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掌柜的和伙计也和气,不像别家,鼻子朝天!
起初,只是些零散的街坊邻居、小摊小贩图个方便和实在,来买个几斤盐。渐渐地,一些小饭馆、手工作坊,甚至城郊的农户,也宁愿多走几步路,到沈家这里买盐。原因无他,沈重引入的那套规矩起了作用:标准衡器称量,绝不缺斤短两;阿拉伯数字记账开票,一目了然;伙计们经过培训,服务周到,童叟无欺。
这套在沈重看来是基础操作的管理方法,在这个时代,却成了诚信的金字招牌。虽然卖的还是从赵主簿那里高价买回来的盐,利润微薄,但口碑却像水波一样,慢慢扩散开去。
少爷,您瞧瞧,沈福拿着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账册,脸上笑开了花,这几日来买盐的散客,比前些天多了快三成!还有几个小饭铺的掌柜,说以后就认准咱们家了!
库房里,几个新补充进来的漕帮和脚行汉子,正跟着老伙计费劲地辨认着123,虽然偶尔还是会把6写成9,引来一阵哄笑,但干活的麻利劲儿和脸上的认真,却是实打实的。标准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让每个人都尝到了甜头,干活顺心,月底还能多拿几个赏钱,谁不乐意
沈重看着这一切,心中略定。根基虽浅,但总算扎下了一点须。
这番小打小闹,自然也传到了盐业同盟的耳朵里。
万福盐号的后堂,钱万福捻着他那肥硕的下巴,听着手下汇报沈家盐铺的情况,脸上露出不屑的嗤笑:哼,蝇头小利,收买些下九流的人心罢了。他还当这是几十年前,靠着点小恩小惠就能东山再起真是天真!
孙永年坐在他对面,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由他去吧。没有稳定的盐引,没有大宗的货源,他那铺子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蹦跶不了几天。咱们现在要紧的,是伺候好府城来的那位贵客。
孙兄说的是。钱万福立刻换上恭敬的神色,那位爷,可是关系到咱们以后的大生意,万万怠慢不得。
他们口中的贵客,正是沈重让老九留意的那位从府城来的大人物。此人姓黄,名不清,只知官面上似乎并无显赫职务,但出入皆有护卫,气度不凡,更让钱万福和孙永年这两大盐枭执礼甚恭,甚至隐隐透着巴结讨好之意。
沈重通过老九零散传来的消息,以及自己几次隐蔽的观察,大致勾勒出这位黄姓贵客的轮廓:约莫四五十岁,面容白净,保养得宜,眼神锐利,举手投足间有种久居上位的威仪。他似乎对冠洲府的盐业情况了如指掌,与钱、孙二人谈话时,常常是他在发问,钱、孙负责回答,偶尔一句点评,便能让二人额头冒汗。
那人,怕才是真正拿捏冠洲府盐业命脉的幕后手。沈重在书房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对沈福说着自己的判断。钱万福、孙永年不过是推到前台的傀儡罢了。
沈福有些不安,搓了搓手,问:那......少爷,咱们要不要......
沈重摆了摆手。不急。摸不清底细就动手,那是莽夫。得想个法子,把这位黄爷的根给刨出来。
机会没让人等太久。
沈重寻了个由头,说要去城里最有名的悦来茶楼买点好茶。他知道那位黄爷平日里喜欢去那里清净。到了茶楼,沈重没上雅间,只在大堂找了个靠楼梯的位置坐下。要了壶最寻常的茶,耳朵却竖着,听着周围茶客的闲扯。
没多久,二楼雅间的门开了。钱万福那副肥胖的身躯先出现在门口,脸上堆满了笑。孙永年跟在他身后,也是一脸的恭顺。两人哈着腰,把那位黄姓贵客送了出来。
黄爷慢走,改日再请您登门指教。钱万福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谄媚。
黄姓贵客微微点了下头,神色瞧不出什么波澜,正要迈步下楼。脚刚踏上第一级台阶,他不经意地朝大堂扫了一眼。
沈重一直留意着楼上的动静。瞧准这个当口,他立刻站了起来。脸上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意外和晚辈的恭敬,拱手行礼,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楼梯口那几人听见:这位莫非就是从府城来的黄爷晚生沈重,沈氏盐行。这厢有礼了。
钱万福和孙永年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他们显然没料到沈重会在这里出现,更没料到他会这么直接地凑上来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