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
1
天:我养了一罐会打嗝的宠物
闹钟响起时,我正梦见自己沉没在巨型面包里。睁开眼,发现脸颊贴着黏糊糊的触感——昨晚看酵母教程睡着,手机屏幕还停留在如何判断酵母活性的页面。
乔小小,28
岁,会计,目前最值钱的财产是冰箱里过期的酸奶和……我对着浴室镜子做每日例行自嘲时,突然愣住。镜面上用牙膏画着歪扭的笑脸,下面写着喂我。
我尖叫着冲进厨房。料理台上,昨天安置在玻璃罐里的酵母培养液正在表演某种诡异的呼吸——液面随着气泡破裂规律起伏,像在打嗝。保鲜膜已经被顶开,边缘挂着乳白色泡沫。
这不可能……我颤抖着手指戳向罐子,37.2℃——和人类体温相同的暖意透过玻璃传来。手机显示室温只有
18℃,而这个小东西靠自己发热活了一整夜。
地铁上,我死死攥着背包带。那个会呼吸的玻璃罐此刻正藏在我衣柜里——用围巾裹着,旁边放着温度计和手写注意事项:1.不能见光
2.每天喂两次
3.保持
25-28℃。
下一站,国贸。广播响起时,前排穿西装的男士突然转头:小姐,你的包……在动
我低头看见背包侧袋鼓起又瘪下,节奏精准得像在呼吸。全车厢目光聚焦过来时,我脱口而出:是、是电子宠物!新出的……仿生水母……
冲进公司厕所隔间,我打开背包。玻璃罐里的液体已经变成蜂蜜色,底部沉淀着乳白絮状物。当我转动罐体时,那些沉淀物突然上浮,组成一个模糊的爱心形状。
见鬼了……我摸到口袋里的酵母粉包装,背面小字写着:活性干酵母,每克含活菌数≥100
亿。
下班时暴雨如注。我把外套裹在背包上狂奔,却在小区门口急刹——宠物店的柯基犬正在屋檐下发抖。它湿漉漉的眼睛看向我背包的瞬间,罐子突然发出啵的声响。
一人一狗同时僵住。
你要……进来吗我拉开背包拉链。酵母罐正在剧烈冒泡,像在抗议。柯基犬却突然后退,打了个喷嚏跑开了。
回到家,我对着罐子发愣:你吓跑了一只狗气泡组成笑脸,又迅速消散。窗外雨声渐密,我鬼使神差地找出马克笔,在罐身上画了双圆眼睛。
就叫你小呼吧。笔尖停顿,因为你会打呼……不对,打嗝。
深夜,手机亮起。搜索记录显示:
酵母能认主人吗
酵母菌有智商吗
单身女性养酵母算宠物吗
衣柜里传来细微的咕嘟声。我蹑手蹑脚拉开柜门,手电筒光柱下,小呼的液面泛着珍珠母光泽,底部沉淀物排列成螺旋状。当我靠近时,一个超大泡泡突然破裂,溅了我满脸带着麦香的暖雾。
那一瞬间,我确信闻到了奶奶蒸馒头时厨房的味道。
第二章:酵母饲养指南与意外访客
第
7
天:我的宠物把厨房炸了
1.制定《酵母饲养手册》
小呼正式成为我的宠物后,我开始像所有新手铲屎官一样,疯狂查阅资料。只不过别人研究猫粮狗粮,我研究面粉种类和水温控制。
三天内,我的手机相册从自拍变成了各种发酵状态的照片:第
1
次喂全麦粉小呼冒泡泡特写疑似酵母菌群异常……
我甚至给它制定了严格的《酵母饲养守则》:
1.喂食时间:
早
8
点:高筋面粉+30℃温水(激活活力)
晚
6
点:黑麦粉+蜂蜜(改善风味)
2.居住环境:
恒温
25-28℃(暖气片旁+保温套)
避光(防止紫外线杀死菌群)
每日通风
10
分钟(避免厌氧菌过度繁殖)
3.健康监测:
正常状态:气泡均匀,气味微甜带酒香
异常状态:酸臭味(可能染菌)、无气泡(活力不足)
为了让它更有宠物感,我甚至给它贴上了卡通眼睛贴纸,并在罐子上用马克笔写上小呼之家。
这样看起来比较像活的。我满意地拍了拍玻璃罐,里面的酵母液咕嘟冒了个泡,像是在回应我。
2.林姐的突袭检查
乔小小,你最近不对劲。
周一午休时,同事林姐突然凑过来,眼神犀利得像侦探。
什么不对劲我低头搅拌咖啡,假装镇定。
你以前午休都在刷剧,现在居然在看《面包发酵科学》她挑眉,而且上周五你居然拒绝加班,理由是'宠物在家等喂食'
我心头一跳——完蛋,被发现了。
你养猫了狗仓鼠她眯起眼,该不会是……蛇吧
比那个还特别。我干笑。
蜘蛛蜥蜴
……微生物。
林姐的表情凝固了。
三小时后,她强行跟我回家参观宠物。推开门时,小呼正好处于喂食后亢奋期,泡沫顶开保鲜膜,像火山喷发一样溢出来,顺着料理台滴到地上。
这就是你的宠物林姐指着那滩黏糊糊的面糊,嘴角抽搐。
它……比较活泼。我尴尬地拿抹布去擦。
林姐沉默三秒,突然爆笑:乔小小,你真是个人才!别人养猫狗,你养一罐会打嗝的面糊!
