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我发现这样太拖沓,有很多地方太水,细节描写太多,大家看起来也不舒服,所以我干脆就对半砍了许多。
像离开长安,在山上待的那四年,就有许多事情就让我删掉了,一笔带过。
毕竟扳倒吕家才是大家喜欢看的,也是这一卷的重心。
这里呢,还是继续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解答一下大家对这一卷里不明白的地方。
毕竟这一卷留了太多的疑问,要到下一卷文帝登基才开解释,这里先给大家讲讲,帮助大家更好地看接下来的剧情。
1、主角为什么不改变历史啊?(这也是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
答:不是主角不改变,是刘邦和吕后他们二人的政治手腕都很到位,许多的问题都做得无懈可击。
刘邦不用解释了,我之前说过了,在这要说一下吕后。
她前期杀戚夫人杀刘如意,那都没有问题啊,就戚夫人和刘如意做那些事,换你上去,你也得除掉她们,毕竟任谁也不可能留着自己的政敌,搁那耀武扬威。
况且刘如意占据的,那可是天下最富庶的赵国,不开玩笑,当时赵国的一个郡的经济水平,就可以抵上代国整个国家的。
毕竟我们是站在后世的视角看问题,在吕后的眼里,她肯定是活不过自己的儿子的,自己的儿子太过仁慈懦弱,她必须替儿子扫除这个祸患。
这一段我是比较站吕后的,毕竟吕后做的也不是太过分;
像刘恒一家,吕后就放过了他们,因为他们不争,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活到了最后。
说明吕后心也不是很坏,就是想打击政敌,稳固儿子的江山而已。
至于后面除掉刘邦的实施,再加上运气好,吕禄又犹豫不决,才能这么快平定了吕家。
你别看主角好像没有发力,一直在宫里挟持太后,其实整个过程都是主角策划的,没有控制住吕后这一关键行为,后面的一切就无从发生。
按刘邦的话来说,在这一次倒吕行动中,实际上苏云扮演的就是猎人的角色,而周勃陈平就扮演的功狗的角色。
所以说,现在你还觉得主角没有发挥作用吗?
2、这些历史人物的死都是有考证的吗?有没有看历史书?
答:作者是学历史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只要没有改变的历史人物,全部都是按照历史上的时间去写的。
另外还有谥号等等,作者在此保证全部都是查阅过资料的,不会有任何错误。
3、主角手中有权力,为什么不早早发动政变?一直拖到12年后呢?
答:因为单单靠主角,一个人是没办法发动政变的,这场诛吕行动几乎动员了朝廷上下所有的人,要逼着所有人站队,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得到的。
吕后登基后保证了所有功臣的利益,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大臣们纷纷投靠了吕后,吕家的实力很强,主角就是想动手,也没办法呀。
如果不是吕后做的太绝,又动了功臣集团的蛋糕,那功臣集团说不定就不动手了,不要把功臣集团想的太好,他们肯定也是优先保证自己的利益。
有了主角挑了大梁,这件事才能够提前组织起来,在公元前184年发动,提前了四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周勃说了一句话,说主角才是这次诛吕行动的最大功臣,你以为这句话是在赞美主角吗?
恰恰相反,这句话是在恶心主角。
人家诸吕并没有发动什么政变,但是功臣集团看不惯吕家的行为,从而集体抱团把吕家干掉了,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周勃是想把这屎盆子扣到主角头上,让人家都知道这是主角干的,有事找主角。
只是周勃没有想到,迎来的汉文帝和主角有那么深厚的关系,这句话反而推动了主角成为历史的权臣。
我们学历史,看历史,千万不要带入封建帝王和王侯将相的视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