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有一种遗憾叫我们 > 第一章

未寄的信
深秋的雨裹着寒意,小娟握着建光的墓前最后一束雏菊,花瓣在风中簌簌飘落。她从包里掏出一封泛黄的信,信纸边缘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却始终未拆封——那是建光离世后,她在工作室图纸里偶然发现的。
小娟: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应该已经在手术台上了。癌细胞扩散得比医生预想的更快,签字时笔尖在同意书上洇出好大一团墨渍,突然就想起你在图纸上画错线条时,急得直跺脚的样子。
那天在茶馆,我看着你耳后若隐若现的雏菊项链,多想伸手替你理一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可低头看见无名指上的婚戒,突然就清醒了。你说后悔没能勇敢,其实我何尝不是当年在工地仓库,你递来的绿豆汤,我偷偷喝了整整三个月。
知道你离婚那晚,我在阳台上抽了半包烟。妻子问我怎么了,我望着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说想起了一个老朋友。她递给我温热的牛奶,说:'要是放不下,就去见一面吧。'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人注定只能成为心底的月光。
原谅我选择用这种方式告别。别责怪自己,也别总去工作室的天台发呆,那里风大。我把你送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藏在面馆后厨第三块砖下,扉页新写了些话。
建光
小娟跪在墓碑前,信纸被雨水晕染得字迹模糊。她突然想起去面馆找书的那个傍晚,砖下只找到一把生锈的雏菊发卡,和一张被白蚁蛀穿的纸条。而此刻,她颤抖着拆开信封,信纸中间赫然留着被化疗药物腐蚀出的破洞,最后几行字永远消失在了时光里。
远处传来救护车尖锐的鸣笛,惊飞了梧桐树上的寒鸦。小娟将残信折成纸船放进墓前的水洼,看着它载着未尽的话语,漂向看不见的远方。
未寄的信(续)
残纸船顺着墓前的水洼漂向排水沟,转眼便消失不见。小娟久久跪在原地,膝盖早已被浸透的泥土冰得失去知觉。直到暮色四合,守墓人来提醒闭园,她才机械般起身,将湿透的信纸碎片拢进信封,贴身收好。
回到工作室时,月光正透过落地窗斜斜切进室内。小娟打开保险柜,取出建光留下的牛皮纸袋——里面除了那份画满雏菊的设计图,还有张模糊的电影票根,日期正是她婚礼次日。那天暴雨倾盆,建光独自坐在空荡荡的电影院,看着荧幕上的爱情故事,将写了又撕的告白信揉成纸团。
接下来的日子,小娟陷入了近乎偏执的寻找。她翻遍建光曾经工作过的工地旧址,在拆迁后的瓦砾堆里徒手刨挖;联系所有共同认识的旧同事,甚至找到了建光妻子。那位素未谋面的女人红着眼眶递来一个铁皮盒,里面是建光化疗期间画的素描,每张纸上都有戴着雏菊的女孩侧影。
他总说,有些喜欢只能藏在画里。建光妻子轻声说,最后那段时间,他总在梦里喊你的名字。
三个月后的深夜,小娟在整理旧物时,发现建光送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书脊里夹着张字条。泛黄的纸上只有一行字:原来一生一世那么短暂,短到来不及说一句再见。字迹被水渍晕染得模糊,像是无数个深夜眼泪的见证。
次年春天,小娟推掉了所有工作,独自踏上旅途。她沿着建光生前日记里记录的路线,走过他们曾约定要去的江南小镇,站在油菜花盛开的田埂上,对着空荡荡的风诉说那些永远无法回应的思念。回程时,她带回一把雏菊种子,种在工作室的天台上。
又是一年深秋,小娟收到建光儿子寄来的信。少年在信里说,他在父亲遗物中发现了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若有来生,愿在对的时间,与你共赏花开。信纸末尾,少年稚嫩的笔迹写道:小娟阿姨,爸爸画的画我都看过了,您真的很美。
小娟站在雏菊盛开的天台上,看着夕阳将花瓣染成金色。风掠过花田,恍惚间又听见建光在耳边轻笑。她终于明白,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有些错过注定成为生命里最深的烙印。而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早已化作漫天星辰,在记忆的夜空永恒闪烁
未寄的信(终章)
小娟将少年的信小心地夹进日记本,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带着温度的字句。暮色渐浓,天台上的雏菊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她取出珍藏已久的DV,打开了那个从未勇气看完的视频。
画面里,建光穿着褪色的工装,对着镜头露出有些腼腆的笑容:小娟,今天工地的向日葵开了,黄灿灿的一片,让我想起你笑起来的样子。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温柔而哀伤,其实有很多话想当面和你说,可话到嘴边又咽下。我怕说出口,会给你带来困扰;我怕说出口,连朋友都做不成。
