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枳生 > 第五章 螃蟹

第五章 螃蟹
第一次月考之后,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明显重视多了,许多家长以前很久不和老师联系,在微信群里也从不讲话,但是,考试之后,私下联系老师的就多了很多。尤其是那些能考上四百分甚至接近四百分的孩子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成绩忽然前所未有的关心起来。
初三老师开例会的时候,张老师拿起手机,真是怪了,好多家长以前一年也不会私下问一下,现在,每天都有家长找我问自己孩子的情况。
可不是吗?我这半个月收到的私聊,比以前两年半都多。
好多家长在网上给孩子买了一大堆学习资料寄回来,什么黄冈密卷、衡水密卷一大堆,有些家长分不清楚,把高中的资料都寄回来了。
何止?我班上四百分以上的学生,他们的母亲好多都回来了,说是要单独盯着孩子,看能不能考上高中……
以前怎么说都不听,现在这么积极,真是意想不到。
……
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是真的不重视孩子的成绩。家长们主要是看自己的孩子每次都一两百分、两三百分,既没有门路把孩子送去更好的学校,也没有能力单独辅导,久而久之,就认命了:反正也这样了,以烂为烂。
可要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还有一线希望,那他们就来劲了。
从三百多分提高到五六百分,一般人都不敢这么幻想。但是,要从三百多到四百多,努一把力还是可以达到的。本地普高最低录取线也就是四百五十分左右。就算考不上重点高中,但哪怕上了普高,总还有一线希望。
因为家长们的配合度有所增加,昔日肆无忌惮的学生,也不敢再那么嚣张了。以前上课,差生们随意玩手机、随时请假,现在被管得严了,那些考一两百分的学生就集体换到后面,趴在桌上睡大觉,反正我不影响别的同学,老师你也别管我。
例会快结束时,一个家长忽然在群里发难了:你们为什么早不管这么严?早点管,我的孩子还有可能考上高中。现在才严格要求算什么?就三个多月时间了,怎么蹦跶我的孩子也考不上高中了。
家长A:初一初二,你们天天放羊,孩子每科考几分几十分,你们无动于衷,现在忽然搞这些形式主义,有意思吗?
家长B:要不管就一直不管,现在才这么严格算什么?还不是少部分人受益,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简直太不公平了。
家长C:现在许多招考都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哪怕村官也要求大专以上。若是你们早点抓,我的孩子应该能上高中,只要上了高中最撇(差)也可以读个大专。但是现在这么迟了,抓也没用啊。你们这不是害了我的孩子吗?
……
那些差生的家长,眼看好些孩子能上四百分五百分了,羡慕嫉妒的同时,也恨上了。忽然觉得学校极不公平:你们早有这套办法,为什么早不拿出来?你们为什么一开始不严管?现在,获利的只是那几十个孩子,剩下的几十个孩子就该成为垫脚石?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差,那我的孩子差,也能接受。
可现在,凭什么有些孩子慢慢要升上去了,而我的孩子根本没有进步也不可能进步?
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只要有人开始煽动,群体效应就出来了。
一两百分的孩子们的家长纷纷跟上,反正他们很清楚,再怎么着,奇迹也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当然就不惮得罪老师了。
依我说,干脆就别补课了,也别管那么严,以前咋样现在还咋样,别以为区区几个月时间,就真的会出现什么奇迹。
是啊,别难为孩子了,很快他们就要面临残酷的社会现实了,为什么不让他们现在快快乐乐度过这两三个月?
对对对,我也觉得必须取消补课。尤其是英语,不是说以后不考了吗?现在还学来做什么?有什么用?
反正学来学去,以后都是搬砖,不如不学。
有点希望的学生家长立即就不干了。
你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早前管,早前怎么管?你们学闹那么凶,忘了吗?动不动找老师赔钱,忘了吗?
你们的孩子考一两百分,就希望我们所有人的孩子也考一两百分是不是?
我们的孩子能考四五百分,我们这些家长付出了多少努力?你们倒是说说看,你们又付出了多少努力?
没错,为了我的儿子读书,我老婆工作都辞了回去照看,现在全家人就我一人打工挣钱,这就怪了,难道我儿子不该考五百分?你们啥都不付出,怪得了谁?
学校的补课必须坚持,尤其是英语,我们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希望,难道又要将我们的希望扼杀?以后考不考我不知道,可现在是肯定要考的!要是取消补课,我第一个不干……
苗校长,我的意见是尽快把班上的害群之马彻底赶走。不能因为他们不想学,就不让我们的孩子学,一颗耗子屎坏一锅汤,我们不答应。
你说谁的孩子是害群之马?你的孩子有什么了不起?