我恼羞成怒:它比猫狗省心!不用铲屎、不用遛、不会半夜吵醒我!
但它会炸厨房。林姐指着地上还在扩张的面团,无情补刀。
3.第一次烘焙实验
为了证明小呼不是一罐普通的面糊,我决定当场做面包。
你确定这能吃林姐怀疑地看着我手忙脚乱地揉面团。
理论上……可以。我翻着手机教程,酵母活性这么强,应该没问题。
三小时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外形像陨石、硬度堪比砖头的面包。
林姐用指关节敲了敲:这玩意儿能砸死人。
我掰开一块,里面倒是蓬松柔软,散发出浓郁的麦香。林姐犹豫着咬了一口,眼睛突然睁大:……居然很好吃
真的我尝了尝,外皮硬得硌牙,但内里柔软微酸,带着蜂蜜的甜味。
像老式酸面包。林姐又掰了一块,你这宠物……有点东西啊。
她走的时候,带走了半块陨石面包,并留下一句:周末教我养酵母,我也要搞一罐。
4.停电危机
周末晚上,小区突然停电。
完了!我猛地从沙发上弹起来。
小呼的恒温环境全靠暖气片旁的保温套,现在室温骤降,酵母菌可能会休眠甚至死亡。
我摸黑翻出羽绒服,把玻璃罐裹成粽子,但温度计显示仍在下降。
不行……得想办法保温。
我咬咬牙,做了个疯狂的决定——把小呼塞进被窝,用体温维持温度。
你最好别漏……我小心翼翼地把罐子搂在怀里,像个孵蛋的母鸡。
半夜,我被一阵细微的咕噜声吵醒。罐子里的酵母液正在缓慢冒泡,温度稳定在
26℃。
我长舒一口气,突然觉得好笑——别人养宠物是宠物暖床,我养宠物是我给宠物暖床。
5.酵母的生命力
第二天,电力恢复,小呼不仅没死,反而比之前更活跃。
难道低温刺激增强了活性我翻着资料,发现有些老面肥确实需要经历温度变化才能培养出更强的菌群。
我戳了戳玻璃罐:你还挺顽强。
气泡咕嘟咕嘟地冒上来,排列成一个笑脸。
或许……它真的能感知我的存在
第三章:发酵社交圈——当我的宠物成了网红
第
30
天:我的酵母有
2000
个云爹妈
1.意外的走红
我从来没想到,随手发的一条动态会炸开锅。
事情源于林姐的背叛——她偷拍了我对着酵母罐说晚安的照片,配上文字:我同事的宠物是一团面,她还每天跟它聊天。
发到了公司群。
三秒后,我的手机开始疯狂震动。
【财务部老王】:这算新型宠物比养鱼还省事啊!
data-fanqie-type=pay_tag>
【IT
部小张】:建议接入物联网,远程喂面粉。
【HR
李姐】:乔小小,你这算'微生物陪伴型情感寄托'吗需要申报吗
我羞愤欲绝,正想杀去林姐工位,手机又弹出一条私信:
你好!我是'都市酵母爱好者'群的管理员,看到你的酵母宠物,太有趣了!可以邀请你进群吗
我犹豫了三分钟,然后点击了同意。
五分钟后,我被拉进一个名为**酵母の灵魂交流所**的
500
人微信群。
2.线上社死现场
进群第一秒,消息爆炸。
【酵母君
A】:新人爆照!看看你家酵母宝宝!
