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8章  棍棒底下出孝子

胡惟庸盯着跪在面前的儿子,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的种种,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我这辈子,上过战场,混过官场,风光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君王,安抚群臣。”
“世人都说我胡惟庸有手段、有能力、平步青云,深得皇帝信任。”
“可我自己却觉得,我没什么本事!”
他转过头,冷冷地瞥了胡仁彬一眼。
“我连个儿子都教不好,哪来的脸说自己有本事?”
“我管过你、骂过你、罚过你,可你不仅没成才,反倒成了个给家里、给我惹祸的混账。”
“之前在大牢里,我跟府尹说的话,不是装模作样,我是真想杀了你!”
胡仁彬听到这话,整个人都僵住了,慌乱地抬头看向胡惟庸,张了张嘴,想要辩解。
可胡惟庸一挥手,直接打断了他。
“不用求饶。”
“再多的理由、再多的借口,对我都没用!”
“你最后的表现就是,你被自己的愚蠢送进了大牢,还连累了我!”
胡惟庸长叹一声,仿佛要把胸中的郁结全都吐出来。
随后,他拿起一根绑在一起的藤条,在手里掂了掂。
“我思来想去,既然以前教你没教好,那就说明我的方法不对。”
“索性,我也不想再费心思了,反正我也不指望你成才。”
“那就只剩下一条,打,往死里打!”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不求你成才,甚至不指望你孝顺,但至少得让你学会不给家里惹祸!”
话音刚落,胡惟庸举起藤条,在胡仁彬惊恐的目光中,劈头盖脸地抽了下去。
胡惟庸可不是装样子,他是真下了狠手。
最近这段时间,胡大老爷在享乐之余,还迷上了种地,身体倒是锻炼得不错。
这一顿抽,藤条挥舞得虎虎生风。
胡仁彬刚开始还能咬牙硬撑,但没几下就抱着脑袋,哭爹喊娘地求饶了。
疼,钻心的疼!
“爹,爹,爹,爹我错了,别打了,我错了!”
“爹,求你了,孩儿真的知错了!”
“爹啊,饶孩儿一回吧,孩儿再也不敢了!”
“爹……”
胡仁彬见惨叫和哀嚎毫无作用,索性撕下最后一点尊严,直接求饶了。
胡惟庸此时也有些气喘吁吁了。
毕竟打人这事儿,打几下似乎不费劲,可要是打上一阵子,那可真不是一般的累。
就在这时,一道淡蓝色的光屏突然一闪,出现在他眼前。
【恭喜宿主,日常管教子嗣成功,奖励腰力+10】
看着这行字,胡惟庸愣了一下。
啥?
打这混账儿子还有奖励?
而且奖励的是……腰力?
啧啧,这奖励,有点意思啊!
不过我喜欢!
他转过头,看着满脸泪水的胡仁彬,嘴角露出一丝舒心的笑容。
儿子,别急,别慌,这是父亲大人对你的爱啊!
(本章完)
------------
管教儿子顺便还能活动筋骨、撒撒气的胡惟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收获系统奖励。
而且还是个这么“活力四射”的奖励。
顿时,胡惟庸的脸色变得有些玩味和复杂。
虽然刚才打人的时候,确实感觉到了一丝痛快。
好在这玩意儿只有自己能看见,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胡惟庸当即踹了胡仁彬一脚,吩咐他老老实实跪在祠堂反省,随后把藤条往旁边一扔,转身出了祠堂。
他有些好奇。
这可是系统奖励啊,胡惟庸很想知道这奖励到底是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
正好,昨天娜娜还嘴硬说能跟自己单挑来着,啧,这不巧了嘛。
伴随着一阵指令,娜娜所在的小院不多时便响起了一阵阵的学猫叫。
这只金毛碧眼的波斯猫,今天可谓是在主人手里吃了大亏了。
往日里本就按摩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主人,今儿个更是左一个铁板桥,右一个连环顶。
那腰杆子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连绵不绝,雄浑有力。
夜晚,胡惟庸胡大老爷停歇多日的胡府后院一挑三格斗赛再度开战。
双方你来我往,奇招频出,却又心有灵犀,堪称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最终,胡惟庸对系统的奖励感到十分满意,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顺便默默给自己增添了一项日常活动。
完)
------------
胡府的事情,只有胡府的人知道。
虽然这些事肯定会传到高高在上、俯视大明官员和百姓的皇帝朱元璋耳朵里,但胡惟庸并不在意。
有些事,本来就想让朱元璋知道。
谁还没点演技呢?
他胡大老爷,好歹也是看过不少戏的人。
而在应天府的皇宫里,朱元璋正饶有兴趣地听着李善长的汇报。
作为当朝丞相,李善长不仅要辅佐皇帝,还要管理群臣,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他需要实际参与到各种事务中。
可以说,只要李善长看到的活,他都有权插手,对方还得特别听从他的意见。
因为那时候的李善长,代表的是皇权。
但此时,他的角色不同了。
现在的他,是代表群臣向朱元璋汇报最近的政务。
虽然还有专门的奏折和各部分的奏报,但作为丞相,每隔一段时间汇总工作是他的职责。
不过,李善长的汇报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滔滔不绝。
朱元璋时不时会根据他汇报中的某句话,甚至某个词,直接发问。
朱元璋问的问题,都是直指核心或要害的地方。
要不是李善长确实有些能耐,面对朱元璋这样锐利的皇帝,恐怕早就乱了阵脚。
这一汇报,足足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
君臣二人丝毫不敢松懈,逐一梳理着大明上下的大小事务。
等到厚厚的奏报终于讨论完毕,两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看着眼前略显疲惫的李善长,朱元璋竟一时觉得有个丞相似乎也不错。
但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朱元璋迅速掐灭了。
丞相能做的事,难道分给六部尚书就做不了吗?
权力集中在丞相一人手中,与分散到六部尚书手中,差别可太大了。
所以,丞相这个位置,无论如何都得废除。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仿佛不经意地问道:
“善长,之前胡惟庸家那小子出事儿,你可曾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