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 第47章 心病难医
    公元747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六载。

    勤政务本楼。

    李隆基最近遇到了两件开心事。

    仇兼琼和南诏王皮逻阁之间有些不愉快,因此朕想派个使臣去一趟南诏国,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李林甫立刻应道:“陛下!陈希烈不是回来了吗?臣推荐陈希烈出使南诏国!”

    李隆基听到李林甫推荐陈希烈瞬间笑了,说道:“好是好!只是他这样不停的来往奔波,朕于心不忍啊!”

    李林甫说道:“陛下!所谓人尽其才,陈相有此才能,如果不用就太可惜,更何况陛下如此重用陈相,陈相自然也会感念圣恩的。”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朕也不能亏待了陈希烈。”

    李隆基转向李林甫说道:“让中书省拟旨:迁陈希烈左相、兵部尚书,封颍川郡公,即可出发出使南诏国。”

    李林甫连忙说道:“臣遵旨!”

    李隆基说完走到大唐舆图前面,指了指陇右的石堡城,说道:“此地!朕的心病!”

    李林甫心中微微一喜说道:“王大夫(王忠嗣)智勇双全,区区一个石堡城难道拿不下吗?”

    李林甫提到王忠嗣就让李隆基心中一股怨气。

    李隆基走到龙案上拿起一本奏折递给李林甫沉声说道:“你自己看看!”

    李林甫恭敬的接过奏章打开一看发现是王忠嗣给李隆基上的奏本,内容是: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

    李林甫看完心中大喜:“好家伙!正没机会除去这个心腹之患呢!圣人给了王忠嗣那么多机会,这王忠嗣现在竟然明着抗旨,这不是找死吗?”

    李林甫想了想说道:“陛下!臣就是一文臣!不懂行军打仗!王大夫所说的臣不敢断言,这事需要问问诸位将军才是!”

    李隆基看了看李林甫问道:“你觉得朕找谁可以给朕除去此心病?”

    李林甫回道:“镇西军兵马使董延光和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此刻就在长安。”

    李隆基听完微微一笑说道:“董延光和胡儿(安禄山)恐怕不行吧!”

    李林甫说道:“他们确实不如陛下,但是他们总比臣强吧!”

    李林甫很会夸人,让李隆基心里美滋滋的。

    “哈哈哈!”李隆基笑的很开心。

    “既然你推荐他们两个,证明他们两个必然有过人之处。”

    李隆基扭头喊道:“高力士!传董延光和安禄山进宫。”

    高力士有点不愿意但是君命难违,只能去传唤董延光和安禄山。

    安禄山气喘吁吁的进了大殿,看到李林甫也在现场,一双奸诈的小眼睛转了转,走到李隆基跟前说道:“陛下!”

    李隆基笑道:“胡儿因何气喘?”

    安禄山憨笑道:“见到陛下太激动了。”

    “哈哈哈!”

    李隆基忍不住笑了起来,

    安禄山跟着傻笑了起来。

    “坐!”

    “谢陛下”

    安禄山左右看了看,并没有去李林甫的对面坐,而是走到李林甫跟前拱手说道:“李相!”

    李林甫眯着眼微微笑了笑,然后一声不吭。

    安禄山一副谨小慎微的表情走到李林甫下边跪坐。

    安禄山刚坐好,就从殿外进来一人。

    董延光进殿扫了一圈,然后走到李隆基跟前拜道:“臣董延光拜见陛下!”

    “董将军免礼!坐!”

    “臣谢陛下!”

    董延光扫了一下大殿,然后到李林甫和安禄山面前见了礼,接着挨着安禄山跪坐。

    李隆基看人到齐了,于是说道:“刚才朕问李相陇右的军情,但是李相是文官不懂兵事,于是就向朕推荐了你们二位,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李隆基说完,安禄山和董延光看向了李林甫,他们实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个情况?这要是说错了怎么办?

    两个人看李林甫稳住泰山,只能互相看了看谁都没动,都想着对方先出去试试水,免得事),你就是相(常委)。但是在这所有宰相里面有三个相分别是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但在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因此该职位在唐代并未实授,而是虚置,尚书省实际长官是左右仆射,而左右仆射基本都有中书令和侍中兼任。陈希烈开始官职是门下侍郎加同平章事,李隆基在天宝中期将门下省长官侍中名字改为左相,中书令改为右相。

    ps3:李隆基和李林甫的君臣关系关系,如果深挖你会发现他们两个的关系与乾隆和和珅的关系很像。

    李隆基和乾隆年轻的时候都说的过去,都是到了晚年成了“老糊涂蛋”,并且二人都特别能活(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李亨把李隆基软禁起来折磨,说不定他真能做60年皇帝)。还有就是他们做皇帝的时候都是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并且每个人都有一个“宠臣”,而且这个“宠臣”都特别能干,权力基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隆基和乾隆挥霍花钱能力差不了多少,乾隆甚至都掏空了国库,二人对于开疆扩土那不是一般的热衷。

    李隆基很清楚李林甫是什么样的人,乾隆也很清楚和珅是什么样的人人,而李林甫和和珅都特别懂圣心,并且两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皇帝身边充当什么角色。

    李林甫和和珅一样都特别爱钱,猜测有很大可能是“自污”,毕竟权利大的吓死人。都知道和珅家里有很多钱,但是李林甫能把柜坊(银行)开到大食国,可以想想李林甫家里多有钱,就好比美联储是李林甫的私人财产。

    以上只代表作者个人看法。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