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秦将章邯血色末路传奇 > 第一章

卷一
骊山刑徒起苍黄(章邯初出茅庐)
咸阳宫的夜,被无数盏宫灯映得如同白昼。胡亥斜倚在龙椅上,醉眼蒙眬,嘴角还沾着酒渍,望着阶下众人,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戏谑:今有盗贼百万,卿能持扫帚为朕扫之乎
殿内鸦雀无声,大臣们纷纷低头,恨不得把脸埋进官服里
——
谁都知道,如今这
盗贼
可不是街头小毛贼,而是陈胜吴广领着的反秦大军,势头正猛。
就在这死寂的氛围中,少府章邯向前一步,身姿挺拔得像根标枪,朗声道:陛下,臣虽不才,愿领命前往,定将那盗贼扫平。
这话一出口,满朝文武齐刷刷抬头,像看傻子似的盯着章邯
——
这人怕不是喝多了用扫帚扫百万大军怕不是要把自己也搭进去!
胡亥却哈哈大笑,随手挥了挥衣袖:好,那就派你去,莫要让朕失望。
说完又端起酒杯,继续沉浸在他的酒池肉林中。章邯行了个礼,退下殿来。此时夜色已深,凉风掠过他的脸庞,却吹不散他眉间的凝重。
走在回家的路上,章邯的思绪飘回了年轻时在骊山督造皇陵的日子。那时的他,初入官场,就被派去管理骊山那数以万计的刑徒。这些人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满是恐惧与绝望,活脱脱一群待宰的羔羊。可章邯却不慌,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刑徒,就像一把把生锈的刀,只要磨一磨,照样能砍瓜切菜。
他制定了一套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赏罚分明得像刀切豆腐。那些干活勤快的,能多领半块窝头,或是少干半个时辰;而偷懒耍滑的,皮鞭伺候,严重的直接扔去喂狼。有个叫老周的刑徒,因为干活卖力,被章邯提拔成了小头目,管理十来个人。这老周立马来了精神,天天扯着嗓子督促手下干活,比章邯还上心。
在章邯的治理下,骊山的工程进展顺利得像开了挂,皇陵的建造有条不紊。他也因此得了个响亮的称号
——刑徒总管,在官场里崭露头角。不过,这名号听着威风,说出去总有人憋着笑,暗地里调侃他是
管犯人的官。
如今,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各地盗贼蜂起。胡亥身边能用的人,要么战死,要么跑路,实在没人了,这才想起了他这个
刑徒总管。章邯回到家中,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连夜召集手下商量平叛之事。
大人,咱们拿什么去平叛朝廷的正规军都在边疆,一时半会儿根本调不回来!
手下愁眉苦脸地说道。
章邯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就用骊山的刑徒!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炸开了锅。
大人,那些刑徒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经过正经训练,上了战场还不就是送人头
就是啊,他们连兵器都拿不稳,怎么打仗
章邯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我在骊山管了他们这么久,最清楚他们的底细。只要训练得当,他们就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章邯就站在骊山脚下,望着那密密麻麻的刑徒,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群
散沙
捏成一块硬骨头,为大秦帝国平定叛乱!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启了
魔鬼训练
模式。从最基础的站队列、走正步,到舞刀弄枪、排兵布阵;从讲解战术,到给大家画大饼做思想动员,他都亲力亲为,累得跟条狗似的。
训练场上,时不时能听到章邯的大嗓门:都给我把腰板挺直了!走得跟螃蟹似的,是准备去河里当霸王吗
拿剑的,把剑握紧了!要是上了战场剑掉了,你就等着被敌人当糖葫芦串吧!在他的
威逼利诱
下,刑徒们渐渐有了军人的模样,眼里的恐惧慢慢变成了坚毅。
谁也不知道,这支由刑徒组成的军队,即将在历史的舞台上,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卷二
戏水寒光照铁衣(周文军覆灭)
十万旌旗蔽日来,刑徒挽弓射天狼。
章邯眯着眼,将青铜望远镜又往前推了推。对岸周文的军队正排着方阵唱战歌,旌旗翻涌得跟菜市场的烂白菜帮子似的,这阵仗,确实唬人。他身后七十万骊山刑徒,手里握着锄头改的长矛,脚上还沾着皇陵夯土,倒真像支
基建狂魔
改造的军队。
将军,要不咱们先撤
副将抹着冷汗凑过来。章邯反手就给了他后脑勺一巴掌:撤咱们退一步,咸阳宫的夜壶都得被叛军当酒杯使!
