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科幻小说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13章  多尔衮皇姑屯用兵 6000字大章

多尔衮皇姑屯用兵
6000字大章
多尔衮不愧是清的大摄政王,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他就对大清进行了全国动员,包括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在内的整个大清,都在全力支持多尔衮与大明开战。
大清的高层现在当然都知道多尔衮在山海关吃了败仗,李自成全军覆没、吴三桂投降满清,多尔衮和吴三桂伤亡惨重,林毅屯兵山海关,明军大有进攻关外的宁锦之势。
现在坐镇大清京师的当然孝庄皇太后,这个女人在大清的历史上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蒙古人,是科尔泌部落的骄傲,当年她代姑受孕13岁便嫁给了自己的姑父皇太极,在宫中的地位开始的时候连个三流的小妾都不如。
但是她天资聪颖,颇有心计,对别的女人来说,后宫就是龙潭虎穴,因为弄不好了尸骨无存,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这个女人在后宫之中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别看才十三四岁,美貌只是一方面,还能说会道,很会来事儿,也善于博得男人的同情与爱戴,很快便成皇太极身边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除了皇太极之外,代善、多尔衮等很多人都喜欢她。
别看大清是个新生的事物,别看皇太极叱咤风云,但是皇宫之中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有时候甚至是血雨腥风,但是这个女人一路含笑走来,成为皇太极后宫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皇太极突然驾崩,又是此女从中斡旋,为了祖宗的基业,为了爱新觉罗家族,她忍辱负重,利用她独特的地位权势和年轻貌美,以及与代善、多尔衮等亲王之间的微妙关系,力挽狂澜,成功化解了豪格和多尔衮两大派系集团之间的权争危机,避免了一场皇族内部的自相残杀,把六岁的小顺治扶上帝王宝座,但大权实质上落在了多尔衮的手中。
这无疑是孝庄皇太后向着多尔衮的缘姑,据说她们二人关系暧昧,有人看见多尔衮多次出入孝庄皇太后的寝宫,尽管他们是嫂嫂和兄弟的关系,但他们皆为年轻男女,来往如此肆无忌惮,难免会有瓜田李下之嫌。
孝庄皇太后听多尔衮在山海关吃了败仗,她立即全力支援多尔衮,为他调动兵马、弹药和钱粮,锦州和宁远的守军基本上是倾巢而出,盛京的兵马则往宁锦一带集中,为多尔衮补充兵员和弹药给养等。
现在的大清王朝,基本上就是多尔衮一个人说了算了,主要是因为有孝庄皇太后幕后极力支持。
当然这个女人支持多尔衮,也是为了巩固她自己的地位,巩固她背后蒙古部落科尔沁的地位,肃亲王豪格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否则她也不可能与多尔衮暗中勾搭连环,把皇太极的多尔衮皇姑屯用兵
6000字大章
皮岛叛乱之后,矿工出身的他率众投降了大清。他带去了一批军队,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中有很多红衣大炮。在当时来说,各地的明军装备红衣大炮最多的就是他的军队了。
正是因为他的投降,满清鞑子不但有了红衣大炮,很快还拥有了模仿汉人制造红衣大炮的能力,从此打破大明的火炮优势,大凌河之战小凌河之战,以及宁锦之战,清军大规模运用了红衣大炮,明军伤亡惨重,一仗比一仗败得惨。
孔有德对大清的功劳,还不止于此,他镇压过朝国,亲自参加过松山和塔山的战役,斩获颇丰,功勋卓著,在大清朝地位显赫。
刚刚过去的山海关一战又是亲身经历,因此他的话很有力度,包括肃亲王豪格,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也是点头不止,都赞成吴三桂和孔有德所言,主张这一次,必须得想个万全之策,不能贸然用兵,姓林的真不是好对付的,这个对手对他们来说强大到比较难缠。
但是尽管如此,满达海、岳乐等这一帮小年轻仍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这一帮老家伙都被林毅打怕了。有那么恐怖吗?说到天上也不会相信,大明的军队野战能够赢得了他们八旗的军队,林毅的本事再大,还能一手遮天不成?他战败过这个,杀过那个,那是没有遇到本贝勒!
