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公主之死
姜濯霁死了。
这是谁也没有办法想到的。
毕竟,是她这样尊贵如玉的人。
身为大齐的长公主与当今圣上乃一母同胞的兄妹,怎么可能会落个如此惨烈的下场呢
春儿不相信。
其实,自从胡人南下。
圣上去海上巡游。
这偌大的齐国慌慌乱乱的、人跑的一塌糊涂。
春儿其实知道的,长公主跟圣人一点都不像。
他们虽然说容貌像了个九成九,可是性情却大相径庭。
煜明长公主从小在前一位圣人身边抚养成人。
在前圣人的壮年时,只有她一个孩子的时候。
长公主自小学习皇长子的教育。
不过后来在前圣人有了第二个皇嗣后,长公主的地位大不如前。
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之前一样显露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才能。
而是在太后娘娘的劝阻下,开始拿起针线,看起女训和三书六德,不再碰那些太后娘娘说的那几个粗糙男人才学的东西,改为盛开宴会,去与世家女流去研习缺陋的女学。
春儿有时候恍然若失,她也不知道自己在遗憾什么。
女人不就该这样吗
我们怎么能,拿起刀剑弓弩,和四书五经呢!
那些不都是那些男人们该干的活计吗
她们女人本来不是天生就不擅长这些个东西吗
但就像大儒书生那样,他们说的不对吗,难道她们不是生来就天生擅长经营家庭的。
可是每当春儿看到殿下黯然无光的眼神,她都不知道这样是对的吗
春儿只知道她喜欢长公主殿下在骑马射箭在弦上的红衣飘舞着地神姿英发,再没有比殿下更才情横溢的人了。
在当年,红枫叶树下。
那是春儿,第一遇见长公主殿下的时候。
就在那时候,她见到了一个身着黄色骑装的小女孩在太上皇的面前挥舞着一把弓弩。
长公主殿下神态倨傲地拿起箭羽,她搭上弓弩,手一松,箭就飞了出去。
这一箭轻而易举射穿隔着湖面的一棵大树上的果子,春儿抬头看不清殿下的表情。
只觉得这日头的光,遮过的白,盖过了一切。
她只能震撼地看着这一切,在春儿遇见长公主殿下前,她从没想过女人也能做到这样的事,她只能不理解的看着。
尽管春儿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喜欢看着殿下。
但好像,这很重要。
春儿从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像得到金银首饰那样珍贵的藏起来,不告诉别人。
只是,太上皇好像不太满意,他一直在说着什么,可惜,可惜了,吾儿不是男儿,如果是……
后来,皇长子出生了。
一切都变了。
长公主不再被很多人看重,太上皇把她交给太后管教。
2
东宫遗梦
本来在朝堂之上,殿下曾好像也同那些当官的一起共事过,春儿也不太记得了,她只知道皇长子出现后,长公主殿下在一夜之间就离开了她从小到大就住的东宫,回到后宫,重新由当时的太后来教养。
这件事,春儿还是后来才知道的。
当时,太上皇不允许任何人传播关于长公主殿下的事迹。
而等到皇长子大婚的时候。
就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记得那个曾被当作太子培养的长公主殿下了。
春儿心中很难受,她看着殿下神状癫狂地饮酒作乐,自太上皇赐婚于殿下,驸马爷不敬,之后长公主殿下鞭杀驸马爷与小妾,一切都乱了套,她只能看到殿下神伤的样子继续下去。
大摆宴席上,舞女们上演着一幕幕柔美的舞蹈,众位宾客对酒饮乐,太上皇在首位笑,太后在他身侧落座,圣人在下首一席,让与主位,就在这里一派欢庆之意,突然,一个狼狈不堪的将领入内,口出念报,报————
他单膝跪地,上前,在太上皇面前奏报,启禀太上皇陛下,臣有急报。
还未等太上皇说,男人就顾不得礼节,接说:胡人南下而牧马,现已到达城外扣门,大军压境啊。
还请太上皇陛下速速定夺。
他低下头,听从指令。
听闻此言,下方众多嫔妃娘娘与公主们险些晕了过去,圣人大惊失色,太后一震惊,唯有太上皇还未多么慌乱,众大臣一看都以为太上皇已经有了定夺,速速望向上首,一时大厅安静的没有人气,舞女们也跟着伏在地上。
人们的心思在看着太上皇的冷肃神情下,并没有大多慌乱,只不过随着他起身。
下令:城内还有多少兵马
无人知晓这话是说给谁听。
可是,兵部侍郎上前,还有二万步兵在宁安城待命,马匹一千二。
太上皇眉头一皱。
沉吟不语,端的一副明君之像,当时,时人不知。
后来者又何不殊知,当朝有一个恰不似人君的皇帝。
日上三竿,盛宴花团锦簇下暗流涌动。
此后,太上皇传位太子,太子奔走。