这话倒是实话,这群刑徒看着生猛,真要让他们跑马拉松似的撤退,估计得当场集体躺平。
其实章邯心里门儿清,这群临时拼凑的
劳工兵团,论单挑连周文军的炊事班都打不过。他摩挲着腰间的竹简,上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字都被摸得起了毛边。这时候突然想起当年在骊山,监工催进度也是这么个套路
——
头遍锣响,偷懒的装模作样;二遍锣响,磨洋工的开始慌神;三遍锣响,不干活的直接被夯进城墙里。
第一通战鼓响时,周文军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章邯嚼着块牛肉干,看着自家队伍里几个刑徒偷偷往后挪步子,立刻吼道:都给老子站好了!打赢了顿顿红烧肉,打输了现在就去修皇陵!
这话比军令还管用,毕竟谁都不想再回去吃掺沙子的饭团。
第二通鼓响,周文军的嗓子喊得跟破风箱似的。章邯瞅见对方阵脚有点乱,心想:小样,这就没劲儿了
转头却发现身边副将脸色煞白,敢情这位爷把
三鼓夺气
听成了
三鼓夺命,正偷偷往怀里塞遗书呢。
第三通鼓震得人耳膜生疼,章邯把牛肉干一扔,拔出佩剑:给老子冲!抢了周文的酒肉库,顿顿涮羊肉!
七十万刑徒跟被捅了窝的马蜂似的扑出去,有人还举着没拆封的锄头,估计想着打完仗还能接着干老本行。
周文军彻底懵了,他们以为对面是青铜,结果发现是个开了外挂的王者。喊杀声里,章邯看见有个刑徒追着三个敌军跑,边跑边喊:别跑!把你们的皮靴交出来,我这草鞋磨得脚底板都快开花了!
这场面,说是打仗,倒更像刑徒们的
物资抢劫大赛。
等尘埃落定,戏水河边漂着的兵器比河里的鱼还多。章邯踩着满地狼藉,突然想起司马迁那句
将骊山徒、人奴产子悉发,击楚大军,尽败之。要让这位太史公看见现场,保不准得在史书里加句批注:此乃人类军事史上最魔幻的基建转型案例。现在网上那帮人说得倒也贴切
——章邯带着七十万农民工,把正规军卷成了工地废木料。这场面,估计连秦始皇的兵马俑看了,都得从坑里爬出来点个赞。
卷三
陈城血染楚王旗(追杀陈胜)
夜斩田臧破荥阳,朝踏陈郡收楚纛。
章邯咬着半块冷硬的粟饼,站在陈城城头,望着脚下被踩得稀烂的楚旗,突然觉得这旗子褪色的模样,像极了陈胜那迅速黯淡的帝王梦。风卷着血腥味扑来,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佩剑
——
这玩意儿跟着他从骊山到战场,砍过刑徒的镣铐,也斩过起义军的头颅,此刻剑柄上还沾着荥阳守将田臧的血。
说起来,追杀陈胜这活儿,比在骊山监工还累人。那家伙简直是只狡猾的土拨鼠,带着残部从荥阳往东狂奔,路线堪称反侦察教科书。章邯盯着地图上蜿蜒的逃亡轨迹,忍不住吐槽:这孙子怕是把《孙子兵法》当逃跑指南了。
更绝的是,陈胜每到一处就烧粮仓、毁桥梁,活脱脱一个古代版
焦土政策
执行者。但章邯是谁当年在骊山,他连装病偷懒的刑徒都能揪出来,还怕追不上个跑路的楚王
就在追击途中,吴广之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版本多得能凑成一本《大秦奇谭》:有人说吴广在营帐里偷偷刻
楚天王印,被陈胜派人乱刀砍死;也有人赌咒发誓亲眼看见吴广的部下用粪叉结果了他
