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大喊一声爹,拔腿冲进金銮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文武百官们纷纷转头,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冒失闯入的孩子。
龙椅上的皇帝原本正听着大臣们奏报国事,被这声爹惊得手中的玉笏差点滑落。他定睛一看,发现竟是自己那调皮捣蛋的小女儿岁岁。平日里,岁岁最是活泼好动,宫里的规矩对她来说就像蛛丝,总被她轻易挣脱。
岁岁,不得无礼!皇后在殿外匆匆赶来,脸上满是焦急与尴尬。她本带着岁岁在后宫玩耍,一不留神,这小丫头竟不知从哪听闻皇帝在朝堂议事,便撒欢似的跑了过来。
岁岁却不管这些,她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兴奋,径直跑到皇帝跟前,举起手中的纸鸢,大声说道:爹,您看,这是岁岁自己糊的纸鸢,可好看啦!原来,岁岁今日在御花园和宫女们一起糊了个纸鸢,满心欢喜地想第一时间给皇帝展示。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忍不住偷笑,有的则面露无奈。毕竟在这庄重的朝堂之上,这样的场景实在是百年难遇。皇帝看着女儿天真无邪的模样,原本严肃的面容也不禁缓和下来,眼中满是宠溺。
哈哈,岁岁真是心灵手巧。不过朝堂之上,乃是商议国事之地,以后可不能这么任性了。皇帝笑着摸了摸岁岁的头。
这时,一位老臣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小公主天真烂漫,虽冲撞了朝堂,却也为这严肃之地添了几分生气。想来也是陛下平日教导有方,才使得小公主如此活泼可爱。其他大臣们纷纷附和,一场小小的风波就此化解。
皇帝看着懂事的大臣们,又看看怀中抱着纸鸢的岁岁,爽朗地笑了起来,原本有些沉闷的朝堂,此刻也多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一位年轻的大臣出列,此人正是新晋状元郎许言。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坚毅。许言恭敬地向皇帝行礼后说道:陛下,小公主的天真活泼让朝堂充满生机,此乃祥瑞之兆。而这纸鸢,在民间亦是深受百姓喜爱的玩物,若能将其与民生联系,或可成为促进经济之契机。
皇帝听闻,饶有兴趣地看向许言:哦爱卿详细说说。
许言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纸鸢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若能组织民间巧匠批量制作,再通过商队运往各地售卖,不仅能增加百姓收入,还可促进各地贸易往来。而且,纸鸢放飞需空旷之地,这也能带动城郊等地的人气,刺激周边餐饮、娱乐等行业发展。
皇帝微微点头,觉得此计甚妙:许爱卿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你负责,与工部、户部协同办理,务必让这纸鸢成为利国利民之物。
臣遵旨!许言领命退下。
岁岁听闻自己的纸鸢竟能有如此大作用,大眼睛里满是惊喜与自豪:爹,岁岁也能帮到大家啦!
皇帝笑着点头:是啊,岁岁帮了大忙。
皇后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陛下,岁岁如此聪慧,不如为她找个师傅,教她些学问,也免得她整日只知道玩耍。
皇帝思索片刻:皇后所言有理,只是这师傅人选……
这时,一直未开口的丞相站了出来:陛下,臣举荐一人。礼部侍郎林渊,此人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且为人正直,最是适合教导小公主。
皇帝听闻,觉得林渊确实是个人选,便点头应下:好,那就让林渊担任岁岁的师傅,明日便进宫授课。
岁岁一听要念书,小嘴立刻嘟了起来:爹,念书好无趣,岁岁不想念书。
皇帝板起脸佯装严肃:岁岁,你如今也不小了,需得学些知识道理,日后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况且,学了知识,你便能想出更多帮助百姓的法子,不是吗
岁岁歪着头想了想,觉得皇帝说得似乎有道理,这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好吧,那岁岁就试试。
一场朝堂小插曲,就此落下帷幕,却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岁岁的学习生涯,也即将拉开帷幕,等待她的,将会是未知的挑战与成长……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皇宫的石板路上。岁岁被宫女们早早唤醒,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充满了抵触。但一想到昨天答应了皇帝,只好不情不愿地起身洗漱,换上了一身淡粉色的锦袍,头发梳成两个俏皮的发髻。
当岁岁磨磨蹭蹭来到御书房时,林渊早已等候多时。他身着青色长袍,头戴乌纱帽,面容和蔼却又不失威严。见岁岁进来,林渊赶忙行礼:臣林渊,见过小公主。