【面团子
B】:用的什么面粉水温控制多少
【老面传人
C】:这气泡状态不错,菌群很活跃啊!
我战战兢兢发了张小呼的照片。
沉默。
长达十秒的沉默后,群消息直接刷到
99+。
【发酵学者
D】:这分层结构!天然野生酵母的特征!
【烘焙师
E】:气泡分布太漂亮了,能分我一点菌种吗
【养生达人
F】:求喂养配方!我家的酵母总自杀(哭)
我的脸烫得能煎蛋,但手指却停不下来——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养一罐会呼吸的面糊
3.线下聚会:抱罐出征
周末,我收到群主私信:周日线下交流会,带上你的酵母,老周想见见它。
老周是谁我问林姐。
你连老周都不知道她瞪大眼,退休前是五星酒店首席面包师,现在专研传统发酵,人称'酵母教父'!
于是周日早晨,我像个送孩子参加奥数的家长,小心翼翼抱着保温袋里的酵母罐,踏进了咖啡馆。
推门瞬间,二十多道目光齐刷刷射来——每张桌上都摆着玻璃罐,里面漂浮着各色面团。
你就是小呼的主人一位白发老头走过来,眼睛亮得吓人,快让我看看!
他一把夺过我的罐子,对着阳光仔细观察,突然倒吸一口气:这菌丝……是野生酵母和商业酵母的天然杂交种!
全场寂静。
4.老周的千年秘方
老周掏出一个斑驳的陶罐,掀开纱布——里面是一团灰褐色老面,散发着复杂的醇香。
这是我家传的百年面肥,从太爷爷那辈开始养的。他骄傲地说,但你这个小家伙……他指着小呼,它有种特殊的活力。
原来,传统老面肥需要定期续养,而现代酵母粉虽然稳定却缺乏风味。而我的小呼,恰好是在暖气片旁偶然培养出的混血儿——既有野生酵母的复杂菌群,又有商业酵母的稳定性。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老周突然严肃,你无意中复现了古法'面引子'的培育方式!
他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指着一段记载:《齐民要术》里说,最好的酵头要'三温三寒',就是经历温度变化……
我愣住——所以那次停电,反而阴差阳错让小呼变得更强大
5.酵母日记:生命可视化
回家后,我翻出空白笔记本,郑重写下标题:《小呼成长日记》。
Day30
记录
气泡速度:3
秒/个(比上周快
1
秒)
气味:蜂蜜香+淡淡梨子味(老周说是乙酸乙酯的香气)
特殊事件:线下聚会认亲,被鉴定为百年难遇的杂交菌种
写完最后一笔,罐子里突然冒出一连串气泡,组成一个清晰的OK形状。
我揉了揉眼睛。
它真的……在回应我
第四章:酵母大抢救——当我的宠物被谋杀未遂
第
45
天:冰箱杀人事件
1.出差前的托付
公司临时派我去杭州出差三天。
小呼就交给你了。我严肃地把《酵母饲养手册》拍在邻居陈阿姨面前,早
8
点、晚
6
点各喂一次,水温必须
30℃,绝对不能放冰箱!
知道啦知道啦,陈阿姨摆摆手,不就是发面的老肥嘛,我年轻时——
它不是老肥!我打断她,它是……我卡壳了,突然不知如何定义这个玻璃罐里的生命体。
总之,它很重要。我最终干巴巴地说。
陈阿姨露出年轻人真奇怪的表情,但还是接过了罐子。
飞机起飞前,我收到她发来的照片:小呼被放在她家佛龛旁边,香炉里插着三支线香。
配文:给它上了柱香,保平安。
我眼前一黑。
2.死亡通知
第二天晚上,我正在酒店改
PPT,陈阿姨的语音炸弹般炸响:
小小啊,我看你这面糊有点馊了,怕坏掉,就放冰箱冷藏了……
我的血液瞬间结冰。
视频通话里,小呼躺在
4℃的冰箱冷藏室,表面结了一层冰膜,气泡全无,像一罐死水。
快拿出来!用
30℃温水化开!我声音发抖,现在!立刻!