——
理由是这位二把手克扣军粮,连发霉的窝头都要掺沙子。章邯摸着下巴琢磨,这事儿怎么听都透着股诡异。他突然想起当年在骊山,两个监工为了争半坛酸酒都能闹出人命,更何况是手握重兵的起义军首领
将军,您说这吴广到底咋死的
副将凑过来八卦。章邯白了他一眼:这重要吗重要的是,陈胜吴广当年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现在呢自己倒先玩起了宫斗戏码。
他想起在战场上缴获的陈胜军文书,上面写着各级将领的待遇:楚王用纯金酒盏,丞相用青铜爵,普通士兵只能拿陶碗
——
这哪是什么平等起义,分明是换了批人当贵族。
站在陈城残破的城墙上,章邯望着暮色中的原野,突然觉得有些悲凉。他这个从刑徒堆里爬出来的将军,比谁都清楚
平等
二字的分量。在骊山时,他能让刑徒们服服帖帖,靠的可不是皮鞭,而是一碗水端平的赏罚。可陈胜吴广呢口号喊得震天响,做起事来却和那些旧贵族没两样。难怪军中流传着段子:陈胜称王,吴广遭殃,百姓还是吃糟糠。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或许真正的平等,不是改个旗号,换个大王。
章邯喃喃自语,随手将粟饼渣撒向天空,惊起一群乌鸦。远处传来零星的哭喊,那是战败的起义军家属在寻找亲人。他突然觉得,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大浪花,而浪花退去后,留下的依旧是满地泥沙。
卷四
临济火焚诸侯甲(三王陨落)
临济城外的夜色浓稠得像没兑水的墨汁,章邯裹紧披风,望着城头明灭的火把,突然想起咸阳宫后厨炖的羊肉汤。他身边的司马欣正捧着地图,手指在齐王田儋、魏王咎、楚将项梁三个名字间来回戳,活像在点外卖菜单。
将军,咱们真要三线开花
司马欣的声音比秋风还萧瑟,这仨可都不是省油的灯,齐王田儋的骑兵能把人冲成肉馅,魏王咎的弩阵比骊山的刑具还狠,还有那项梁……
章邯突然笑了,笑声惊飞了树梢的夜枭:怕什么咱们就来个‘一锅乱炖’!告诉弟兄们,今晚咱们不是打仗,是去吃席!齐王的酒窖、魏王的粮仓、项梁的兵器库,谁抢得多算谁的!
这话一出口,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咽口水声,那些原本蔫头耷脑的士兵,瞬间跟打了鸡血似的。
子夜时分,章邯的军队像一群披着狼皮的老鼠,悄无声息地摸到临济城下。负责内应的小兵不知从哪搞来根破喇叭,扯着嗓子喊:城外来了群送外卖的!
守城门的士兵探头张望的瞬间,就被抹了脖子。城门洞开,秦军如潮水般涌入,火把照亮了他们脸上的坏笑
——
与其说是打仗,倒不如说是来搞
拆迁
的。
齐王田儋正搂着姬妾喝酒,听见喊杀声还以为是幻听:别闹,这大半夜的……
话没说完,一柄长矛已经戳穿了他的酒壶。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齐王,临死前还在念叨:我的二十年陈酿啊……
魏王咎倒是反应快,抄起宝剑就往外冲,结果迎面撞上章邯。两人对视一眼,魏王咎突然把剑一扔:章将军,我投降还不行吗我库房里有五百坛女儿红,都归你!
