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 第507章 调整业务
    调整业务

    经过几天的逛吃逛吃,再加上苏渺上一世的经历,父女俩对京城居民的口味偏好有了一定理解。

    北方人食量大,对碳水的需求也更大,日常饮食中面食极为常见。

    再加之没了二伯母的小菜支援,自助粥的模式估计在京城会水土不服。

    而且考虑到天气转凉些时,生滚粥才更符合食客需求,所以这两项暂时搁置一旁。

    京城人的口味偏重,对于卤味、老友猪杂这类味道浓郁的食物接受度会比较高。

    基于此,他们决定先将主营菜品聚焦在这两样上。

    具体的经营模式大致以总店为参照,同时设有堂食与外带服务。

    外带部分,可以采用套餐形式,也能按照菜品重量售卖,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爸爸,如果除去粥品和汤品这两大类,那么只有卤味和老友猪杂这两样主菜,显得有些单薄,能不能再增加一两样主菜呢?”

    “让我想想,有什么菜合适呢?”

    “我们店主要做的就是邕城风味,这对本地人来说比较新颖。这个增加的菜品,最最好一样,与店内特色保持一致的好。”

    苏渺补充道,给父亲提供思路。

    苏元正灵光一闪,兴奋地说:“渺渺,你觉得柠檬鸭怎么样?”

    “啊!就是之前毅哥带我们去吃的柠檬鸭?”

    “对对对!那个柠檬鸭虽然是邕城口味,但是新式做法,别说京城的人,连我们也是很少能吃到,要不我学着做出来,让大家试试菜?”

    苏渺思索片刻,说道:

    “柠檬鸭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白切,一种是火炒。白切的算是邕城周边的传统家常菜,以前您在家也做过。

    毅哥带咱们去吃的是火炒的,用的材料差不多,但和白切的口感截然不同。

    咱们可以两种做法都推出,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白切柠檬鸭肯定受欢迎;到了冬天,天气寒冷,也许火炒柠檬鸭更能暖身,更合适。”

    “好!那我们这就去市场买菜,早点把菜做出来才好!”

    然而,父女俩在菜市场逛了一圈后,满心的期待化作了失望。

    只因柠檬鸭的口味极具地方特色,制作柠檬鸭最为关键的几样调味料,在这偌大的京城菜市场竟都不见踪影。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既然此地没有,他们便打算从邕城调货。

    虽说路途遥远,成本也会增加,但越是新奇独特的菜品,越有可能在京城大放异彩。

    既然决心开发新菜色,那么这笔成本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

    苏元正赶忙给苏裕拨通电话,详细沟通后,出来对女儿说:

    “我让阿裕直接把酸笋、酸藠头、酸粥、腌柠檬之类的,打包好带缸一起用火车托运过来,到了这里我们再加量来腌,这样味道才对。要是从缸里拿出来另外包装再寄,那就臭风了,难吃。”

    苏渺点头,觉得父亲考虑得很周到。

    腌制类的食物靠的就是菌群发酵,这就是为什么用一样的步骤,不同人腌制出来的小菜味道会不一样的原因。

    因为每家用的都是自家保留下来的菌种,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每个人手上带着的菌群不一样,有的人做腌制品,就能轻而易举的变好吃。

    这个说法倒是没有什么人去研究是否有科学依据的,但苏渺觉得也许是有这个因素在,比如自家二伯母做的腌制品,方法和别人家大差不差,可就是特别好吃。

    再说到“臭风”的问题,一般家里的腌菜都是泡在坛子里,等用的时候才会去取出来。

    如果取出来不及时吃,菌群因为环境的变化往奇怪的方向发展,那么味道就会变得奇怪。

    比如有些住在城里的人家里不做腌菜,回老家的时候会带一些酸菜、酸笋之类的回来。

    拿回的腌菜必须赶紧下锅炒制,炒好后能存放几天慢慢吃,可要是放着不炒,很快就会变臭,人们把这种变味现象称作

    “臭风”。

    不仅取出坛子的腌菜会

    “臭风”,有时即便腌菜一直在坛子里,若长时间不吃或者保存不当,同样会变味。

    所以,对待腌菜坛子就如同对待精密的机器一般。

    机器要经常运转,才能避免生锈;腌菜坛子要常存常取,保持

    “活性”,让里面的

    “血液流动”

    起来。

    每次取用时,需要使用干净且干燥的筷子夹取,防止杂质混入污染,而且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开盖时间,避免空气长时间接触坛内腌菜。

    在等待腌菜从邕城托运过来的这几天,父女俩也没有丝毫懈怠,将周边的几个市场逐一逛了个遍。

    经过一番比较,他们发现京城的菜价要比邕城高出三成左右,这倒也在苏元正的心理预期范围之内。

    晚上,他感慨的问女儿:“渺渺,你会唱《京城颂歌》吗?”

    苏渺回忆了一下,说:“听过,但是有点记不住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