是啊,别以为增加了几分就了不起。就算你考上了普高,也不见得能上大学,还不是多浪费几年钱。我们早点出去打工的,还能多挣几年钱。
有些家长,自己的孩子考四五百分就洋洋得意,也不想想,比起城里的学生你们算什么?真把自己当尖子生了?在我们面前嘚瑟没用,到时候,还不是和我们这些一两百分的一样,殊途同归,都是上职高的命……
……
家长们分成两派,在群里吵成一团。
老师们面面相觑,没有任何人敢贸然去群里说话。
毕竟,大家都知道,一言不慎就会被家长们拿住把柄,到时候,截图满天飞是小事,被举报上纲上线,那可就是飞来横祸了。
大家都看着校长。
苗晓禾一直看着群里家长的争吵。
朱主任小心翼翼:要不,干脆把家长微信群解散算了?
数学老师:我也觉得解散算了。这时候,踢几个家长出群也麻烦,他们更会找借口生事。不踢出去吧,他们天天煽动闹事,那就不好办了。
语文老师:的确该解散,否则,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一点士气,很快又要被搅散了。
鼓舞士气难如登天,可要瓦解,只需要几句话。
张老师愤愤地:看吧,人就是这样的,看不得别人好。以前大家都差,他们一言不发,现在看别人有点希望了,就跳出来阻止……
抓螃蟹的人都有一个经验:如果你只抓住了一只螃蟹,那么一定要把篓子盖好,不然,这只螃蟹很快就爬走了。可你要是抓了一筐螃蟹,那就不用管了。只要有螃蟹往上爬,下面的螃蟹一定会抓住它,将它拖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一只螃蟹都跑不掉。
可教育的意义,并不是让所有孩子都一起平庸(也没法让所有孩子一起成才),而是必须让拔尖的孩子能走出去——不然,一国的科技、文艺、工业、军事等等要靠谁去推动?
苗晓禾想起这个熟悉的段子,再看看群里吵作一团的家长,半晌,缓缓地:把初三的所有家长群全部解散。
第二次月考,五百分以上的学生达到了十五个,而四百分以上的也达到了30个。李枳生遥遥领先,除开体育(50分),裸分已经550分了。但是,其他几个五百分的学生,基本上就在510分以内打转。
分析成绩的时候,张老师说:如果李枳生能保持这个分数,应该可以考上一中。
另一个老师却说:为什么;李枳生进步这么快?也就才两个月时间,按理说,提高不了这么多啊。同样是补英语,可其他几个优等生,进步都只有二三十分,但枳生这次居然考了130分……
张老师笑道:那可不完全是我们的功劳。人家李枳生的爸爸寒假就开始给孩子补课,制定了学习计划,算是足足比别的孩子多学了一个月,进步肯定就明显不同。
李枳生的其他科目一直很稳定,从寒假开始,李小军单独给她制定补习英语的计划,相比其他同学,她进步神速就不稀奇了。
苗晓禾说:学霸其实是一种思维,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一通百通,进步神速。学习差的孩子,也并不是因为笨,而是逻辑思维不行,掌握不了学习的方法,无论如何都学不懂。
话虽如此,还是要分人。优等生们其实都有错题训练手册,可是,怎么学还是考不过李枳生。比如年级第二名的刘子辰,他就总是差一大截。
朱主任笑道:我们学校好几年没有人能考上一中了。如果今年能考上一个,哪怕就一个,也真的是了不起了。
苗晓禾:其实,我希望能多考上几个。我们的生源流失太严重了,就因为升学率极低,家长们根本不再信任学校。如果今年能多考上几个一中,不但生源能稳住,而且,家长们的态度也能改变一些。
好学校,家长的期望值高,配合度就高。
差学校,家长不抱希望,自然也就不会配合。
周日下午,照例放假。
因为只得半天时间,许多学生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基本上就是把孩子需要的换洗衣物、零花钱等等拿到学校。有条件的家长,再请孩子下一顿馆子或者给孩子买点牛奶、水果之类的零食带回寝室,这半天假就算结束了。
这天中午刚放学,李枳生的爸爸妈妈就已经等在校门口了。
枳生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一起来接自己,简直是受宠若惊,她急忙跑过去,先看看爸爸,又看妈妈。