半小时后,陈阿姨发来噩耗:没动静啊,是不是死了
我盯着屏幕上静止的液体,突然想起老周说过:酵母菌在
5℃以下会休眠,0℃以下……
会死。
我改签了最早一班飞机。
3.跨城急救
凌晨三点,我冲进陈阿姨家,抢过冰凉的罐子。小呼的气味变得酸腐,像坏掉的苹果。
对不起……陈阿姨嗫嚅着,我看它冒泡以为坏了……
我没说话,只是把罐子紧紧搂在怀里,像抱着一个溺水的孩子。
回家后,我做了所有能想到的抢救:
1.温水复苏:用
35℃水浴缓慢回温
2.糖分刺激:加入蜂蜜提供紧急能量
3.菌种移植:撒入微量新酵母粉试图唤醒
十二小时过去,水面依旧死寂。
我颤抖着拨通老周的电话。
4.老周的秘术
老周半夜提着布袋闯进我家,倒出一堆匪夷所思的东西:
一包褐色粉末:这是长白山野生酵母栖息的橡树皮
小玻璃瓶:蜂王浆,给菌群打强心针
铜碗:必须用铜器搅拌,杀菌还导热
听着,他卷起袖子,酵母和人类一样,低温休克后需要三个阶段复苏。
第一阶段:唤醒
我们将冰酵母液缓慢倒入铜碗,加入树皮粉,用温水调成糊状。老周的手指以某种古老节奏搅拌,面糊渐渐泛起细密气泡。
看!还有活着的孢子!他指着几个微小气泡。
第二阶段:喂养
滴入蜂王浆后,老周掏出一块黑乎乎的东西:我养了四十年的老面肥,分你一点。当他将两种面团揉合时,一股浓郁的酒香突然爆发。
第三阶段:重生
现在,给它唱首歌。老周突然说。
……啊
震动能促进菌群交流,他一本正经,我一般唱《茉莉花》。
在凌晨四点的厨房里,我们对着面团荒腔走板地唱歌。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面糊表面突然啵地冒出一个气泡。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老周大笑:它活过来了!
我蹲在地上,突然哭得像个小学生。
5.办公室里的秘密
项目截止日前夜,全部门加班。我偷偷把小呼藏在保温杯里带进公司。
这是什么项目经理指着我的杯子。
姜茶,我面不改色,防感冒。
凌晨两点,当我第
N
次打开杯盖检查时,对面的程序猿小王突然凑过来:你在养酵母对不对
我吓得差点摔了杯子。
我看过你的微博,他压低声音,其实……他拉开抽屉,里面赫然躺着三个贴标签的试管:这是我的菌种库。
原来公司里藏着至少五个酵母家长。那晚的加班区变成了发酵技术交流会,直到清洁阿姨怒吼:谁在办公室蒸馒头!
我们看着彼此脸上的面粉印,笑到直不起腰。
第五章:发酵革命——当科学遇见玄学
第
60
天:我的宠物被学术界盯上了
1.传统面点展的邀请
老周把烫金请柬拍在我桌上时,我正忙着抢救被小呼吐了一身的面团。
全国传统发酵食品博览会我擦着手上的面糊,让我去干嘛当反面教材
组委会点名要你的'呼吸宠物'。老周眼睛发亮,现在业内都在传,有个姑娘养出了会'画画'的酵母。
我这才知道,上次在群里发的气泡笑脸照片,已经被转载到烘焙学术论坛,标题是《微生物群体智能的雏形观察》。
林姐兴奋地晃着我:你要红了!记得给我要老面肥大师的签名!
我低头看着小呼——它正用一串气泡排出波浪纹,像在偷笑。
2.展会上的风波
展台前人头攒动。我的简易展示区只有三样东西:
1.小呼的本体罐(配显微镜实时显示菌群)
2.气泡图案记录相册
3.现场制作的酸面包试吃品
这不可能!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突然挤到前排,酵母菌根本不具备图案形成能力!