父不父,子不子。
文武百官溃散,百姓嗷哭。
天下同悲,一起承受这倾颓的祸事。
3
胡人献计
姜濯霁自也被封了尊荣华贵的君上长公主,性情聪毓,却被自家兄长骗于华丽门下,亲手交到胡人的大汗手中。
虽姜濯霁当时便看出猫腻,却也想不通,谁人会认为交出自家女郎,外面的豺狼虎豹就进不得。
经历过天下一等一耻辱后,姜濯霁没想过寻死觅活,正好相反,她日日夜夜打磨抛光刀刃,幻想自己能亲手送这位胡人大汗心口处。
data-fanqie-type=pay_tag>

终于,这一天来了。
弋壁清野,千里之行也不见人烟,草稀疏,寥寥无几。
自胡人进她的故乡,姜濯霁的生活就此崩溃了。
姜濯霁是个穿越者,她是胎穿,自幼生活在皇宫,被爹爹用太子、后继之君的方式教导,为了成为一国之君她做了很多努力。
幸运的是,可能是因为她来自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对姜濯霁来说随处可见,到处都是,尽管如此,她的不上心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她很优秀。
姜濯霁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君子六艺无一不精,治国理政对她是手到擒来。
姜濯霁的力气很大,大到能拉开三石弓,等闲猛兽之活物也不能在她手上占到便宜。
在皇弟未出生前,她是这帝国主义,蛮荒时代中少有能拥有长远视野的人。
得益于她的前一世学习经历,不会被思想之中的压抑,郁郁而终。
姜濯霁曾下定决心带领身后势力,谋逆于上,攥取皇位宝座。
可惜,太迟了。
她迟了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如雪花般崩塌。
夜深了,宫门城下。
姜濯霁一袭红袍金纹加身,头戴象征皇室的金头玉冠,她漫步于宫城之间,眉头紧锁,根据她手头的情报网上呈的消息,胡人来势汹汹。
她步伐迅速,来到这里。
福吉大太监带着一众小太监们来到长公主殿下身侧,齐齐行礼,低头:奴才祝长公主殿下安。
免礼
姜濯霁眼神冷光相射,你们要去哪
她高声质疑,目光如炬,一身华贵的长裙坠落地面,珠宝无一丝响声,整个人是死寂的,也是高傲的。
大太监收敛神色,严肃自若道:是陛下的旨意,殿下,咱家这就先行告退。
姜濯霁没有拦截,心有疑虑,胡人到城门前的事,到底还是让她更放在心上。
就这样,两者并行,各自向远方离去。
圣旨白纸黑字写着的长公主远赴胡人营帐的宣读,被福吉大太监交到禁军统领王程手上。
姜濯霁站在太上皇面前,浑然不知她的好爹爹和皇弟早已决定把她献给胡人大汗,她还在说着自己对胡人率从而来的意图,绵绵不绝交代一下。
还请爹爹,请儿臣率500人马,打击胡人们的气焰。
姜濯霁第一次在时隔多年,又一次认真地行太子礼。
她面容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多长时间的被皇权打压,也没坠了她姜濯霁身上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的气质。
不愧是被他曾以囯之力悉心培养的太子,可惜了。
太上皇的心神在遇上皇女浩瀚如日,中天之升的面容下,曾晦暗、犹豫过的思量,立刻下了决断。
大齐不需要比他的儿子,更似人君之像的人。
如果人人皆知长公主之名,不知他的威名。
不,
没有如果。
太上皇喃喃自语地看着一身华贵之态的女子,就连身份变换都忍了,必有凌霄之志的你,必须死。
窗外下着雨,一落叶生芽。
姜濯霁悲愤欲绝,泪如雨下,衣袖一道亮白闪过,她静坐沉默,几乎欲死,自问自答,姜濯霁低声哑问:国将不国,君不似人。
她笑了起来,原来,原来是这样啊,‘’靖康之耻。’
原来,爹爹是历史上那个宋徽宗赵佶的倒影啊,一个昏德公。
春雨沙沙作响,卷起营帐一角,黑暗中华贵裳衣的女子拔下金簪,手上石子磨擦着尖锐,想她姜濯霁自裁,哈哈哈,一群傻逼,废物们。
最后,她沉默不语,手握着命运之图决定自身生死。
姜濯霁还是无法摆脱这麻痹感,只有手腕在长年累月的习武下,先一步恢复一点。
胡人大帐,她几乎第一眼就认出来了,心深处有一种想笑的欲望,居高临下的徘徊观望。
姜濯霁咬住衣袖不放,嘶哑笑了。
她穿的是嫁衣,身处兵临城墙下的胡人大营。
这是什么意思,还不清楚吗
都说她是聪明之人,可她姜濯霁,怎么就看不穿在坐上位的两个帝王的心思呢
她凭什么,认为自己会遇上的是一个李世民式的角色呢
因为,她曾差点当上皇帝吗,还是无能昏君曾无视天下人的议论,冒天下之大不韪,立自己为太女吗!
