常常在各种场合中主动与她交流。无论是文人雅士的聚会,还是贵族们的游乐活动,总能看到萧逸寻机靠近余青青,与她畅谈古今,探讨诗词歌赋、家国大事。
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萧逸邀请余青青一同去郊外骑马。两人骑着矫健的骏马,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肆意驰骋。风声在耳边呼啸,青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萧逸看着身旁的余青青,她发丝随风飘动,脸上洋溢着自由与洒脱,眼中满是欣赏:余姑娘,你与京城中其他的女子都不一样。你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追求,面对困境不屈不挠,这般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
余青青脸颊微红,似天边的晚霞,说道:萧世子过奖了,青青不过是不想被命运束缚罢了,想要为自己争得一片自由的天地。
随着余青青在京城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她也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她深知,虽然自己已经洗清了冤屈,但要想在这京城中真正站稳脚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她凭借着敏锐的直觉,也隐隐感觉到,京城中似乎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危机,而这些,都与她和她的家人息息相关。那些深藏在权贵之间的暗潮涌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似乎随时可能将她和家人再次卷入风暴之中。
就在余青青为自己的未来谋划时,一个神秘的人物出现在了京城。这个人身着黑色长袍,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面容冷峻,眼神深邃而冰冷,总是在暗中观察着余青青的一举一动。他隐藏在街头巷尾的阴影里,或是混在人群之中,却又不引人注目,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猎手。他的出现,又将给余青青和京城带来怎样的变数呢而余青青,又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