还没开口,旁边几个初三家长立即说:呀,枳生爸爸,你们枳生了不起哦,听我家孩子说,枳生这次考了550分。
我听说一中的录取线是590分左右,你们枳生加上体育,肯定考得上。
只要能考上一中,就有希望上重点大学了,枳生爸爸,真是羡慕你们啊。
要是我的孩子也能考550分就好了,可我们现在才五百零几分……
枳生爸爸,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啊,怎么这么会教啊?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多给我们分享一下啊。
家长们的歆羡之情,溢于言表。
李小军笑眯眯地,嘴上客气,内心实则心花怒放。在这种强大的精神激励下,仿佛整个人都不药而愈了一般。
尤其是枳生的妈妈,自从生了女儿,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荣耀的时候,相反,一直被婆婆轻视被妯娌欺负,和丈夫也经常闹矛盾……现在,第一次被别人艳羡,她可不像丈夫一样嘴上客气,她根本说不出话来,只是满脸堆笑,要不是强行压抑着,几乎高兴得要跳起来。
寒暄了几句,家长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子女(孙子女)走了。
这时候,李小军才吩咐女儿:枳生,快叫妈妈。
因为和妈妈不是那么亲昵,枳生有点儿羞涩,低低地叫了一声妈妈,又立即转向爸爸。枳生妈妈一把挽住女儿的胳膊,惊喜万分:我女儿居然能考550分,真是太好了。
枳生第一次和妈妈这样手挽手,可能有点不习惯,还是看着爸爸,低低的:张老师说,我如果一直保持这个成绩,就肯定能考上一中。
夫妻俩异口同声:真是太好了。
枳生妈妈:枳生,走,我和爸爸请你下馆子。
一家人来到镇上的小馆子,为了节约钱,父女俩很少下馆子。但今天,枳生妈妈特别痛快,对女儿说:枳生,你要吃什么,随便点就是了……
枳生小心翼翼地看菜单,目光落在最便宜的回锅肉和番茄炒蛋上面。
枳生妈妈:枳生,你可以点你最想吃的菜,我带了钱。
枳生这才点了几个菜。
很快,三菜一汤就端上来了。
一大盘凉拌核桃肉、凉拌猪耳朵,一个土豆丝,一大盆素菜豆腐汤。
枳生特别喜欢吃猪耳朵,一口气吃了两大碗米饭,抬头,看爸爸妈妈都没怎么吃,就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看我干嘛?
夫妻二人这才端着饭碗,把剩下的菜全部吃得干干净净。
饭后,枳生妈妈很是认真:枳生,你放心读书,也不要考虑钱的问题,我手里还有这几年打工存下的几万块,之前你外婆让我借给她,说是给你小舅舅做彩礼,我坚决没有答应。说是借,其实我知道她们拿走了就绝对不会还给我。这钱,我一定要留着,你只要能考上,高中的学费是没问题的。再说,等你上了高中,我还可以去县城打工,哪怕做保洁、月嫂,我也能挣到你的生活费,你一定要放心。只要你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无论要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以前,她认为女儿也不过是初中毕业,早早嫁人,再无前途,所以,自己奋不奋斗都无所谓。可现在,她忽然发现女儿很大可能会有出息,所以一下就有努力的动力了。
枳生得了妈妈的保证,顿时笑容满面,一把抱住了妈妈的脖子,可是,随即又觉得不好意思,放开了。
李小军看看女儿又看看妻子,内心忽然哀叹了一声:如果自己没有得癌症,那该多好啊!
哟……这不是梁静兰吗?听说你早就改嫁了,怎么又回来了?
梁静兰,就是枳生妈妈的名字。
听得这话,她脸色变了,抬起头,狠狠瞪着来人,强忍住怒气:李小东,你听清楚,我没有改嫁!我从来都没有改嫁过!。
李小军看一眼来人,只对枳生说:枳生,吃完了吗?吃完了我们就走。
急啥?这是枳生吧?几年没见,长这么高了?……老板,对了,给我切半斤核桃肉、半斤猪肚子,再烧一个羊肉汤……不在这里吃,全部打包……
来人吩咐完老板,径直走到枳生面前,细细一看:枳生,你还记得我是你叔叔吧?
