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四合院:不认圣父舅舅,我躺赢成首富 > 第21章  有细微下沉的趋势

第21章  有细微下沉的趋势

ͶƼƱ һ½Ŀ¼һ ǩ
    \"没错。

    我们现在就出发,大约九点钟左右到,钓到下午五点再返回,晚上七点不到就能回家。”

    李建国听完后知道三大爷对此次行程做了充分安排,那就什么都不说,专心骑行便是。

    前世的他同样是一位钓鱼发烧友,每个周末都会去附近的水库挑战一番。

    他技术过硬,从不会空手而归。

    至于三大爷,水平也不容小觑。

    他也是个经验丰富的垂钓者,每周固定抽出一天进行垂钓活动,偶尔也收获颇丰。

    钓到的大鱼卖掉换钱作为家用补贴,小鱼则留下自己食用。

    凭借着这项爱好,他家中经常会有荤腥供应。

    并且每月还能从中获利数块钱,算是额外收入来源。

    三大爷的这门技艺,让院子里的邻居们十分佩服,也成为他经常夸耀的一项才能。

    毕竟是教语文的,三大爷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李建国炫耀自己的过往成绩。

    一会儿说曾经和街道上十几个人比赛钓鱼得了第一名,一会儿又说自己钓过一条将近二十斤重的大草鱼。

    李建国扫了一眼他手中自制的竹竿和尼龙线:用这玩意儿能钓起那么大的鱼?这也太能吹了!就他那破家伙,别说二十斤重的草鱼,就是个几斤重的,估计鱼竿和鱼线都撑不住。

    真让人感叹,这吹牛居然也不打草稿。

    且看三大爷那单薄的身板、简陋的渔具,要说钓上这么大鱼简直是天方夜谭,倒更像是会被拉下水淹死的节奏。

    前世的时候,李建国曾钓起过一头十多斤重的草鱼,直接把自己给拖进了水库里。

    要不是当时周围有人,加上坑边的水不深,可能早就交代在那儿了。

    聊着笑着,他们很快就到了河边。

    确实出人意料,周末来钓鱼的人还真不少。

    刚九点钟,河边就已经有许多人在垂钓,路边还停了好几辆车。

    估计那些没骑自行车、离得远的人还在路上走着,过会儿应该还会增加不少人。

    两人来到河边,李建国先把车停下,沿着河边走了一段,仔细观察河水的流动情况。

    看了一会儿,他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钓位,旁边还有几棵树,正好可以遮住阳光,提供一个凉爽的地方。

    李建国心里大喜,忙转身喊着三大爷,推着自行车朝刚才选好的钓位走去。

    不想三大爷急忙拦住他,觉得那边的钓位不好,希望李建国能去他挑选的地方。

    李建国笑笑,对三大爷说道:

    “三大爷,我觉得这个位置很不错。

    要是您认为不合适的话,那就分开钓吧。”

    这话一出,把三大爷气得直跺脚。

    可再一想,两人约好一起来的,还是不好分开。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跟着过去了。

    等李建国来到钓位,挑了一块相对平整的地儿坐下,把小马扎放下以后,便开始组装自己的鱼竿。

    旁边的三大爷还想继续劝他换个位置。

    可这一来一去的啰嗦早已让李建国不耐烦了,终于忍不住说道:

    “如果您觉得这地方不好,那就去您相中的位置钓吧,我这儿挺不错的。”

    眼看李建国动了气,三大爷也就没再多说换位置的事,就在不到两米远的地方坐下来整理自己的渔具。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对他说话,他是断然不会陪着一起钓鱼的,不过对李建国倒是有些例外。