镜头切换到医院病房,化疗后的建光身形消瘦,头发几乎掉光,但眼中依然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医生说,时间不多了。躺在病床上,我常常想起我们在工地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能见到你,听你讲设计图纸,听你说梦想。
我知道,我没资格说这些。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责任。可感情这东西,有时候真的不受控制。我只能把这份喜欢,深深埋在心底。建光的声音开始哽咽,对不起,小娟,我食言了,不能陪你一起看未来的风景了。
视频的最后,建光对着镜头露出一个虚弱的微笑:小娟,答应我,好好活下去。找一个真正爱你、懂你的人,不要像我一样,把遗憾带进坟墓。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早点遇见你,在对的时间,给你一个完整的告白。
data-fanqie-type=pay_tag>

视频结束,小娟早已泣不成声。她蜷缩在雏菊丛中,任泪水肆意流淌。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情感,在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化作无尽的悲伤与遗憾。
多年后,小娟的设计工作室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天台上的雏菊每年都会如期盛开。人们常常看到一位优雅的女士,静静地坐在花丛中,望着远方发呆。她的身边,永远放着一本破旧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信。
而在另一个世界,建光站在花海中,微笑着看着小娟。他知道,虽然他们的爱情在现实中留下了遗憾,但这份真挚的情感,将永远在彼此的心中绽放,成为永恒的美好。
未寄的信(尾声)
小娟七十岁生日那天,颤巍巍地登上工作室的天台。此时的她早已满头银发,眼角的皱纹里刻满岁月痕迹,而身旁那片雏菊依然开得热烈,像是把几十年的思念都化作了绚烂的色彩。
她扶着锈迹斑斑的栏杆坐下,从随身带着的檀木盒里,小心翼翼取出一叠泛黄的信笺。这些年,她无数次提笔,却从未寄出过一封信,只是将那些想说给建光的话,全都留在了纸页间。
建光,今天街角的老茶馆拆了。她轻声呢喃,手指抚过信纸,我站在废墟前,突然想起你最后一次从那里离开的背影。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你转身时微微佝偻的肩,当时怎么就没发现你身体不好呢风掠过花丛,雏菊的清香混着回忆扑面而来,恍惚间,她仿佛又听见建光在耳边轻笑。
一个年轻女孩抱着图纸匆匆跑来,打破了这份宁静:小娟老师,您看这个幼儿园的设计图……女孩突然噤声,她注意到老人眼中闪烁的泪光,还有面前散落的信件。小娟回过神,笑着抹了抹眼角:人老了,总爱想起些旧事。
深夜,小娟独自整理着工作室的老物件。在抽屉最深处,她翻出一个褪色的帆布包——那是建光当年在工地背过的。包里掉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当年他们在工地野地里摘雏菊时,建光随手写下的:愿你永远如雏菊般灿烂。
第二日清晨,小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手中紧攥着那张纸条。葬礼上,无数人送来雏菊,花圈与花海间,少年时期的建光仿佛穿越时光走来,带着那年夏天的阳光与温柔。
多年后,小娟设计的幼儿园建成,孩子们在开满雏菊的花园里嬉笑玩耍。有个小男孩指着花丛问老师:为什么这里的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老师笑着说:因为这些花,藏着一个关于爱与遗憾的故事。
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建光的儿子早已成家立业。他时常带着孩子来到小娟的工作室前,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是爸爸很重要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故事,比任何童话都动人。
时光流转,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错过的遗憾,最终都化作了滋养生命的养分。而建光与小娟的故事,也如同永不凋零的雏菊,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诉说着关于爱与思念的永恒篇章。
未寄的信(时光回响)
二十年后,城市经历了数次翻新,小娟设计的幼儿园旁,建起了一座以时光为名的文化长廊。长廊入口处,镌刻着一行小字:献给所有未说出口的爱与遗憾。每到傍晚,放学的孩子们总会围在长廊的电子屏前,好奇地听着关于建光和小娟的故事投影在光影之中。
建光的孙子小远,是这些故事最忠实的听众。作为建筑系的学生,他常常对着小娟工作室的图纸发呆。某天深夜,他在整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U盘,里面储存着一段从未公开的视频。画面里,病床上的建光戴着氧气面罩,声音微弱却坚定:小远,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你也选择了建筑这条路。记住,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人的情感,就像我和小娟……