因此岳乐说话了:“各位王爷,说了半天,山海关一战林毅还是以奇技淫巧取胜,不就是几杆火枪吗?红衣大炮我们都有,何惧他几杆火枪?岳乐不才,愿意率绿营攻打山海关,如果不胜甘当军令!”
这是什么场合?估计也只有他敢说话,也只有他敢这么说。换个别人多尔衮、豪格、鳌拜等人早就震怒了。
因为岳乐这番话的意思,表面上是主动请缨,其实就是认为多尔衮这些人全都是笨蛋,饭桶,废物。
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多尔衮、豪格、鳌拜、吴三桂、孔有德,不管是鞑子还是汉奸,哪个不是叱咤风云之辈?那可不能走起一方风云?
但是岳乐敢这么说,也不完全是吹牛。
岳乐是努尔哈赤货真价实的亲孙子,一点假都不掺,因为他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的第四子。
重要的是这个岳乐,现在还不满19岁,但是张弓搭箭,跨马轮刀,在大清的这些王公诸子、亲王贝勒之中,包括蒙古鞑子的王孙公子在内无人能及。尤其是他的飞刀百发百中,年纪轻轻就有人给他送了个外号,叫三手大将。
肃亲王豪格非常器重他,多尔衮也想拉拢他,孝庄皇太后也特别喜欢他,这也是他年纪轻轻就掌握了绿营兵大权的原因,更是他膨胀的本钱。
这时满达海看到摄政王多尔衮还在犹豫不决,他也挺身而出,躬身施礼:“王爷,属下愿随岳乐贝勒一同攻打山海关!”
满达海今年才22岁,但是别看年轻,他跟岳乐一样,都是爱新觉罗家的精英,他是礼亲王代善的第七子,也是努尔哈赤正宗的孙子,能征惯战,屡立战功,参加过锦州大战,松山和塔山会战,打败过洪承畴和吴三桂,19岁就被封为辅国公,后来擢升为都察院承政。
如果不是林毅的穿越,也就是说按照原来历史的发展,大清入关之后,他还杀败过李自成。
因此无论是地位出身,还是论功勋实力,满达海都不刺于岳乐,他现在是贝子。相当于汉人的王侯,在他这个年纪被封为王侯,足见其不俗。
这种场合也只有他们俩敢插话,其他的像什么索额图、锡翰以及蒙古的那些王公贝勒,连个屁都不敢放。
虽然这两个年轻的贝勒贝子比较狂妄,但是摄政王多尔衮一点也没有恼,相反他很欣慰,他欣慰的是他们爱新觉罗的家族还有这么多血性的人物,现在他们大清需要的就是这种战斗血性。
这两个人几斤几量他心里有数,因此他看了看豪格,豪格会意地点了点头,多尔衮又看了看吴三桂和孔有德,两个人也微微的带着欣赏的目光笑了笑,不置可否。
多尔衮刚要表态,突然报事的从外面跑进来了。
“报告摄政王爷,林毅率领大队人马已经出了山海关,向我们这边来了。明军有八万人马的样子,离里30余里。”
“哦?”这一下包括多尔衮在内,在场的人无论是满洲鞑子还是蒙古鞑子还是汉奸,全都豁然而起。
相互看了看,除了吃惊之外,全都是满脸的怒容和仇恨,都是这样的表情:
“他还敢出关攻伐我们”
“他真以为自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那我们就在野外摆开战场,跟他决一死战,以报山海关之仇,以雪兵败之耻!”
岳乐和满达海更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
多尔衮立即铺开了地图,看看这一带的地势。
豪格,吴三桂等人很快围了过来,他们立即定下了一个方案,要背靠大山,在山前面的一片辽阔的空地上,这一片空地叫皇姑屯,与明军一决雌雄!
