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三十一章 官字两张口!(4k)

官字两张口!(4k)
这一夜,注定不安宁。
宁远侯嫡次子遭到刺杀,这个消息实在太过轰动,惊得不少人惶恐不安,难以入眠。
上到知州、同知、通判这样的朝廷命官,下到衙门小吏,无一不为之惊醒,连夜起身,紧急投入办公事宜。
这一夜,灯火通明。
不时有衙役手持火把,来回巡视。
偶尔一两处阴影,更是让人草木皆兵,虚惊一场。
小官小吏草木皆兵,朝廷命官又何尝不是暗冒虚汗,心头惊慌。
宁远侯,那可是勋贵里的实权人物,属于是武将顶端的大人物之一。
并且,因其年纪相较于武将之首英国公要小一些的缘故,未尝不能是下一任武将之首。
如今,宁远侯嫡子遇刺,哪怕没有身亡,扬州官员也必须给个态度。
或者说,幸好顾廷烨没有身亡,否则就不是给个态度那么简单。
白烨与顾廷烨是同一个人,但注定得到的待遇不一样。
无它,就因为他姓“顾”!
通判盛纮更是一夜无眠,又是特意到庆丰楼安抚顾廷烨,又是带队亲自搜寻贼人。
若单单只是宁远侯府嫡子到扬州玩乐,盛纮甚至都不必亲自见人。
他好歹也是一地三把手,又是文官,侯爵嫡子没有官身,当作不知道就行。
但,遭到刺杀的宁远侯爵嫡子与没有遭到刺杀的宁远侯爵嫡子,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
他是通判,职责之一就是维护治安,侯府嫡子遭人刺杀,真要较真他就是
官字两张口!(4k)
这话一出,哪怕心死如灰的白靖东,也不禁心头大寒,抬起了头。
儒袍年轻人与蓝袍老者也猛地抬头。
太狠了!
大周律例,禁止商人科考,但并不禁止商人的子嗣读书科举。
也因此,富商都会尝试着转为富农,再经富农转为士人。
也即第一代从商发家,第二代买田读书,转为耕读传家,从而科举。
要是第二代有人成器,那第三代就可以顺势转为豪绅,自此由商转士。
要是第二代的人读书不成器,那也不影响,第三代继续。
三代人下来,但凡二、三两代有一个人读书成器,由商转士就会成功。
毕竟,但凡有个进士功名,金钱开道,披上一件六七品的官袍还是不难。
当然,要是第三代也不成器,那也就意味着由商转士失败。
二、三两代都不成器,也就意味着家族对外的影响力其实一直是在一代老太爷的身上,等到一代老太爷去世,家族注定迎来一波大衰败。
而如今,白家失去了读书入仕的机会!
族人不得入仕,这种判罚可是相当的重。
甚至,说是堪比斩首也不为过。
白靖东手脚微微发抖,这就是读书人的嘴吗?
这句话,几乎宣布白家灭族!
所谓灭族,不是白家人都死去,而是白家人都自主分散,家族没有凝聚力,自主消亡。
因遗嘱和刺杀一事,白家人财皆失,注定衰败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
但,一切都还有机会。
读书!
社会文风鼎盛,读书为荣,但凡子孙中出一个读书成器的孩子,白家就还能兴盛。
结果,不让科考?
可不就是宣布白家族灭?
读书人,真狠啊!
简直比玩刀子的都狠!
刺杀的事情,竟然牵扯到了连坐。
以“不思感念君恩”之名,施行连坐之事!
就在这时,盛纮又判道:“白靖远,参与谋划刺杀之事,判处年后问斩。”
他又望向儒袍年轻人:“白靖成,秀才之身,参与谋划刺杀之事,本官欲上报学政,判处年后问斩。”
一般来说,读书人都有不少优待,秀才哪怕是犯了罪,也可享有减轻刑罚的特权,往往需得上报学政,以上级判处为主。
不过,刺杀侯爵嫡子在罪状中属于是非常典型的重罪情节,特权几乎不会生效。
一言,定下了两人的结局。
盛纮一脸严肃的说道:“白靖东、白靖远、白靖成三人罪大恶极,罚其商铺、田宅、资产充公。”
“宁远侯嫡子顾廷烨,其母白氏为白老太爷独女,顾廷烨手持遗嘱,经本官与知州、同知鉴定,为真。”盛纮断言道:“顾廷烨可继承遗产。”
言罢,鼓声震动。
东关街。
这是一条临近扬州高官府邸的街道,往外走不到一百米就是商铺,异常繁华。
“仲怀,这些日子住得可还习惯?要是不行,那就再换一换院子。”
江昭、盛长柏两人来到一处占地约一亩左右的院落。
小院细竹扶疏,有一条丈许宽的小溪流过,甚是清幽宁静。
这些天,顾廷烨一直在处理白老太爷的遗产。
白老太爷富甲一方,盐庄、盐行、庄子、铺子、宅子、田地遍布淮南一带,顾廷烨贸然继承遗产,单是缕清这些资产,都得耗费相当一段时间。
而这座小院子,则是江昭安排了让顾廷烨暂住的院子。
顾廷烨精神气上佳,连连点头,开玩笑道:“子川的安排甚是妥帖,我都有些乐不思蜀呢!”
“哈哈!”江昭儒雅一笑:“习惯就好。”
“说起来,这段时间的事情,幸亏是有子川。”顾廷烨走了几步,言语间很是感慨。
饶是时至今日,顾廷烨也不禁心头微寒。
相比起汴京,地方上的一些人当惯了土皇帝,不知天高地厚,出手确实是不知轻重。
特别是一些小地方,皇权的影响力还真就不怎么样。
当然,也因此而孕育了其独特的办事方式。
郡望,就是其中的媒介。
皇权可以影响郡望,郡望则是影响山野之地。
只能说,有好有坏吧!
“我与仲怀一见如故,区区一些小忙,不必挂怀。”江昭罢了罢手,并不在意。
顾廷烨没说什么。
他是知道轻重的人,自然知道这些所谓的小忙并不小。
淮左江郎名扬天下,人家轻松办成事情,那是人家的本事,并不意味着这个忙就很小。
“长柏。”顾廷烨又向着盛长柏拱了拱手。
这段时间,白老太爷入葬,事情繁杂,偏偏江昭名声太旺,实在不宜频繁出场。
因此,经江昭介绍,盛长柏与顾廷烨相识。
盛长柏名声小,没那么多顾忌,却是不吝的出手相助,两人也经此而有了不小的交情。
盛长柏微微颔首,颇有君子风度回了一礼。
“日子都商量好了?”顾廷烨笑着问题。
一些心中的谢意,点到为止即可,不宜说得太深,否则就显得虚伪。
是以顾廷烨不再说感谢之事,反而问起了江昭的婚期。
江昭与盛华兰,两人结亲的流程从去岁就已经开始逐步进行,走了相当一段时间,已经到了娶亲的阶段。
“姐夫六月初就得到任,恰好五月初五是个吉祥的日子。”盛长柏答道。
顾廷烨算了算日子,笑了笑:“不介意我吃点喜糖吧?”
“咦?”江昭有些意外的望了过去。
“仲怀竟然要留下喝喜酒?”
“怎么,不欢迎?”顾廷烨自然知道江昭是惊讶于什么。
如今才四月初三,距离五月初五可是足足有一个月。
要是他留下喜酒,注定得多耽搁一个月的时间。
“相距结亲尚有一月,我只是有些意外于仲怀留下来。”江昭一笑,耐心解释道:“要是不耽搁仲怀的正事,那一齐吃杯喜酒,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哈哈!”
三人相视,齐齐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