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 第30章  盐石

见此情景,他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夸赞胡善祥,随即从怀中掏出一把金豆递给她,笑道:“既然这样,我就安心了,接下来给我娘送金豆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胡善祥听后立刻展颜微笑,乖顺地点点头,接过金豆豆便福身施礼,说:“是,奴婢一定不辜负太孙殿下的期望!”
朱瞻基瞧她这般听话的模样,满意地颔首道:“很好。
今晚到我房里来,我再教你几种姿势。”
胡善祥默然无语,脸颊泛红,正想着心事时,一名小宫女走近,向朱瞻基行礼后恭敬说道:“太孙,太子殿下请您去正殿,户部的夏原吉大人来了,想见您。”
朱瞻基听到这话愣了一下,随即想到什么似的,对身旁的胡善祥说道:“你去给我娘学打麻将吧。”
说完,他就往外走。
若他推测得没错,那应该是夏原吉依照他的方法研制出了食盐。
跑到乾清宫没找到自己,所以直接来太子府了。
太子府,前院,正殿里。
夏原吉身穿绣有锦鸡图案的红色官服,坐在首位,早有宫女泡好的清茶他却一口未沾,只是一会儿看看大殿门口。
上方,朱高炽看他这副模样,笑着开口:“夏尚书,瞻基应该快到了吧?不过看你这么着急,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夏原吉拱手作揖,满脸歉意地说:“请太子殿下恕罪,臣此次前来,是因前几天太孙殿下让我试验一种新制盐法,如今已有成果,正欲向太孙汇报。”
……
“新的制盐法?”
朱高炽正端起茶杯,听到这话手一抖,茶水溅得满身都是。
身边的侍女们吓了一跳,纷纷跪下喊道:“太子殿下饶命!”
朱高炽拍拍衣襟,见众人都跪着,便和蔼地摆摆手:“无妨,是我自己不小心,都起来吧。”
“太子殿下仁慈。”
侍女们松了口气,连忙起身。
朱高炽等她们离开后,才转向夏原吉,带着疑惑问:“夏尚书,能否直言,瞻基真的发明了一种新的制盐法?”
朱高炽本就疑惑,盐与铁素来关系重大,历朝历代均如此,更别说是一种全新的制盐法。
这不是表明可能会多出一条盐的供应渠道吗?
夏原吉点头欲言,朱瞻基却已步入屋内。
瞥见夏原吉,朱瞻基一笑,又望向朱高炽道:“祖父,您唤我?”
“你这孩子!”
朱高炽见朱瞻基嬉皮笑脸,摇头叹气,指着夏原吉道,“我刚听夏大人说你找到新的制盐法,可有此事?”
朱瞻基心中早有所料,果然夏原吉是做了此事。
他笑着看向夏原吉:“老夏,制成了?”
夏原吉虽被唤作“老夏”,却并不恼,这称呼让他觉着亲切;而朱瞻基每每称他为夏大人或夏尚书时,分明别有用心。
夏原吉点头,从怀中取出两个拳头大的陶罐,递给朱瞻基,道:“殿下与殿下请看。”
朱瞻基接罐,将一个递给朱高炽,自己持一个打开封盖,随意撒了些到手心。
刹那间,洁白如雪的细粉滑落其上。
看着手中熟悉的盐粒,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正是此物,稍后我教你如何制碘盐。”
“碘盐?”
夏原吉不解,朱瞻基并未详述。
碘盐于南方意义不大,尤其沿海地带并不缺碘,但对北方而言却是不可或缺。
只是如今大明七成人口在南方,海盐本身便含碘,因此一时并无急切需求。
朱瞻基计划等事务稍缓、盐政稳定后,再引入碘盐并普及其益处。
夏原吉欲问,见朱瞻基无言,也只好作罢。
此时朱高炽望着掌中白盐,惊讶之余还挑了些入口细品。
若是那些刚在旁伺候的宫女瞧见了这一幕,恐怕当场就会惊得不知所措。
毕竟太子乃是储君,若是贸然食用来历不明之物,一旦出事,对伺候太子的宫女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好在当时只有朱瞻基与夏原吉二人在场。
夏原吉心中笃定,朱瞻基却未曾留意。
朱高炽品尝完那食盐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此盐甚佳,味道纯正,颜色洁净,即便与宫中最好的贡盐相比,亦有过之,此盐出自何方?”
夏原吉听闻此言,目光微显奇异,稍作停顿后答道:“回太子殿下,此盐乃臣昨日依太孙所言之法,在应天府附近一座盐山取来的盐石制成。”
“盐石?”
朱高炽初闻此物,尚存疑惑,他对制盐之事知之甚少,仅知晓大明几处主要产盐之地。
然而应天府附近似乎并无盐地,所以当他听见夏原吉提及应天府时,第一反应竟是又发现了一处新盐地。
夏原吉见朱高炽如此模样,便知其并不明白盐石为何物,也不懂其中奥妙,于是解释道:
“太子殿下,盐石是由毒盐凝结而成的一种石头,在我朝境内多有分布。”
朱高炽:“………”
朱高炽并非愚钝之人,经夏原吉一提,自是明白了其意。
他张了张口,虽难以置信,但仍看了看手中的食盐,又望向夏原吉:
“这……这盐……”
朱瞻基见自家父亲又开始犯糊涂,不禁有些无奈,忍不住插话道:“爹,瞧您这副惊讶的模样,不过是将毒盐转化为食盐罢了!”