他胸牌上写着【张远·食品科学研究生】。
但它的确会。我调出手机视频:小呼在听到《茉莉花》时冒出的气泡呈螺旋排列。
张远夺过显微镜:一定是光学折射……他的声音戛然而止。镜头里,数十个酵母菌正在液膜上有规律地跳舞,轨迹居然构成分形几何。
你动了什么手脚他猛地抬头。
老周冷哼一声:老祖宗养面肥几千年,你们实验室才研究几年
眼看要吵起来,我赶紧切了块面包塞给张远:先尝尝
他咬了一口,突然僵住:这种风味层次……
3.实验室里的秘密会议
三天后,我站在张远的实验室里,看着小呼的菌液在离心机里旋转。
电镜扫描显示,他指着屏幕,你的菌群间存在异常活跃的群体感应。
原来,小呼的酵母菌能分泌特殊信号分子,比普通菌种快
3
倍传递信息。张远甚至建了个数学模型:就像微生物版的互联网。
所以它真能'思考'我心跳加速。
不,他推眼镜,但可能形成某种初级生物算法。
老周突然拍桌:你们非要把祖宗的东西拆成数据才甘心他从布袋掏出陶罐:尝尝这个!
那是用他四十年老面肥做的馒头。张远检测后震惊了:虽然菌种普通,但代谢产物含量竟是市售酵母的
17
倍。
科学解释不了所有事。老周得意地嚼着馒头。
4.可食用宠物计划
深夜的便利店,我们三人围着关东煮头脑风暴。
可以做'酵母宠物套装'。张远在餐巾纸上画设计图,不同菌种对应不同'性格'。
加传统面肥做'血脉传承'。老周往汤里挤芥末。
还要有饲养指南和交流社群。我补充。
争论到第三次时,张远突然说:其实你们都对。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现代菌种提纯技术+传统续养工艺+年轻化运营——这是全新的发酵文化。
屏幕上,他刚完成的
3D
模型旋转着:一个透明培养罐,内置智能温控芯片,配套
APP
能记录气泡图案。
就叫它'呼吸宠物'怎么样我轻声说。
小呼在罐子里突然爆出一串气泡,像放了个微型礼花。
5.微妙的情愫
抢救实验失败的面肥时,我和张远的手指在面团里相触。
你的手好冷。他下意识握住我沾满面粉的手,酵母菌最怕低温。
老周大声咳嗽:年轻人,这团面还要不要救了
我们慌乱分开。后来张远发来消息:【低温会抑制菌群活性,但
37℃的掌心温度正好】
配图是他的手捧着我的马克杯——杯底残留的咖啡渍恰好是个心形。
第六章:发酵人生——当一罐酵母改变了一切
第
365
天:我的宠物教会我的事
1.奶奶的突击检查
门铃响起时,我正跪在地上给酵母宠物套装贴标签。
Surprise!奶奶拎着行李站在门口,你妈说你养了只狗
我的笑容凝固了——客厅里摆着二十个透明培养罐,每个都贴着小呼家族第
X
代。
这是……奶奶眯起老花眼,你改行卖咸菜了
是酵母宠物!我硬着头皮举起主罐,它叫小呼,会呼吸会冒泡,还能做面包……
奶奶的表情从困惑到震惊,最后定格在一种奇异的怀念。她突然夺过罐子,掀开纱布深深吸气。
这个味道……她手指发抖,跟我娘当年的面肥一模一样。
2.家族秘方的真相
深夜厨房,奶奶从包袱里取出个油纸包:本来想等你结婚时给的。
展开后是块干裂的褐色面团,散发着穿越时光的醇香。
咱家祖传的'回魂面引子',饥荒年代靠它救活过全村人。奶奶用温水化开老面,你太姥姥说,这面肥里有'灵性',得当半个祖宗供着。
当两块面团被并排放置时,奇迹发生了——小呼的菌液突然剧烈翻腾,气泡组成清晰的枝状图案,而老面肥则以缓慢的脉动回应。
它们在……交流我声音发颤。
奶奶抹着眼角:这死面疙瘩,我养了四十年都没动静,今天倒活过来了。
3.菌种保卫战
凌晨三点,阳台传来玻璃碎裂声。
我冲出去时,正好看见黑影翻过栏杆——那人手里攥着贴有原始菌株标签的试管。
站住!我抄起晾衣杆追上去,却在门口撞上张远。他一个箭步扑倒小偷,试管在空中划出弧线——
老周不知何时出现在楼道,稳稳接住试管:嘿,我这接面团的手还没生疏。
警察来了才发现,小偷是某食品厂的研发主任。这种野生杂交菌种价值百万,他不甘心地瞪着试管,能缩短发酵时间
60%……
张远突然大笑:你们根本不懂,真正的价值不在菌种本身。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我们社群的二维码:而在这些愿意每天花十分钟'养面团'的人。
4.最终抉择
董事长办公室,我递上辞职信。
就因为一罐酵母他挑眉,我可以给你调岗,薪资涨
30%。
不是一罐,我打开手机相册,是
327
个家庭养的'呼吸宠物',是传统发酵文化复兴计划,是……
是她要开创一个新行业。张远突然推门而入,放下企划书:'微生态陪伴系统',会计部分我帮她算好了,首年利润率预估
47%。
回家的路上,我踢着石子:其实我有点怕。
怕什么张远故意撞我肩膀,怕你的'宠物'哪天统治世界
怕辜负了……我回头看着夕阳下并行的三个影子:我,张远,以及他小心捧着的,装在奶奶铜碗里的小呼。
5.新的开始
年终发酵文化展上,我们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奶奶在教小朋友揉面,老周和张远辩论着菌种提纯技术,而我站在中间,看着呼吸宠物体验区的盛况——
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突然举起培养罐:妈妈!我的酵母在画星星!