章邯摇摇头:晚了,您这‘酒腻子’的名声,我可不想背。
话音未落,剑光一闪,魏王咎带着满肚子美酒去见了阎王。
楚将项梁不愧是老江湖,早在城外设了埋伏。但他万万没想到,章邯压根没按套路出牌
——
秦军见了伏兵,不但不慌,反而嗷嗷叫着冲上去抢起了兵器。等项梁反应过来,自己的军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望着远处章邯的帅旗,气得直跺脚: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来薅羊毛的!
战后清点,秦军缴获的战利品堆得比骊山的土堆还高。章邯坐在缴获的齐王宝座上,啃着抢来的羊腿,突然觉得这仗打得跟做梦似的。司马欣拎着半坛酒凑过来,两人就着月光对饮。
若天下皆反,我等守的究竟是谁的江山
章邯望着远处的残垣断壁,酒气上头,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司马欣愣了愣,往嘴里塞了块烤肉:将军,您就别想那么多了。咱们当兵的,不就跟拉磨的驴似的蒙上眼只管往前走,管他磨的是面还是血。
章邯苦笑一声,仰头灌下烈酒。火光照在他脸上,映出眼底的疲惫与迷茫。他知道,大秦帝国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自己不过是楼里最后几个还在拼命堵漏的泥瓦匠。可这漏,真的能堵住吗
通过趣味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临济之战的激烈与章邯内心的矛盾。如果你觉得某些情节需要增减或修改,欢迎随时和我说。
卷五
巨鹿城头星月黯(项羽登场)
巨鹿城头的夜风裹着血腥味,章邯握着青铜望远镜的手都在发颤。城下的楚军像一锅煮沸的红粥,项羽站在阵前,活脱脱是个开了狂暴模式的游戏
BOSS。当他亲眼看见楚军凿沉渡船、砸碎饭锅时,差点把望远镜摔在城墙上
——
这操作,比胡亥半夜喊他去扫平百万盗贼还离谱!
将军,这楚军怕不是疯了
副将缩着脖子凑过来。章邯白了他一眼:疯这叫‘破釜沉舟’!人家这是打算吃完这顿‘断头饭’,就来啃咱们的骨头!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骊山当监工时,那些偷懒的刑徒被断了口粮后,能爆发出比耕牛还猛的力气,可项羽这是拿整个军队赌命,这魄力,他见所未见。
战斗打响的瞬间,章邯终于明白什么叫
楚虽三户可亡秦。项羽骑着乌骓马,手中长戟舞得像电风扇,所到之处秦军的盾牌阵跟纸糊的似的。最离谱的是楚军的口号:干掉王离吃红烧肉!踏平章邯喝女儿红!
这哪是打仗分明是组团来干饭的!反观自家军队,经过连番恶战,士兵们的黑眼圈比熊猫还重,握着兵器的手都在打摆子。
王离军团覆灭的速度,比章邯预想的还快。这位平日里鼻孔朝天的名将,被项羽追得满世界跑,最后居然躲进粮仓里啃生米,被楚军像抓耗子似的揪出来。章邯望着远处冲天的火光,忍不住吐槽:王离啊王离,你倒是把粮仓的钥匙藏好啊!