李小军神情冷漠:小东,我们还有点事情,要先走了。
啧啧啧,大哥,你这态度不行啊。好不容易碰到一次,你也不说让枳生喊我一声叔叔?我可是给她的亲叔叔啊,以后,除了我,她就没别的亲人了……
梁静兰拉着女儿转身就走。李小军也跟上去,一家人脚步很快,急于摆脱李小东。
枳生也很懂事,低声道:爸、妈,我们直接回学校吧!
本来夫妻二人打算饭后再陪女儿在街上转一转,顺便买点牛奶水果之类的,听得这话,李小军立即点头:好,我们先送你回学校。等一下我和你妈买好了牛奶和苹果再给你送来。
一家人紧走几步,李小东大步追上来,一边跑一边喊:大哥……大哥……走慢点啊……好不容易碰到一次,去我家坐坐吧……
李小东跑上来,拦在大哥大嫂面前,皮笑肉不笑地:大哥,你们看到我转身就走,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兄弟不和。大哥,你可别受人挑拨离间啊。
梁静兰知道小叔子这话什么意思,冷哼一声,拉着女儿继续往前走。
李小东索性拦住她:梁静兰,你要走就走,但是,我想请我大哥和侄女去我家里坐坐,一起吃个午饭……
李小军:不用了,我们刚吃了饭。
李小东不由分说就拉住他:吃了饭也去坐坐,喝口茶,聊聊天。再说,我知道枳生她们下午放假,根本没课。
又转向枳生:枳生,我上次去给你大弟开家长会,老师们说你现在可了不起了,成绩好得很。你大弟下学期就初三了,可要多多向你学习……走,你去给他讲讲,告诉他一些学习技巧,免得他每次都考一百多分……
李小东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只比枳生小一岁,二儿子初一,还有个小儿子才五六岁。
枳生对这个陌生的小叔叔有点害怕,只求救地看着爸爸。李小东见此情形,立即变了脸色:大哥,你们既然来了镇上,连去看一下老爸老妈都不行吗?你倒是说说看,你有多久没有看过他们了?
李小军没法,被兄弟半拖半拉着往前面走。枳生母女也只好跟上去。
铁黎村,总共有两条街,一条叫老街,一条叫新街。李小东家就在新街尽头的农贸市场旁边。
刚刚走近,就见旁边的小超市外面围了好些人,一个妇女在超市门口一边打滚一边哭喊:这是什么样的公婆,你们见过吗?他们全家人都欺负我……既不给我看孩子,也不给奶粉钱,我的儿子才五岁,吃奶粉怎么了?可他们就是不给钱也不买,这么心狠……
在她旁边,一个小男孩拿着棒棒糖一边吃一边笑,完全不理哭闹不休的妈妈。
旁边,李小军兄弟的亲妈李枳生的奶奶一手牵着孙子,也流泪抹眼的:你们看看,你们都看看,快五岁的孩子了,哪里需要吃奶粉?可她非买不可。一罐奶粉两三百,我哪有这么多钱?
你这个死老太婆,天天催我生二胎三胎,当初说得好好的,说只要生了,孩子你带,奶粉你管。现在倒好,骗我生了,奶粉钱都舍不得……
王小花,你说话可要讲良心。我和他爷爷年轻的时候打工挣的钱全部给你们修了这套大房子,又给你们带大三个孙子。现在我们老了,挣不到钱了,哪来的钱再补贴你们奶粉钱?再说,全家人的生活费都是我们出的,老头子为了帮补家用,六七十岁了,还在外面打工……可你倒好,你好吃懒做,除了生孩子,你亲手挣过一毛钱吗?而且,三个孩子主要都是我在带,一日三餐也是我煮饭,你呢?你天天躺着玩手机,煮好饭端上桌都要喊几次你才吃……
生了三个儿子,已经劳苦功高,哪能再干活呢!