岁岁随意摆了摆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嘟囔道:师傅好。
林渊笑着开口:小公主,今日我们便从《诗经》学起。《诗经》乃我国文学瑰宝,其中词句优美,蕴含着无数人生哲理与世间百态。说着,他轻轻翻开书本,开始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岁岁听着林渊抑扬顿挫的诵读,刚开始还能勉强集中注意力,但没过一会儿,她的心思就飘到了御花园的蝴蝶上。林渊察觉到岁岁的走神,却并未生气,而是停下诵读,笑着问道:小公主,你可知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怎样一幅场景
岁岁回过神来,眨了眨大眼睛,歪着头想了想:是不是有只小鸟在河边,然后有个好看的姐姐,有个哥哥喜欢她
林渊忍不住笑了:小公主聪慧,虽表述简单,倒也抓住了大意。这诗以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那小公主,你觉得这男子该如何追求这女子呢
岁岁来了兴致,小脑袋转得飞快:嗯……可以送她漂亮的花,还有好吃的点心!要是我喜欢一个东西,别人送我这些,我肯定会很开心。
林渊赞许地点点头:小公主想法有趣,在古时,男子追求女子也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心意。从这诗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怀。接着,林渊又详细讲解了诗中的修辞手法、文化背景等知识,岁岁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消散了许多。
然而,到了练习书法时,麻烦又出现了。岁岁握着毛笔,手却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像一条条小蚯蚓。她看着自己的杰作,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师傅,为什么我写得这么难看,我是不是学不会呀
林渊耐心地走到岁岁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小公主莫急,书法并非一日之功,需得勤加练习。来,跟着臣的手,一笔一划慢慢来。在林渊的指导下,岁岁逐渐掌握了一些笔法,写出的字也有了些许模样。
就这样,在林渊的耐心教导下,岁岁度过了充实的第一天学习时光。傍晚,当她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寝宫时,脑海里还想着白天学到的知识。虽然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她的心中却莫名升起一种成就感,隐隐期待着明天与林渊的再次学习。而与此同时,宫外关于纸鸢的推广计划也在许言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岁岁在林渊的教导下,学业上渐有起色。她不仅能熟练背诵许多诗词,书法也进步显著,笔下的字迹愈发娟秀工整。林渊还会给她讲述历朝历代的趣事与典故,让岁岁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宫外,许言负责的纸鸢推广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组织的民间巧匠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纸鸢,有展翅翱翔的雄鹰造型,有色彩斑斓的蝴蝶模样,还有憨态可掬的玉兔款式,一经推出便受到百姓们的热烈追捧。各地商队纷纷前来采购,纸鸢不仅在国内畅销,甚至通过海上贸易,远销至周边国家。
data-fanqie-type=pay_tag>

城郊的空旷之地,每日都聚集着许多前来放风筝的百姓,欢声笑语回荡在天际。周边的茶馆、小吃摊生意火爆,带动了整个城郊的经济发展。许言因推广纸鸢有功,受到皇帝的嘉奖,官职连升两级。
这日,岁岁在御书房学习完后,缠着林渊说道:师傅,如今纸鸢在宫外如此受欢迎,我也想去看看。林渊面露难色:小公主,宫外情况复杂,恐有危险,陛下恐怕不会应允。
岁岁不甘心,小嘴一撅:师傅,您就帮我求求父皇嘛,我保证乖乖的,不会乱跑。林渊无奈,只好陪着岁岁一同去求皇帝。
皇帝看着宝贝女儿渴望的眼神,终究还是心软了:罢了,就让你出宫一趟,但必须带足侍卫,确保安全。岁岁大喜过望,连忙谢恩。
第二日,岁岁身着便装,在一众侍卫和林渊的陪同下出了宫。一到城郊,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让她兴奋不已。广场上,各式各样的纸鸢在空中争奇斗艳,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着放风筝。岁岁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他们。
她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手中拿着一只简易的燕子纸鸢,却因力气小怎么也放不起来,急得眼泪汪汪。岁岁走上前去,笑着说道:我来帮你吧。说着,她熟练地拿起纸鸢,逆风奔跑,然后轻轻一松手,纸鸢便缓缓升上了天空。小女孩破涕为笑,开心地拍着手:姐姐,你好厉害!
