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楼岚 > S《边疆知青2》

“楼岚同&;学&;,请问你那里还有水吗?”刚刚去接水的对面女同&;志空手而归。看&;看&;窗外荒芜的黄沙,舔着嘴唇,忍不住主动&;询问楼岚。
楼岚从混沌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掌着挎在胸前的崭新军用水壶晃了晃,还有一多半,“有,你分一点去吧。”
女同&;志挺不好意思的,接了过&;去,一边说:“刚才乘务员已经说了,下一个站点一定&;能补充到清水,到时候我去给你接满。”
楼岚倒是没&;所谓,不过&;看&;对方&;满脸不自在的样&;子,也&;就顺势点头答应了。
如果他不接受,恐怕对方&;要更愧疚了。
自从在甜肃上了车后,外面的风景就逐渐从黄土沟壑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
说是沙漠,也&;不至于,只能算是半沙化地区。
地面上到处都是黄沙或鹅卵石,偶尔能看&;见几丛枯黄中夹杂些许绿意的草甸。明明已经是四月的春末,背阴处却还残存着积雪。
越往北,春天来得越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甚至到了边疆更深处,一年只能感受到夏季与冬季——因为春秋短到仿佛只有一个昼夜的更迭。
刚一开始,大家还兴致勃勃的欣赏,特别是刚出甜肃的嘉峪关&;时,全是支边知青的火车车厢里还有人热情澎湃地高声朗诵起关&;于大漠,关&;于边疆的诗词。
然而一天一夜的窗外风光都是一成不变的黄沙戈壁后,众人视觉上的疲惫带动&;了精神上的倦怠,一个个都蔫了,看&;见古长城的残垣断壁都没&;甚精神。
在刚上车的时候,挨着坐的人都彼此认识了一番。坐在楼岚对面的两个女生恰好就是跟他一个学&;校出来的,所以彼此关&;系更加亲近。
挨着楼岚的则是一个戴着眼镜,虽然瘦削,却总是神采奕奕,热衷于各处“串门儿”与“同&;道中人”进行“思想交流”的男生。
托这位的福,两天一夜的火车旅程中,楼岚旁边的座位上总是走马灯似的换人。
老实说,硬座度过&;几天就已经很难受了,身边还总是有对京城感到好奇,对来自京城的知青同&;胞感到无限好奇的陌生人重&;复重&;复地询问一些相似的问题。
十分讨厌无意义重&;复性/行为的楼岚真是感觉脑子嗡嗡的,太阳穴蹦得厉害。
头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楼岚干脆装睡,装发呆,问啥就没&;反应。遇到非要拉着他问的,他就不耐烦地表示刚才在想事&;,没&;听到。
渐渐的,过&;来坐过&;的人基本&;上就都知道在甜肃上车的京城知青里有个叫楼岚的家伙,仗着自己是京城人,长得不错,就很傲气,根本&;不把他们上沪来的知青看&;在眼里。
楼岚:
莫名其妙拉了一身从上沪知青那里传来的敌意。
算了,反正以后到了地儿也&;不知道会不会分到一起。
就算分到一起了,能处就处,处不来拉倒。
已经被满目黄沙戈壁折腾得脑壳痛的楼岚抱着水壶,想要从上面汲取到一点点凉意。
说热其实也&;算不上,主要是这种一成不变的重&;复了一天一夜的景色给人视觉上造成的就是一种烦躁与燥意。
相信有这种感觉的不是他一个人,看&;大家饮用水的消耗增加就知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火车始终在前行,哪怕在几个小站台停靠了十几分钟到半个多小时不等的时间,用以等待对面的车先通行后再&;变道过&;去。
能一直往前跑,好歹也&;能给人一种“熬一熬总能到达终点”的希望。
终于,在三天后的下午一点多,载着两千多名支边知青的绿皮火车终于抵达了边疆的首府乌市。
在这里,有热情好客的欢迎队伍,知青们得到了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然而也&;仅限于此,傍晚太阳挂在西&;边树梢上时,闹哄哄的知青队伍被分成了十几个团队,然后各自迷迷糊糊被军用绿皮卡车拉走。
楼岚跟他那两位女同&;学&;有幸分派到了一辆绿皮卡车上,听接他们的司机同&;志说,他们是要前往一个叫枣里卡的小县城,又说那里靠近伊犁河谷有名的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意味绿色谷地。
卡车上的少年少女们都露出了期盼向往的神色,萎靡的精神都振奋了不少。
然而等到最终真的到了枣里卡小镇时,这群从大城市里来的少年少女们才知道此时此刻的自己是有多天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枣里卡镇距离那拉提确实很近,坐车大概也&;就一个白天就能到。
这个距离对于已经在边疆这片辽阔到不靠谱的地方&;生活习惯了的人来说,理所当然地应该被归纳到“近”的范畴。
然而要到枣里卡镇,并不代表他们这些知青就要在那里落脚。
毕竟边疆的辽阔,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
果然,在坐了一个晚上,窝在卡车上凑合着睡了一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艳艳的,十分显眼,楼岚感觉有点不自在,钟援朝周红菊他们三个却很振奋,个顶个地抬头挺胸,恨不得走出整齐划一的正步,展示自己作为支边战士的风采。