小远颤抖着手将视频交给了幼儿园园长。不久后,幼儿园开辟了一个特别的角落——时光信箱。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未说出口的话写下来投入信箱。每周五,老师会随机抽取信件,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有个小女孩写道:我不敢告诉同桌我喜欢他,怕说了连朋友都做不成。这让许多人想起了当年的建光和小娟。
小娟曾经的工作室,如今变成了公益艺术空间。每年深秋,这里都会举办雏菊之约纪念展,展出的不仅是小娟生前的设计手稿,还有无数陌生人寄来的关于遗憾与错过的故事。有位老人寄来泛黄的电影票根,上面写着:1978年冬,我在电影院门口等了她三个小时,后来才知道她生病了。从此我们再没见过。
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小远在工作室整理资料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小娟最后的日记,字迹因为泪水晕染得模糊:建光,今天又梦到你了。梦里我们在开满雏菊的山坡上奔跑,你终于说出了那句话。醒来时,枕头湿了一片。我想,我大概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又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记住你。
时光继续向前,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而关于建光和小娟的故事,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讲述中不断延续。有人说,他们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两颗星星,每当深秋雏菊盛开时,星星的光芒就会格外温柔。也有人说,在城市的某个转角,或许会遇到两个相视而笑的灵魂,他们穿着工装和淡蓝色裙子,像极了多年前,在工地相遇的那两个人。
未寄的信(永恒的轮回)
在文化长廊落成后的第三十个年头,城市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退去后,施工队在幼儿园旧址的地基深处,挖出了一个被铁皮层层包裹的木盒。盒内除了早已褪色的雏菊标本,还有两封用防水油纸细心封存的信——一封是建光未写完的绝笔,另一封是小娟临终前写下的独白。
建光的信停在如果有来生,换我早点遇见你,换我...之后的纸张被水渍侵蚀,只留下模糊的划痕。而小娟的信上,娟秀的字迹写着:这些年我总在想,或许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但每次看到雏菊,依然会期待,在某个平行时空里,我们能牵着手走过开满花的小径。
这两封信的发现引起了全城轰动,最终被收藏进城市历史博物馆。展览当天,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士在展柜前驻足良久。她颤抖着从手包里取出一枚贝壳项链——正是当年小娟婚礼上戴着的那条。原来,她是小娟失散多年的妹妹,如今特意从国外赶来,将姐姐生前最珍视的物件捐赠出来。
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匿名者向博物馆寄来了建光当年在工地使用的安全帽。帽檐内侧密密麻麻贴着泛黄的便利贴,每张上面都记录着小娟标注的图纸修改要点,角落还画着小小的雏菊图案。这些跨越时空的物件,让参观者仿佛能触摸到那段被岁月尘封的炽热情感。
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建光和小娟的话题冲上热搜。年轻人们纷纷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意难平故事:有人怀念高中时代不敢表白的同桌,有人追忆因误会错过的挚友。更有音乐创作者根据他们的故事,创作了一首名为《未寄的信》的歌曲,其中副歌部分唱道:时光折叠了遗憾的褶皱,雏菊开在回忆的缺口,有些话永远寄不到的尽头,却成了心底不灭的温柔。
多年后的一个清晨,一位年轻的建筑系女生来到文化长廊写生。她专注地描绘着雏菊图案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转身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工装的男生捧着图纸走来,阳光将他的影子与女生的影子渐渐重叠。当男生开口询问能否借用画架时,女生注意到他胸前的工牌上写着建晨——与建光的儿子同名。
微风拂过长廊,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的故事仍在继续。而在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光影里,无数个建光与小娟的故事,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悄然上演,诉说着永恒的遗憾与永恒的希望。