退到军营后,章邯翻出压箱底的《孙子兵法》,泛黄的竹简上密密麻麻全是他当年的批注。兵者,诡道也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些字他倒背如流,可现在面对项羽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这些兵法突然成了过时的鸡汤文。他气得把竹简摔在案上:孙子啊孙子,你咋没写过遇到‘敢死队’该咋整
深夜,营帐外传来士兵的窃窃私语:听说楚军的炊事班都配着长矛可不是嘛,他们连洗碗的都能砍死三个秦军。章邯捏着发酸的太阳穴,终于明白什么叫
士气如虹。他望着星空,突然想起胡亥那句
持扫帚扫平盗贼
的荒唐话,现在看来,自己手里这把
扫帚,怕是连项羽的鞋带都扫不动。
卷六
漳水烟雨降楚旗(投降项羽)
漳水的雨下得比赵高的心思还阴,章邯站在营帐前,望着河对岸项羽那漫山遍野的楚旗,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咸阳街头看的杂耍
——
那些吞剑的艺人,此刻怕是都没他心里堵得慌。二十万秦军挤在营帐里,活像被围在圈里的老母鸡,粮草见底,士气低得能拿铲子铲起来。
将军,要不咱们……
副将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章邯一个眼神瞪了回去。投降这俩字,就像埋在他鞋底的蒺藜,每走一步都扎得生疼。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剑,这把陪他从骊山杀到巨鹿的
龙骧
剑,此刻却重得像块烧红的烙铁。
洹水南殷墟的谈判现场,活脱脱一场大型社死现场。项羽叉着腰往那儿一站,气场比咸阳宫的铜人还足,身后八千子弟兵跟复读机似的喊
杀!杀!杀!。章邯刚要开口,项羽就把佩剑往案几上一拍,震得茶盏里的水都蹦到了章邯脸上:章将军,要么降,要么死,选吧!我项羽的耐心,可比泡面泡软的时间长不了多少!
章邯盯着项羽那张棱角分明的脸,突然想起市井流传的段子:这小子连秦始皇的车驾都敢拦,说什么
彼可取而代也,绝对是个敢把天捅个窟窿的主。他清了清嗓子,尽量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发抖:项王,我这二十万弟兄……
放心!
项羽抓起案上的箭矢
咔嚓
掰成两截,木屑溅到了旁边谋士的脸上,我项羽说话算话,降了就是自己人!要是敢动你一个兵,就让我这辈子吃火锅永远捞不到肉!
这话一出口,连章邯身后的司马欣都憋不住笑出了声。
作为回礼,章邯抽出佩剑,刺啦
一声割下自己的袍角。这动作行云流水,把在场的人都看傻了
——
毕竟谁也没想到,威震天下的章邯将军,还有这裁缝般的手艺。盟誓完毕,项羽大笑着搂住章邯的肩膀:走!喝酒去!我营里的酒,管够!
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是多年未见的拜把子兄弟。
投降后的第一晚,章邯躺在简陋的帐篷里,听着外面士兵的嬉闹声,怎么也睡不着。他望着帐顶发呆,满脑子都是秦始皇巡游时的威风,还有胡亥那不靠谱的笑脸。辜负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被雨声吞没。可转头想想那些饿得啃树皮的士兵,又觉得自己做了这辈子最正确也最无奈的决定。
第二天天亮,章邯站在漳水岸边,看着秦军士兵们卸下铠甲,换上楚军的服饰。有人偷偷抹眼泪,有人骂骂咧咧,但更多的人,是松了一口气的表情。章邯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项羽,你要是敢食言,我章邯就算做鬼,也要从坟里爬出来,把你的楚旗撕成布条子!
卷七
咸阳道阻雍王冠(关中分封)
项羽分封诸侯那天,咸阳宫的台阶上挤满了各路
创业团队。章邯站在人群里,感觉自己像个刚被收购公司的倒霉
CEO——
昨天还是大秦的救火队长,今天就成了项羽手里的
加盟店老板。当
雍王
二字从项羽嘴里蹦出来时,他听见身后几个楚军将领憋笑憋得直咳嗽。
章兄,废丘城风水甚好!
项羽拍着章邯的肩膀,笑得比村口媒婆还热情,东依渭水,西靠郿坞,进可攻,退可守,简直是块‘帝王套餐’!