岁岁与孩子们一起放风筝,玩得不亦乐乎。这时,不远处一阵争吵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是一个卖纸鸢的小贩与顾客起了争执,顾客指责小贩的纸鸢价格比之前涨了不少,小贩则无奈地说制作纸鸢的材料价格上涨,他也是不得已为之。
岁岁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对林渊说道:师傅,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了纸鸢生意,也让百姓们多花了钱,我们得想想办法。林渊看着岁岁,眼中满是赞许:小公主心系百姓,不如我们去找许大人商议一番。
于是,岁岁带着众人来到许言办公的地方,将所见所闻告知了他。许言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小公主所言极是,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确实是个问题。我这几日便派人寻找新的材料来源,争取稳定价格,保障纸鸢生意的长久发展。
岁岁满意地点点头:许大人,那就辛苦你啦。这纸鸢能有今日,多亏了你的努力,可不能因为这点问题坏了大家的兴致。许言连忙躬身:为陛下和百姓做事,是臣分内之事。
解决完这件事后,岁岁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宫了。此次出宫,不仅让她感受到了民间的热闹与欢乐,更让她明白了自己所学知识可以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一颗责任感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回宫后的岁岁,满脑子都是宫外的所见所闻,越发觉得自己肩负着为百姓谋福祉的责任。她更加勤奋地跟着林渊学习,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治国理政的方略,都学得如痴如醉。林渊看着岁岁的转变,心中既欣慰又感慨,时常在皇帝面前夸赞小公主的聪慧与勤勉。
这日,朝堂之上,户部尚书呈上一份奏折,面露忧色:陛下,近日因纸鸢生意火爆,大量原材料被采购,导致其他一些手工行业原材料短缺,物价也有所上涨,许多百姓为此叫苦不迭。
皇帝听闻,眉头紧皱,目光扫向众大臣:诸位爱卿,对此可有良策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一时之间,朝堂上气氛凝重。
这时,岁岁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她向皇帝行礼后说道:父皇,女儿昨日回宫后仔细想了想,或许可以从两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皇帝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期待:岁岁但说无妨。
岁岁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说道:其一,可鼓励百姓开辟新的原材料种植地,扩大原材料的产量。比如制作纸鸢常用的竹材和纸张原料,可引导农民在适宜的山地种植竹子,在闲置土地种植造纸所需的麻类等植物。朝廷可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技术支持,这样既能增加原材料供应,又能为百姓增加收入。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其二,对于其他手工行业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许大人之前不是提到纸鸢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吗或许可以让那些因原材料短缺而陷入困境的手工匠人,学习纸鸢制作技术,加入到纸鸢制作的行列中来。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还能进一步壮大纸鸢产业,增加纸鸢的产量,满足更多百姓的需求。
听完岁岁的话,朝堂上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大臣们纷纷交头称赞。小公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实乃我朝之幸啊!是啊,小公主心系百姓,想出的办法切实可行。
皇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岁岁的法子甚好,就按你说的办。许言,此事仍由你牵头,会同工部、户部等相关部门,尽快落实。
臣遵旨!许言领命,心中对岁岁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许言等人的组织下,原材料种植计划顺利开展,许多百姓积极响应,在朝廷的帮助下,新的种植地逐渐成型。同时,不少手工匠人也成功转型,加入纸鸢制作行业,纸鸢的产量大幅提高,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其他手工行业的困境也得到了缓解。
岁岁在宫中听闻这些消息,心中满是喜悦。她深知,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努力,都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改变。从那以后,岁岁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常常与林渊探讨治国理政之道,还会时不时地给皇帝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成为一位贤能之人迈进……
随着时间推移,岁岁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见解越发成熟,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
一日,岁岁在与林渊探讨历史时,了解到水利工程对于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她联想到,虽然目前国家局势平稳,百姓生活逐步改善,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饱受旱灾或涝灾之苦,根源就在于水利设施的不完善。
于是,岁岁向皇帝提出建议,派遣朝中大臣前往各地考察水利情况,制定全面的水利建设规划。皇帝对岁岁的提议十分赞赏,当即决定派遣经验丰富的工部侍郎李源负责此事。
李源领命后,即刻带领一支专业队伍出发。他们翻山越岭,深入各个郡县乡村,详细记录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分布以及现有水利设施的状况。经过数月的艰苦考察,李源等人带回了厚厚的一叠考察报告。