王小花自从结婚后,从来没有上过班。老公挣的钱要全部交给她,公婆挣的钱也必须全部交给她。以前公婆能挣钱还好,现在老了,挣不到什么钱了,三个儿子又都要花钱,她就觉得自己太亏了,买什么东西都不能痛痛快快。
王小花恼羞成怒,你嫌弃我不挣钱?我连生三个孩子我去哪里挣钱?你怎么不说你儿子没本事?好呀,既然嫌弃我,那我走就是了,人家四五十岁的老太婆改嫁都要收十万彩礼,我才三十几岁,你以为我没人要?离婚,我要和你儿子离婚,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三个儿子我一个都不得要……
老太婆可能是被这话镇住了,竟然不敢再还口。
李小东扒开人群,急忙跑过去拉住老婆:喂,王小花,你赶紧回家,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什么叫丢人现眼?买不起奶粉还不让我说?今天,这一箱奶粉我非买不可……
小超市今天搞促销,一箱奶粉便宜200元。王小花看好多人买,很是眼热,一早就跑来预定了,可她自己不想付钱,非要催婆婆来买单。可婆婆觉得一箱奶粉太多太贵了,只肯答应买一罐。于是,婆媳二人就这么在超市里撕起来了。
王小花见了老公,又打又骂:你这个窝囊废,都怪你不挣钱。你看看,别家的男人一个月几万块,又是在县城买房子又是送孩子上好学校,可你呢?你一个月就几千块,孩子的奶粉钱都舍不得,在县城买房子更是遥遥无期……三个儿子怎么办?我也不想活了,呜呜呜……
李小东大怒:是我叫你生三个儿子的吗?明明我就叫你别生三胎了,可你非要生,说是想生个女儿,结果女儿没来,又生个儿子,现在你还怪我?
老太婆也弱弱地说:当时我也反对三胎……你非说要再生个女儿,现在你还怪在我们头上……
王小花听得这话,不干了,立即又倒在地上打滚:生二胎总是你们催我的吧?现在全家都怪我?没生到女儿怪我吗?生下来是儿子难道塞回去吗?
两个儿子的家庭,生三胎,当然是想来个女儿,怎么着养大了也可以置换点彩礼。可三个儿子,那就完蛋了。
王小花越骂越凶,围观者越来越多,老太婆可能是觉得脸上挂不住,趁着李小东去拉王小花,正想赶紧溜走,忽然在人群中看到大儿子一家人,尖叫一声:小军,你怎么来了?
王小花听得这话,立即从地上爬起来,待得看清楚是李小军一家人,而且梁静兰也在,立即就嚎啕开了:妈,你以前给我赌咒发誓,说只要我生了二胎三胎,孩子的大伯伯保证每个月补贴我们一千元奶粉钱。现在你告诉我,这一千元在哪里?你们一家人为何要联合起来坑我?
她索性几步冲到李小军面前:大哥,钱呢?妈说你当初可是答应了的……当初要不是答应给我钱,我绝对不会生二胎……可自从生了三胎,大哥就从来不补贴我们了,你们这是联手坑我啊,不行……
梁静兰:你生二胎三胎关我们什么事?
我们?哟哟哟,什么叫我们?你一个改嫁的妇女,怎么就是我们了?哪来的脸?
老太婆立即和小儿媳联手:小军和同姓的亲侄子才是一家人,你算老几?
梁静兰气得脸青面黑,可是,她显然很畏惧婆婆和小叔子一家人,也不敢多话,只是一直扯着李小军,希望他快点走。
李小东却牢牢拉住大哥,根本不让他走,不过他说话倒是比他老婆客气点:大哥,你也看到了,我三个儿子,家里实在是困难,现在老三的奶粉钱都没有了。你看,你只有一个女儿,负担也很轻,要不,还是给我们每个月补贴一千块?
老太婆也立即道:老大,这三个可是你的亲侄儿,你忍心看他们挨饿?我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每个月还像以前那样补贴一千元奶粉钱就行……
梁静兰忍无可忍:你儿子治病需要钱,你孙女读书也要钱,哪来的钱补贴你们?
王小花:你不是早就跑了吗?你都改嫁了,轮不到你插手我们李家的家务事。
老太婆:就是啊,你既然改嫁了,你哪来的资格发言?你滚远点……
我没有改嫁!你们不要造谣。
李小东立即扬起拳头:梁静兰,你又想挨打是不是?