章邯看着项羽那副
我为你操碎了心
的表情,突然想起小时候街头卖假药的郎中,也是这副把石头吹成仙丹的架势。他心里门儿清,这哪是什么
风水宝地,分明是项羽用来监视刘邦的
前哨站,顺带还能恶心一下关中父老
——
毕竟谁都知道,他章邯可是带着秦军投降的
叛徒。
走马上任那天,废丘城的百姓趴在墙头看热闹,活像在围观马戏团表演。有个小孩突然扯着嗓子喊:快看!是那个带着刑徒打仗的将军!
话音未落,他爹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闭嘴!小心雍王把你抓去修城墙!
章邯骑在马上,嘴角抽搐
——
原来在百姓眼里,他这辈子都摘不掉
刑徒总管
的标签了。
当晚,章邯登上废丘城头,望着三秦大地的明月。夜风卷着远处传来的童谣声:雍王叹,叹江山,昨日秦将今楚官;雍王叹,叹流年,废丘城里守残垣……
这调子悲得能把铁打的汉子听哭,章邯摸了摸腰间的
龙骧
剑,剑身映出他皱成一团的脸。他突然想起在骊山督造皇陵时,那些刑徒哼唱的劳动号子,虽然粗俗,却比这童谣实在多了
——
至少那时候,他知道自己在为谁卖命。
治理废丘城的日子,章邯活成了
斜杠青年。白天他是威风凛凛的雍王,带着百姓挖水渠、垦荒地,把
种地
硬生生搞成了
全民运动;晚上他就变回那个
刑徒总管,蹲在兵营里和老兵们唠嗑,听他们吐槽楚军的伙食不如秦军的麦饼香。有次他心血来潮,想在城墙上刻几个励志标语,结果刻到一半,工匠师傅弱弱地问:大王,这字……
要不要找个识字的来写
夜深人静时,章邯常对着秦始皇的画像发呆。画像上的始皇帝目光如炬,仿佛在质问他:章邯,你怎么就把朕的江山搞成这样了
他无言以对,只能举起酒杯,对着虚空说:陛下,臣尽力了……
酒液泼在地上,转眼就被尘土吸干,就像大秦帝国的辉煌,消失得无影无踪。
卷八
暗度陈仓烽火急(刘邦北伐)
废丘城头的风裹着黄土,把章邯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眯着眼望着远处蜿蜒的栈道,工地上的汉军正热火朝天地敲敲打打,吆喝声顺风飘来,活像在唱秦腔。身旁的司马欣捧着竹简,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将军,刘邦这是要把栈道修到咸阳宫门口
章邯
噗嗤
笑出声,随手把半块硬得硌牙的饼子扔给城墙下的野狗:修吧修吧,等他们修好,黄花菜都凉成干了。刘邦这老小子,怕是把打仗当盖房子,以为搭个架子就能吓唬人
这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几个汉军扯着嗓子喊:通啦!通啦!
章邯望着那些欢呼雀跃的士兵,心里突然泛起一丝诡异
——
哪有人修栈道修成了还放鞭炮庆祝的
当夜观星,章邯差点把手里的星图揉成废纸。彗星拖着尾巴划过月亮,活像有人拿毛笔在夜空里甩了个墨点。他盯着天象,想起小时候老道士说的
彗星袭月,血光之灾,后背顿时渗出一层冷汗。正琢磨着要不要调兵,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报!韩信的军队出现在陈仓!
章邯差点把青铜灯台踢翻:陈仓那地方连兔子都嫌路远,韩信是会土遁还是咋的
等他火急火燎赶到前线,才发现自己真成了被耍的猴子。韩信的军队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正举着明晃晃的兵器朝这边扑来,最离谱的是前头居然还跟着一群赶着牛羊的百姓
——
敢情这是连后勤都省了,直接就地取材
给我死守!
章邯挥舞着佩剑,嗓子都快喊哑了。可韩信的战术就像街头杂耍,一会儿声东击西,一会儿围点打援,搞得秦军晕头转向。更要命的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汉军,居然摸黑把废丘城的粮道给断了。看着士兵们啃树皮的狼狈样,章邯气得直拍桌子:韩信这小子,打仗跟做饭似的,专挑人饿肚子的时候下手!
