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源站在监视器后面,眉头拧了又松,松了又拧。
这已经是《英雄本色》开拍的第三天了。
三天前,当邹闻怀力排众议,不仅采纳了顾远那个堪称“自杀式”的选角方案,甚至还给了他联合导演的名头时,吴思源心里其实是捏着一把汗的。
剧本确实惊才绝艳,这点毋庸置疑。但写得好,不代表拍得好。电影是门实践艺术,尤其导演这个活儿,没在片场摸爬滚打过几年,光凭理论和想象,根本玩不转。
这顾远,看着顶多二十出头,就算真是个百年一遇的天才,片场经验总该是零吧?复杂的灯光调度、道具管理、演员沟通、场面控制……哪一样不是靠经验堆出来的?吴思源甚至都做好了随时接手,替他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然而,三天下来,吴思源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多余。
顾远在片场的表现,完全不像个新手,甚至比很多老油条还要老练。
“阿发,枪口低一点,对,再低一点,眼神要狠,但不是单纯的凶,带着点不屑和……落拓感。”
顾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片场中央。
周仁发,也就是阿发,叼着牙签(道具,还没点火),手里拎着道具枪,闻言微微一愣。他刚按照自己的理解,摆出一个自认为很酷的姿势。
这几天,他对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联合导演”已经从最初的纯粹好奇,变成了几分惊讶。
刚接到嘉禾电话,说有个叫《英雄本色》的本子,请他演男二号“小马哥”,片酬不错,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毕竟,“票房毒药”的名头压在身上,有戏拍就不错了,还是嘉禾这样的大公司。
来片场第一天,看到顾远,听说他就是那个写出剧本,还坚持要用自己这个“毒药”的人,阿发心里其实嘀咕过:“这么年轻?玩票的吧?或者哪家少爷?”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跟经纪人说,自己就是来“捞一笔快钱”的。
可真拍起来,阿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顾远,指导起戏来,思路清晰得吓人。他不会长篇大论地讲理论,往往就是一两句点拨,却总能切中要害。
就像刚才,阿发自己觉得那个持枪姿势够帅了,但顾远一说“落拓感”,他脑子里“嗡”一下,小马哥落魄前的嚣张,落魄后的隐忍,那种复杂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他下意识地调整了持枪的角度,肩膀微微放松,眼神也跟着变了。
“咔!很好,这条过!”顾远的声音适时响起,干脆利落。
吴思源在监视器后点了点头。刚才阿发那个瞬间的调整,确实让人物的味道出来了。这顾远,调教演员也有一手。
更让吴思源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顾远对片场的各种事务,上手快得离谱。
八十年代的灯光、道具,跟后世自然没法比,很多设备都显得笨重粗糙。但顾远似乎毫不介意,指挥灯光师调整角度、色温,安排道具组摆放物件,那熟练劲儿,仿佛他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
有一次,一个关键场景需要营造雨夜的氛围,洒水车出了点小毛病,水压不稳。顾远只是看了一眼,就直接走到机器旁,跟负责的师傅简单交流了几句,指了指某个部件。没过几分钟,水压居然就稳定了。
那老师傅看顾远的眼神,都像在看什么怪物。
“这小子……真是第一次当导演?”吴思源忍不住又一次在心里嘀咕。
“远哥,这边群众演员准备好了。”
说话的是李晓红。
这几天,她除了做场记,记录拍摄细节,还被顾远“委派”了一个新任务——指导群众演员。
说是指导,其实就是顾远先跟她讲清楚要求,比如某个场景需要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的走位,然后由她去跟那些临时找来的“茄哩啡”沟通。
李晓红没什么表演天赋,普通话也带着山东口音,但她学得很努力,香江话说的也越来越好。顾远教她的东西,她都一字一句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回去还要琢磨。
顾远看着李晓红略显笨拙地指挥着一群临演走位,嘴角微微翘了翘。
这丫头,天赋确实一般,但胜在踏实肯干。
拍摄的进度,快得惊人。
仅仅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顾远和吴思源联手,居然就把《英雄本色》的主体戏份,基本拍完了!