岁岁与皇帝及一众大臣仔细研究报告后,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水利建设计划。计划决定,先从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地区入手,修建堤坝、疏通河道、挖掘灌溉渠道。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岁岁还建议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防止贪污腐败现象发生。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岁岁密切关注着进展情况。她时常向负责官员询问工程遇到的困难,并与大臣们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当得知某地区因缺乏专业的水利工匠而影响工程进度时,岁岁提议从其他水利建设较为成功的地区抽调工匠,进行技术支援,同时在当地开办短期的水利工匠培训班,培养本土人才。
经过数年的努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初见成效。曾经饱受旱灾的农田如今水源充足,农作物连年丰收;容易发生涝灾的地区,也因河道的疏通和堤坝的加固,不再遭受洪水侵袭。百姓们对岁岁感恩戴德,纷纷传颂小公主的贤德之名。
然而,岁岁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深知,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商业、文化等方面同样重要。在她的倡导下,朝廷开始鼓励商业贸易,降低商人的赋税,修建更多的道路和驿站,以方便货物的运输和流通。同时,岁岁还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出资修缮各地的书院,邀请知名学者讲学,鼓励百姓读书识字。
在岁岁的积极推动下,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商业蓬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岁岁也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公主,成长为一位心系天下、深受百姓爱戴的国之栋梁,她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激励着无数后人……
随着国家日益繁荣,岁岁的名声也远播四方,周边国家纷纷听闻这位贤能的小公主之名。其中,邻邦南安国派出使者前来交流学习,希望借鉴本国在水利、商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经验。
使者团抵达当日,皇帝在宫中设宴款待。宴会上,南安国使者对岁岁的功绩赞不绝口:久闻小公主聪慧过人,治理国家有方,此番前来,还望小公主不吝赐教。
岁岁微笑着回应:贵国客气了,各国都有值得相互学习之处。此次交流,愿我们能彼此借鉴,共同进步。
接下来的几日,岁岁亲自带领使者团参观国内的水利工程、繁华商市以及各地书院。使者们对先进的水利设施、热闹的商业景象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惊叹不已,他们详细记录,不时向陪同的官员请教。
在一次交流会议上,南安国使者提出关于商业发展中如何平衡各地经济差异的问题。岁岁思索片刻后说道:可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比如沿海地区,可着重发展渔业和海外贸易;内陆资源丰富之地,发展矿业和手工业。同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通建设,促进物资流通,这样便能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使者们纷纷点头,对岁岁的见解深表佩服。
然而,就在交流顺利进行之时,国内却突发一件棘手之事。北方边境的一些游牧部落,见国家将大量精力放在内部建设上,竟起了侵犯之心,频繁在边境骚扰百姓,抢夺财物。边境守将紧急上奏,请求支援。
皇帝接到奏报后,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主战派大臣认为应立即出兵,给游牧部落以沉重打击,让他们不敢再犯;而主和派则担心战争会破坏国内当前的繁荣局面,主张通过谈判解决。
岁岁陷入沉思,她深知战争一旦爆发,无论胜负,都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但一味求和,恐怕会让游牧部落更加肆无忌惮。经过深思熟虑,岁岁向皇帝进言:父皇,儿臣认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游牧部落,表明我朝不愿轻易动武,但也绝不惧怕挑衅的立场,同时许以一定的贸易优惠,以利益安抚他们,让他们明白和平相处对双方都有利。另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调派精锐部队驻守,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若对方执意进犯,我军也能给予有力回击。
皇帝权衡利弊后,采纳了岁岁的建议。很快,使者被派往游牧部落,同时,边境的军事防御力量也迅速增强。使者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向游牧部落首领阐述了双方交战的利弊,以及贸易往来能带来的丰厚利益。在看到边境严阵以待的军队后,游牧部落首领权衡再三,最终决定停止骚扰,与朝廷签订和平协议,并开启贸易往来。
此事过后,皇帝对岁岁更加倚重,国家大小事务,常常会听取她的意见。岁岁也不负众望,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继续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她的传奇故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断续写……
在成功化解边境危机后,岁岁并没有丝毫懈怠,她深知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随着贸易的逐渐繁荣,岁岁注意到国内货币流通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地区的货币换算标准略有差异,这给跨地区贸易带来了不便,也容易滋生不法商人利用汇率差进行欺诈的行为。