城里的日子一天天难熬,百姓们开始用老鼠肉包饺子,士兵们饿得连兵器都拿不稳。章邯站在城头,望着汉军如潮水般的攻势,突然想起当年在戏水用三鼓夺气的威风。再看看现在,自己倒成了被
夺气
的那一方。他握紧佩剑,剑身上
龙骧
二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想让我投降做梦!大不了跟这废丘城同归于尽,我章邯就算饿死,也要死得比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还硬气!
卷九
渭水倒灌废丘月(水淹孤城)
八月的渭水像是喝多了酒的醉汉,在韩信的指挥下一头扎进废丘城。章邯站在城头,望着远处翻滚的浊浪,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渭河边洗澡,那时候的水可没现在这么凶神恶煞。他握紧腰间的
龙骧
剑,剑身倒映着自己扭曲的脸
——
这哪是守城,分明是要和老天爷掰手腕。
将军!水漫到东城门了!
副将连滚带爬冲上来,鞋都跑丢了一只。章邯低头一看,好家伙,城墙根已经成了池塘,士兵们抱着门板在水里扑腾,活像一群落汤鸡。更离谱的是,不知从哪儿漂来一群羊,羊角上还绑着汉军的旗帜,敢情韩信这是连
水军羊驼
都用上了
城里乱成了一锅粥,百姓们的哭喊声混着猪叫声,比骊山刑场的号子还难听。章邯踩着齐膝深的水,看到几个士兵正和洪水抢粮食,其中一个抱着半袋小米,边游边喊:别抢我的口粮!这够我吃三顿!
他突然觉得鼻子发酸,这些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兄弟,没战死在沙场,却要被洪水泡成鱼干。
宁可战死,不做水鬼!
章邯拔出
龙骧
剑,剑刃划破水面,溅起的水花混着血水。这句话一喊出口,原本绝望的士兵们突然来了精神,有人抄起长矛当船桨,有人把盾牌绑在身上当救生圈,大有和洪水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一个老兵抹了把脸上的水,咧着嘴笑道:将军,等打完这仗,我要开个澡堂子,就叫‘章邯牌水煮活人’!
战斗在洪水中惨烈地进行着。章邯挥舞着
龙骧
剑,斩杀了几个试图登城的汉军,剑锋所到之处,血水染红了滔滔洪水。但洪水越来越猛,城墙在轰鸣声中开始崩塌。章邯看着自己的军队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突然想起当年在戏水用刑徒大败周文军的辉煌,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轰隆
一声巨响,最后一段城墙轰然倒塌。章邯被洪水冲倒的瞬间,死死抓住剑柄,龙骧
剑在浊浪中闪着最后的寒光。他望着漫天洪水,心中闪过无数画面:咸阳宫的夜宴、戏水的胜利、巨鹿的惨败……
最终,汹涌的洪水淹没了他的身影,废丘城彻底沦为一片泽国,只留下那把
龙骧
剑,随着滚滚洪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卷十
将军玉碎山河恸(章邯之死)
废丘城的八月,连风都带着馊味。章邯摸着城墙缝里长出的青苔,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骊山当监工,那些夯土城墙可比这玩意儿结实多了。脚下的地面传来沉闷的震动,汉军的攻城锤又开始撞门,声音像极了当年皇陵竣工时的丧钟。
将军!东门失守了!
