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钱吗?马上就有了。
夏宁轻轻一笑,本就长得清秀,这么一笑瞬间温暖如春。
起码李氏是这么感觉的。
刚刚的婆婆不像她原来认识的婆婆。
不过,现在笑起来的这个,更不像了。
婆婆以往从未对她这么笑过。
夏宁走近了些,小声道:“昨天我和小四小五上山采蘑菇时,你猜我们挖到了什么?”
“什么?”
李氏见婆婆又上前,原本紧张的心,一下子被这句话勾起了好奇心。
既然婆婆这么问,那一定是挖到了什么好东西。
“人参!”
“哦,啊……?人参!”李氏提高了音量惊讶道。
夏宁嘘了一声,“小声点。”然后看了看外面接着道:“以前我在志远的书上看到过,说人参很贵的,能卖一百多两银子。”
“什么?”李氏再次震惊,这下更大声了。
“都说了小声点。”夏宁呵斥了一声。
“哦哦,对不起娘,我……,我真是太激动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李氏现在满脑子都是银子。
就是不知道一百多两有多少。
她从小到大见过最多的钱就是,结婚时,婆婆给的二两银子。
那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被母亲拿走了,她连摸都没摸到过。
到了顾家,每天除了种地就是干不完的家务活。
见到最多的就是百来个铜板,那也是大牛托人寄回家的工钱。
都上交给了婆婆。
所以李氏压根不知道一百多两是多少,只知道很多很多。
夏宁没看见杜氏,便让李氏去找找,“让她看家,你和我去镇上一趟。”
“娘是要去镇上卖掉人参吗?”李氏眼睛贼亮地问。
“嗯,我答应过大宝,以后天天吃精米的。”夏宁似笑非笑地看着李氏。
大宝永远不会知道,是她这个奶奶想天天吃精米。
李氏老脸一红,“娘,我……,我这不是以为娘那是哄大宝说的吗。”
夏宁冷哼一声,还想劝她买糙米?
嫌她败家?
重活一世,她可不想亏待自己。
李氏长呼一口气,早知道就不劝娘了。
被娘白白教训了一顿。
还差点吓死她。
幸好杜氏没看见,不然那女人指不定又在心里骂她。
一想到娘要去镇上,还要带上她,这是不是说明,娘其实也不讨厌她。
只要她以后不多嘴,娘对她还是比杜氏好的呢。
这么一想,李氏又恢复了没心没肺的样子。
她立马提起裙子就往后院跑,边跑边对夏宁道:“娘,我去找弟妹,让她看家。”
夏宁摇头叹息,这个李氏看似心眼多,还对她这个婆婆百般看不惯,但实则李氏就是个缺心眼。
就从李氏这么怕她,居然还敢惹她就能看出。
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主。
后院本就不远,李氏一口气跑过来,不带喘气的。
她兴奋地对杜氏炫耀道:“我和娘去镇上,娘让你看家。”说完就要离开。
妯娌之间一直面和心不和。
不和的一直是李氏,杜氏压根就没把李氏的不屑放在眼里。
“等等,大嫂,我能不能也去。”
杜氏刚刚打扫完猪圈,身上有些味道,李氏捂了捂鼻子,嫌弃地后退一步。
“这个你得问娘,不过,你也去了,门谁看啊?”李氏挑眉问道。
她可不会留下来看家。
她好久没去镇上了,好不容易娘要带她去,她是不可能和杜氏换的。
杜氏猜到大嫂的心思,便没多言。
她回到厨房,准备打盆水简单清理下身上。
可她刚打开水缸上面的盖子,原本见底的水缸现在满满当当。
杜氏又看了看另一个水缸,也是满满当当清澈见底的水。
这次的水看起来比往日的干净好多。
杜氏疑惑。
自从大牛二牛出去打工后,这半个月里的水缸一直是李氏负责的。
可那女人能托就托,除非一点水都没有了才去打水。
村里吃的水是山泉水,在后山的一处低洼地,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被村民们保护了起来。
村民们打水就去那里排队。
因为自己怀了身孕,婆婆就让李氏打水做饭等,她负责猪圈和部分家务活。
现在看这两缸的水都装满了,杜氏对李氏的看法有了少许的改观。
她先舀了一瓢,喝了一口,凉到心底了。
“但是,好甜。”杜氏微愣。
怎么以前没觉得这水这么好喝,是她太渴了吗?
杜氏没敢多喝,太凉了,怕对孩子不好。
打了盆水,简单收拾了下。
身上没味了,才去了婆婆屋里。
夏宁在屋里刚换好衣服,今天镇上有集市,夏宁不好意思还穿这身粗布衣服,还打着三层补丁。
虽然也没啥好衣服,但总归挑一件新一点的。
见杜氏进来,杵在门口一句话也不说。
夏宁也懒得问,这个杜氏平时很没有存在感,也不知道她想些什么。
让干活就干活,不让吃饭也就默默地回屋。
她也不会像李氏那样说好话求饶,或撒泼打滚为自己争取利益。
感觉她不争不抢,挺懂事的,但夏宁就是觉得这个二儿媳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因为她的眼睛里有智慧,有不甘。
如果是前世的夏宁或许看不透。
但从现代世界穿来的夏宁,什么人没见过,杜氏这种人她见太多了。
只是夏宁不知道,杜氏的不甘,是因何而起。
杜氏没看出婆婆的心情是好是坏,可婆婆不搭理自己,心凉了一半。
“娘,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你去干什么?”夏宁将换下来的衣服放入篮子里,不经意地问。
没等到杜氏的回答,夏宁抬头看去。
杜氏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我……我就想去镇上转转,也没什么事。”杜氏吞吞吐吐说道。
夏宁感觉杜氏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以前这两媳妇可不敢凑上前来找骂。
如今怎么一个两个都觉得现在的她,很好说话是不是?
去镇上转转?
夏宁看向杜氏,目光犀利道:“一个孕妇,去镇上晃悠,这像话吗?你当我顾家不要脸面是吗?”
在古代,就算是农村妇女,也不能随便乱串,死了男人的另说。
但凡有家庭的妇女,不管去哪,都要有婆母或自家男人陪同。
城里的或更有钱的人家,小姐少爷出门,也是有丫鬟婢女陪同。
古代人把礼数看得很重。
杜氏见婆婆生气了,她依然执着道:“娘,这不是有您和大嫂一起吗?”
“所以,你到底有什么事?非要去镇上。”夏宁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