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我在蟠蟠当大神 > 第一章

1
第一章:绝望日常
凌晨三点,林小夏对着电脑屏幕疯狂抓头发。
文档里的存稿只剩下五千字,而明天就是签约后十万字的第一次强推。
她的新书《废柴仙尊逆袭记》数据惨淡,点击量刚过五百,推荐票更是可怜巴巴的两位数。
这破书还不如太监算了!
林小夏猛地一拍桌子,键盘上的键帽蹦起来弹到天花板。
她的出租屋很小,堆满了泡面盒子和写满大纲的废纸。
唯一的窗户透进一丝微光,照见墙上贴着的《网文成神指南》,被胶带粘得皱巴巴的。
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签约失败了。
前两次作品都因为
数据不佳
被腰斩,编辑在
QQ
上发来的消息还停留在三个月前:
建议多参考榜单作品,调整文风。
林小夏知道自己的问题,她总爱写些小众题材,比如修仙界的职场斗争,主角是个天天被上司压榨的筑基期小修士。
这种反套路设定在新人作者里根本不吃香。

——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蟠蟠文学网的催更通知:
您的作品《废柴仙尊逆袭记》已超过
24
小时未更新,部分读者已流失,请尽快恢复更新。
林小夏冷笑一声,回复了一串乱码,然后把手机倒扣在桌上。
这时,微信突然疯狂震动。
林小夏点开一看,是个叫
暴躁读者
的账号发来的消息:
作者大大求更新!主角昨天刚被魔尊打断腿,今天怎么还没爬起来打脸
林小夏翻了个白眼,正想拉黑对方,却发现对方的头像有点眼熟。
仔细一看,这是个穿着汉服的萌妹子,背景里还能看到书架上堆满了《诡秘之主》《大奉打更人》之类的网文。
暴躁读者
又发来一条:大大别太监啊!我给你投推荐票了!
林小夏心里一动,打开作品后台,发现推荐票突然多了二十张。
她有些惊讶,这个数据对于新书来说已经算小爆发了。
你……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林小夏试探着回复。
暴躁读者
秒回:
我关注了你的作者主页呀!对了,大大要不要加入我们的新人互助群大家互相推书,刷数据,可管用了!
林小夏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对方发来的群二维码。
扫码入群后,她发现群里已经有两百多人,群公告写着:
新人作者互帮互助,每日打卡推书,禁止潜水,违者踢!
2
第二章:新人联盟
第二天,林小夏在群里潜水观察。
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每隔几分钟就有人发红包,然后刷屏:
《无敌剑神是我爹》求点击!
《炮灰女配的逆袭之路》求推荐票!
林小夏正看得目瞪口呆,突然有人
@她:
新人大夏是吧赶紧发红包,不然踢人了!
她手忙脚乱地发了个五元红包,立刻被抢得精光。
接着,群里弹出无数条感谢消息,还有人主动加她好友:
大夏大大,我是《重生之我是女帝》的作者,咱们互关一下呗
林小夏晕头转向地接受了十几个好友请求,突然收到
暴躁读者
的私信:
我叫苏糖,是这个群的管理员。其实我也是个新人作者,写的是《穿书后我成了魔尊的白月光》。
苏糖发来一张数据截图,林小夏瞪大了眼睛。
对方的作品点击量已经破万,推荐票也有五百多张。
你是怎么做到的
林小夏问道。
苏糖发来一个偷笑的表情:
秘密武器!我们有个数据互助小组,每天定时定点互相刷点击、推荐票,甚至还会用机器人账号帮忙刷收藏。
林小夏倒吸一口凉气:这……
不会被网站发现吗
放心吧,
苏糖回复,我们用的是
IP
代理,还会分散时间操作。
而且网站现在只看数据,只要榜单好看,他们才不管你怎么弄呢。
林小夏有些心动,但又担心被封号。
苏糖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大夏大大,你知道现在新人作者有多难吗!