这个皇姑屯与历史上东北王张作霖的专利列被炸殉身的那个皇姑屯不是一个地方,那个皇姑屯在沈阳,而这个皇姑屯在山海关外几十里的地方,相差了好几百里。
摄政王定下来作战方案之后,在场的鞑子和汉奸全都纷纷摩拳擦掌,一听说与明军要在野外决战,一个个都来了本事,豪格、鳌拜、岳乐、满达海、吴三桂、孔有德、索额图、锡翰、铁里、达达赤尔等等,纷纷请令打头阵。
多尔衮相对来说比他们沉稳,眼珠转了转,开始分兵部将,排兵布阵。
第一只令他就是派到了岳乐和满达海的头上,让他们俩率领2万绿营兵,上前抵住林毅的部队,让他们不得前进。
怕他们绿营兵人单势孤,让吴三桂和孔有德率本部人马协助。
第二只令他派到了豪格和鳌拜的头上,林毅兵出山海关,此时关城之内,必然空虚。让他们俩各带一万兵马,都是八旗精锐,而且全都是骑兵,各带50门大炮,一个走水路,一个走旱路,绕到林毅队伍的后面,攻打山海关和一片石,拿下这两座关城之后,兵合一处迂回来袭击林毅后方。
剩下的2万人马,主要是满清鞑子和蒙古鞑子,与绿营兵相距十五里处待命,同时设置炮营阵地,剩余的300门红衣大炮全都不在这里。
剩余的1万人马,基本上全都是步兵,他们负责后勤寄养粮草等,这1万人马山东的火龙沟安营,这是他们的粮草给养营地。
多尔衮这样安排,很明显是有退有进,豪格、鳌拜、吴三桂、孔有德纷纷赞成多尔衮会用兵。
但是岳乐和满达海不以为然,派两个人马绕到后面,乘虚而入,攻取山海关和一片石,这也可以。
但是拿下关城以后,还让他们从背后偷袭林毅,这似乎没有必要了吧!
等他们绕过去拿下关城的时候,这边的战斗早就结束了,还用得着他们偷袭吗?
还有,为什么还要在山边设第二道防线?这明显是对他们绿营兵的不信任,那意思是如果他们顶不住,就用这2万人马再压上去,还不行了,就退到山边,用大炮对付林毅,这也太保险了吧,有这个必要吗?真是举双手赞成,多此一举!
但是他们俩谁也没说话,都暗中憋了一股劲儿,意思是这次我们要让你们看一看,我们绿营兵到底行不行?我岳乐、我满达海,究竟是不是林毅的对手?这一战还用得着这么费事吗?
因此这两个贝勒、贝子二话没说,点齐了2万绿营兵就出发了。
他们俩连孔有德和吴三桂也没有喊,那意思是你们愿意跟着就跟着,不愿意跟着拉倒。言外之意是有你们也行,没有你们也行。
这就是对两个汉奸的看不起呗!
因为论官职来说,吴三桂现在是平西大大统领,相当于平西王,因为他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平西伯,投降过去,只升不降。
而孔有德是恭顺王,这两个贝勒贝子是不及他们的。
论年龄论资历就更不用说了,两个鞑子还是一二十岁的小屁孩儿,吴三桂虽然年轻,此时也30出头了,孔有德则40多岁了。
论才论德论地位,吴三桂与孔有德都比这两个鞑子的小屁孩儿高很多。
吴三桂和孔有德心里清楚的很,但是他们俩不敢造次,谁让人家是鞑子自己是汉人呢?
出身不行,就应该低人一等!
因此他们俩赶紧点起了兵马,率领着上万人马的汉奸队伍,在后面屁颠儿屁颠儿的跟着,随行听用。
就这样2万绿营兵和1万汉奸队,共3万人马就组成了清军的前部,浩浩荡荡离开了多尔衮的部队,往山海关方向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