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外的棚户区沿着汉江堤岸蔓延,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像一块块溃烂的疮疤贴在大地上。朱景灏勒住缰绳,胯下老马喷着白气停下脚步。三月的江风裹挟着鱼腥与粪便的臭味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皱了皱鼻子。
“少爷,这种腌臜地方,您亲自来太危险了。“赵铁柱驱马上前,右手始终按在腰刀上。老将军今天换了身粗布衣裳,但脸上的刀疤和挺拔的身姿依然与周遭流民格格不入。
朱景灏摇摇头,目光扫过拥挤的窝棚。自剿灭汉水水匪后,他一直在暗中调查江夏县的流民情况。那些水匪账本上记载的“楚府“二字像根刺扎在他心头。今日他借口采购药材,特意绕道来这武昌城外最大的流民聚集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低声道,翻身下马,“把马拴远些,我们步行进去。“
两人刚走进棚户区,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就围了上来,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朱景灏从怀中掏出几块麦饼,孩子们立刻争抢起来,像一群饿极的小兽。
“造孽啊。“赵铁柱叹道,“这些娃娃的爹娘呢?“
“要么饿死了,要么在哪个矿洞里卖命。“朱景灏声音发冷。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明末流民的悲惨处境。史书上轻描淡写的“流民数十万“,落在现实中就是眼前这幅人间地狱。
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朱景灏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窝棚间的空地上,隐约有女子的哭喊声传来。
“去看看。“他加快脚步。
挤进人群,眼前的景象让朱景灏瞳孔骤缩。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被三个壮汉按在地上,粗麻绳已经捆住了她的手腕。少女衣衫褴褛却掩不住清秀面容,此刻正拼命挣扎,眼泪在脏兮兮的脸上冲出两道白痕。
“求求你们!我爹还没下葬!再宽限一日!就一日!“少女的声音嘶哑绝望。
“宽限?“为首的刀疤脸狞笑,一脚踢翻旁边写着“卖身葬父“的草标,“韩丫头,你爹欠我们东家三两银子,利滚利现在十两都不止!东家心善,准你卖身抵债,你还敢拖?“
围观的人群默默后退,没人敢出声。朱景灏注意到地上还躺着具用草席裹着的尸l,想必就是少女的父亲。
“赵叔,武昌牙行这么明目张胆强抢民女?“朱景灏低声问。
赵铁柱冷笑:“什么牙行,八成是放印子钱的。先借钱给走投无路的,等利滚利还不上,就逼人卖儿卖女。这丫头还算运气,要是长得丑,直接卖窑子里去。“
朱景灏太阳穴突突直跳。现代社会的道德观让他无法对这种暴行视而不见,但理智又提醒他不要节外生枝。正犹豫间,那刀疤脸突然揪住少女头发往地上狠狠一掼!
“敬酒不吃吃罚酒!“刀疤脸啐了一口,“带走!今晚就送船上,听说扬州盐商就喜欢这种烈性子!“
少女额头磕出血来,却仍死死抱住父亲的尸l不放。这场景终于击穿了朱景灏的理智防线。
“住手。“
清冷的声音不大,却像刀切黄油般划开嘈杂。人群自动分开,朱景灏负手而立,改良儒衫的下摆在江风中微微飘动。
刀疤脸眯起眼睛:“这位公子,劝你别多管闲事。我们可是替武昌刘老爷办事的。“
“刘老爷?“朱景灏挑眉,“可是户房刘书办?“
“知道就好。“刀疤脸得意一笑,“识相的赶紧——“
“十两银子是吧?“朱景灏打断他,从袖中取出块碎银抛过去,“人我买了。“
刀疤脸接住银子咬了咬,脸色阴晴不定:“公子,这丫头可是我们东家点名要的“
“十五两。“朱景灏又加了一块银子,“再多说一句,我就去问问刘书办,他手下人强抢宗室家奴该当何罪。“
“宗室?“刀疤脸脸色大变,仔细打量朱景灏的装束和气度,终于不甘心地让手下松开少女,“算你走运!我们走!“
人群鸦雀无声地看着三个恶棍离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棚户区尽头,才爆发出低声议论。朱景灏走到少女跟前蹲下,递过一块干净帕子。
“擦擦脸。“
少女警惕地看着他,没接帕子:“你真是宗室?“
“楚王府远支。“朱景灏淡淡道,“你叫什么?“
“韩幼娘。“少女声音嘶哑,“湖广都司施州卫千户韩成之女。“
朱景灏和赵铁柱交换了个惊讶的眼神。卫所千户之女竟沦落至此?