梁静兰气得面色煞白,可又不敢回嘴。她前几年之所以断然抛夫弃女跑出去打工,就是因为和婆婆争吵时,被小叔子狠狠揍了一顿。所以,现在看到小叔子凶神恶煞的,就本能地畏惧不已。
老太婆瞪了一眼枳生。
枳生吓得往妈妈身后退。
梁静兰紧紧握着拳头,咬着牙关,要是打得过,马上就要和老太婆拼命了。
老太婆却更来劲了:老大,你看你这个女儿,连奶奶也不叫一声,一点家教都没有……
李小军漠然地看着自己的母亲,然后,又看看枳生。自己的母亲,一天都没有带过孙女,而且枳生出生不久,他们就搬到了镇上,此后十几年,和孙女见面的时间极少。而且枳生在镇上读了三年初中了,但是,奶奶叔叔从来没有说喊去吃过一顿饭,给过一毛钱。
他心如刀割:因为生了个女儿,合着自己挣的钱都是别人的了。
老大,这几年你没给钱,也就算了。但是,今天起,你每个月必须给我们一千块……
李小军还是一言不发。
老太婆见儿子不吭声,以为沉默就是默认,就更是来劲了:老大,今天当着众人,我也给你表个态,只要你和你弟弟齐心协力把你三个亲侄子养大,给他们都娶上媳妇。那么,以后,你的养老送终,就交给三个侄子了。
李小东:大哥,你听到了吧?只要你和我一起把我的儿子养大,以后,你就有人养老送终了,否则,你连摔火盆的人都找不到……
梁静兰脑子里乱嗡嗡的,握着枳生的手心满是汗水,她死死盯着丈夫,虽然不敢反驳,可内心发了一个毒誓:李小军,你今天要是答应他们,哪怕你马上就死了,我也要走,而且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枳生也很是害怕,只死死攥着妈妈的手,好像只要一松开,自己马上就要无依无靠了。
李小军终于开口了。
妈,你可能忘了,我已经得了癌症,很快就要死了。
四周忽然变得很安静。
所有人都盯着李小军。
老太婆张了张嘴,又闭上。
李小军惨笑一声:妈,我得了癌症,你们一分钱都没有给过我,甚至没有安慰过半句,假巴意思的人情都没有半分,却天天催生催死问我要钱。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当初生下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甚至很多次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你的亲生儿子?
老太婆面上红一阵又白一阵。
李小军转向弟弟:小东,我以前能挣钱的时候,每个月都给你们一千块,你们的儿子吃的穿的用的,比我们枳生好得多。可是,这三个儿子是我让你生的吗?我什么时候说过你们半句话?现在你们非要赖着我?我告诉你们,你们就是杀了我也没用,我一毛钱也不会再给你们了!
王小花嘟囔:谁不知道你以前在外挣了不少钱?房子修那么大,还有存款,难道这些都留给外姓人也不给自己的亲侄子?
老太婆:老大,你也别给我卖穷了。村里哪天没人来镇上?你还真以为我们不回家就不知道你的情况?他们说,这几年你种的谷子麦子都挺好,说是起码存了好几千斤,而且你每年还要卖那么多臭桔子给那些收中药的。每年菌子出来的时候,你还要去山上捡不少野菌子卖,一年卖几百斤也是上万块。你算算,这些加起来多少钱?你就一个丫头片子,不怎么花钱,你们又住在乡下,平时吃喝拉撒都自给自足,不像我们住在镇上,自来水都要花钱买。而且,你的医药费都是新农合报销,也没花几个钱。你说你这么多钱存着干嘛?难道都等着以后留给外姓人?拿一些出来给你亲侄儿不行吗?你要记住,侄儿才是你的血亲……
李小东:大哥,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你以前并不这样冷血啊!
老太婆:是啊,老大,你以前真的不是这样啊!你以前听话又孝顺,可这几年,你越变越可怕,到现在,我感觉你对我们一点亲情都没有了。
李小军很是平静:妈,你知道我为什么变了吗?
老太婆恶狠狠地瞪着梁静兰:还不是这个狐狸精给你煽风点火,不然还能怎样?
你错了,煽风点火的是你们。
……
枳生出生后,我去外面打工挣钱,常年在外,就像你们所说,总以为老婆孩子在家花不到几个钱,所以,对她们母女抠得很,给你们的钱比给她们母女的还多……
他长叹一声:直到枳生的妈妈出去打工,我不得不在家带孩子,才知道,根本不是这样……
老婆过得太苦了,忍不下去了,某一年趁着他回家过年,直接把孩子扔给他,二话不说就外出打工了。此后,差点音讯全无,电话都打不通。
老婆带孩子的时候,总以为孩子喝风就能长大。等自己亲手带孩子了,才知道油盐酱醋、吃喝拉撒都要钱。孩子长得快,每个季节都要买衣服,三不五时的,还要生疮害病,上学也要买些资料,还得给零花钱买小零食……林林总总,都要钱。
再说,老婆带孩子的时候,自己在外面,也不朝夕相处,对孩子也没啥感情。等老婆跑了,全靠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大凡小事都得操心,久而久之,对孩子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时候,态度自然就变了——凭什么你们的孩子应该吃好穿好,我的孩子就得节衣缩食紧着你们?
