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日头毒辣,一家子全在家里躲懒,等着日头下去了才会出门干活。
陈嘉禾端了个矮凳子坐在院子里头,开始琢磨起系统奖励的钵钵鸡秘制调料配方。
上头的佐料全是这里有的东西,有辛料、盐巴、甘草、毛蓝粉末……
甚至上头还附带了制作流程,就是傻子也能看懂了。
看得起劲呢,院门响起敲门声,白天家里有人基本不会关院门,她便抬头看去。
隔壁刘婶子那张长满皱纹的脸挂着讨好的笑容殷切得看着自己,手上还提着一篮子新鲜的菜。
“妹子,你看婶子我新摘了些地里的菜,想着你们可能需要,就给你们送过来了。”
刘桂花平时哪是这么热心的人,她现在的脸上就写着明晃晃的四个大字:“别有所求”。
陈嘉禾也不戳破,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走过去接过菜蓝子还夸了几句菜很新鲜呢。
“妹子,我听说你们这两日卖那啥子薯、薯塔的,赚了不少银子呀?”
刘桂花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陈嘉禾脸上露出一个要笑不笑的表情,心里骂了她不知道多少遍,最后还是含糊其辞:“哪有?也就够填饱肚子而已。”
你说刘桂花人精吧,她没什么情商,不搞旁敲侧击那套直接上门问,你若说她笨吧,她又一下子领会到你的敷衍。
“骗人的吧?我听说赚了可多钱了?”
“要不你也教教婶子怎么弄?婶子也不图几个钱,就是做了给孙子吃个新鲜。”
她一笑,脸上的细纹堆得更深了,这话一听就知道对方的意图。
这种什么都表露在脸上的人反而好懂,陈嘉禾还挺喜欢跟这类人相处的,都犯不着猜对方的心思。
“婶子,我这东西可不兴教给你,万一你的宝贝孙孙吃了口里长疮,我可是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了。”
果不其然,刘桂花见达不成目的,整张脸就跟变戏法似的,一下子晴转阴,脸耷拉下来跟别人欠她二五八万似的。
“不愿意说就不愿意说,找什么借口?老娘我还不稀罕呢?”
说着翻了个白眼掉头就走。
走了没几步又转身回来,夺过陈嘉禾手里的菜蓝子,快步回了自己家。
等到日头没这么晒了,陈嘉禾又带着一大家子去地里头捡毛头疙瘩去了。
这头赵家人刚出门,刘桂花在屋子里头听见隔壁的动静,也挎着个篮子去地里头了。
赵家人捡毛头疙瘩,刘桂花也跟着捡。
赵有庆心眼子多,瞅了刘桂花一眼,跑到陈嘉禾面前告状。
“娘!你看,隔壁的刘奶奶也学我们捡毛头疙瘩,她是不是也想做薯塔?”
陈嘉禾没好气得白了一眼,道:“没事,让她捡,她要是会做就算她本事大。”
有些话是不能说的,一说一个准。
刘桂花也是有点聪明在身上,就靠着买过的那一串薯塔,还真就将东西给复制出来了。
第二天的集市上,原先陈嘉禾一家摆过摊的地方,赫然出现了刘婶子的身影。
一人一凳一竹篮,还真像是这么回事。
赵家一家只好另外找过地方,可正准备叫卖呢,风头直接被刘桂花的大嗓门给盖住了。
“卖薯塔了!新鲜出炉的薯塔!”
“一串只要两文钱了!”
喊完,刘桂花还远远冲着陈嘉禾使了个得意的颜色,好像在说:看!不用你教,我自己也能做出来。
原本有些奔着薯塔来的新老主顾一下子被更加便宜的价格给吸引到了,纷纷掉头转去了刘桂花的摊子。
赵有庆见状,一脸担忧得看向自己娘:“娘!这可怎么办?”
陈嘉禾冷笑一声,却无可奈何:“没事。咱们卖咱们的。”
可一上午过去,来关顾赵家摊子的人一个手掌也能数过来。
毕竟都是薯塔,一个卖两文钱,一个卖三文钱。
就是傻子也知道该去哪个摊子买。
眼看继续守着也卖不出多少薯塔,陈嘉禾干脆让儿子们收摊子回家了。
在这干晒又没生意还不如在家里躺着强呢。
三个儿子一路上都垂头丧气的,低落得脑袋都抬不起。
还好这次做出来的薯塔数量不算多,油炸过的东西大热的天也不容易坏,家里八口人吃了两天三天也就吃完了。
“别丧气,我们换个东西卖,一样可以赚钱。”
此话一出,三人顿时又恢复了精神,老大傻傻问了一句:“娘,你咋知道的这么多呀?”
以后会的东西更多了,没个好的说辞,总是会被怀疑,她也头疼。
陈嘉禾于是仔细思考了片刻,又在脑海中翻了翻原身的记忆,还真找出个借口。
“你们记得之前村里以前经常有卖各种稀罕玩意的云游商人吗?”
几人点了点头。
“那些云游商人去过的地方可多了,知道好多好吃的怎么做的。”
“娘吃不上,还不能听听了?”
“于是娘就记住了。”
“之前没到吃不起饭的地步,娘就没敢试。现在都快吃不起饭了,只好尝试做做看了。没想到那些云游商人说的都是真的!”
三人恍然大悟,十分庆幸娘那时候喜欢跟云游商人唠嗑,如今那些聊过的天全部用上了,还挣了不少钱呢。
眼看就要走出集市,陈嘉禾突然想起借村长的粮食说好了要还的,又掉头跑去集市里的米店里头。
小江村集市上只有一家米店,在集市北边。村里头大多是些庄稼汉,家里若不是粮食不够,一般人不会去关顾米店。
这天米店迎来了唯一的客人。
精米十文一斤,糙米八文一斤,陈嘉禾直接大手笔买了四十斤精米。
四百文的铜板一次性付清,看得赵家三兄弟肉痛。他们哪里花过这么大手笔的银子。
陈嘉禾让三兄弟带着二十斤米先回家,自己则扛着另外二十斤重的米朝着村长家的方向去了。
村长家里只有村长媳妇在家,郭杏花如今看见陈嘉禾,态度软和了不少,还以为对方有事情找自己丈夫,连忙要请人进家里喝杯茶。
陈嘉禾笑笑拒绝了,将米袋子塞到郭杏花手里,又拿了二十来串薯塔一并给了她。
“婶子,先前多亏您家愿意借粮食给我家度过了难关,我家现在缓过来了,这不来还粮食了。”
“这些是我家做的些小吃食,给您尝尝鲜。”
还不等郭杏花又反应,人一溜烟就跑走了,徒留郭杏花拿着米袋子和吃食呆楞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