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439章 君主论

“陆鸣啊,你今天给太子讲些不一样的吧,”
论及博采众长,刘彻觉得没有比陆鸣这里更适合的了,跨越千年的见识,
随便说一点东西就是现在没有的,论知识广博,天下人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卫子夫也道:“今天陛下和我都在,有什么不方便传出去的,我们会叮嘱据儿保密的。”
陆鸣这段时间给太子刘据讲解的内容虽然广博,却几乎没有如何当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内容,
《师说》,数学,简体字,拼音,都是纯粹的学问。
不像那些儒家门人,逮到机会就要教太子如何治理天下,如何当一个好的储君,
甚至他们还总想教陛下如何当皇帝,
似乎离开儒家,离开他们,大汉就无法存续下去。
“不要说你没有实际经验,那些儒生当官之前也没几个人有实际经验。
你尽管说,朕可以分辨。”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陆鸣也不再推辞。
“今天咱们讲讲《君主论》吧,我记得多少就讲多少。”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最大的原因就是这本书中倡导的理念违背了世俗的道德要求,
将政治与道德分离,只论利害,不谈道德,在西方政治发展历史上有一种石破天惊之效,
这本书一度声名狼藉,被教廷列入禁书行列,
言语的直白,适合给刘据这种容易陷入很傻很天真状态的宝宝来一点无耻的震撼。
“先谈一下我的理解,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君主是有另外一套道德标准的,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就不必受普通道德伦理的约束。”
这种思想在大汉算不上新奇,只是足够直白而已,
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一批法家门人,早已经提出类似的治国策略,
韩非子更是集大成者,提倡君王要用“法”来统治人民,用“术”来驾驭臣子,用“势”来保住皇位,
他们的学说中,同样不在意仁义道德,比《君主论》更加的彻底,更加的厚黑。
“君主应该警惕自己不要沾染可能危及政权的恶名。如果做不到,放纵一下也没什么关系,进一步来说,就算是坏事,如果不做就很难维持自己的政权,那就应该坚决去做……”
听到节一眼没看过,
很快就讲完了脑海中的内容。
“据儿,你听懂了么,有什么感受说出来让父皇听听。”
刘据沉默片刻,疑惑道:“老师说慷慨的行为容易让君王失去财富,陷入贫困之中,而为了维持慷慨,君王又不可避免的要横征暴敛,这会引起百姓的憎恨,”
陆鸣有些惊呆了,他今天本来只是打算让刘据听听新观点,根本没指望他记住什么,他还是个孩子呀,
怎么就记住了呢?
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么?
只听刘据继续道:“我们去帮助李老汉家,算是慷慨的行为么,这个行为能持续下去么,
以后还这样做的话,朝廷要对其他百姓横征暴敛么?”
好吧,世界果然是参差的,
自己七岁的时候,还在撒尿和泥,放屁崩坑,和小伙伴们比谁尿的远,哪知道什么叫横征暴敛,
可能这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吧,刘据虽然是古人,却享有当世最顶级的师资力量,从小的眼界就比常人开阔得多。
就像有人从小就可以经常去少年宫,陆鸣却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去过,
他们的一节课,是陆鸣二十几年都没有到达的地方,
虽然那只是个兴趣班加补课班,根本算不得高大上。
“陆鸣,你怎么了?”
卫子夫感觉他表情有些奇怪,似乎被打击到了。
“没什么,想事情,咱们继续吧。”
陆鸣晃晃脑袋,人呐,不能总往上看,上面神仙打架,能人太多了,
有些高考数学几乎满分的人,到了数学系之后才发现自己没有数学天旭,上哪说理去。
“回到刚才的话题,朝廷帮助李老汉这样的人家,免费给他们蜂窝煤,这些作为都是要花钱的,
钱不会凭空产生,总要有个来源。
陛下抄家淮南王府获得大批钱财,停止修建陵寝又省下一大笔钱财,这些就是慷慨的底气。”
“这无疑是一项仁政,可要是没有足够的钱财,没有足够便宜的蜂窝煤,朝廷想要施行这项仁政,
就很可能搞得国库亏空,需要对别的百姓加征赋税才能满足这份开销。”
刘彻开口道:“据儿,没有这些钱和蜂窝煤支撑,
哪怕明知会有很多人冻死,父皇也做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