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是个大县,面积大,人口五万多。
在后世,这点人口也就是个乡镇的规模。
但是在古代,这个人口数量,就算是大县。
因为有很多小县,人口还不足一万。
连月干旱,全县饥荒,谢正阳居然说,让这桃源县的五万多人全部活下去,很简单!
谢太公也吃了一惊,低声说道:
“正阳,县令大人面前,不可乱说话。桃源县五万多人,哪有这么多粮食,能让大家都吃饱?”
谢正阳很淡定:
“我没乱说话。如果我是东郭大人,我就有办法,让全县人都活下去。”
东郭连海看着谢正阳的神色,觉得不像开玩笑,深吸一口气,长揖到地:
“在下愚钝,当此干旱饥荒之时,忍见饿殍满地,束手无策。谢兄弟既然夸下海口,必有良策,还请看在全县五万多人的性命上,不吝赐教!”
“看来,县令大人是一心为民啊。既如此,草民不敢藏拙。”
谢正阳看看四周:“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换个地方吧。”
谢太公急忙说道:“正阳,带着县令大人,去我家里吧。”
谢正阳点头,邀请东郭兄弟,前往谢太公家里。
谢太公是本村首富,家里有四合院,大宅子。
在客厅里坐定,谢太公招呼儿孙上茶。
谢正阳看着东郭兄弟:“桃源县干旱饥荒,粮价奇高,不知道武陵郡整体情况如何?”
不了解整体情况,谢正阳也不好判断,难以做出抉择。
东郭连海说道:“武陵郡整体干旱,但是北部几个县,江河很多,粮食作物得到了灌溉,比我们桃源县的情况好多了。”
“那为何,不派人去武陵郡北部购买粮食,用来赈灾?”
“谢兄弟,就算我们去外地买粮食回来,老百姓也是买不起。现在青黄不接,新米也没上来。”
东郭连海叹口气:“本县盗贼蜂起,我们县里这点人,缉拿盗贼都忙不过来,根本腾不出人手去买粮食。另外,县里也没钱买粮食。”
“明白了。”
谢正阳点点头,对宋力夫说道:“宋大哥,你去外面,扯两棵成熟的黄麻过来。”
“狗尾巴草能吃,莫非这黄麻……也能吃?”宋力夫一愣。
“差不多,快去吧。”谢正阳点头微笑。
宋力夫抓抓脑袋,去外面找黄麻。
东郭连海也好奇,笑道:“谢兄弟,是不是这黄麻,能让我们全县人活下去?”
“差不多,差不多。”
谢正阳卖关子,一脸高深莫测。
不多久,宋力夫扯了几棵黄麻跑了回来。
谢正阳接过黄麻,剥出一颗种子来,用筷子夹住,在灯火上烤了烤。
又找谢太公,要了一块干净的细麻布,一把木槌。
东郭兄弟不解,饶有兴趣地看着。
谢正阳将黄麻种子,放在细麻布上,用木槌碾压。
片刻之后,谢正阳扫去了麻布上的残渣,只见麻布上,有了一小块油渍。
“谢兄弟,这是……什么意思?”
东郭连海很困惑。
“麻布上面有油渍,说明黄麻种子含有油。正常年景下,清油的价格,是米价的十倍。黄麻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清油,用来换钱或者换粮食。”
谢正阳终于揭开了谜底:“本县黄麻种植面积很大,黄麻已经开始成熟。只需要一个榨油厂,收集黄麻种子榨油,半个月内,就能缓解饥荒。一个月后,全县百姓,都有饭吃。”
古代的榨油技术,非常落后。
大晟帝国和三国时期差不多,只有两种植物油。
芝麻油,桐油。
桐油还不能吃,一般用于战争,或者制造业。
能吃的只有芝麻油,价格奇高,富贵人家专属,供不应求。
“黄麻种子能榨油?榨出来的油……能吃?”
东郭连海有些惊喜,又不敢相信。
“能吃,而且味道不错。成熟的黄麻种子,十斤可以榨出二斤清油。”谢正阳起身,抱拳道:
“这就是我为县令大人想出来的安民之道,绝对可行。本县百姓能否活下去,全看东郭大人了!”
这时候的黄麻籽,是废物,没人要的。
还有春季的芸苔子,也没人要。
狗都不吃。
如果收购黄麻籽,绝对很容易,收到你手软!
东郭连海看了看自己兄弟,对谢正阳笑道:
“兄弟,麻籽不值钱,到处都是。可是,你真的能榨出清油来?能不能……试验一下?”
事关全县人的死活,县令也不敢盲目决断。
谢正阳点点头:“当然可以试验,但是我需要设备和工具,需要钱,需要人力支持。没有钱,榨油厂做不起来。”
“那么,需要多少钱?”
“仅仅做试验,一百两银子应该够了。但是大规模榨油,就需要更多的设备,更多的银子。”
“一百两银子,我给你。”
东郭连海松了一口气,又问:“试验需要几天?”
“几天?”谢正阳笑了:
“百姓都在挣扎活命,时刻都有被饿死的危险。我们要救全县百姓,就要迅速行动,岂可拖延?我给你们写个清单,你们回去之后,连夜准备。
明天一早,我就到县衙,布置榨油厂的事。最多一两天,就可以榨出清油。”
东郭连海大喜过望,连连点头。
谢正阳找来几片木板,在上面写了清单,还画了简单的图纸,交给了东郭连海。
东郭连海抱拳道:“我们兄弟这就回去,连夜准备,等待谢兄弟安排。”
谢正阳抱拳道:“县令大人,还请把我们村里的乡亲,放回来。否则耽误了抗旱打猎,会饿死更多的人。”
“他们本无大罪,自然要放。”东郭连海点点头,笑道:
“可是连夜放了他们,只怕两个村子的人,又要打起来。谢兄弟,你明天去县衙,我把这些人,交给你处理吧。”
谢正阳点头:“也好。”
东郭连海抱拳告辞。
东郭连江却扯住了谢正阳:“谢兄弟,你做的弓弩很精巧,能不能送我一个?”
武将嘛,看到这样的东西,自然心痒痒。
谢正阳皱起眉头:“弓弩是我们村里的公物,全村人都指望这个打猎活命呢。”
东郭连江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丢在桌子上:
“买你一把弓弩,够不够?”
那银子,大约三两多。
“够了。”
谢正阳收起银子,将宋力夫的弓弩,连同几支箭,交给了东郭连江。
一把弓弩换了三两多银子,赚大了!
东郭兄弟一笑告辞。
谢正阳将那银子递给谢太公:“银子归公,明天拿去买米买盐,交给大食堂。”
谢太公咧嘴笑道:
“又能换两百斤糙米了,正阳,乡亲们能活下去,全是你的功劳。明天去县城,一定要把谢松他们带回来呀!”
“太公放心,我会带他们回来的。”
谢正阳转身回家。
家里人都还没睡。
月色明亮,春桃气呼呼的,坐在门前发呆。
谢正阳抱起妹妹,问道:“怎么不开心啊春桃,是不是没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