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八零:妻女天天炫肉,无赖前妻悔又馋 > 第18章  穷人才做生意

忙碌了将近半个小时,继续玩的人也少了下来,只有一些在厂里面吃饭的人还在继续玩。
宁晋川干脆把做生意的事交给陈青,让他帮忙收钱,自己则跟父亲和何晓青闲聊:“爸,晓青,你看我没有骗你们吧?”
“我真的在做生意。”
何晓青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总感觉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非常的不真实。
宁祥海也被惊的不知道说什么。
毕竟这一切跟他想的确实有点不一样。
想到儿子可能真的迷途知返,心里又生出一阵希望。
自从宁晋川性格大变之后,宁祥海心里其实一直都很难受。
他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一直觉得养儿防老,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宁晋川“学坏”之后,他们也想过很多办法,希望宁晋川能改变。
然而宁晋川根本就不改。
渐渐的,宁祥海彻底失望了,也不再对宁晋川抱有任何的希望。
在对宁晋川失去希望的同时,他对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也充满了惊恐。
他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后会过什么样的日子。
也不知道自己躺在床上的时候还能不能吃到一口饭。
虽然还有两个女儿,但在宁祥海的观念里,养老是儿子的事。
“爸,或许他真的学好了。”何晓青还是比较“单纯”的,哪怕以前宁晋川对她并不好,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可她心里并没有记恨上宁晋川。
这跟何晓青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她是一个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女人。
她的观念里,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思想。
现在农村夫妻,有几个是不打架的?
在这个年代,至少有七成夫妻是打过架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男人打女人。
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可离婚率却很低。
会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社会就这样,女人一旦离婚,很容易“掉价”,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农村人除种田,并没有太多的赚钱门路。
女人一旦离婚之后,他们怎么生存都不会是个问题。
就算回娘家,也不一定就好过。
二是现在女人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看多了这样的事,就算他们心里想要反抗,这种意愿也不如后来强烈。
种种原因综合下来,何晓青忍下了一切。
何晓青越是这样,宁晋川的心里就越觉得对不起她。
“再看吧!你先做生意。”宁祥海还是觉得多观察一下。
宁祥海就是一个老农民懂得道理不是很多,但他也知道,万一这次还是假的,那宁晋川肯定是犯了天大的事,才故意这样来骗他们。
直到卷烟厂上班,宁晋川清点了一下中午赚的钱,居然有二十块零三毛,给了陈武和黄德柱一人两块后,还要给他们没人一块八毛三的提成,算个总数就是一块九。
宁晋川自己留下的还有十四块一毛钱。
宁晋川跟陈武他们寒暄的时候,宁祥海把陈青拉到一边,问道:“同志,你跟我儿子认识多久了?”
陈青并不知道宁晋川家里的情况,如实说道:“叔,我跟川哥昨天才认识的。”
“昨天我就过来帮他摆摊。”
“川哥是真厉害,脑子灵活,还有文化。”
宁晋川的文化水平并不靠谱,准确来说是他没有读过什么书。
读完初中就没读了!
就算是初中的文化水平,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水平。
跟宁晋川一个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没有读完小学。
现在读初中是要考的。
加上很多人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差,宁愿留着孩子在家里放牛也不想让孩子去读书。
这种愚昧的想法,几乎普遍存在。
宁祥海有些狐疑:“你跟他真的是昨天才认识的?”
陈青有些疑惑的问道:“叔,这个事我没必要骗你啊。”
“你是不是有什么想要问我?”
陈青很聪明,立刻看出了一丁点端倪,只是他也没有想到宁晋川的家里情况会非常复杂。
宁祥海故意装作没事的样子,笑了笑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只是做这个生意我心里有点没底。”
“以前不是都不准做生意嘛?”
“他做这个生意会不会被抓进去劳改呀?”
宁祥海的话,在陈青听来,还是非常合理的。
现在很多人都不怎么能接受自己子女去做生意。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做生意都不是什么正常的门路。
就算你在家里面种田也要比做生意靠谱。
现在出来做生意的几乎都有一些特殊情况。
要么是家里真的很穷,穷到揭不开锅了,只能剑走偏锋,试着做一下生意,看看能不能养家糊口,尤其是城镇户口的人。
农村户口,很多地方已经分田到户,就算没分田到户的人也能去赚工分,这个不用等分配工作。
如果已经分田到户了,就能自己种地。
哪怕日子比较艰难,也能勉强活下去。
但城镇户口,如果没有给你分配工作,那就只能在家里待着,根本没有其他的门路。
城镇户口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他们经常会在农村收割稻谷的时候去农村捡稻穗。
实际上田里也没有什么遗漏的稻穗,因为农民自己会捡一次,等别人去捡的时候,都是遗漏的,偶尔能捡到一两根。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捡掉落在地里的稻谷,一天也捡不了多少。
所以城镇户口的穷人,也只能去做生意。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那种吃不了苦,单纯想靠做生意赚钱的,这种人通常都不怎么老实。
整体来说,现在这两种人占了做生意的九成以上,只有一成不到,是真的有远见,觉得做生意能赚钱。
陈青笑着安慰:“叔,现在做生意都已经放开了。”
“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不会被抓去劳改的。”
宁祥海将信将疑,他知道的消息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大概清楚,现在有些生意确实准做了。
人在时代潮流之中,对时代的改变,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敏感。
时代不会一下子就出现巨大的改变,那样社会也承受不住,这些改变通常是一点点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