这个速度,别说吴思源,就连邹闻怀和何贯昌得到消息时,都吓了一跳。要知道,按照嘉禾内部的评估,这部戏的制作周期,起码也要两个半月到三个月。
这其中,顾远那种近乎“强迫症”的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似乎完全没有“素材”和“成片”的概念区分。别人拍电影,可能会拍很多备选镜头,留到后期剪辑时再慢慢挑选、打磨。但顾远不是。
他在现场指导时,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调度,似乎都已经提前在脑海里完成了最终剪辑。他允许演员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但每一种发挥之后,他一定会要求演员严格按照他的精确指示,再来一遍。
“这一遍,是保底的。”他总是这么说。
结果就是,每天拍摄结束后,当天拍完的素材,顾远晚上回去自己就能快速过一遍,第二天就能给出明确的剪辑点意见。吴思源一开始还觉得这样太冒险,万一效果不好怎么办?
直到他看了顾远让剪辑师初步拼凑出来的几个片段。
迪龙饰演的宋子豪,在得知弟弟阿杰(张家荣饰)成为警察后的挣扎与痛苦;周仁发饰演的小马哥,在枫林阁瘸着腿为兄弟复仇的嚣张与悲情;张家荣饰演的阿杰,从阳光少年到偏执警察的转变……
几个片段,节奏凌厉,情绪饱满,画面之间的切换流畅得不像话,几乎可以直接当作成片来看了!
“这……”吴思源看着那些片段,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邹先生愿意给这个年轻人那么高的自由度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新人导演,这分明就是一个对电影语言掌控到了极致的……怪物!
迪龙、周仁发、张家荣三位主演,在看到这些片段时,同样震惊。
他们拍了那么多戏,从没见过哪个导演能把现场拍摄和后期剪辑结合得如此紧密,效率高到这种程度。尤其是周仁发,想到自己刚来时还抱着“捞一笔”的心态,脸上不由得有些发烧。
现在,他对顾远的轻视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对专业能力的敬佩。
这一个月里,片场的气氛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迪龙、周润发、张家荣这三位,论年纪、论资历都远超顾远的主演,私下里居然开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呼顾远为——“远哥”。
“远哥,今天收工早,一起去喝一杯?”周仁发拍完最后一条,走过来搂着顾远的肩膀,笑嘻嘻地问。他性格最是开朗外向。
“不了,晚上还有点事。”顾远摇摇头,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远哥就是勤奋,”张家荣也走了过来,他气质相对忧郁些,但看向顾远的眼神里,同样带着欣赏,“不像我们,拍完戏就想着玩。”
迪龙大哥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对顾远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性格沉稳,但心里对顾远的认可,一点不比另外两人少。
这一个月,他们不仅见识了顾远的导演才华,更被《英雄本色》这个剧本本身深深吸引。他们能感觉到,这部电影拍出来,很可能会成为一部改变他们演艺生涯的作品。尤其是周仁发和迪龙,一个背着“票房毒药”,一个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对这次机会格外珍惜。
“对了,远哥,”张家荣忽然想起什么,“听说阿友那张单曲,卖疯了?”
“还行吧,”顾远随口应道,“豹哥昨天打电话说,好像卖到十八万张了。”
“十八万张?!”周润发眼睛瞪得溜圆,“哇!那不是快到四白金了?远哥你真是点石成金啊!”
香江乐坛,十万张销量为双白金,二十万张为四白金。一张专辑能卖到接近四白金,这绝对是现象级的成绩了。
“运气好而已。”顾远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远哥你太谦虚了,”张家荣笑了笑,“对了,一直说要去你家拜访一下,老说忙,我看就今天吧?我们三个,去你那蹭顿饭怎么样?”
“我那地方小,怕招待不周。”顾远略微迟疑了一下。
“哎呀,自家兄弟,客气什么!”周仁发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我们开车,跟你走!”
