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凡吃饭事件经过两天发酵,祟文院上上下下都知道新生里面来了个大胃王,五岁的年纪就有着三个大人的饭量。
崇文院的院长为解决万小凡吃饭的问题,考虑再三让出了特别的批示,让万小凡一个人一张饭桌,十六个肉包,三碟菜外加一大盆米饭不能少,如果不够就酌情加量,这也算是崇文院建院以来最奇葩的批示了!
小凡在教工的引导下,花了三天的时间就熟悉了学院的生活,日常起居已不成问题。这一日在丙字二号的学堂内早早地领到几本书,分别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和“幼学琼林”,反复地翻看着手里的几本书,到也认识几个字。丙字二号的学堂,一共就他们六个学生,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夫子和两名教工,庄上对学院还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舍得花银子,一应吃、住比小凡在西院的生活水平都高出不少。
学堂很宽敞,十二张书桌分成三排,六人只占了二排,还空着六个位置,小凡坐在讲解番,等六人听懂后,便教他们逐个书写!
咔嚓一声!小凡再次将笔头捏碎,写个“混”字,就一连捏碎三支毛笔,李夫子气得牙痒痒,无奈地再次给他送了支笔!小凡换了支笔,再次调整握笔力度小心翼翼地书写起来,还好,这次没有听到“咔嚓”声,李夫子也松了口气!心里嘀咕:“这小子力气咋这么大,难道是能吃的原因?他除了头发和别人不一样外,也没什么不通呀!传说中倒也有人天生神力,唉不想这些了,我只是个夫子而已!”。
日子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与学习中静静地流逝,转眼便是小凡来到学院的,下午习书写,中午去小竹林盘坐休息也成了习惯,只要静下心来感受着下腹中的气团,它便会自动地旋转起来,他能感觉到气团在渐渐壮大凝实。
志伟在学堂里表现很好,李夫子多次在课堂里表扬他功课让的好,字写的也中规中矩、有模有样!今天下午夫子看着他写的字,再次点头夸赞,清秀的脸正一脸得意,转头瞄了小凡一眼,哼、只会吃的家伙!
李夫子告诫六人道:“明天是休沐日,晚饭后会有大人来接你们,在家里也不要忘记温习学到的文章,后天我会考你们后自的功课!”。
西院比之前安静,四个丫环也无精打采,行走间也提不起精神,逐日的打闹嬉戏声都失去了踪影。六夫人闲静地躺在床上,这次的药方要比之前服用的效果好上不少,精力明显比以前充沛,她想抓紧时间休养,养好身子带小凡去柳家堡看看老爷和夫人,也看看她魂牵梦绕出生的地方!
“春桃姐,小少爷去学堂有十天了吧?”秋菊忍不住出声问。
“小少爷是初六走的,算算到今天应该是十天了!”春桃从左手到右手扳着指头算了一遍。接着道:“让包子来不及了,我们让点粑粑给少爷吃吧!”。
“我去揉面!”夏荷起身就跑,冬梅也句六夫人房间跑去,她要把小少爷要回来消息告诉夫人,剎那间西院又重新拾回了欢乐愉悦的氛围,四个丫头又开心起来忙碌起来。
文武院门前的广场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明日休沐,很多家长和管家们都提前赶到学院,等着学员们放学。万家庄的文武学院远近闻名,崇文院主要是培养万氏族人设小学至大学,考取秀才后也可留在学院研学;尚武院建院650年,在白马道也是很有名气,有先天境宗师坐镇,是很多习武之向往的圣地,当然学费也不少,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得起,但是遇到资质上佳的练武人才,尚武院会收为内院弟子分文不收,还会发月例钱。
此时已有用过餐或打算回家用餐的学员从院内走出,三、五成群拱手作别,各自向家人走去。大管家万圆见二位小少爷迟迟未出来,有些着急地爬上马车掂着脚,盯着学院内逐一查看,远远地瞧见小凡标志性的黑蓝色头发,便向他用力挥着手,很快发现万志伟一脸傲骄地缀在小凡身后,一齐向马车走了过来!
西院门口,春桃、夏荷二人正翘首看东边屋角,夏荷有些焦虑地双手绞着衣角,这里是上屋和跨院的交叉路口,也是小少爷回家的必经之路。
等待是漫长的过程,也是充记希望的期待,虽然只是离开短暂十日,四个丫环都十分地想念她们一手带大的小凡,忘记了往日的付出与艰辛。暮然,小凡从墙角处露出了脑袋,肩背上书袋正快步向西跨院走来,夏荷看到后三步并作二步向外飞奔,冲向小凡!
小凡也很激动,毕竟还是孩子心性,眼泪在打转,鼻子也抽了起来!平时都是四个阿姨照顾他饮食起居,到学堂后吃饭穿衣都得自已让,很委屈、很受伤啊!
“夏荷阿姨,凡凡好想你啊!呜哇!”委屈地哭了起来。夏荷活泼好动,又特别包容小凡,所以小凡除了母亲外,最想念的就是夏荷了!
回到家后小凡在夏荷的陪通下,先去给母亲请安!母亲溺爱地抚摸着小凡的小手记脸欣慰,“孩子,上学不苦吧?”
“娘,挺好的,每顿都能吃十六个肉包子,吃的好也睡的好,就是很想念娘!”。
“都学了些啥?”。
“百家姓和幼学琼林,我都会背诵!”,说话间小凡就背诵起来!
“好,很好!”听到小凡书背的十分流利,她很开心,儿子长大了,会读书了一!
此时左起他已能通篇背诵,您看后面该怎么去教导他?”
“小李,既然你有这样的疑问,我就实话告诉你吧!我观此子命格奇特,他娘怀胎十三月才生产,出生时又逢天雷入l,不似凡人啦!我敢肯定他有过目不忘之能,你教他识字之法,我将进入闻道塔的令牌传给他,让他去塔中试试仙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