副将跌跌撞撞跑来,头盔歪得像顶滑稽的帽子。章邯却慢条斯理地擦着佩剑
龙骧,剑身映出他凹陷的脸颊
——
这张脸已经半个月没见过镜子,此刻倒和城墙上的恶鬼浮雕有几分相似。慌什么
他突然笑出声,咱们这废丘城,早成了韩信锅里的肉丸子,就差撒把葱花了。
汉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章邯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渭水,突然想起戏水之战时,七十万刑徒举着锄头冲锋的壮观场面。那时候他以为,只要战术够妙,泥腿子也能把正规军打得找不着北。可现在呢韩信的水攻让废丘成了泽国,连老鼠都学会了仰泳。
他抽出佩剑,在城砖上刻下
生为秦将,死为秦鬼
八个字。剑尖与砖石碰撞的火星,让他想起巨鹿之战的夜晚,项羽的楚军像点燃的野火般席卷而来。当时他还嘲笑王离的军队是纸糊的灯笼,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也不过是风中残烛。
将军!快撤吧!
司马欣不知何时冲了上来,脸上挂着血痕。章邯摇摇头,把刻完字的佩剑在衣襟上蹭了蹭
——
这衣服自从投降项羽后就没换过,如今又沾满了秦军的血。还记得临济之战后咱们的夜话吗
他突然问,那时候我问守的是谁的江山,现在倒好,连江山都没了。
汉军的旗帜已经爬上城头,章邯握紧剑柄,突然觉得轻松起来。这三年像场荒诞的噩梦,从刑徒将军到雍王,再到如今的困兽,他终于不用再琢磨该为谁而战了。剑锋闪过寒光的瞬间,他听见了骊山的夯歌,看见了戏水的寒月,还有咸阳宫那盏永远亮不到天明的宫灯。
关于章邯的死,《史记》说他城破自刎,《汉书》坚称他力战而亡。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当他的身体缓缓倒下,佩剑
龙骧
深深插进城墙,废丘城的百姓们只记得,那个总爱对着星象发呆的雍王,临死前在城头刻下的字,被雨水冲刷了三天三夜,却始终没被抹掉。而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就这样带着一身谜团,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褶皱里,成了说书人口中,最悲壮的段子。
尾声
青史几行名姓
要说给章邯写
人生总结报告,那绝对是个技术活。司马迁在《史记》里大笔一挥,把锅扣给了赵高:章邯之降项羽,由赵高用事,不信任臣,人怀自危之心,这话乍一听,赵高简直成了大秦帝国的
拆迁队队长。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更直接,翻着白眼补刀: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合着在他眼里,章邯投降就是被领导
PUA
后的无奈之举。
最离谱的还属唐朝杜牧,这位大诗人喝多了酒,在诗里调侃:章邯已降楚,王翦先用赵,好家伙,直接把章邯和王翦来了个
跨时空对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在参加
秦国名将
101
选秀。估计章邯要是泉下有知,得气得从坟里爬出来,指着杜牧鼻子说:您老写诗归写诗,可别瞎拉
CP
啊!
不过要说最有
实锤
意味的,还得是现代考古队的发现。当考古学家在废丘古城墙的夯土层里,扒拉出那些密密麻麻的刑徒手印时,整个历史圈都炸了锅。有人说这是
大秦基建队的工作打卡记录,也有人煽情地表示,这些手印里藏着二十万刑徒的
人生指纹。而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印记,瞬间把人们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章邯带着这群
临时工,硬是在历史舞台上搞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
逆袭大剧。
从骊山脚下的
刑徒总管,到威震天下的秦军大将,再到最后困守废丘的悲情英雄,章邯的人生剧本比八点档狗血剧还精彩。他像是历史棋盘上的一颗
多功能棋子,能当先锋、能当肉盾,最后还成了悲情的
弃子。青史留名这事,对他来说就像开盲盒
——
有人夸他是军事天才,有人骂他是叛国叛徒,还有人把他当
职场生存反面教材。
但说到底,历史这玩意儿,就像个大火锅,把各色人物丢进去涮一涮,捞出来谁也说不清楚是啥味儿。章邯的故事,或许就藏在那些斑驳的城墙手印里,藏在史家争论不休的笔墨间,也藏在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里。至于他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答案嘛,大概就像他那把
龙骧
剑,寒光一闪,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