那些大神的书都是自带流量的,咱们要是不抱团取暖,根本出头无望。
这句话戳中了林小夏的痛处。
她咬咬牙,回复道:那我要怎么做
3
第三章:数据的秘密
苏糖给林小夏发来了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
定时互刷:每天中午
12
点和晚上
8
点,小组内成员集体点击对方作品,每人至少贡献
5
次有效阅读(停留超过
3
分钟)。
推荐票交换:每天固定时间在群内发放推荐票红包,确保每人每天至少获得
20
张推荐票。
机器人账号:使用脚本批量注册小号,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刷收藏和书评。
评论区控评:组织
水军
在作品评论区刷好评,制造热闹假象。
林小夏按照指南操作了三天,《废柴仙尊逆袭记》的数据果然有了显著提升。
点击量突破两千,推荐票涨到三百,甚至还登上了新人榜的末位。
大夏大大,你要不要参加明天的榜单冲刺
苏糖发来消息,我们准备联合十个作者,冲击新书榜前十。
林小夏有些犹豫:这样做风险会不会太大
怕什么
苏糖发来一个不屑的表情,
那些大神的书数据都是刷出来的,你以为他们真有那么多读者
林小夏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报道,说某大神作者的作品其实是由工作室代笔,数据全靠粉丝后援会刷量。
她一咬牙,回复道:参加!
4
第四章:大神的幸福
与此同时,蟠蟠文学网的大神作者
土豆
正躺在三亚的别墅里,享受着阳光和海浪。
他的新作《苍穹续篇》刚上架就登顶月票榜,首订破十万,版权费更是拿到手软。
土豆大大,您的新书影视版权已经谈妥了,对方出价五千万。
助理小周递来合同。
土豆头也不抬:知道了,让法务部过一遍。
小周犹豫了一下:土豆大大,有件事需要您注意。
最近有读者反映,您的作品章节重复率高达
30%,可能会影响口碑。
土豆冷笑一声:怕什么只要数据好看,网站才不管内容呢。
他打开作者后台,看着不断上涨的订阅量,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其实他已经三个月没碰过键盘了,所有章节都是由工作室的枪手代写,数据则是通过粉丝后援会刷出来的。
土豆大大,明天的新书发布会需要您到场。
小周提醒道。
知道了,让团队准备好水军,把评论区控住。
土豆打了个哈欠,对了,把那个叫林小夏的新人作者数据调出来看看。
小周打开后台,惊讶地说:土豆大大,这个新人的数据涨得很快啊,三天内推荐票从两位数涨到了五百多。
土豆眯起眼睛:查一下她的
IP
地址,看看有没有异常。
5
第五章:机械造神
林小夏并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网站监控着。
蟠蟠文学网的运营总监陈峰正盯着大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全站作者的实时数据。
陈总,新人作者林小夏的数据异常,推荐票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大神。
技术部主管汇报。
陈峰冷笑一声:这有什么奇怪的现在的新人作者都学聪明了,知道抱团刷数据。
那要不要封她的号
主管问道。

陈峰摇摇头,她的数据正好可以用来冲新人榜,吸引更多作者入驻。
等她的书推荐位结束,再找个理由腰斩就是了。
主管有些疑惑:可是这样会影响网站的口碑。
口碑
陈峰嗤之以鼻。
现在的读者只看榜单,谁在乎内容质量只要数据好看,就是神书。
他打开另一个界面,上面显示着
机械造神计划
的进度。
网站正在通过算法推荐,人为制造爆款作品,即使这些作品质量一般,只要数据达标,就能获得全站推荐。
通知各编辑,
陈峰下令。
从明天开始,重点扶持数据异常的新人作者,给他们更多的曝光机会。
6
第六章:对决
林小夏的新书在数据互助小组的帮助下,成功登上了新书榜第五名。
她的编辑突然变得热情起来,不仅主动帮她申请推荐位,还承诺下一本书可以直接签约买断。
小夏啊,你这本书的设定很不错,
编辑在电话里说。
不过有几个地方需要调整。比如主角被魔尊打断腿后,应该立刻觉醒系统,而不是在医院躺三天。
林小夏有些犹豫:可是这样会破坏故事的逻辑。
逻辑不重要,
编辑打断她,现在读者就爱看爽文,你得学会拆解爆款套路。
data-fanqie-type=pay_tag>

林小夏挂了电话,陷入沉思。
她想起苏糖说过的话:现在的网文市场,拆解型作者比天赋型作者更容易成功。
拆解型作者,就是那些擅长分析榜单,模仿热门题材,用套路快速写出吸睛内容的人。
而天赋型作者,则是坚持自己风格,不屑于迎合市场的人。
林小夏属于后者,但残酷的现实让她不得不向拆解型靠拢。
她打开电脑,开始修改章节。
她把主角的逆袭过程从十章压缩到三章,加入更多打脸情节和系统外挂。
7
第七章:数据风暴
数据互助小组的规模越来越大,成员们甚至开发出了自动刷量的脚本。
林小夏的作品数据像坐火箭一样飙升,点击量破十万,推荐票破千。
甚至有读者在评论区喊出
神书预定。
大夏大大,我们准备冲击全站新书榜前三!
