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牛急得眼睛都红了。
要是娘在就好了。
对,娘呢?不知道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大牛眼睛发酸,他想娘了,如果他们被卖了,是不是他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娘亲了。
还有他两个儿子。
他自己没有父亲,知道没有父亲的孩子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
如果自己也死了,那他两个儿子从小也会遭受各种欺负和白眼。
越想越难过,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家里的日子好不容易熬出头了,他和弟弟出了这样的事。
他不敢想,如果他和二牛死了,娘该有多伤心。
不行,他们不能死。
顾大牛将头埋进杂草里,将脸上的泪水抹干净,他用肩膀顶着二牛。
企图用这样的方式唤醒二牛。
不能睡,再这样睡下去,就真的醒不来了。
是他没保护好弟弟,他不能让二牛出事。
就这样又过了一天。
二牛已经昏迷不省人事,顾大牛一夜没睡,就这么两眼盯着二牛,生怕一个眨眼,二牛就昏死过去。
隔一个时辰,顾大牛就用额头试探一下二牛的鼻息。
还好,有呼吸。
但是很微弱,也很烫。
二牛一晚上不停地发抖,这会不发抖了,可把大牛吓坏了。
只要还有呼吸就好。
他们不是说等三日吗,今天就是第三日,这些人到底要将他们怎么样?
这三日太煎熬了。
所有人都从一开始的烦躁,慢慢变得麻木。
因为但凡想反抗的,都被教训了。
李府大门外。
夏宁煽动群众一起闹事。
她就是想见见儿子,李府的管家和小厮极力阻拦。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猫腻。
“大家评评理,在李员外府上做长工,又没卖给他们李府,我为何不能见见自己的儿子?”
人群中有人疑惑道:“李员外可是咱们镇上有名的大善人,前年他还为街边的流民施粥,去年还为衙门捐了十匹马,按理,他不可能是压榨老百姓的那种人。”
“是啊,我也听说,李员外一直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府里的丫鬟小厮待遇也极其丰厚,不像是你说的那样。”
夏宁越听越不对劲,这些说话的人是哪里冒出来的?
李员外做的那些事,她怎么没听说。
难道是她太久没来镇上,孤陋寡闻了?
她以前只是听说这个李员外做生意很圆滑,运气也很好。
山匪来了也不抢他家,至于别的,她根本没听说过。
夏宁瞪着眼睛看向说话的人,“你们是哪个村的?”
那人眼神微闪,硬气道:“你管我们是哪个村的,我们也是就事论事。”
夏宁没见过这些人,看这些人穿着棉布长袍,不像是普通老百姓。
夏宁正要说什么,猛然心脏像是被人攥紧一样,呼吸变得困难。
冷汗直流,一只手捂住心脏部位,夏宁缓了片刻。
不对劲。
为何她心跳得如此厉害。
夏宁脑子嗡嗡嗡地响,好像有人在呼唤她一样,声音嘈杂听不太清楚。
但夏宁隐约听到是大牛在叫她,大牛的声音听起来伤心又无助。
又好像是二牛,向她道别。
自从有了系统后,夏宁经常莫名其妙有这种预感。
可这声音里还夹杂着别的哀嚎声。
夏宁脸一下就白了。
一定是儿子出事了。
她顾不得李府的小厮阻拦,几步跨上台阶就要往里冲。
管家给小厮使了使眼色,小厮立刻冲上去挡住夏宁。
“你个无知泼妇,聚众闹事就算了,还想私闯民宅吗?识相的话,赶紧离开,否则,我们就去衙门走一趟。”
曹管家站在台阶上,一副有理一方占上风的气势,想吓唬夏宁。
夏宁可不是吓大的。
再不进去,儿子就真的出事了。
夏宁转身对着群众大声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听说哪家孩子丢了或失踪的?”
“我给大家担保,如有孩子丢了,那一定就在李府关着,不信咱们闯进去一看便知。”
曹管家一听,气得嘴唇发抖地指着夏宁大骂:
“哪里来的无知贱人,居然敢诬陷李府,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时,群众里有个五十岁左右的妇人挤出人群。
“两天前,我邻居家的刘少齐不见了,家里人找了两天都没找到,难不成……?”
此人话没说完,但大家都猜到她没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
又有一个四五十的老头见大家敢站出来说话,他也壮着胆子站了出来。
“我家小儿子也是在李府上做长工,已经有半个月没回家了,也没有半点音讯,我还以为是李府活太多,孩子走不开,所以也没多想,这么看来,我儿子这么久没消息,确实有些不对劲。”
他儿子以往出来打工,最多三天就回一次家。
因为那小子放不下媳妇。
他们还常常因为此事笑话儿子,现在想想,都半个月了,真不像那小子的作风。
夏宁见终于有人信了自己的话,她赶忙乘胜追击继续煽动道:
“就是,孩子们是来打工的,都该有自己出入的时间,可自从进了李府就再也没出来过,就算李府不让他们随便进进出出,那也应该留有后门让丫鬟小厮们出入的地方吧,可为什么不让打工的那些人离开呢?”
大家听到夏宁的话,越想越有道理。
尤其是有孩子也在李府上做长工的,都半个月没见到孩子们了。
有的人家,闺女在李府上做丫鬟的,每个月都能收到孩子寄回来的银钱。
但就是见不到自家闺女。
以前不觉得有什么,可被夏宁这么一说,又觉得哪里不对。
就算卖给李府当下人,也是可以偷偷回家看看父母的。
就算走不开,也会写份书信告知父母。
更别说,只是来李府做长工。
有的人比较理智,他们觉得才半个月没见,能出什么事?
有些府上的丫鬟小厮几年都见不到家人的比比皆是。
这只能说,有的人毫不关心孩子,就算失踪了,死了,家人几年都发现不了。
这都是因为这些古代人,孩子生得太多了,丢了或死个一两个,他们根本不在乎。
有的,就像夏宁这种特别关心孩子的父母,半个月没见到孩子,她自然会胡思乱想。
而且,想的还都是很不好的后果。
更别说夏宁的第六感这么强烈,就像上次挖人参那样。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准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