岁岁决定着手改革货币制度,她召集了户部、工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共同商讨方案。经过多日的研究与论证,他们制定出一套统一货币标准的详细计划,包括规范铸币工艺、明确不同面额货币的兑换比例,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官方兑换点,以确保货币兑换的公正与便捷。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货币制度,岁岁安排官员在各地开展宣传活动。同时,为了保证改革平稳过渡,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过渡措施,如允许旧货币在一定期限内与新货币同时流通,逐步回收旧币。
货币改革进行得有条不紊,但就在这时,一伙贪婪的钱庄老板联合起来,企图囤积旧币,扰乱市场,以便在新币推行出现混乱时谋取暴利。他们利用自己在商业圈的影响力,暗中操纵物价,一时间,市场上人心惶惶,新货币制度的推行遭遇巨大阻力。
岁岁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彻查。她派出朝廷中最得力的监察官员,深入钱庄展开调查,收集证据。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向百姓公布钱庄老板的阴谋,安抚民众情绪,告知百姓朝廷一定会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稳定市场秩序。
随着调查的深入,钱庄老板们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岁岁果断下令,查封涉事钱庄,没收非法所得,并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这一雷霆手段迅速稳定了市场,新货币制度得以顺利推行。经过这次风波,货币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商业活动也因此更加繁荣。
与此同时,岁岁还关注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她意识到,随着国家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涌入,虽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但也对本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
为了保护和弘扬本国传统文化,岁岁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复兴活动。她组织学者整理和修订古代经典著作,鼓励文人创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诗词、绘画、戏曲等作品。同时,朝廷加大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开设专门的工坊和学堂,让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
在岁岁的努力下,传统文化在民间重新焕发生机,百姓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日益增强。国家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在文化领域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岁岁的贤名愈发深入人心,她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国家前行的道路……
在岁岁致力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在南方部分地区悄然蔓延。起初,只是个别村庄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但疫情迅速扩散,许多城镇都受到波及,患病的人数急剧增加,各地的郎中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疫病,一时也束手无策。
疫情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心急如焚,立即召集大臣和太医院的太医们商议对策。太医们虽各有见解,但始终拿不出一个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良方。朝堂之上气氛沉重,众人都深知疫病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岁岁听闻此事后,主动请缨前往疫区。皇帝面露担忧之色,坚决不同意:疫区危险重重,你一介女流,怎能涉险前去岁岁却坚定地说道:父皇,如今疫病肆虐,百姓深陷水火之中,儿臣学了诸多治国理政之法,此时正是应当挺身而出之时。儿臣定会小心行事,恳请父皇恩准。皇帝见女儿态度坚决,眼中满是为百姓担忧的急切,最终无奈点头应允。
岁岁带着太医院精心挑选的几位太医以及大量的药材物资,火速赶往疫区。抵达之后,她立刻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岁岁首先组织人员对病患进行集中隔离,防止疫病进一步传播。同时,她和太医们深入病患中间,仔细观察症状,详细记录病情发展,日夜研究治疗方案。
经过数天的努力,太医们终于在一种常见草药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对疫病有显著疗效的药剂。然而,要大规模救治病患,所需的药材数量极为庞大,当地的药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岁岁当机立断,一边派人快马加鞭回京城请求支援药材,一边发动当地百姓,在周边的山林中寻找所需草药。她亲自带领一队人马,深入山林,指导百姓辨认草药。在寻找草药的过程中,岁岁不慎滑倒,扭伤了脚踝,但她不顾疼痛,坚持指挥工作。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药材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药剂开始大规模熬制发放,病患们服用后,病情逐渐好转。同时,岁岁还组织百姓对疫区进行全面消毒,普及卫生知识,教导大家如何预防疫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患病的人数逐渐减少,最终这场可怕的疫病被成功击退。疫区的百姓们对岁岁感恩涕零,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岁岁立碑纪念,将她视为拯救他们于危难的再生父母。
岁岁回到京城时,受到了百姓们夹道欢迎。皇帝望着历经辛苦却满脸坚毅的女儿,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经过这场疫病的考验,岁岁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