苏糖发来消息,这次我们联合了三十个作者,刷量规模空前。
林小夏有些不安: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怕什么
苏糖回复,网站现在只看数据,只要我们不被抓到现行,就没事。
然而,土豆的团队已经注意到了林小夏的数据异常。
他们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了互助小组的
IP
地址,并向网站举报。
陈总,林小夏的数据存在严重刷量行为。
土豆的助理小周将证据摆在陈峰面前。
陈峰皱了皱眉:知道了,我会处理。
他拨通了林小夏的编辑电话:小李,林小夏的书数据异常,立刻给她下推荐位,停更处罚。
可是陈总,
小李有些为难。
她的数据现在是新人榜第一,停更会影响网站的流量。
流量
陈峰冷笑,你以为网站真的在乎这些数据我们要捧的是土豆这样的大神。
新人作者不过是炮灰而已。
8
第八章:暴跌
林小夏的作品突然被下推荐位,数据开始暴跌。
互助小组的成员们也纷纷被警告,甚至有几个账号被封禁。
苏糖,这是怎么回事
林小夏惊慌失措。
苏糖发来一个苦笑的表情:我们被举报了,网站开始清理刷量账号。
林小夏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后台的数据断崖式下跌,心里一阵绞痛。
她辛辛苦苦打造的数据帝国,一夜之间崩塌了。
这时,编辑小李发来消息:小夏,你的书被举报刷量,需要停更三个月。
为什么
林小夏质问,那些大神的数据不也是刷的吗
因为他们是大神,
小李回复,而你只是个新人。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痛了林小夏的心。
她突然明白,网文圈的真相就是弱肉强食,新人作者不过是网站和大神们的垫脚石。
9
第九章:破茧
停更后的林小夏陷入了低谷。
她删除了所有刷量记录,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她发现,那些被她强行加入的系统外挂和打脸情节,反而让故事变得庸俗不堪。
或许我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
林小夏对苏糖说。
苏糖叹了口气:大夏大大,现在的市场不吃这一套了。
林小夏摇摇头:我不想再当数据的奴隶了。
她重新修改《废柴仙尊逆袭记》,删掉了所有套路化的情节,专注于主角的职场斗争和成长。
这一次,她不再关心数据,只是用心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10
第十章:终结
三个月后,林小夏的作品突然在小众读者群体中引起了热议。有读者评论:终于看到一本不按套路出牌的修仙文了!主角的职场经历太真实了,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些评论像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林小夏的作品开始获得自然流量,点击量和推荐票稳步上升。
与此同时,蟠蟠文学网的
机械造神计划
却遭遇了滑铁卢。被捧红的几部作品因为内容空洞,口碑暴跌,读者大量流失。
陈总,我们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
30%。
技术部主管汇报。
陈峰看着土豆的数据也在下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调整推荐机制,增加人工审核的比例。
11
第十一章:真相
林小夏的作品最终获得了年度最佳新人奖。
在颁奖典礼上,她遇到了土豆。
恭喜你,
土豆阴阳怪气地说。
不过你的数据都是刷出来的吧
林小夏笑了笑:不,这次是真实的。
她打开后台,展示着每天的自然增长数据。
土豆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是工作室代笔,
林小夏说。
你的作品章节重复率高达
30%,真以为读者看不出来吗
土豆拂袖而去,留下一片哗然。
12
第十二章:新的开始
林小夏拒绝了网站的续约邀请,创办了自己的写作社区,专注于扶持小众作者。
她的社区采用人工推荐机制,注重作品的质量而非数据。
数据只是参考,
她在社区公告里写道,真正的好故事,永远不会被埋没。
苏糖也离开了互助小组,开始尝试写自己真正想写的故事。
她的新书《魔尊的职场日记》在林小夏的社区上线,获得了读者的热烈反响。
蟠蟠文学网的机械造神计划彻底失败,陈峰被撤职,网站重新调整推荐机制。
而林小夏和苏糖,成为了网文圈的新希望。