多少年过去了,姜濯霁一直忘了自己待的地方,是封建社会啊!
泪水模糊了眼前的一切,她想回家了。
这天下,倾颓在即。
4
烈焰孤勇
姜濯霁决定了,身处如此境地,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过往二十年的美名,来邀胡人大汗赴死。
这大帐之外,围着五十个身手矫健的胡人,听闻这个畜牲都不如的东西,非常怕死,每夜欢好,他都要派兵在自己帐外驻守。
这是,她唯一的机会。
女子身份,是劣势,也是优势。
没有人会想到,姜濯霁非但不自尽,来保全名节,还要杀了胡人大汗,和一众胡人贵族们。
她心中熊熊火焰,目光紧紧盯着这把利刃。
姜濯霁杀了畜牲。
掩盖了血味儿,拉扯自己身上的衣裙。
拿出她自制的化妆用的玉瓶,用一副尊荣华贵的样子堂而皇之出了营帐。
姜濯霁杀了胡狗的领头,她还要杀更多。
尽管刀剑加身吧,她不会放过这些禽兽不如的狗东西。
被关起来的日子,姜濯霁言语辱骂,试探出这里的布防,了解了路线,和胡人重要人物的住所。
她又一次制作东西。
内心可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了决断。
一直以来,姜濯霁没有把底牌拿出来。
到了现在,是时候让古人见识一下穿越者的能力。
嘭,嘭——嘭——
谁!
天神,是天神降下神罚
众多胡兵四处乱杀,他们慌慌张张的张望,却只能看见更多人在奔走,战马高声嘶鸣,天摇地动,仿若天灾,就在这时,一个身着胡人贵族衣裳的女子,穿着男装,梳洗成青年男人的汉人发式,高声大喊:
孤,姜濯霁。今日欲斩胡人,有能者随孤杀。
姜濯霁再也不自称本宫,反之,称孤道寡。
胡人肆掠我汉人疆土,遭了天谴,还有志气者!
她自知,此事了,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
孤身一人,何不是称孤道寡呢
随孤,杀了胡狗!
没错,姜濯霁从没有觉得会真有人跟她一起杀敌,到头来,她一笑掩盖了自己哀伤的神色。
姜濯霁怎么能祈求这男尊女卑的世界,真的会有人看向她自己。
就连皇位上的那个畜牲,也不过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把一切变成笑料。
但姜濯霁决不屈服,她自幼能文善武,再加上前一世,不知道能否回去的家,也决定了姜濯霁的心性。
她宁毋死,也不放过任何伤害自己的敌人。
就让姜濯霁看看,是她的刀,利。
还是胡人的刀,尖呢!
说完一马当先,她跨上胡人的战马,手拿敌人的兵器,一路连杀三、二胡人贵族。
对姜濯霁还算客气的胡狗杀一个,不客气话语侮辱的也杀了,她杀上头,还不算完,不解气。
她还骂你,一帮聚众的狼狗,还真以为我齐朝皇室没有人不成,就你们这些东西,也配肖想我等女儿郎们,也把自己当成了个人物了!
姜濯霁骑在军马上,搭弓射箭。
她手一松,又击中两个人。
百发百中,好彩头。
旁观者赞叹,好一个女中豪杰,这是谁家女郎!
