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陈推官话音刚落,袁佥事就说道:验,胸口刀伤六处,宽两分,深七分,刺入心脏,是致命伤。
颈部,刀伤一处,割断血脉,也是致命伤,刀口上宽下窄。
奇怪,这什么凶器难道凶手同时使用两把兵器可为什么会同时有两处致命伤口难道是死后补刀造成
验完伤口的袁佥事,对这两处伤心里直犯嘀咕。
宋典使向前问道:袁佥事,您有什么新发现吗
袁佥事起身道:新发现倒是没有,不过有一些疑点让本官实在不明。
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杨飞虎站出来说道:各位大人,其实昨夜刺客入府行凶,我隐瞒了一些内情,还请各位大人见谅。
陈推官沉思一下说道:杨百户隐瞒内情可是因为与您的锦衣卫身份有关
杨飞虎抬手抱拳说道:陈大人所言不错!这刺客昨夜先入驿馆欲对我行刺,被巡逻卫士发现一路逃入府内。
我手下两名校尉一路追踪至此,所以才有了刚才婢女所说的全府点灯搜查的那一幕。
原来如此!宋典使边点头边捋着胡子。
全府搜查后并没有找到刺客躲藏之地,谁想到我刚离开后花园,那刺客居然闯入我胞弟房中行刺。杨飞虎继续说道。
幸有卓护院在场,才让胞弟躲过一劫,当我听到胞弟呼救声带人折返回来时,正看到刺客越墙而逃。
我担心胞弟安危,就先冲入房内查看,所以误了抓捕刺客的最佳时机,才让刺客逃脱。
陈推官盯着杨飞虎,这么说,杨百户是亲眼看到刺客逃离了
没错!当时不光我看到了刺客,我旁边这两位军中校尉也全看到了。杨飞虎指着年霞飞和婷玉说道。
陈推官双手背后边踱步边说道:我想刺客刺杀杨百户不成,一路潜逃入府,没想到此府乃是杨百户的家。
杨百户一路搜查至杨三公子所住的小楼,刺客当时应该就躲藏在小院附近,所以听到了两兄弟对话。
了解到杨三公子是杨百户胞弟后,又改变主意杀杨三公子泄愤。
宋典使附和道:陈推官陈大人果然厉害啊!几下查验下来,便还原了当时的情况。袁大人您说呢
袁佥事皱着眉头道:如按陈大人推理貌似没什么问题,可现场留下的证据和婢女大姗所说的有很多出入。
首先,婢女大姗说走到月亮门听到破窗声却没有看到刺客的身影......
袁大人,杨百户刚才已经说过他和手下校尉都看到了刺客翻墙而逃,这数人目击刺客难道还能作假陈推官直接打断了袁佥事的话。
宋典使也再次附和道:袁大人,锦衣卫乃是天子护卫,他们抓刺客肯定比你我专业多了,兴许是那婢女被吓得记错了呢
正要予以反驳的袁佥事,抬眼撞见陈推官的眼神,即时明白了一切。
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袁佥事咳嗽一声也改口道:陈推官所言有理啊,本官探案一直有爱仔细钻研的毛病…,哈哈哈!诸位莫怪,诸位莫怪啊!
陈推官送了口气道:袁大人断案多年,沉迷其中也是正常。下官刚才多有顶撞,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佥事摆手道:无妨!无妨!
两位大人,现在案情已经基本明了,咱们是不是可以贴榜缉拿凶手了呢宋典使插话道。
陈推官配合道:对对对!宋典使说的没错!案情经过已经探明,咱们这就回去向各自主官汇报吧!袁大人您看是不是
袁佥事点点头道:是,是是,本官这就回按察使司。
几位大人不如在府上用过餐再走也不迟。杨飞虎呵呵笑道。
陈推官赶紧摆手道:不了!不了!公务繁忙,公务繁忙啊。下次,下次有空一定与杨百户同桌共饮。
宋典使也婉拒道:下官也得抓紧时间回去复命了。
犹豫了一下,杨飞虎抬手说道:那我送送几位大人。
袁佥事的车轿刚转过杨府所在街头,陈推官上前低声说道:袁大人,下官有些公务需要向您请示。
不过您看这天色已快到正午时分,咱们不如先去富瑞楼吃顿便饭如何
袁佥事点头回道:好!好!本官正好也有些刑狱上的公务需要向你传达,陈推官,你把宋典使叫上咱们边吃边谈。
三位大人来到酒楼雅间,等酒菜上齐屏退不相干之人后,陈推官率先说道:袁大人,您看这杨府刺杀案的公文该怎么写合适
袁佥事拿起酒杯又放下道:陈推官,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话直接说吧!
陈推官尴尬一笑道:袁大人,下官认为此案其实并不复杂。贼人入府行窃,不巧被府内护院撞见,贼人杀了护院翻墙逃走。
根据贼人杀人手段,定是江湖上有名的江洋大盗,咱们官府下发海捕文书捉拿此贼人即可。
也有可能是盘踞在苏州附近的悍匪。宋典使给陈推官使了一个眼神补充道。
袁佥事摸着胡子犹豫道:可是刚刚我就想说,此案疑点颇多,案发现场、目击证人、尸检结果与苦主供词多有冲突啊!。
咱们如此草率结案是不是太唐突了。
夹了菜正要往嘴里放的陈推官,赶忙放下筷子,我的袁大人啊!您说的这些,下官和宋典使难道还能看不出来吗
如果此案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都不用您老出马,下官也能断个八九不离十,最后找出真正的杀人凶手明正典刑便是。
可现在锦衣卫掺和进来,这案子的性质就完全就变了啊!
陈推官拿起酒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继续说道:今日我们找到了好几处疑点,每个疑点都指向杨三公子可能在说谎并隐瞒真情。
但又能怎样难道我们还能把杨三公子关起来审讯吗
就算审出此案真相,届时苏州提刑按察使司要提交刑部复审,刑部还要给大理寺和御史台复查,最后才能上呈陛下批示,这一来一回怎么也得个把月时间。
而杨二公子是什么人,那可是锦衣卫,有直接上奏圣上的权利,到时有万般理由为其胞弟开脱。恐怕咱们的奏折还没到刑部,人家的奏折已经摆在圣上案头上了。
宋典使也小声补充道:关键此案的重点并不是谁杀了护院卓三姑,而是举案的目的!
袁大人您想,刺杀锦衣卫这可是大案,锦衣卫完全有理由自己来查办。
如果凶手是杨三公子,到时随便抓一人顶罪即可,何需让地方衙门来侦破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