自从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后,李小军除了逢年过节给父母一些过节费,但是,拒绝再补贴弟弟一家所谓的奶粉钱了。再到后来他忽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想着就这一个女儿,老婆又音讯全无,那就更是心如刀割——无论如何,也得把每一分钱都攒着留给女儿,怕她长不大,怕她饿着冻着,怕她被人欺负……为此,自己治病都舍不得花钱,怎么还可能拿去给侄子挥霍?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这事跟梁静兰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反正话都说开了,李小军也不在乎了:妈,今天我也给你们说清楚,我自己得了癌症自身难保,我还必须养大枳生。我不要求你们帮我照顾枳生,我也知道你们不可能帮我照顾,但是,我也没有任何余力补贴你们了。今后,你们千万别再来找我了。
李小东冷笑一声:大哥,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你得癌症也不是我们的错。再说,你既然命不久矣,就更该明白,没有儿子的人,再不靠着侄子,死后谁给你摔火盆?你就算不给我们钱,可是,宅基地房子的事情总要交代清楚吧?
老太婆也勉强道:奶粉钱就算了,可是,老大,房子你怎么说?
房子是枳生的!房子里的一针一线都是枳生的!
李小东连声冷笑:妈,你听到了吧?大哥这是六亲不认了。不但不管亲侄儿,连你们也不管了。
王小花大叫:李家的老宅基地,大哥你好意思独吞?要是你有儿子我也不说什么,可是,你独吞了留给外人?
李小东:大哥,你可要记清楚:侄子才是你的血亲。如果你不仁不义,那你死后,你侄子肯定不会给你端灵摔火盆,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小军一股热血直冲脑袋,你们别口口声声拿这个威胁我,我就不相信了,没人摔火盆,阎王就不收我了?
他一手拉住老婆,一手拉住女儿:走,枳生。
老太婆大叫:小军,你什么态度?你就算不念着你亲侄儿,可是,你亲娘老子还活着。我们没有收入,你就这么不闻不理了?
王小花急忙道:公公婆婆吃住都在我们家里,生疮害病全是我们负担。你身为大哥,你不该养老?我倒说错了,你根本不是给你侄子钱,是给你父母钱……赡养父母,不是天经地义吗?
李小军不理不睬,只和妻女埋头疾走。
众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家三口走远,好一会儿,王小花才尖叫: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大哥是不是疯了?他真的是疯了……他不认我们也就算了,可他连亲娘老子也不管了……
她冲着婆婆大喊:妈,你看到了吧?你的大儿子根本不认你了。你上次还说,大哥还没死,叫我们先别忙着去争夺宅基地,现在你看到了吧,他连你这个亲妈都不认了,以后还会认我们?他现在还活着已经不赡养你了,死后,存款那些不都留给梁静兰母女了吗?存款也就算了,可宅基地怎么办?那可是我们李家祖传的宅基地啊,难道以后真的就给李枳生这个外姓人了?
旁边一个看了很久热闹的年轻妇女随口道:不是叫李枳生吗?怎么就是外姓人了?
要你多管闲事……
喂,王小花,你别骂人。原来你大伯哥都得癌症了,你们还好意思问人家要钱?
王小花马上就要冲过去,她婆婆死死拉住了她。
生三个儿子就劳苦功高吗?也不了解一下现状,现在三个儿子的家庭,老婆都娶不到,有什么好嘚瑟的?
有些女人,生了儿子尾巴都要翘上天了,是不是生了儿子,你儿子身上的虱子都成了双眼皮?
真不敢相信,有些人可以不要脸到这样的地步……生得起你就养,生不起就算了,赖着大伯哥,好意思吗?难道是给大伯哥生的吗?
围观者都窃窃私语,冷嘲热讽。
婆媳二人再是泼辣,可是,怎么惹得起这么多人。李小东也深觉面上无光,死命拖着老婆,骂骂咧咧地回去了。
李小军的脚步很快,枳生母女要小跑步才能跟上。
转角处,他停下,脸如白纸。
枳生怔怔地看着父亲,很是害怕:爸爸……爸爸……你没事吧?