看守人也逃出去。
被关押的文臣重伤者们听见外面骚动,不禁抬起头,观望。
牢有蛇鼠一窝,官员老者穿着白衣,单薄柏树般挺直腰板,谁还外面
有没有可能,来者不善。年轻人席地而坐,他身上衣物还有一大片血迹斑斑,自若道:若是皇帝下旨,倒是没可能。
讽刺冷笑一声的人,也比比皆是。
关押于此地的人,都是被胡人的大汗下令折磨之人,是决不可放过的官员,同时也是意志最坚定的人。
能不坚定吗,太上皇,皇帝都放弃都城跑了。
这时候,自持官位,为了城里百姓,越过西安河,去胡人帐下劝说之人又能是什么软弱之辈。
贪生怕死之人,怕不是老早之前就逃出皇城了。
也就是剩下一些害怕的小民还生活在这所都城之中,就是手头宽裕的人都逃了。
也就是,剩下的人在顽自抵抗,把自个当成兵使,不愿背井离乡,有人的祖藉就在这,怎么可能就这样简单走,因皇帝一言丧失家中女眷者何止一家,想要杀胡人的男人多的是,又不是谁都狼心狗肺,以为所有人都修无情道,没有感情吗
孩子的娘,兄弟的妺妹,姐姐,还有堂姐妹,自己家还没及笄,软糯声调喊爹爹的女童,就这样被官兵带走,不知生死。
一夕之间,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几。
带给胡人,请问谁能觉得自家女郎是去一个好归宿去了,不过是刀剑之下的强权逼迫,难道没有人跟官兵好商好量,没用,就算死在刀下,也改变不了什么。
可以说,现在还留下的城内沸腾之人,都等着杀胡人。
当朝皇上,太上皇愿意当个孬种。
不代表文武百官,朝中重臣愿意被他们代表。
他们能带走的人,不是野心勃勃之辈,要么就是一些个小人。
否则,谁跟他们走。
城门下,两个小兵狼藉破损的战甲下是目光如狼般发亮的眼神。
报——,长公主斩杀胡人可汗,一众将领,于二十万兵马的包围之中,身燃烈火临了大喊一声:【孤不忍天下万民陷入兵伐之中,今日杀胡人可汗,欲问苍天,谁人能打下天下,统一中原之人是众望所归的天下主】
天下皆惊,九洲四海暗涌。
5
皇太女本纪
她姜濯霁说完就在众目睽睽之下。
临终之时,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没想过自己会死这件事,忧虑百姓们何辜,被她一家残害至此。
希望,最后的话,可以被有志之人把握机会。
这天下,应交付有能之人手中。
无力的肩颈挥刀速度在变慢,姜濯霁不怕死了,总有事,比死还要可怖的事情,是生不如死,【南宋史】是她只要读过就憋屈的书,姜濯霁要挽回这一切,就算要她死。
总有些东西它潜藏在人们心中,在安稳,太平年间不显露。
可在危机陷阱之时,人们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本性。
是贪生怕死,还是果敢直前。
人人心中都有一把秤,它是他人口中的善言善辩不能掩饰的,无论说什么,到头来,所有人还是看她,他做的事情,自有评判。
尔等蛮夷也,哪知孤等天朝上国的威力,不过一些土鸡瓦狗,还想猴子称大王,休想!
说完,她染血的刀刃架上自己的脖子上,威严凛凛的居高临下,冷眼笑了起来。
姜濯霁眉目舒张,像了却一桩心事,最后低目垂首的样子比之被眷顾的神女,更甚之。
最后,姜濯霁挥刀自刎,随后死在众多生怕她不死的胡人们的刀刃相加下,她死前凄然的一切,都在震撼着逃出牢房的众人。
官员泪下质问,为何长公主殿下,不是这大齐江山的国君呢
被看在眼里的众官员,没有一个人在意所谓的忌讳,都在心中跟着感慨万千。
是啊,为什么,为什么啊!!!
天下有英主,却不得,这是多么遗恨千古的事!!
为什么啊————
随后天下人皆知此事,得知一向贤名远扬的煜明长公主事迹,悔恨之人比比皆是,涕泗横流,时人皆感震撼。
要知道,皇室贵人是无论如何都很难沦落至此的,至此天下人皆知,此女子不甘受辱,横刀跃马的志气。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想起来了。
惊才绝艳的废太子殿下,煜明长公主曾被封为太子。
原来如此,怪不得。
时人皆撼其志,史官下笔如神。
最后,
姜濯霁喜红衣,曾独一人与太上皇对峙,要领兵与胡人一决高下,却被迷晕送入胡人大帐。
然此女,杀胡人可汗与其众部将领。
独面,二十万兵马众。
朗声大笑,孤宁死不屈从于,蛮人意。
说完,就携带侍从宁晋等众人,奋力杀敌。
最后力竭,她用火点燃己身,冲入包围圈。
她向前,众胡人退之。
姜濯霁向前追赶一众胡蛮也,嬉笑怒骂之间挥刀杀敌:果然,胡狗也。
至死,不曾屈从之。
于烈火焚烧之下,大笑杀敌,力竭而死。
————此【皇太女本纪】也。
史书承认她的功绩,记下姜濯霁的太子本纪。
时人称道,皆赞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