“你这孩子!”
朱高炽被朱瞻基略作调侃,缓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此刻是在臣子面前,不可失了威严,便清咳一声,重新看向夏原吉,仍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地问道:
“夏尚书,此盐果真由毒盐制成?”
毒盐朱高炽是知道的,各地皆有,只是其中有害成分过多,无法食用。
哪怕买不起盐的人,也不会去食用这些毒盐。
因为这与直接服用有害物质无异。
但如果真有一种方法能将毒盐变成食盐……
一想到这里,朱高炽的心脏不禁剧烈跳动起来。
夏原吉对朱高炽的表情深有体会,他自己当初拿出这种盐时,也没比朱高炽好多少。
见朱高炽询问,他忙拱手作揖,认真点头回道:“太子殿下,此盐乃臣依照太孙殿下的指示,选用毒盐制成,绝无虚妄!”
“好!”
朱高炽听到夏原吉确认后,脸上浮现出愉悦之色。
随即他又想到什么,追问道:“与别的盐相比,它的成本如何?”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若成本太高,大明所能获得的利益就会大幅缩水。
夏原吉明白这一点,笑着答道:“太子殿下,此盐只需卤水即可,虽比其他盐多了一些工序,但成本相差不大,每斤仅三四文钱。”
听到这个回答,朱高炽心头一震,满脸疑惑地问:“三四文钱?”
盐的成本低廉他是知晓的,但盐价高昂的原因在于大明的财政需求,加上盐引和盐税,使成本倍增。
此外,盐商的混乱管理也让盐价居高不下。
然而,眼前这种盐,质量远超宫中贡盐好几个等级。
贡盐可不同于普通食盐,后者每斤约值百二十文,换算成银子大约二钱。
贡盐的价格却不知高出多少倍,一斤至少要几两银子。
夏原吉肯定地说:“确实如此,每斤三四文钱。”
朱高炽听后大喜,笑道:“这是好事,大好事!”
夏原吉附和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有了此法,我大明定能将盐税恢复到宋朝水平,只需略微调高新盐盐引的价格,就能极大充实国库。”
两人情绪高涨,已经开始商议新盐盐引的具体定价。
朱瞻基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这盐的配方是他研制的,可现在看来,似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想将他排除在外。
看到夏原吉提议将新盐定价为每斤近五百文时,朱瞻基再也按捺不住。
他扫了一眼交谈甚欢的夏原吉与朱高炽,直接打断二人道:
“我不同意你们所说的事!”
“瞻基,切莫胡来,这新盐关系到大明的国库收入,绝不可掉以轻心。
一旦这种盐上市,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与旧盐形成竞争,促使旧盐降价,让更多百姓买得起盐。
这般一举两得的好事,为何不同意呢?”
朱瞻基听后翻了个白眼,瞄了瞄夏原吉和他那不太聪明的父亲,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我看你们这是因小失大。”
朱高炽:“………”
夏原吉:“………”
被朱瞻基这么一说,两人一时无语凝视对方。
夏原吉脸皮厚,忙拱手道:“请太孙殿下指点迷津。”
朱瞻基看了夏原吉一眼,说道:“我打算把新盐的价格定在五十文一斤。”
“太孙殿下万万不可!”
朱瞻基话音刚落,夏原吉立刻摇头表示反对:
“殿下,您知道普通食盐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吗?”
不等朱瞻基开口,夏原吉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二十文,即便最便宜的也要百文。
您要把这么优质的盐定价为五十文,岂不是毫无利润?还会冲击现有食盐市场!”
“夏老儿,我还以为你懂点商道!”
朱瞻基听罢冷笑一声,稍作停顿后问道:“我只问你两点,大明一年的盐税收入有多少?”
夏原吉听到这话,脸色微沉,什么叫以为他懂商道?
但他还是不甘示弱地答道:“大约在一千多万两银子。”
朱瞻基点点头,大致符合他的估算,接着又问:“若按你的法子,有了新盐,一年的盐税又能收多少?”
夏原吉一听来了精神,脱口而出:“回殿下,臣有信心将盐税增至两千万两!”
“才两千万两?”
朱瞻基皱眉撇嘴,瞥了夏原吉一眼,平静地说:“我说我可以保证让户部通过新盐至少赚四千万两,你觉得如何?”
“四千万两?太孙此言当真?”
夏原吉呼吸一滞。
这是何等庞大的数目?
四千万两!
大明一年的总收入都未必能达这个数啊。
若非最近抄了纪纲的家,户部恐怕连一半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夏原吉缓缓吸了口气,按捺住内心的不安,站起身来略作揖道:“还请殿下明示!”
朱瞻基听罢嘴角微扬,神情温和地道:“夏大人,此事与户部另有所属。
今后旧盐无需再制,我欲令户部倾力研制新盐,然其法需秘而不宣,我自会安排销路,所得利润,三成归户部,三成归我,余下四成悉数献于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