顾远拗不过他们,只好点了点头。
半小时后,当迪龙、发哥、张家荣跟着顾远,走进那间位于深水埗旧唐楼,面积只有四十平米左右的出租屋时,三个人都愣住了。
“远哥,你就住这儿?”周仁发环顾四周,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以顾远现在展现出的才华,以及他和嘉禾签下的那份优厚合同(其实还没拿到钱,帮李晓红解决户口也花了不少钱),怎么也不该住在这种地方吧?就算电影还没上映,光凭《遥远的他》这首歌赚的钱,也足够他租个好点的公寓了。
“暂时住这儿挺好,方便。”顾远不以为意,招呼他们坐下,“晓红,帮忙倒几杯水。”
“哎,来了!”李晓红端着水杯从狭小的厨房里出来,看到三位大明星挤在自家客厅里,脸上还有些拘谨。
张家荣的目光落在了书桌上。那里除了几本书,还摊开着一些稿纸,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线条。
他本身就是歌手出身,音乐素养极高,一眼就认出,那是——乐谱!
“远哥,这是……”张家荣好奇地走过去,拿起一张稿纸。
上面的旋律线条流畅而有力,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怆和……燃情?
“这是你写的?”张家荣抬头看向顾远,眼神里充满了惊讶。他知道顾远写了《遥远的他》,但那首歌是情歌,和眼前这份乐谱的风格截然不同。
“嗯,给《英雄本色》写的配乐和主题曲。”顾远点点头,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给电影写的?!”张家荣更加震惊了。他仔细看着乐谱,越看越心惊。这份乐谱的编排、和弦运用,都相当专业,而且旋律和电影的气质完美契合!他甚至能想象出,当小马哥叼着牙签,用钞票点烟时,配上这段音乐,会是何等经典的画面!
“远哥,你……你还会写配乐?”周仁发也凑了过来。
“懂一点。”顾远依旧淡然。
张家荣却不这么认为。他放下乐谱,认真地看着顾远:“远哥,你的音乐才华,绝对不止‘懂一点’这么简单。《遥远的他》我就很喜欢,这首配乐更是……大气磅礴。说实话,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发唱片?”
顾远笑了笑:“我唱歌不行,写写歌还凑合。”
张家荣和他聊起了音乐,从香江乐坛的现状,聊到个人的音乐理念。顾远发现,张家荣对音乐确实有很深的理解和追求,只是他现在签约的唱片公司给他的定位,似乎和他本身的特质有些偏差。
“家荣哥,你现在签在哪家公司?”顾远问道。
“丽迪。”
“嗯,”顾远沉吟了一下,“丽迪实力很强,但风格可能……跟你现在想走的路子不太一样。我听说华星唱片的陈太最近在到处挖人,您恩师黎小田也在那边,他们现在势头很猛,也许你可以考虑去那边聊聊?”
他记得,历史上张家荣正是在加盟华星,遇到黎小田和陈淑芬之后,才真正开启了他的巨星之路。
“华星?”张家荣若有所思。
“你的才华毋庸置疑,”顾远继续说道,“不过,现在这种过于前卫和反叛的风格,市场接受度可能还需要时间。如果想更快地打开局面,或许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在保留你个人特质的前提下,更贴近大众一些。”
这番话,点到即止,却让张家荣心头一震。他感觉顾远好像看穿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我……会认真考虑的。谢谢你。”张家荣诚恳地说道。
这时,李晓红已经手脚麻利地准备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四菜一汤,虽然都是家常菜,但色香味俱全。
五个人,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围着一张小小的折叠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
他们聊着电影,聊着音乐,聊着未来的憧憬。
迪龙大哥话不多,但脸上一直带着温和的笑意。阿发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家荣则和顾远不时交流几句对艺术的看法。李晓红安静地坐在一旁,给大家添饭夹菜,眼神里充满了满足和……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的崇拜。
这一晚,狭小的出租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