未寄的信(新生的希望)
那名为建晨的男生与建筑系女生相视一笑,空气中仿佛有微妙的情愫在滋生。女生名叫苏瑶,她注意到男生图纸上画着的也是雏菊,那是她写生的主题,也是她最钟爱的花。两人攀谈起来,从建筑设计聊到那些藏在心底的故事,仿佛相识已久。
从那以后,苏瑶和建晨常常相约在文化长廊。他们一起探讨建筑理念,一起为时光信箱里的信件创作故事,也一起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雏菊的踪迹。建晨给苏瑶讲祖父建光和小娟的故事,那些遗憾与错过,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让苏瑶听得入了迷,也让她对眼前这个男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城市计划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其中包括小娟工作室的旧址。苏瑶和建晨决定一起参与改造方案的设计,他们希望能在那里打造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空间,让更多人能感受到建光和小娟故事里的温暖。
他们日夜奋战,查阅了大量关于小娟设计风格的资料,还走访了许多当年与建光和小娟有过交集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苏瑶发现自己对建晨的感情越来越深,而建晨也早已被苏瑶的才华和善良所吸引。
改造方案终于完成,他们设计了一个以雏菊为主题的公共艺术空间,里面有展览区、阅读区和交流区,还有一个巨大的露天花园,种满了各色雏菊。在方案汇报会上,他们的设计赢得了一致好评,成功获得了负责改造项目的机会。
在施工过程中,苏瑶和建晨每天都守在工地。看着老建筑一点点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一天傍晚,建晨带着苏瑶来到还未完工的花园,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用雏菊造型的戒指,单膝跪地,向苏瑶表白:苏瑶,我希望我们的故事,不会像祖父和小娟那样留下遗憾。你愿意和我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吗
苏瑶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她点头答应,建晨为她戴上戒指,两人在雏菊的环绕下相拥。
几年后,以建光和小娟故事为蓝本的纪录片在城市电视台播出,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他们打造的艺术空间,感受那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所带来的力量。苏瑶和建晨也在这里举办了婚礼,他们的爱情,如同盛开的雏菊,灿烂而美好。
而建光和小娟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在城市的记忆里生根发芽,不仅让人们铭记那些遗憾与错过,更让人们相信,无论经历多少岁月,爱与希望永远不会消逝,它们会在新的生命中延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未寄的信(终章:永恒的循环)
苏瑶和建晨的婚礼当天,文化长廊与雏菊花园被装点得如梦似幻。宾客中不仅有亲友,还有许多因建光与小娟故事慕名而来的陌生人。当新人交换誓言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在志愿者搀扶下缓缓步入会场——她是小娟生前资助的贫困学生,如今已是知名建筑师,专程从国外赶来见证这份跨越时空的圆满。
婚礼尾声,天空突然飘起细雨。众人惊奇地发现,雨中的雏菊花瓣竟泛起点点微光,宛如无数金色萤火在飞舞。苏瑶望向建晨,在朦胧雨幕中,她仿佛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花海尽头微笑:穿着工装的建光轻轻为穿蓝裙的小娟披上外套,转身消失在一片氤氲的柔光里。
十年后,苏瑶和建晨的女儿出生,他们为她取名雏音。小女孩最喜欢听祖父和小娟的故事,总爱趴在雏菊花园的秋千上,对着花丛喃喃自语,仿佛真的能听见来自时光彼端的回应。雏音五岁那年,在时光信箱里投下自己的第一封信:希望所有没能说出口的话,都能找到说话的勇气。
城市在岁月中不断更迭,而关于建光和小娟的传说却愈发清晰。每年深秋,雏菊花园都会举办时光对话活动,年轻人将写给未来或过去的信投入特制信箱,来年同一时间开启。有人收到十年前自己青涩的告白,有人读到祖辈未曾说出口的牵挂,这些信件被整理成《时光絮语》系列书籍,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文化符号。
在城市档案馆的角落,建光与小娟的信件、图纸永远封存。泛黄的信纸上,未写完的字句与跨越时空的独白静静相对,如同两条永不相交却彼此映照的河流。而在更遥远的时空里,或许真有两个年轻人,在某个夏日的工地相遇,他们的故事,又将是另一段传奇的开始——遗憾与圆满,错过与重逢,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