多年后,林小夏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成为现象级爆款。
在采访中,她回忆起那段卑微的码字日子:
那时我以为数据就是一切,直到我发现,真正的创作应该是用心去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用套路去堆砌数据。
苏糖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林小夏,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她知道,她们终于打破了机械造神的谎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13
第十三章:AI造神计划启动
蟠蟠文学网易主了。
新任
CEO
陆沉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技术派,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出
阿波罗计划。

AI
算法批量生成小说,搭配全自动数据包装系统,72
小时内就能
制造
出一本
爆款。
人类作者太慢了,
陆沉在发布会上冷笑。
他们受制于灵感、情绪、健康,而
AI
不会。
我们的算法能解析近十年所有月票榜作品,生成完美符合‘爽点公式’的剧情,数据部门再配合全网推送,三个月就能打造出十位‘AI
签约作者’。
消息传开,网文圈炸了锅。
林小夏的写作社区
笔锋
收到上百条求助私信。
大批底层作者被网站解约,理由是
产能不足。
苏糖攥着手机来找她时,指尖都在发抖:他们连签约合同都改成了‘AI
协作协议’。
他们要求作者必须用网站提供的
AI
大纲写作,否则不予推荐。
打开蟠蟠文学网首页,林小夏愣住了。
新人榜前十的作品,作者名清一色带着
AI-
前缀,简介里写着
由量子计算机推演百万次剧情生成。
她点开一本叫《龙傲九天》的
AI
小说,第一章就充斥着
宿主获得
SSS
级神级天赋丹田炸开万亿颗星辰
的堆砌式爽文。
剧情逻辑漏洞百出,却有
20

+
的点击和
10
万推荐票。
数据还是刷的,只不过这次用了更高级的算法。
林小夏的编辑小李偷偷给她发消息,陆沉买了三万个真人
IP
池,AI
每更新一章,系统就自动模拟真人阅读轨迹,连书评都是
AI
生成的‘彩虹屁’。
14
第十四章:笔锋社区的危机
笔锋社区的服务器在某天凌晨被攻击了。
用户登录时,页面会弹出
该作者涉嫌数据造假
的红色警告。
上千条真实评论被
AI
生成的恶意差评淹没:
垃圾小众文,比不上
AI
写的爽文
作者肯定花钱买数据了。
是蟠蟠网的商业诋毁。
技术主管阿
Ken
黑着脸调出日志。
他们买通了黑产团队,想搞垮我们的口碑。
更致命的是,社区的签约作者开始动摇。
某新人作者收到蟠蟠网的橄榄枝,只要加入
AI
写作计划,就能获得每月
10
万的保底收入。
林姐,我们写的东西真的有意义吗
深夜,刚大学毕业的新人作者阿楠抱着笔记本哭。
我写了三个月的《老胡同里的剑修》,点击量才五千,可
AI
写的《开局十个亿倍暴击》三天就破百万。
苏糖摔了手机:意义AI
连人类的情感都不懂!你写的王大爷在胡同口打太极时用剑气切西瓜,那是带着生活气的修仙!
但她的声音也越来越弱,她清楚,在绝对的数据碾压下,情怀显得太过苍白。
15
第十五章:屠龙者的阴影
为了对抗
AI
造神,笔锋社区推出
真人作者扶持计划。
林小夏亲自担任导师,每周直播拆解经典作品的情感内核。
但随着资本注入,社区的风向悄悄变了。
投资人要求提高商业转化率,建议
筛选有潜力成为‘数据黑马’的作者,集中资源包装。
我们不能走蟠蟠网的老路。
林小夏在会议上拍案而起,却发现董事会成员都沉默地看着她。
投资人代表推了推眼镜:夏姐,您难道忘了自己是怎么从数据底层爬上来的
现在不过是换了一种‘互助’方式,帮有潜力的作者做数据优化,本质上和当年的互助小组没区别。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林小夏头上。
她突然想起,上周她亲自给阿楠的作品写推荐语时,曾偷偷让技术部调整过首页推荐算法,让阿楠的书在
潜力新人
板块多展示了三小时。
这和蟠蟠网当年
机械造神
的小动作,又有什么不同
更让她心惊的是,苏糖开始研究
AI
生成的爽文套路。
我在做反向拆解,
苏糖晃着手机,屏幕上是
AI
生成的《反派的千层套路》大纲。
既然
AI
能解析人类的爽点,那我们也能解析
AI
的逻辑,写出反套路的东西。
但,她笔下的新作品,不知不觉开始出现
系统加载中暴击率提升
1000%
的模板化词汇。
第十六章:数据帝国的崩塌
16
第十六章:数据帝国的崩塌
转折点发生在一场读者见面会上。