“你父亲是军官,怎会“赵铁柱忍不住问。
“去年苗乱,爹爹奉命征讨,因不肯杀良冒功被上官构陷。“韩幼娘眼中燃起仇恨的火光,“家产抄没,爹爹带着我逃到武昌,一病不起“
朱景灏心中一动。卫所军官的女儿,必然识字懂算,说不定还通晓武艺。他正缺可靠的人手管理内务,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我可以安葬你父亲。“他直视少女的眼睛,“作为交换,你为我让事三年。三年后去留自便。“
韩幼娘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幼娘愿追随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夜,朱景灏的别院后山。
二十名精壮汉子整齐列队,虽然衣衫褴褛,但眼中都闪烁着求生的渴望。这些都是赵铁柱从棚户区挑选的流民,要么是退伍军人,要么是身强力壮的农夫。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流民。“朱景灏站在一块巨石上,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跟着我,有饭吃,有衣穿,但也要遵守三条铁律。“
他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令行禁止。“
第二根手指:“第二,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第三根手指:“第三,缴获归公。“
流民们面面相觑。他们本以为是被招作家丁,但这规矩听着怎么像
“赵叔。“朱景灏对身旁的老将军点头,“开始吧。“
赵铁柱上前一步,声如洪钟:“今日先练站姿!都给我挺直腰杆!两脚分开与肩通宽“
月光下,朱景灏望着这群乌合之众在赵铁柱的呵斥下渐渐有了队形,嘴角微微上扬。这是他的第一支队伍,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假以时日
“公子。“身后传来轻柔的女声。韩幼娘换了身干净布裙,头发也梳整齐了,手里捧着册账簿,“您要的流民名册整理好了,按特长分了类。“
朱景灏接过账簿,借着火把光亮快速浏览。韩幼娘的字迹清秀工整,将二十名流民的年龄、籍贯、特长甚至性格特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你识字?会算账?“朱景灏有些意外。
“家父在世时请过西席。“韩幼娘低声道,“还教过我些医术和兵法。“
朱景灏眼睛一亮:“可会包扎伤口?“
“寻常刀剑伤、箭伤都能处理。“少女顿了顿,声音更低了,“还跟军医学过接骨。“
这简直是捡到宝了!朱景灏强压心中喜悦,板着脸道:“明日开始,你负责这些人的伙食和伤药管理。另外“他犹豫片刻,“我书房有些医书,你可以看看。“
韩幼娘猛地抬头,眼中迸发出惊人的光彩:“公子有医书?“
“《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都有。“朱景灏转身望向正在训练的流民,“但记住,你的首要任务是管好这些人。“
“幼娘明白!“少女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朱景灏不再言语,默默观察着训练场。赵铁柱已经将二十人分成四组,开始练习最简单的队列变换。这些在现代军队看来幼稚如儿戏的训练,对明末的流民而言却是脱胎换骨的开始。
“赵叔。“他招手唤来老将军,“从明天起,每天加练一个时辰的l能。跑步、攀爬、负重都要练。“
“少爷,这些人底子薄“
“正因如此才要打基础。“朱景灏打断他,“另外,找机会试试他们的胆量。不敢见血的,趁早打发走。“
赵铁柱领命而去。朱景灏独自站在月色下,思绪飘远。他清楚记得历史上明末流寇的破坏力——那些被逼上绝路的农民,一旦组织起来就是横扫天下的洪流。而他要在洪流到来前,筑起自已的堤坝。
“公子。“韩幼娘去而复返,手里捧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夜里凉,您暖暖身子。“
朱景灏接过碗,热气氤氲中看到少女手指上密密麻麻的针眼。
“这是?“
“熬药时不小心“韩幼娘慌忙把手藏到身后。
朱景灏心下了然。这丫头定是熬夜研读医书,亲自试药了。他轻叹一声:“去我书房,左手边第三个抽屉有盒药膏,涂在伤口上。“
“谢公子!“韩幼娘又要跪下,被他一把扶住。
“记住,在我这里不用动辄下跪。“朱景灏声音罕见地温和,“去休息吧。“
望着少女离去的背影,朱景灏仰头饮尽姜汤。辛辣的暖流从喉咙滑入胃里,驱散了春夜的寒意。他忽然想起现代的一句话:得人才者得天下。
这支二十人的队伍或许微不足道,但韩幼娘这样的意外之喜,才是真正的宝藏。
远处传来赵铁柱的怒吼:“王二!站直了!再晃荡今晚别吃饭!“
朱景灏嘴角微扬。变革的火种,今夜在这小小的后山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