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完夏荷和陆远的,就跟没干过集体商业的事情。
李文斌去了一趟广交会,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问题是。
陆家庄现在的局面,也只是稳步向上。
“你先别忙着拒绝,县里账面上还有四十万资金,我给你挤出十五万,一年以后,你要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李文斌沉声道。
“啥!十五万?”
陆远倒吸一口凉气,李文斌这是要疯啊。
全县十几万人,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李文斌一下子拿出县财政一小半的资金拨发给陆家庄,不但是要倒逼陆远背水一战。
他自己也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一旦出现纰漏,李文斌的前途不但要彻底终结。
搞不好,本人也要进去啃窝窝头。
动用县财政的最后一点家底,拨发给村庄搞企业。
等同于将自己放在了钢丝上面。
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主任,您就不怕我坑了你?”
陆远正色说道。
李文斌淡淡一笑道:“你会不会坑我,我现在无法给出回答,但是你绝对不会坑你的媳妇,妹妹,还有你的两个孩子。”
“呃……”
陆远无语了。
好你个李文斌,真特么会见缝插针。
陆远疼媳妇人所皆知。
对待妹妹和大女儿妞妞,更是含在嘴里都怕花了。
如今,陆远又有了儿子。
如果这件事情失败。
李文斌要前途尽毁,陆远也将受到连带追责。
“陆远,有的时候,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到了明年,我相信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第一个吃螃蟹人,往往代表着机遇和风险共存。”
李文斌笃定明年上面肯定会发出一系列的文件,鼓励各地搞活经济,大力开展经济活动。
如果按部就班,跟着上面的发布的精神走。
不但要面对其他单位的竞争,还将失去敢为人先的殊荣。
县里二把手,远远不是李文斌的追求。
他要爬得更高,掌握更大的权力。
不出奇兵,只能按部就班。
到头来。
李文斌最多升到市里。
说到这里,李文斌再次加码。
如果陆家庄集体企业搞出的商品能够出口创汇。
县财政就是陆家庄的娘家。
但凡陆家庄需要上面拨款,要多少,县财政给多少。
“看样子,只能当一回罪人了。”
陆远冷不丁说道。
“罪人?什么罪人。”
李文斌纳闷道。
“主任,你刚才说到出口创汇,我还真有一个主意,只不过这个主意,少不得要让人在背后骂咱们的娘。”
陆远叹了口气。
以陆家庄和县里目前的情况,一年之内想要打出名堂,唯有一个办法。
打树木的主意。
只不过这么干了。
多年以后,一定会有人疯狂问候陆远的祖宗十八代。
“你先说说,什么办法?”
见陆远一脸严肃,彷佛这个办法大逆不道,李文斌心里也跟着犯起嘀咕。
“做筷子生意。”
“筷子生意!”
李文斌错愕道:“陆远,你是和我开玩笑吗?筷子生意能够解决县里的资金缺口,成为示范产业?”
“主任,这个时候我能开出玩笑吗。”
陆远摊开手,无奈道:“我说的筷子和您认为的筷子,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虽然都是吃饭的家伙,不过我说的筷子属于一次性商品,用完就扔,不具备循环使用的可能。”
“啥玩意,用完就扔的筷子?这……这得浪费多少木头啊。”
李文斌满脸震惊。
“所以我才说,这个办法会被人骂娘。”
陆远脑中有着无数的发财办法,但是这些办法都需要时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
唯有一门生意,不但见效快,而且不需要任何的配套企业。
至于生产原材料。
当地到处都有。
东北山多,林木更多。
大大小小的林场不计其数,并且劳动力成本几乎等于零。
加上前不久,陆远弄死了一群小鬼子。
一次性筷子。
成为陆远眼下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办法。
国内老百姓收入微薄。
纵然是那些大型工厂,企业的职工,每月平均工资也才几十块钱。
反观小鬼子。
年人均收入早已经超过一万美元。
高收入意味着快节奏的生活。
一次性筷子这种后世司空见惯的东西,正在成为小鬼子必不可缺的日常餐具。
“主任,您刚刚去过广交会,应该见到了不少的小日子商人,这帮人多有钱,您多少也听说了一些吧。”
“在我们看来,用完就扔属于严重浪费,而对那群赚得盆满钵满的小鬼子来说,时间便是金钱,每天睁开眼睛忙的就是挣钱,哪有多余的精力洗筷子,回家做饭,一日三餐在外面解决,也就成为必然。”
“店家忙着接待大量的客人,每天需要清洗的筷子多如牛毛,是雇人洗筷子划算,还是购买用完就扔的一次性筷子更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