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乐在书院中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研读,终于踏上了归乡之途。他的行囊沉甸甸的,里面装满了各类书籍,那些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每一页都仿佛承载着他在书院里汲取的知识和智慧。
同时,行囊里还装满了他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如同熠熠星光般闪耀的期待,对会试的期待,对自己光明前程的憧憬。
当他的脚踏入村子的那一刻,一阵温暖的归属感扑面而来。那熟悉的乡音瞬间钻进他的耳朵,宛如最动人的乡间小调。
乡亲们质朴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紧紧地围绕过来。这些质朴而又热情的乡亲们,很快就把叶安乐围了起来。他们的眼中满是对这位中举才子的夸赞与关切。
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首先开了口:“安乐啊,在书院学得咋样啦?书院里的夫子肯定教了不少好东西吧?”
紧接着,一位年轻些的憨厚汉子笑着说道:“咱村可就盼着你在会试中再大放异彩呢!你可是咱们村的骄傲哩。”周围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那充满关怀与热情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淌入叶安乐的心中,让他心中暖意涌动。
回到家中,叶萧和林芷早已等候多时。看着儿子归来,他们眼中满是欣慰。叶安乐将书院的学习经历、结识的朋友以及遇到的难题一一讲给父母听。
叶萧听后,沉思片刻说:“安乐,学问之路本就坎坷,这些难题正是你进步的阶梯。在家这段时间,咱就静下心来,好好梳理知识。”林芷则忙着准备儿子爱吃的饭菜,“在书院肯定没吃好,娘给你做顿丰盛的。”
接下来的日子,叶安乐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一心投入到备考之中。每一个清晨,当没有结束,请!
一日,叶萧偶然听闻有位隐世的老儒士,这位老儒士可谓是声名远扬,传闻他对经史的研究造诣极深,简直如同经史学问的活宝库。那高深的经史典籍在他眼中仿佛是明晰无比的地图,每一处细节都尽收眼底。
叶萧听闻后,心中便蠢蠢欲动。他的弟弟叶安乐即将参加会试,然而对于诸多复杂繁杂的学术观点还存有些许疑惑,若是能得这位老儒士的点拨,那必定是大有益处。
于是,他不顾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决定亲自前往拜访。哪怕前路要翻山越岭,哪怕要长途跋涉历经日晒雨淋,他都没有丝毫的犹豫。
终于,叶萧寻到了老儒士的住所。见到老儒士后,他恭恭敬敬地表明来意,言辞恳切地恳请老儒士为叶安乐指点迷津。老儒士年事已高,但眼神中依旧透着睿智的光芒。他看到叶萧这一番诚心诚意的模样,心中感动,最终答应到叶家一叙。
老儒士来到叶家那天,叶家上下都充满了期待。叶安乐更是早早地在屋内等候,内心满是崇敬与紧张。老儒士面带温和的笑容走进屋内,与叶安乐开始促膝长谈。
只见老儒士谈经论史,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不论多么晦涩难懂的学术观点,到了他的口中都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他用一些简单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将那些复杂的观念慢慢剖析开,让叶安乐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明灯,一下子豁然开朗。
历经此次长谈,叶安乐心中满是对老儒士的感激之情,原本对即将到来的会试那悬而未决的信心,此刻也多了几分。老儒士的到来,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他对学问的心田。
喜欢孟婆她下凡历劫了请大家收藏:()孟婆她下凡历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