楼岚:就很尬。
好在楼岚是个老演员了,尬穿地心也&;能做到面色如常。
有了一宿的聊天交情,王大爷对楼岚好感倍增,主动&;表示愿意赶车送这四个知青娃子去红星坡知青点。
——原本&;他们是要步行几个小时过&;去的。
不用走路,当然好。
周红菊拉着其他三个小伙伴碰头商量了一下,决定&;好待会儿要送给王大爷的“谢礼”。
他们四个人里,年纪最大的是钟援朝,因为上学&;晚,高中毕业他已经快二&;十岁了,据说今年夏天就能满二&;十。
之后是楼岚,今年冬天满十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个女知青年纪最小,周红菊十八,圆圆的脸盘子上长着不少雀斑,熟悉了以后就发现她是个挺会来事&;儿,考虑事&;情周全,心思也&;比较细致的姑娘。
汤兰芳则是连十八都没&;满,扎着两条麻花辫,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看&;人的时候不太敢直视人的眼睛,瞧着就有些胆怯没&;主见。
也&;不知道这样&;一个小姑娘,是怎么想起要来支边的。
后来才知道,汤兰芳是被头上的姐姐冒用名字报的名,支边批准书下来了她才知道。
这个年代,这种事&;也&;并不少见,大家知道后安慰了两句,也&;就没&;再&;多做评价。
好歹也&;是一起同&;甘共苦(虽说楼岚也&;没&;想起来同&;甘的甘在哪里)过&;,未来不出意外的话,也&;会在一起相处好些年。
在接下来的路上,四个人熟悉起来,然后楼岚被钟援朝这个乍看&;有些内敛文气,熟悉以后才知道是个憨憨的家伙拉着当了个“楼二&;哥”。
大哥自然就是年纪最大的钟援朝,然后是周三妹周红菊,汤兰芳是汤四妹。
王大爷看&;他们四个说说笑笑,还像是来了个“义结金兰”,乐得笑开了花,然后提议唱个革命同&;志齐心战斗的歌鼓舞鼓舞士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钟援朝三人兴致勃勃欣然同&;意,想了半晌,敲定&;要一起唱三年前一位知青创作的《知青之歌》。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伴随着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
钟援朝心情澎湃地朗诵着一段歌词,搭着楼岚的肩膀一脸向往地看&;向远方&;:“楼岚同&;志,你看&;,多么符合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啊!”
周红军激动&;得红了脸颊,汤兰芳也&;眼含泪光捏紧了双拳。
楼岚:“”
行的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驴车哒哒哒跑了一个多小时,在一片有着沟壑的戈壁滩上,王大爷停下驴车,让大家都找地方&;防水休息一下。
说完就自己甩着鞭子跳下一个离驴车最近的矮坡,背对着女知青开始解裤腰带。
这天大地大的,想解决个人生理问题,当然不可能还像城里那样&;专门去找厕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进来这片广阔土地后几人也&;已经习惯了,周红菊跟汤兰芳早在驴车停稳的时候就立刻找选了个方&;向跑过&;去解手。
其他人自然默契地选择与两个女同&;志相反的方&;向。
楼岚跟钟援朝找了个比较深的沟滑下去,两个人背对背各自扯皮带放水。
哗啦啦的尴尬水声中,钟援朝说:“楼同&;学&;,你是不是不太喜欢跟我们义结金兰?我当时就是看&;两位女同&;志远离家乡,要到一个既陌生又偏僻的地方&;去,心里害怕,就想着用这样&;的法子让她们俩安安心。以后要是她们俩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都推给我来干。”
楼岚一愣,差点忘了自己在放水,险些转了身撒到裤子上。
敢情这小子还真不是什&;么铁憨憨啊。
楼岚失笑,扯着裤子扎皮带,“不至于,我也&;没&;不喜欢,其实觉得这样&;也&;挺有意思的。就是以前我独来独往习惯了,有点不适应。”
扎好了皮带,瞄了一眼,确定&;钟援朝也&;收拾好了裤子,这才转身说:“再&;说,我跟周同&;学&;她们俩还是一个学&;校出来的,要是真遇到什&;么麻烦,说不定&;她们更信任我。”
这话就有点儿得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证明了他确实不介意这种抱团的方&;式。
钟援朝松了口气,咧嘴一笑,带着点少年的意气风发玩笑道:“那可说不准,我可是妇女之友,弄堂里喜欢我的阿姨奶奶不知凡几。”
楼岚呵呵一笑,“你也&;说了是阿姨奶奶,周同&;学&;她们俩还是小姑娘呢,体&;会不到那种看&;待乖孩子的慈母心怀。”
钟援朝瞪眼:“嘿,你是在嘲笑我长得不威武是吧?”
楼岚不理他,找地方&;往上爬:“自行体&;会呗。”
钟援朝不满,去拽已经爬上去一截的楼岚,把人拉下来自己冲到前头。楼岚岂是甘于落后的人?自然也&;是去拖后腿。
两个刚从学&;校里出来,还带着稚气的少年拉拉扯扯互扯后腿,搞了一身黄土灰,打打闹闹好歹终于爬了上去。
男生玩笑着互损几句,友谊的小船就搭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