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笑了笑,并非担心北平的条件艰苦,而是离开应天意味着远离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以后相隔千里,只能靠书信传递思念了。
“王爷快回来了,趁这段空闲,咱们该置办的都置办好,到了北平有些东西怕是不好找。
你去瞧瞧,那摊子上摆的是什么货。\"
“是,王妃。\"
小丫鬟应声下车,走到李伟的摊位前。
“这是什么玩意儿?”
李伟一眼便看出这辆马车的主人定是非富即贵之人,忙上前介绍道:“姑娘,这是我做的香皂,洗手、沐浴、洗衣都能用,和皂角一样方便,但我的香皂不仅能去污,还能杀菌、护养肌肤,用完后还会留下持久的清香……”
他滔滔不绝地解说起来。
“你说话倒是很中听。\"
小丫鬟先夸了一句,接着好奇地拿起一块香皂端详。
香皂装在一个精致的小木盒里,散发出一股淡雅的花香。
然而,当她看到标价时,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你这东西为何这么贵?”
“不贵不贵,物有所值嘛。
您看,这里有花香的,也有薄荷香、茶香的……”
李伟边说边指向旁边的水盆,“要不要试试?洗洗手就知道了。\"
小丫鬟放下手中的香皂,走到李伟准备的水盆旁,按照他的指示先把手弄湿,再拿起旁边放置的试用品揉搓,很快手心泛起泡沫,随后冲洗干净。
用毛巾擦干后,她立刻感受到手上的清凉与舒爽,凑近一闻,果真有一丝香气萦绕。
“东西确实不错,不过价格还是高了些。
一块要两百八十八文,两块五百文。\"
李伟将原价三百文略作下调,这也是现代商家惯用的策略——能卖九十九绝不卖一百。
徐妙云瞄了瞄小丫鬟的手,距离近了,也能闻到那若有若无的香味,而她的手也的确显得更洁净、更白嫩。
“东西是好东西,但不必买太多,就买两块吧。\"
“遵命,王妃!”
小丫鬟点头应允,返回马车取钱后,来到李伟摊前迅速付款,取了两块香皂离去。
李伟接过五百文钱,内心稍感宽慰,总算有了开门红。
只要有人愿意购买,少赚一点也无妨,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有收益的。
他原本就没打算大量销售。
小丫鬟购完物品后随马车离去,这一天里,李伟仅售出了两块香皂。
但他并未焦虑,因为许多路过的人虽未购买,却详细了解了产品并尝试使用,他相信明日销量定会增加。
徐妙云带着侍女购置了不少商品,返回徐府。
因朱棣不在京城,她常居娘家而非王府。
劳累一天回到家中,她首先想的是沐浴更衣,正好可以试试新买的香皂。
徐妙云现年不过十丞相岁,放在现代不过是个小女孩罢了,但古代女子早婚,她十四岁时已与朱棣完婚,至今已五年。
别看她年纪轻轻,已是四名孩子的母亲,尽管年华尚浅,却透着成熟风韵。
侍女备好热水后,徐妙云在侍女帮助下脱去衣物开始沐浴。
随手拿起香皂涂抹于湿滑的肌肤,立刻产生白色泡沫……
(以下内容省略,作者对此不了解。
)
沐浴结束,徐妙云换上整洁的新装,顿觉浑身舒爽,仿佛洗净所有尘埃,肌肤前所未有的洁净。
且刚洗过的皮肤更加细腻柔滑,全身散发出持久的花香气息,远胜用花瓣沐浴的效果。
“此物甚佳,明日让人多购几块。\"
徐妙云目光明亮,满意地低声说道。
即便这香皂价格昂贵,但作为魏国公之女、燕王妃,她并不缺这点钱。
多买些不仅能自用,还可馈赠亲友,尤其是家中女眷。
------------
乾清宫内,一名亲军侍卫毕恭毕敬地呈上记录李伟当日行踪的纸条,朱元璋展开查看一遍。
纸条上详细记载了李伟出门的时间、所做之事,甚至在家制作香皂的过程也有所描述。
“哼,这小子不务正业!若再过几天燧发枪还未造出,看我如何惩治他!”
