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 第104章 母子情深

刘恒都许久没去拜见薄太后了,薄太后也想儿子了。
但儿子太过辛苦,薄太后不想让儿子跑来跑去,于是亲自熬了一碗粥,带了过来看看儿子。
未央宫。
“咳…咳咳咳……”
刘恒伏在桌案上,虽然时不时的会咳嗽两声,但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全神贯注地批改着奏章。
自从汉匈战事起后,刘恒每天只睡一两个时辰,不仅要忙着处理全国的事务,还要时时关注前方的战争情况。
薄太后看了好不心疼,但她没有上前打扰儿子,只是端着粥在一旁默默等候。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粥都凉了,薄太后只得让人拿去热热。
“母后?您怎么来了?”
刘恒听到了母后的声音,这才注意到母后来了,赶紧放下笔下来迎接。
“没事没事,你忙你的,母后就是做了一碗热汤,想来看看你,你许久不来拜见母后,母后也想你了。”
刘恒脸一红,事情太多,自己已经许久没去母后那请安了。
刘恒满脸带着憔悴,双眼里布着血丝,头发胡须都白了半数,眉目之间无不体现着倦意。
仅仅半年没见儿子,薄太后觉得儿子像老了好几岁。
自己和儿子站在一起,或许外人都分不清,谁才是年纪大的那一个。
“儿啊,事情再多也要注意休息,何必如此辛苦呢?”薄太后看着儿子劳累的样子,鼻角生出一股酸意,竟控制不住的哽咽起来。
刘恒轻哀一声,上前抹了抹母后眼角的泪花,“让母后担心了,可这都是孩儿的责任,皇位非我所欲也,但我担了这个责任,就要尽力做到最好,苦些累些没什么。
只要天下百姓能过得好,江山社稷能够稳住,孩儿的付出就值了。”
儿子是个犟种,薄太后知道自己说了也不管用,只得将热好的粥端来,缓解下尴尬的气氛。
“儿啊,喝口热粥吧,母后亲手做的,尝尝味道怎么样?”
刘恒怔了怔,似是想到了什么,双手托着将碗接了过来。
“这碗粥……”
这碗粥,一下把刘恒的思绪拉到了20多年前。
那时自己还是代王,母后为了防止将多年的厨艺丢掉,经常亲自下厨,给自己和舅舅熬热粥喝,自己和舅舅在一旁争抢着。
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是刘恒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若有机会真想再回去体验一下。
自从登基后,刘恒再也没喝过这碗粥。
也再没有人能和自己抢粥喝了,自己可以一口气喝一大碗。
没想到跨越了二十年,自己还能喝到这碗粥,真的想想就幸福。
但是,自己再也没有喝下这一大碗粥的胃口了……
……
刘恒抿了一小口,依旧是儿时的味道,可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感觉。
只喝了半碗,刘恒就喝不下去了。
上了年纪,确实没有胃口了。
“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很好喝,母后的厨艺并没有退步,可孩儿实在喝不下去了。
先放在这吧,孩儿要继续忙了,等孩儿忙完让人拿去热一下,会把它都喝光的。”
刘恒说完,回到座位上提起笔,继续头也不抬地忙碌了起来。
薄太后看了儿子一眼,想要开口再说些什么,可千言万语汇到嘴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
“拜见太后。”
薄太后回到长乐宫,立马召来了苏云。
“免礼免礼,快请起,苏卿你来得还真快啊!”
对面前这位太后,苏云只有满满地好感。
汉代的皇后、太后多多少少都会干涉朝政,甚至权力大到可以废立皇帝,唯独薄太后是个例外。
他不仅教育出了文景两代帝王,更是将“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贯彻了终生,可以说大汉能有“文景之治”,这位薄太后至少占一半的功劳。
“臣手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一会儿还要去陛下那,不知太后唤臣来有何事啊?”
薄太后上前,朝苏云深深鞠了一躬。
“太后,这如何使得?哪有太后如此对臣子的道理……”
苏云话还没说完,被薄太后打断了。
“恒儿实在太过劳累,再这样下去,身体绝对受不了的,哀家劝他也不管用,况且哀家一介女流也不能干政。
哀家知道恒儿就听你的话,你好好劝劝他,让他别这么干了,这20年如一日的生活,我实在是心疼他……”薄太后双手颤抖着,早已泣不成声。
薄太后是最早知道苏云和刘恒关系的,这些年苏云对刘恒的好,她都看在眼里。
她从来没有把苏云当过外人,因此在苏云面前流露了真情。
“别人争抢的皇位,在我看来,不过我儿的枷锁,早知如此,不如继续做代王……”
弟弟已经成为了皇权的牺牲品,若儿子再走在自己前面……
在苏云眼中,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苏云不能伤了一位母亲的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