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学校的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在向小学的方向走。
小学这个地方确实不错,不光工作轻松,工分也比别的地里的分高。
周玉龄原本在村子里的口碑就不错。
再加上她在学校招考这一次的事情里办的漂亮,所以知青们都更加对她服气。
尤其是她关于毛主席的那一番言论,连支书听了都忍不住为之动容,还不住地感慨,不愧是来农村下乡的好同志。
觉悟就是不一样。
现在连蒋月桂那个搅屎棍,也被清除出去。
张老大她也有接触过,一个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知识分子,身上有几分傲骨,平日里总是戴着一副眼镜,就是老好人的性格。
这下子连最头疼的同事关系都没有了。
周玉龄怎么想都觉得舒服。
等真正到上课的时候,她看着台下零零散散坐着的十几个学生们,心里不免动容。
一年级的孩子是四个流着鼻涕还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越往高年级,学生的数量就越少。
一到六年级的孩子们全部都坐在这一间教室。他们的皮肤都是常年跟着大人屁股后面拾麦穗晒出来的黑皮肤。
脸上和衣服上都脏兮兮的。
在村子里,尤其是年纪大的孩子,愿意让他们上学的家长非常少。
但凡在家里能做点农活,都比送到学校上学强。
上学没有工分,分不到粮食。
周玉龄暗暗下定决心,她一定要把这些孩子们教好,只要她教出成绩了,家长们也就愿意让更多的孩子来上学。
以后他们都有机会去参加高考。
毛主席为什么让知青下乡,为的就是这些农村的孩子们学到知识,等到人才选拔的时候,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有竞争力。
周玉龄下课之后,跑到校长办公室。
这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间破瓦房,比学生们上课的教室还要破。
之前,刘翠英说要给周玉龄走后门,她根本没答应。
校长的口碑在村子里是很不错的,至少也确确实实是一个热爱教育的教师。
校长!
周同志,怎么了
校长上次也见识过她的厉害,不知道这第一天来学校教书,这个周同志又怎么了......
校长一阵头大。
校长,我想编写一套教材给孩子们用,让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知识都在一本书上,以后每个孩子一个人只要一本书就能涵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知识。
什么校长被她的这个想法惊掉下巴,这个工程量非常大的,一个人做完这么多书,他简直不敢想。
我想试试,农村的孩子本来就不如城市的孩子资源好,我希望能给他们写一本适合他们进度的教材。
周同志,你的心是好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能独立完成这件事情,不妨就放开手去试一试。校长也为之钦佩。
能认真做实事的人,他很敬重。
但是你就算这么做了,也没有额外的工分。校长还是好心劝说了一下。
和工分没有关系。周玉龄坚定地说,我希望我教出来的学生是能在城市里考试,并且能够和城里的学生竞争的!
看到她这么认真的样子,校长也不自觉热血起来。
但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您的帮助,我想知道如果我写出来之后,要怎么复印给孩子们呢周玉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