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从流民开始权谋天下 > 第12章  秦良玉的希望
    听到马县令的话后,秦良玉脸上的神色也变得肃穆起来。

    只见她忽然从椅子上缓慢的站起身来,一脸沉痛的对着在场所有人大声说道。

    “七年前与建奴的沈阳之战我当然没忘,就因为那场战役,包括我兄长在内的数千个兄弟都战死在了辽东。

    此等国仇家恨,我秦良玉岂能不报?”

    在秦良玉缓缓地扫视下,在场除了马县令之外,每一个被她注视的马家族人都坚定地点了点头。

    以马县令对自己这位大嫂的了解,虽然他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但他还是忍不住对众人继续劝道。

    “建奴固然跟我们有血海深仇,但朝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诸位难道忘了我大哥是怎么死的了吗?”

    闻言,在场众人也是再次陷入了沉默。

    马千乘之死可谓是马家众人心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家时代忠良,到了马千乘也不例外。

    万历年间西南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马千乘当时与妻子秦良玉一起参加了朝廷对杨应龙的平叛,并立下了不小功劳。

    但到了上报战功时,时任监军的万历帝亲信太监邱乘云公然朝众将索贿。

    当时的大明朝廷就已经贪污成风,所以大部分将领都屈服于邱乘云的淫威,选择了老老实实上贡。

    只有马千乘等少数将领,不趋炎附势,坚持不向太监低头。

    最终导致马千乘彻底得罪了邱乘云,被他诬陷入狱,病死于监狱中。

    万历中后期,当时的大明虽然败像已露,但得益于万历早期张居正改革攒下的家底,大明国库充盈,军备整齐,所以在被称为万历三大征的三次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

    受此震慑,包括马家在内的西南一些土司家族虽然对朝廷有所不满,但也只能是选择默默忍受。

    后来因为努尔哈赤在辽东带领建奴崛起,朝廷为了安抚西南土司,所以才对当年的一些冤案进行了重审翻案,并对他们给予补偿,这其中马家以及秦良玉就是代表。

    也正是因为朝廷后来对马家的补偿,再加上秦良玉从小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才使得之后的秦良玉不仅没有因为马千乘之死记恨朝廷,反而是对朝廷更加的忠心。

    但无论如何,马千乘之死都是马家人心中的一根刺,不碰还好,一碰就还是会疼。

    秦良玉虽然也对马千乘之死耿耿于怀,但她自认为害死自己丈夫的罪魁祸首乃是太监邱乘云,皇帝不过是一时间被小人蒙蔽,更何况后来朝廷也纠正错误,还了马千乘的清白,于是在秦良玉看来,这样便已经够了。

    见众人都不说话,秦良玉只能是亲自开口对马县令解释道。

    “保国,君锡(马千乘字君锡)的死我也很伤心,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也只能接受他的离去。

    君锡入狱时,我曾多次看望他,甚至有过劫狱的想法,但在君锡告诉我,马家数百年积累的声望远比他个人安危要重要得多。

    马家世代忠良,他决不允许在这他这一代败坏马家的名声。

    这既是你大哥的遗愿,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

    见秦良玉将自己大哥的遗愿都搬了出来,马县令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于是他只能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后对秦良玉说道。

    “算了,我就知道说服不了大嫂您,现如今您是马家的家主,马家该如何选择,您说了算。

    我这次回来除了是希望再尝试一下说服您出兵辽东这件事外,还有另一件事需要拜托大嫂您。”

    “前段时候我侥幸抓到了两只食铁兽,所以便打算当成祥瑞献上去,恭贺新帝登基。

    我原本的计划是让小英以及浸之带队,跟随大嫂您一起北上,前往京师献礼。

    但如今小英受伤,浸之也要留下来替小英治伤,所以他俩肯定是去不了京师的了。

    这样一来就只有请大嫂您替我将食铁兽送去京师献礼了,如此也算是一举两得。”

    听完马县令的话后,秦良玉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答应,而是对马县令回答道。

    “保国,陛下不是严令禁止各地进献贺礼吗,你怎么能不听陛下的话呢?

    我在陛下还是信王时就曾经跟他打过交道,陛下勤勉节俭,从善如流。

    现如今他刚一继位,就铲除了祸乱朝纲多年的阉党。

    只要能再解决掉建奴这个心腹大患,然后再好好地与民修养,我相信在陛下的治理下,大明一定会实现中兴。”

    从秦良玉脸上诚挚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崇祯帝是真的充满了信心,但李为民却不以为然。

    没错,崇祯帝即位之初铲除魏忠贤及其阉党的举动,的确是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望,而且在他之后的皇帝生涯中,他也的确称得上是“勤勉节俭”,“从善如流”。

    但他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实现中兴大明,反而是成为了大明的亡国之君。

    虽然崇祯帝的确是勤勉,可对于他的勤勉,后世还有这样的一句评价——“昏招连连步步错,越是勤政越亡国。”

    他也的确是从善如流,可就是太流了,导致他今天觉得这个大臣说得对,明天又觉得那个大臣说得对,与其说他从善如流,不如说他多疑善变。

    不仅如此,崇祯帝身上还完美继承了朱家祖传的刻薄寡恩,在他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朝廷中央有四五十位内阁大臣被撤换,地方有二三十位巡抚、总督被诛杀。

    孙传庭够尽心尽力替大明朱家卖命了吧,虽然由于明军跟农民军实力差距太过悬殊,再加上后勤保障不够,导致了他最终的战败。

    但他面对兵败,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战死沙场。

    按理来说,面对这样的以身殉国的将领,你崇祯就算是不嘉奖,也不至于惩罚吧。

    但就因为孙传庭最终战败了,所即便是他以身殉国,也免不了被崇祯帝死后追责。

    在孙传庭死后,他的家属全部遭受株连,如此一来,还有谁愿意替他卖命?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