李小军摇摇头。
梁静兰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父女二人都诧异地看着她。
梁静兰越笑越凶,好一会儿才停下来:李小军,你放心,就算你真的死了,我也不改嫁了,我发誓一定要把枳生供出来。
李小军本来觉得一口气上不来了,听得这话,忽然如释重负,本是死白的脸,竟然慢慢地有了一点血色。
梁静兰主动拉住他的手,声音前所未有的柔和:小军,你不见得就要死,我和枳生也不希望你死。为了我们,你还是好好活着吧。至少,你要活到枳生上大学的那一天……
枳生也紧紧拉住爸爸的手:爸爸……你不要死……我最怕你死了……
李小军泪如雨下。
把女儿送到校门口,夫妻俩见女儿一直站在门口,久久不肯离去。
李小军催促她:枳生,快进去呀!
枳生又走回一步,低低的:爸爸……你真的没事吧?
我没事。
枳生低下头,想了想,从口袋里摸出来五百多元现金,递给爸爸:爸爸,我们现在都是手机支付,我手机上有钱,这些现金我用不着,你拿回去,要买药什么的就不要怕花钱……
这些钱,是李小军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原是叫她跟别的孩子一样,逛街的时候也可以买点零食什么的(小镇街上一些做小生意尤其是摆小摊的老年人还是爱收现金)。但是,这年都过了两三个月了,她一毛钱也没有花过。李小军每个月给她一次生活费,她也基本上从来不会花完,每个月到后来,都有结余的,遇上父亲节这些,还在手机上给爸爸发个红包。
李小军眼眶一热,枳生,你真的别担心,爸爸有钱……爸爸真的有钱……
梁静兰背过脸去,擦了擦,回头来,笑笑:枳生,现在有我照顾你爸爸,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你好好学习,下周六,我们又来看你,还请你吃猪耳朵。
枳生立即道:别别别,我们不去吃馆子了……我不想吃馆子……这样就不会遇到他们了……
李小军心下惨然,却还是笑道:好吧,枳生,下周我们不吃馆子了,我在家里炸点酥肉给你拿来。
哇,我最喜欢吃酥肉了。
快进去吧,好好学习。
枳生这才走进校门。
走了几步,回头,看爸爸妈妈还站在门口,就冲他们挥手:爸,妈,你们也回去吧……
李小军:枳生,你不要担心我……
枳生一本正经:爸爸,我现在不担心了,妈妈在家,我就不担心了。
这时候,一群回校的女生也进去:李枳生,你也回来了啊……
枳生便高高兴兴地和她们一起走了。
夫妻二人一直看着女儿和同学们走不见了,才慢慢往家走。
梁静兰说:我们坐车回去吧。
李小军:不过四五里路,走回去吧。
四月份,正是春日天气,乡村公路两边的荆棘灌木开满了白色紫色的小花,很是优美。默默地走了一段路后,梁静兰说:小军,你的病还是继续治吧,我还有几万块。用完了,我又去挣就是了。
我这病,治不治都差不多。我问了医生,说是可以保守治疗,我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家里又还堆着那么多西药,现在先不急……
要是癌细胞扩散了怎么办?
这话,梁静兰不敢说。
以前,她觉得丈夫又怂又蠢,对自己母女也不好,完全没有一家人的感觉。所以,自己虽然打工存了几万块,但从未想过要拿给他治疗——按照娘家妈的说法:反正他都快死了,你花钱也没用,你也得替自己想想。
可现在,她忽然觉得只要能治病,哪怕这几万块花得一分不剩也没关系。
她小心翼翼:我听说了几个偏方,我都弄给你试一下……
好呀!
又走了几步,李小军说:静兰,我以前真对不起你……以前,我该给你们买个车子,那样,今天我们就不用走路回去了……
前几年,梁静兰之所以断然跑了,就是因为小叔子一家要买车子。小叔子家合起来只有十几万存款,但是,王小花指定要买20万的,说要是买几万块的歪货,她开回娘家拜年会没有面子的。至于差的这几万,老太就跑到乡下找刚打工回家的大儿子拿,而且催得很急,说是买了新车好过年。
梁静兰当时坚决反对,梁静兰说,与其借给别人,不如添点钱,我们也买一辆几万块的小车。你弟媳妇想坐车,我也想。
但是,李小军直接把自己的积蓄给了老太,对妻子说:钱是我挣的,我想给谁就给谁,你管不着。
就是这事让梁静兰彻底绝望了,那年大年初二借口回娘家,然后,就直接跟着娘家的熟人出去打工,一去不回。也正因此,李小军才不得不留在家照看孩子。
静兰,我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枳生……现在好多孩子家里都有车,可是……唉,我这一辈子已经没有能力给她买车了……几万块的都买不起了……
梁静兰沉默了一下:没事,等枳生考上大学,以后她自己有能力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