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6章  第6章
    这突如其来的笑声让李善长瞬间懵住:这不是皇后刚去世的。

    是的,他在审阅奏章。

    一般来讲,批阅奏章乃是皇帝的权力与职责。

    古往今来,即便有些皇太子得到皇帝允许参与军国大事,却也从未触及批阅奏章的范畴。

    但是,现在的天子、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可不一般。

    对待这个他和原配妻子的嫡长子、皇太子朱标,他是大力放权。

    很多政事直接交由朱标处理,

    其中就包含批阅全国各地官员递呈的奏章。

    话说回来,收益与代价并存。

    虽看似掌控巨权,犹如生死予夺,

    但这也让朱标耗费大量心力。

    毕竟,这堆满案牍的奏章来自整个大明。

    即便是朱标的父亲,勤勉如耕牛的朱元璋,也是常常从早批到晚。

    相较之下,朱标的精力远逊于其父,审阅这些奏章简直如同煎熬。

    可这毕竟是他日后必须承担的任务。

    他是大明的皇太子,在朱元璋离世后将成为大明的。

    此刻,一位太监走进殿门道:

    “殿下,该去灵堂了。”

    听到这句话,朱标放下手中的朱笔,暂时中断了批阅奏章。

    他终于能够抽空歇息片刻。

    向身旁的太监轻轻点头,说了一句:“好吧。”

    随后便起身随着太监离开了文华殿。

    奉天殿距离文华殿并不遥远,没多久朱标便抵达了目的地。

    踏入大殿,映入眼帘的是吕氏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朱允炆、朱允熥,正跪坐在蒲团上为高皇后守丧。

    看到一双儿女因为长时间下跪而脸色苍白,朱标内心不免泛起一丝疼惜。

    不过此刻他还无暇多言,因为还有一些必要的仪式要完成。

    来到母亲的灵柩前,朱标跪地叩首,庄重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起身之后,望着母亲的遗容,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的眼眶瞬间湿润,几乎难以自控。

    调整情绪后,他对吕氏等人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你带他们两个回去休息。”

    经历过一次类似场景的朱允炆与朱允熥立刻站起,准备离去。

    但吕氏却显得颇为惊讶,犹豫道:“殿下,这不符合礼仪啊。”

    “孤所说的话,便是规矩。”

    朱标的语调虽然平缓,却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严。

    吕氏看着眼前这位表情平静却气场强大的丈夫,突然产生一种陌生感。

    他还是那个彬彬有礼、谨遵法度的大明太子吗?此刻的模样,反而像是她的公公——那位雄才大略的朱元璋。

    在吕氏沉默之时,朱标再次吩咐:“退下吧。”

    见状,吕氏也只好起身施礼,答道:“是,臣妾告退。”

    带着两个孩子退出奉天殿后,大殿内只剩下朱标一人。

    他来到原先吕氏跪过的地方,跪下凝视着母亲的棺椁,一言不发。

    心中的疑问渐渐浮起:父皇朱元璋此刻身在何处?

    “既然您与母亲情深似海,为何如今不在她身边?

    难道是因为触景生情的缘故?还是……”

    经过许久思索,最终只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在这被白色布幔装饰的灵堂中回荡。

    李善长坐在小院中的石凳上缓缓开口提问:“当年前元强盛之时,其兵马曾横扫四海。

    无论南北东西,幅员千万里的国土都被纳入囊中。

    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今日却仅剩漠北的一隅之地,这是为什么呢?”

    朱英沉思良久,回答道:

    “前元的强大,在于他们的百姓自幼孩提便可马上杀敌的蛮勇。

    它的力量源于武力与肉体的强健。

    可即便如此强势,他们竟想用区区百万族人奴役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

    殊不知,华夏之所以称为华夏,

    正因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三皇五帝以来,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英雄帝王率领麾下像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李靖这样的猛将守护疆土,保我中华安宁。

    更离不开像神农、老子、孔子、荀子、李白、杜甫、辛弃疾这些先贤,通过他们的诗篇与哲思为华夏注入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也许短暂的野蛮能征服暂时柔弱的精神。

    但当野蛮衰退,精神复苏之际,局势必定会反转!

    蒙元以前的五胡乱华时期,中原陷落,国家分裂。

    四方敌人虎视眈眈,每一个都想替代华夏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最终,他们依然湮没于漫长的历史进程里,被我华夏所同化融合。

    元朝残暴,将我汉人视如牛马,定为四等公民。

    通过沉重的赋税层层盘剥,妄图借此摧毁华夏文明。

    然而,他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在他们之前,已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妄想,并尝试过同样的做法。

    当天下汉人中的豪杰齐心奋起,高呼“驱逐鞑虏,恢复华夏”

    的口号时,

    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为时已晚。

    历史总惊人的相似,当今洪武帝陛下亲率魏国公、信国公、颖国公、曹国公、凉国公等人,

    从南向北,创下史无前例的伟绩,将元政权彻底逐出中原,赶回漠北老家,形成北元的局面。

    华夏民族或许会有低迷之时,也会经历极大的耻辱,

    但若有人真怀有灭我华夏之心,那必将会自吞苦果,迎接毁灭!”

    李善长听罢,沉默……

    不过就是随便问问问题,何必要给我这样的长篇大论?这是李善长心中腹诽。

    尽管如此,李善长也不得不承认朱英这番话极具说服力。

    看看旁边已经挺直腰板,一脸骄傲的朱元璋、徐达和汤和三人就知道这话多有力。

    但李善长是不会表现出满意的。

    作为老师,特别是面对学生第一次考核,总要挑剔一点才像话。

    故作平淡地点点头:“嗯,说得还凑合,勉勉强强及格吧。”

    朱英并不介意这一评价,只是不以为然一笑置之。

    反而旁边的徐达和汤和两人立刻变脸。

    汤和率先发难,指著李善长的鼻子大骂:“老子的姥姥啊,李酸狗!怎么仅仅只是个及格?说说看!朱英小子哪说错了?

    你今天不给我个合理的解释,我跟你没完!”

    一旁的魏国公徐达亦是立马附和:“对啊老李,平常我们都敬你三分。

    可今儿这事上你确实太过分了点。

    照我们的理解,朱英的回答那简直就是满分!”

    两人为何这般激动,并非为了讨好皇嫡长孙朱英。

    只因为朱英的话深深触动他们的共鸣之处——

    正是他们从南到北,把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赶出了华夏中原,将其逐回漠北变成北元,

    创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绩,并构建了伟大的大明帝国。

    如此盛赞简直让两个粗人差点不好意思起来。

    你说,现在李酸狗站出来评价勉强及格,怎能让人心平气和?

    就算天塌下来能够忍,我们兄弟俩也不能忍受!

    面对二人的指责谩骂,李善长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老实讲,他觉得朱英对于徐达、汤和这类战将的赞誉太高了些。

    毕竟,大明建立的过程中,韩国公同样功不可没嘛。

    自己的贡献朱英竟然连提都不提一句,叫他怎么能甘心?

    于是乎,李善长大倒其怨,转手将怒火洒向徐达与汤和二人。

    “就你们这两个老丘八懂个啥?会读书认字么?

    连扁担横在地上不知道是个一的东西,教导学生乃是我的职责,轮得到你们来说三道四吗?”

    此言一出,激得徐达、汤和七窍生烟。

    口才方面而言,他们怎能敌得过大明开国丞相呢?

    这场争论显然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哼!李善长,你这个酸腐货,今天我汤和非要跟你较量一番!”

    汤和怒声喊道,作势要冲上前去给李善长一拳。

    朱英眼见不妙,急忙挡在二人之间。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