朱元璋面色阴沉地说道。
他前两天得知李伟在家研究香皂时颇为不满,之前李伟也曾提起此事,但他未曾重视,哪知这小子竟真的动手做了。
不过他对这样的东西确实瞧不上眼,不过是一种好用点的肥皂而已,这种东西宋朝就有了,算不上稀奇。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武器和能够取代畜力的车辆。
他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侍卫继续暗中监视,随后就把这件事搁置一旁。
第二天,李伟依旧前往兵仗局。
经过多次试验,方建宝和工匠们偶然间制出了一批合格的弹簧钢。
将其装在燧发枪上后,虽然无法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但失败的情况已大大减少。
李伟终于舒了一口气,觉得这个东西勉强可以交差了,于是让方建宝制作了一批样品,打算给皇帝展示。
安排完这些事情后,向朱元璋汇报了一下,李伟又带着新做的香皂来到集市。
经过几次实践,他已经变得非常熟练,速度也快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有些环节可以提前让小青准备,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
再次来到集市,李伟按原样摆好摊位。
创业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租个铺面了。
今日的生意明显好转,之前询问过的人中今天有不少人都试着购买了一些。
由于李伟定价每两块五百文较为划算,大多数人都是成双购买的。
如今民间交易主要依靠宝钞,因为宝钞不易保存,如果不尽快使用,万一积压损失就大了。
目前宝钞尚未出现大幅贬值,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像后人想象的那样胡乱发行。
主要是因为北元逃走时带走了大量金银财宝,现在的明朝金银匮乏,铜也很少。
至于宝钞贬值的初期原因,并非是因为印量过多,而是因为质量太差不易保存,百姓们宁愿折价也要将旧宝钞花掉。
最终导致政府征税时也开始挑剔宝钞,从而引发贬值。
至于后世所说的滥发问题,说实话,后世又有什么资格批评古人呢?如果论滥印滥发,古人比后世人克制得多!至少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徐达战败后还懂得休养生息几年才再次北伐,也没有大规模印钞。
什么货币背后是信用,全是胡说八道,货币的本质就是强权,就像美国先是从黄金脱钩,接着无限量化宽松,哪里还有什么信用?美元背后完全是霸权!
嘱咐小青招呼顾客,李伟在一旁清点宝钞,心里喜滋滋的,不管以后这些东西会不会贬值,至少现在是实打实的钱!
“把这些全部包起来,我都买了!”
忽然,一阵清脆的嗓音传来,李伟抬眼望去,正是昨日那名小丫鬟!
这是一笔大买卖啊!
李伟正欲应承下来,身旁众人却不乐意了。
“凭什么全归你?我先到的,货郎,先给我两块!”
“我也先到的!”
见这些人争执不休,小丫鬟不悦地皱眉说道:“闪开闪开,我是燕王府的丫鬟,你们竟敢跟我争抢?”
此言一出,四周立时静了下来。
在这应天府中,除了皇帝与太子,便是王爷地位最高了,他们虽是豪族之仆,有些更是权贵下属,却不敢与亲王相较。
眼见众人噤声,小丫鬟得意地扫视了一圈,又转向李伟道:“快给我打包,要多少钱?”
李伟稍作迟疑,实话说,他并不欣赏这种倚强凌弱的行为。
“这样如何,这几位先来的我先卖给他们,剩余的都给你,你觉得怎样?”
小丫头微皱眉头,略显不满,但徐妙云对下人管教甚严,她之前不过是被激怒才借燕王之势压人,若继续纠缠不休,被王妃知晓可就糟了。
“罢了,那先给他们几块好了。\"
实际上剩余的数量还不少,有三十多块,分出去一些也足够用了。
那几位先到之人见李伟如此公平,对他好感倍增,高高兴兴地掏钱买了几块肥皂。
剩下的肥皂李伟按约定让小青全部打包交给小丫鬟,除去零头共七贯钱,小丫鬟连眼皮都没抬便付清了,李伟特意给了她一个篮子方便携带。
小丫鬟走后,随后赶来的其他人发现摊位上竟然这么早就空了,不由感到惊讶。
她们早已告知主家今日前来购买,却未买到,回去岂不是要遭责备?
“货郎,你的肥皂都卖完啦?”
有名大户人家的丫鬟问道。
“是啊,今天来了个大客户把剩下的全包了,想买的话明天再来吧。\"
李伟解释一番,并承诺明日仍在此处。
这名丫鬟皱眉思索,无奈只好答应,同时询问李伟明日何时摆摊,李伟大致说了时间,丫鬟这才离开。
接下来,李伟与小青收起摊位,向后来者说明情况,整理完毕后,李伟思虑片刻,并未立即离去,而是稍作等待,直至再无他人前来,才与小青一同回家。
一天下来,五十余块香皂悉数售罄,总收益超过十一贯,成本不过九牛一毛,刨去开销后净赚十贯有余!
一天十贯,十天便是百贯,他如今虽为正五品官,但俸禄与纸币相加,一年也不过近两百贯,这还是朱元璋杀了胡惟庸之后略有增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