陆沉带着
AI
作者
AI-007
出席,却被一位老书迷当场揭穿:
你写的主角在第三章说‘我最讨厌吃甜食’,第五章却在甜品店约会,这是
AI
剧情拼接的漏洞吧
现场直播画面里,AI-007

作者
摘下口罩
——
那是个戴着机械义眼的中年男人,正是当年被林小夏揭穿的工作室枪手。
我只是个配音演员,
他对着镜头冷笑,蟠蟠网让我扮演
AI
作者,每天只需要对着提词器念台词。
舆论风暴骤起。
有程序员扒出蟠蟠网的
AI
数据造假代码:
所谓的
20
万点击,其实是同一批
IP
在凌晨三点集中刷量;
推荐票来自僵尸账号,连书评区的
催更
都是循环播放的固定句式。
更讽刺的是,AI
生成的小说正在大量抄袭笔锋社区作者的小众设定。
比如《老胡同里的剑修》里
剑气切西瓜
的桥段,被
AI
拆分成
都市
+
修仙
+
生活流
标签,批量生产。
他们偷走了人类的灵感,却学不会温度。
林小夏在微博发布长文,附上
AI
作品与新人作者原稿的对比图。
评论区里,无数读者开始回忆:我曾为《废柴仙尊》里主角给筑基期同事带夜宵的细节流泪,AI
永远写不出这种职场人的共情。
17
第十七章:恶龙的倒影
笔锋社区的投资人撤资了,理由是
商业价值不及预期。
但这次,林小夏没有慌
——
当她在社区发起
百人共创计划
时,上万名作者和读者响应:
每人上传一个
300
字的原创片段,由人工筛选后拼接成一部真正的
人类之书。
苏糖在这时找到了她,眼底下全是青黑:
我写了二十版开头,每次都忍不住套用
AI
的爽点公式。
大夏,我好像被那些数据规则洗脑了。
林小夏抱住她,指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共创文档:
你看,有人写了‘主角在键盘前啃馒头改稿,突然发现自己的小说角色从屏幕里爬出来’,这不比
AI
生成的‘开局觉醒神级系统’有意思一万倍
与此同时,蟠蟠网内部也在崩塌。
土豆的工作室被曝光长期使用
AI
代笔,他本人在直播中破防:
我也不想这样!网站每月压着更新量,读者催着爽点,除了让
AI
拼接剧情,我还有什么办法
镜头扫过他身后的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摆着《网文成神指南》,和林小夏当年贴在墙上的那本一模一样。
18
第十八章:共建者的黎明
三个月后,笔锋社区上线了
真人数据守护系统。
每位作者的作品页都有一个
真实阅读时长
计数器,读者停留超过
5
分钟才会计入有效数据。
评论区设置
人工审核
通道,机器生成的灌水评论会被自动折叠。
更重要的是,社区成立了
新人互助基金,由成名作者自愿捐赠版税,用于扶持没有数据基础的新作品。
林小夏带头捐出了第一笔电视剧改编版权费,苏糖则开了一门

AI
套路写作课,教新人如何在爽文框架下注入真实情感。
在一次跨平台的作者论坛上,林小夏遇到了陆沉。
这位曾经的
AI
造神计划推行者,如今正在研究
人机协作写作模型:AI
可以做大纲梳理、错别字检查,但核心剧情必须由人类掌控。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林小夏身后
——
阿楠正在给一群新人演示如何用生活细节构建修仙世界,笑声像阳光一样穿过玻璃窗。
数据不该是镣铐,而该是镜子。
林小夏对着话筒说,它能让我们看见读者的共鸣,但永远不能定义故事的灵魂。
台下,有人举起写着
拒绝机械造神,共建网文生态
的灯牌,光点连成一片,像散落在黑夜中的星星。
19
尾声:故事的另一种可能
五年后,蟠蟠文学网推出了
真人
AI
共生计划,所有签约作者都可以使用辅助写作工具,但必须标注
人类原创占比。
笔锋社区则成了小众作者的圣地,书架上摆着《老胡同里的剑修》修订版,腰封上印着:本书由
127
名读者提供真实生活灵感,38
位新人作者参与共创。
苏糖的《魔尊的职场日记》改编成了广播剧,第一集开播时,她在直播间念起听众的留言:
原来魔尊也会为
KPI
发愁,原来修仙世界的社畜和我们一样,会在加班后买烤红薯暖手。
弹幕飘过一片
真实,比任何数据都动人。
林小夏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
她的新作品不再追求榜单,只是写一个普通网文作者的日常:
在出租屋里啃泡面改稿,被读者催更时掀桌,却在收到一条走心评论时红了眼眶。
这一次,她知道,每个真实的故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无论数据是高是低。
数据洪流退去后,留下的,是人类用灵感和情感堆砌的沙滩。
而这,才是网文圈真正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