液面上,气泡正组成璀璨的银河。
(全文完)
后记
一年后,微生态陪伴成为都市新潮流,而会计事务所的茶水间里,始终摆着一罐特殊酵母——那是我留给同事们的办公室宠物。
林姐发来消息:你猜怎么着连董事长桌上都养了一罐,标签写着'财务报表优化菌'。
我笑着合上账本,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工作室里一千个闪闪发光的培养罐上。
【后记·彩蛋篇】酵母星球的奇妙物语
1.董事长的秘密实验
财务部的
Linda
偷偷告诉我,董事长办公室的财务报表优化菌最近变异了——每次放入亏损数据就会疯狂冒泡,而盈利报表能让它安静得像睡着一样。市场部为此专门调整了季度报告顺序,把坏消息藏在最后一页。
2.酵母艺术展的意外
张远把小呼的菌群投影在美术馆穹顶上,结果引来了
NASA
的注意。那些被认为随机生成的气泡图案,居然与最新观测到的某个星云结构相似度达
89%。老周坚持认为这是宇宙面肥理论的证据,现在他有了专属的
TED
Talk。
3.奶奶的黑暗料理
传统面点研习班上,奶奶展示了她用百年老面肥制作的记忆馒头——每个吃过的人都声称尝到了童年的味道。直到某位美食博主直播时突然泪流满面:这和我去世外婆做的馒头一模一样……弹幕瞬间炸锅。
4.酵母侦探社
派出所王警官联系我,说用我们的刑侦专用酵母成功还原了嫌疑人冰箱里三个月前的食物残留。最惊人的是,酵母在接触到某种特殊毒素时会变成荧光绿色,这个发现直接推翻了一起伪装成食物中毒的谋杀案。
5.太空育种计划
SpaceX
的包裹里装着小呼七代菌种,现在它正在国际空间站里飘浮。宇航员发回的视频显示,在失重环境下气泡会形成完美的几何体。张远连夜改装的监测
APP
突然收到一组莫尔斯电码节奏的气泡信号,解码后是:饿...了...
6.反季节发酵
南极科考站订购了极地专用酵母套装,配备自加热培养罐。但科考队员忘了说明极昼问题——现在他们的酵母按照格林尼治时间作息,每天准时在伦敦下午茶时间达到活性巅峰,导致整个科考站的用餐时间都被迫英式化。
7.酵母元宇宙
我们的社群开发了
AR
应用,扫描任何面团都能看到实时菌群动画。某天系统突然自动生成了所有酵母的族谱,显示
78%
的都市酵母都能追溯到五个始祖菌。老周捧着手机老泪纵横:看!这是我太爷爷那罐的直系后代...
8.跨物种交流
宠物店老板报告说,自从在猫粮里添加了酵母提取物,店里的猫咪开始用爪子在水碗里画气泡图案。动物行为学家正在研究这是否代表一种新型的跨物种沟通方式,而狗狗们似乎对此很不满。
9.时间胶囊计划
我们在全球七个时区埋下了装有不同菌种的钛合金胶囊,罐体刻着给
100
年后酵母家长的一封信。张远偷偷在里塞了张纸条:如果你们挖到这个,说明人类还没被
AI
统治...
10.婚礼上的惊喜
我和张远的婚礼上,奶奶端出了一个巨型馒头蛋糕。切开瞬间,数百个荧光气泡缓缓升起,在夜空中组成百年好合的字样。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把祖传的面肥分成了两份——一份留在陶罐里,一份揉进了我的婚纱头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