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廉洁勤政被逼死?我反手贪成一代权臣 > 第27章  民生共建计划

“诸位听我细说!”
“这‘常平仓惠农贷’,与那万松号的‘茧票’,有着天壤之别!”
“凡我永明县在册农户、桑户,只要有正当的生产经营需求,如购买桑苗、农具、种子等,皆可凭户籍黄册,向县衙申请!”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
“最重要的是,这‘常平仓惠农贷’,月息——只收一分!”
“月息一分?”
“真的假的?”
“比那叶家的低了一半还多啊!”
台下的民众彻底懵了!
“这……这怎么可能?”
“官府放贷,只收一分利息?”
“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质疑声、惊叹声、难以置信的议论声,瞬间淹没了整个县衙前街。
刚才那个妇人瞪大了眼睛,紧紧抓住身边孩子的胳膊,颤声问道:“王师爷,您……您说的是真的?真只要一分利?”
“千真万确!”王德发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盖过了喧嚣,“县尊大人金口玉言,岂能有假!”
“家人们,请看!”
王德发大手一挥,两幅巨大的画布从墙上垂下,所有人都转过身看去。
画布上是两幅水墨丹青,一幅画着蚕茧被“茧票”绞碎,而另一幅则画着谷穗托着蚕茧。
这些百姓大多数不识得字,但都能看得懂这两张对比强烈的画。
王德发循循善诱:“诸位请看这第一幅画!”王德发指着左边那幅,“此乃‘万松绞农图’!”
画中,一枚枚饱满的蚕茧被扭曲的“茧票”二字缠绕、勒紧,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绞杀,汁液淋漓。
“过去,万松号的茧票,利息高得吓人,还处处是陷阱,什么‘雨天折茧’,什么‘抽丝克扣’,层层盘剥下来,辛辛苦苦养的蚕,最后大半都进了他们的口袋!”
“多少人家,就因为借了这吃人的茧票,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王德发的声音带着愤慨,引得不少有过类似经历的百姓感同身受,纷纷点头,甚至有人低声啜泣。
“再看这第二幅画!”他指向右边,“此乃‘官府惠农图’!”
画中,金黄饱满的谷穗温柔地托举着洁白的蚕茧,阳光普照。
“而我们县尊大人推出的‘惠农贷’,月息一分,旨在帮扶!是希望大家伙儿都能靠自己的双手,种好地,养好蚕,过上好日子!”
“这谷穗,象征着咱们永明县的根本——农!这蚕茧,代表着咱们的副业——桑!官府就像这沉甸甸的谷穗,要托起大家的希望,而不是像那毒蛇一样的茧票,把大家缠死、吸干!”
王德发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图文并茂,道理也浅显易懂。
然而,台下虽然安静了不少,但质疑的眼神却并未减少。
“王师爷,话是这么说……”一个看起来颇为精明的中年汉子高声喊道,“可自古衙门放贷,哪有不层层加码,最后利滚利比那茧票还狠的?”
“是啊!官字两张口,今天说一分,明天会不会就变卦了?”
“谁知道这画布后面,是不是藏着什么咱们看不懂的条条框框?”
“咱们庄稼人被坑怕了!”
“这惠农贷,听着是好,可谁敢第一个去借?万一……”
议论声再次四起,这一次,更多的是怀疑和不信任。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尤其是官府送来的“馅饼”,往往都带着钩子。
王德发脸上的笑容有些僵住,他没想到,即便把利息降到如此之低,百姓们的第一反应,竟然还是不信。
徐巍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脸上却并无意外之色。
他知道,信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尤其是官府长期以来在百姓心中积攒的“欠账”,不是一两句承诺、一两幅画就能轻易抹平的。
他冲王德发使了个眼色,王德发心领神会,立马说道:“我们知道,诸位家人心中尚有疑虑。”
“担心这‘惠农贷’只是听着好听,担心这‘一分月息’只是镜花水月,担心这又是衙门换汤不换药的敛财手段。”
“所以今日,我们县衙便要给各位家人吃一颗定心丸!”
这‘常平仓惠农贷’,不是空谈!它需要实实在在的银子来启动!”
“已经有人,为我们永明县的百姓,为这利国利民的好事,率先献出了一份力量!”
台下瞬间安静了许多。
谁?谁这么积极?
王德发提高了音量,清晰地喊出了一个名字:“有请——赵镇南赵老板!”
人群中发出一阵小小的骚动。
赵镇南?那个靠桑园防火发的家的赵老板?
只见人群后面,赵镇南正满面红光地挤上前来,他显然没想到王德发会当众点他的名,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喜和得意。
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崭新的宝蓝色绸缎衣衫,此刻更是挺直了腰杆,努力让自己矮胖的身材显得更有气势一些。
在衙役的引导下,赵镇南略显笨拙地爬上了高台。
王德发立刻堆起谄媚的笑容迎了上去,朗声道:“这位赵老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他得知县衙要推行‘风云榜’与‘民生共建计划’后,深明大义,慷慨解囊!当即‘赞助’了五十两白银,以示支持!”
五十两!
台下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虽然对富户来说不算天文数字,但对普通百姓而言,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徐巍站在一旁,冲着赵镇南深深作揖:“赵老板高义,心系桑梓,实乃我永明商贾之楷模!”
王德发和其余衙役也跟着一起向赵镇南行礼,赵镇南得意极了,也像模像样地还了礼:“县尊大人,王师爷,可不敢当,可不敢当!”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既洪亮又诚恳。
“各位乡亲,在下赵镇南,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永明县民,能为家乡父老尽一点绵薄之力,是小人的福分!”
“县尊大人高瞻远瞩,体恤民情,推出这‘惠农贷’,真是解了咱们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啊!”
他顿了顿,扫视了一下台下的人群,眼中闪烁着自得的光芒。
“区区五十两,不过是小人的一点心意,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为这‘民生共建计划’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