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娇客 > 第29章  夜访藏书阁
    苏萤笑道:“我今晚就拟个单子给您送来!”

    容氏一听,刮了苏萤的鼻子道:“什么时候拿来都成!”

    晚膳过后,苏萤便在自己房里罗列清单。

    她想要一个烛台,这样白日阴天时,藏书阁也能有足够的光亮。她还想要两本册子,一本誊写新目录,一本记录借还明细。

    圆润小巧的下巴抵着笔杆,苏萤认真地琢磨。

    对了,她还需一些补书用的物件,比如藤皮纸、棉线、竹尺、木夹子等等。

    这里不像在外祖的书院,很多东西都得置买。

    清单越写越长,苏萤忽然觉得自己要的有些多,姨母虽然对她有求必应,但总归没有什么进项。她想了想,还是得节约一些,于是放下了笔,打算明日去藏书阁核查一番,对清单做一些精简后,再交给姨母。

    香篆燃尽,更鼓声过。

    杜衡才将今日所作,悉数完成。

    整理书案时,眼角又瞥见了那本清泉去藏书阁替他取来的书。

    也不知是天干气寒,还是地龙烧得太足,杜衡觉得气闷,遂大步走出了书房。

    清泉本在书房外打盹,听到公子的脚步声,一个激灵便醒了。见公子没有唤他,而是往院外走去,他赶忙拽上公子的轻裘,提上灯笼,追了上去。

    “公子,您的裘衣。”

    清泉忍不住提醒。

    杜衡停下脚步,没让清泉伺候,自行披上了裘衣。

    清泉正要松口气,却听公子淡淡道:“随我去一趟藏书阁。”

    三更半夜去藏书阁?清泉觉得自己耳朵有些不好使了,他揉了揉耳朵,想再问问,却见公子已大步而去,于是又急忙追了上去。

    寒冷的冬夜,周围漆黑一片,唯有悬着宫灯的廊道被昏黄的光晕笼罩,好似指路一般,让人不自觉地便踏了上去。

    杜衡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往藏书阁去,一整日了,耳边时不时地回想起,清泉回禀他的话。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她竟一语道中他父亲给他取名的出处。

    自记事起,他便是与经史子集为伍,母亲成日将“考状元”挂在嘴边,好似这辈子除了读书再无其他可做之事。家里下人们也有与他同龄的孩子,虽说有些进了院中服侍,可更多还在院外玩耍。平日常听得他们在院外嬉戏玩闹之声,夏日斗蛐蛐,冬日打雪仗,从来不需要背文写字,日日过的惬意无比。

    记得七岁时的一个冬日,也如今日般大雪落尽,他又一次听到外头孩童玩耍喧闹,陪着他的仆从不知躲去哪里打盹,他趁机偷溜出院,与他们玩成一片,待黄昏后,才又悄摸摸地回了书房。

    一路上静悄悄地,犹如此刻般寂静,他心中庆幸,想着日后可以再找同样的时机出去。

    没曾想书房里坐着拿着藤条的父亲,抹着眼泪的母亲,跪了一地的小厮仆妇,大气也不敢出。

    “你去哪儿了?”

    父亲声如洪钟,让他小小的身板一震。

    他心虚,可又不服气,凭什么人家能玩,他却要在窗旁苦读?

    抬起胸,昂起头,道:“玩雪去了!”

    “好一个玩雪去了!”

    父亲怒极反笑,“伸出手来!”

    他到底不敢忤逆,即便心有不甘,却还是伸出了右手。

    “右手写字,伸左手。”

    藤条狠狠落下三次,咬着牙生受了。

    他撇过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就是不让一滴泪落下。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为父让你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封侯拜相,而是为了有朝一日你能撑起这个家门。”

    当时的他懵懂不知,虽心有不愿,却还是照着父亲的话,日日捧着书本苦读。久而久之,竟也自生出几分趣味来。许是真有些天资,也许是蒙上苍眷顾,从童试起他便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朝最为年轻的少年解元。

    本以为之后的路也会如预想般顺遂,谁知父亲竟因病骤然离世,杜府上下,一时之间,门庭无依。

    母亲可以哭,祖母可以哭,杜府上上下下都可以为一家之主的离世,伤痛欲绝。可唯独他不能,直到那时,他才真正明白父亲当初那番话的分量。

    苏萤的一句无心之问,勾起了他对父亲的思念。独自一人走下廊道,萧瑟的身影踏进夜色之中,此刻的黑夜,成了哀伤最好的遮掩。

    这座藏书阁,原本便是他年少时的书房。父亲本以为此院僻静独处,能助他心无旁骛。却未曾料到,院外之声反倒时时扰了他心神。那次偷溜出院之后,父亲便在东院为他另辟了一间静室,而此地,便由二叔收用。

    推开掩着的院门,穿过小小庭院,杜衡走入书阁之中。

    他轻轻叹了口气:“这里连一盏灯都没有吗?”

    清泉将灯笼又举了高一些,道:“想来二太太与表小姐只在白日来,所以无灯。”

    杜衡又道:“无灯也罢,连个炭盆也无吗?”

    “有的,有的,今日来时,屋里暖的很。”

    清泉赶忙拿着灯笼往墙角一照,果真找到了炭盆。

    他将灯笼放下,燃起炭盆,只是要让整间屋子真正暖起来,还需等上一会儿。

    一团团白气,随着呼吸而出,杜衡搓了搓手,朝屋内环视一周。灯笼的光太过昏黄,实是看不太清。

    窗外的雪未化尽,反倒因月光而更显得发白发亮,使得临窗处比别处更亮了一些。杜衡不由自主地便走向了窗旁的书案。

    扫过案上的文房四宝,他拿起了唯一一本册子。凑近窗台,借着月光,他看清上书着目录二字。这字似曾相识,于是他又翻了几页,这才想起,应是二叔的字迹。放下目录,他又看向了一旁的宣纸,上面是一手漂亮的小楷。

    字如豆大,规整清秀,一笔一画间透着沉静,与那抄经时苍劲有力相比,风格迥异。

    如若不是知晓苏萤在此查抄书目,他实是不敢断定,如此清秀的小楷与那魏碑出自同一人之手。

    忽想起今日清泉提及,苏萤写了借书明细,于是他又多翻了几页查找。可每张纸均是对书目的删减或添补,并无一页与借书相关,心中不觉有些遗憾。

    他转头问道:“那张记着借书的纸在哪儿?”

    清泉往书案上张望了一番,摇头道:“小的没注意,想来就在书案之上。”

    一时无果,杜衡只好作罢。

    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一丝烟气涌进鼻端,杜衡有些不适,思索片刻后,他便让清泉将灯笼放置书案边。

    清泉照做,立在一旁。

    只见公子拿起水盂,往砚台滴了清水后,便执起墨条,在砚中耐心且细致地研磨。也不知是灯笼光晕映照的缘故,还是因为屋中渐暖,清泉只觉得此刻的公子,比往日多了几分暖意。

    公子下笔从容,不一会儿便将写着明细的纸递了过来。

    清泉伸手一接,只见上头列着:

    琉璃油灯一盏,灯油一壶,白绢封皮册子两本,银丝碳一篓,檀香少许,软布若干。

    正低头细看的当口,便听公子沉稳吩咐:“书案上的也一并换了,文房四宝照我惯例添置。去库房,就说是西院书房要用。藏书阁晨时无人,你晓得怎么做,是吗?”

    清泉忙将明细收入怀中,拱手应道:“公子放心!”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