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苓成功离了婚,算是解决了林萋萋心头的一件大事。
她写举报信的时候,都是哼着歌的。
张婶之前在晚餐的饭桌上,就着鱼汤泡饼绘声绘色的讲了事件的后续。
“说是把杨素芬那个老家伙给扭到派出所去了!”
“好像拘留了几天,出来的时候神神叨叨的,一直囔囔着‘别枪毙我’,啧啧啧,我看这下她的老实了。”
“林争先和那女的,去了医院,孩子没保住,大人掐人中掐醒了之后,自己回村里去了。”
“真是活该!”
林萋萋半点没心软,一封举报信送到了焊条厂,另一封送到了街道的信访办。
别管有没有用,这事就算是画下句号了。
姜云苓现在生活已经可以自理了,不用人时时盯着,只是有些特殊时候需要人搀扶一下。
重活虽然干不了,但是择菜,剥蒜,叠衣服,补袜子这种活计,她是能干的。
这些小活加在一起也能节省下林萋萋不少时间。
厂里知晓了姜云苓医药费被拿走的情况后,大概是王书记在中间周旋了一下,申请将姜云苓下个月的工资提前发放,每月还加了2块钱的残疾人补贴。
2块钱听上去没多少,却能买上10斤大米呢。
省着点吃,也够母女俩吃半个月的。
这笔钱算是解了林萋萋的燃眉之急。
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和姜云苓的药钱,林萋萋也能买点课本和学习资料了。
高考的时间是在每年的7月份,距离现在还有4个来月。
她打算先自己复习一段时间,最后两个月再复学冲刺一下,能赶上的话,就今年参加高考。
说到上大学这件事,林萋萋还挺期待的。
她自己原本是没上过大学的。
那时家里没有大人,姥姥,姥爷年纪大了,她也不忍心再给他们增加负担,就早早出了社会。
后面虽然半工半读,考了成人学历,但到底是没经历过大学生活。
既然有了再一次的机会,这次她想上个好点的大学。
系统性地学习一下商业知识,也体验体验校园生活。
现在林萋萋会把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抽出来,用来复习功课。
下午则去跑工地现场和做商业计划书。
食材的路子她已经找到了。
张婶娘家的村子里就有人是专门从乡下到城里来卖食材的倒爷。
东西可以优先供给给林萋萋,只用钱就能买到票价食材。
这对于她这个小摊来说就非常够用了。
因为没有别的倚仗,只能靠着手中这份商业计划书去说服银行,所以林萋萋做得十分详细。
包含选址,用户画像,自身优势,成本分析,盈利预估,甚至企业的升级链路都做了出来。
虽然专业的术语不多,但实用性却很强。
现下在经济特区,有些胆子大的人已经开始停薪留职下海经商了。
但江城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只是做些小本买卖,补贴一点家用。
林萋萋这份商业计划书绝对是很超前的,并且如果真的按照计划书上的链路去执行,有很大概率可以获得成功。
姜云苓看得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有了这个本事。
但萋萋这孩子打小学习就好,也可能是自学的,这点她倒是没起疑心。
但她操心另一件事,“萋萋,这问国家的银行借钱,真的能行?”
“我听说,都是有那个什么…利息的。”
“要是还不上,不会被抓进去吃枪子吧?”
这年代,大家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实人,问亲戚朋友借个钱已经是顶天了,哪里敢问国家借钱呀。
“借不借得来,还不一定呢。”林萋萋安着姜云苓的心,“妈,你放心,要是能借来,我肯定很快就能还上的。”
“就算做生意不成功,我也能去厂子里接你的班。”
“行,那就听你的。”姜云苓帮她梳着头发。
要是没有女儿,她早就死了。
最坏的日子都熬过去了,还害怕什么呢?
无论这笔钱林萋萋能不能还上,她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女儿。
要是真的还不上,国家要抓萋萋,她就替女儿去吃枪子。
今天毕竟要去跟公家谈事情,林萋萋稍微打扮了一下。
依旧是梳着公主头,光秃秃的弹簧夹子上,却被姜云苓用碎布头做了几朵立体的小花,还用毛线钩了流苏花苞,典雅又精致。
衣裳也还是那件浅蓝色的长袖格子连衣裙。
但今天天气凉一点,她在外面搭了一件姜云苓刚钩好的白色钩花坎肩。
花样也是姜云苓自己琢磨出来的。
再背上姜云苓亲手缝的手工拼布斜挎包,林萋萋对着镜子照照,这一身妥妥的复古田园风。
就算是放在她那个年代也是毫不过时的。
姜云苓这手艺真的可以好好开发一下,只给她俩自己穿,怪浪费的。
如今江城还没有几间银行,林萋萋要去的第一间在市中心。
她怕赶不回来,早上特地打了两锅烧饼。
现在家里有食材了,这次不仅做了芝麻糖的,还做了梅干菜和榨菜肉丁的。
味道调得咸淡适中,空口吃不会觉得寡淡,没滋味,就着菜一起吃也不会过于咸。
林萋萋自己也揣上几个,她可舍不得下馆子。
要是跑得饿了,就在路边啃个烧饼对付了,省得像上次一样,饿晕在路上。
这件事,让她不由的想起了简玉书。
那两管祛疤药,她已经用掉大半,效果挺不错的。
现在小腿受伤的位置只剩下一道浅浅的白痕。
林萋萋本身皮肤又白,不凑近了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可她对简玉书,除了这个名字以外,一无所知。
多大年龄,在什么单位工作,是什么身份全都不了解。
想道个谢,都没地方说去。
也不知道他现在能不能吃下去东西?
脾胃有没有好上一点?
这欠下的人情,什么时候才能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