    三大爷心里想着:在这里先钓一上午试试,要是实在没口,到时候再换地方吧。

    反正就当是为了加深和李建国之间的感情了。

    一切准备妥当后,李建国将事先搭配好的钓组安装完毕,挂上饵料之后,稳稳地把鱼竿抛向了自己先前选定的位置。

    选择好钓点之后,他不断微调浮漂位置来确定水深。

    最后确认无误,李建国从一大妈给的手提包中拿出一个饭盒。

    饭盒里装满了用来做窝料的玉米渣子。

    这个年代粮食金贵,来钓鱼的人都想着靠钓鱼贴补一下家用,没人舍得拿粮食来做窝料。

    而李建国这次带来的玉米渣子可是泡了一整夜的卤汁,是他特意用昨天卤猪头肉剩下的汤浸泡而成的。

    三大爷站在一旁,眼瞅着李建国从饭盒里倒出玉米碴子时,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建国啊,你该不会想用这一盒子玉米碴子去诱鱼吧?”

    “没错呀,有问题吗?”

    李建国淡然回应。

    三大爷连连摆手:“你小子真是不懂得珍惜粮食!这么多玉米碴子,够咱们家吃上两顿饭呢!”

    李建国朝他笑了笑:“三大爷,您就不知道啦。

    要想让鱼上钩,总得拿点东西换不是?钓鱼不撒饵,钓不了几条;要是想多钓些,就必须下重饵。

    这可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哦!”

    “瞎扯,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三大爷不信邪。

    “今儿个不是头回听嘛!您就瞧好吧,看我咋把鱼钓上来。”

    话音未落,李建国便挖了些岸边的泥巴,裹住玉米碴子,随手扔进了水里。

    三大爷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玉米碴子没入水中,心疼得喘不过气来。

    准备停当后,李建国在鱼钩上挂了一整条鲜活的蚯蚓,随意甩竿投入预定水域。

    这年代的鱼竿都是手工自制的竹竿,李建国手中那根就是一大爷早先特制的——选的是密节毛竹,经火烤矫正再吊起风干才成器。

    竿质甚为坚固,六七斤重的大鲤鱼都无惧。

    在这个时候,这根鱼竿算是颇为出色的存在,唯一点小缺陷就是略重,手感不够理想。

    但眼下时间紧张,只能先将就用了。

    回头一定请一大爷帮忙找人做个体面的竿架。

    约莫十分钟后,漂浮在水面上的人工浮漂开始颤动起来,有细微下沉的趋势。

    李建国并未急着收线。

    “懂门道的都晓得,这种小动静说明窝里已有鱼儿光临,只因数量不多,是它们咬钩上的活蚯蚓所致。”

    又过数分钟,浮漂渐趋于静,猛然间,浮漂陡地下沉,完全没入水中。

    李建国见状明白鱼已上钩。

    他轻抖腕力,鱼竿立刻感受到沉甸甸的力量反馈。

    显然这条鱼块头不小。

    凭借对水中力量判断的经验,李建国稳准狠提竿,将那鱼硬生生拖出水面。

    是一尾足有六斤重的大鲫鱼!李建国欣喜若狂,举竿跃起,将鱼甩入桶中。

    首开记录!好彩头啊!今天注定满载而归。

    三大爷目睹这一切仅仅二十多分钟就发生在他眼前,惊愕万分:难道要捕到鱼真的就得拿粮食交换?

    看着满意的李建国给铁皮桶装满水,把鱼放进去,再次下钩。

    不久后,接连又有两条鱼中招,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鱼仅重一斤左右。

    李建国毫无慌乱,深信河水深处定有更大的家伙,悠然等待。

    随着第三条鱼顺利入袋,三大爷张口结舌地望着这一切。

    不得不承认,李建国所言非虚。

    刚才不过洒下半斤玉米碴子而已,如今却收获三条鱼。

    这不是一本万利么?仅需半斤玉米渣子,只要能捞起一条二斤重的鱼就够本。

    思及此,三大爷忍不住开口:“建国啊,能不能借给你三大爷点玉米碴子,让我也试上一回?”

    正要答应,忽闻浮漂猛地沉下水。

    显然这次是个大物。

    李建国手上的动作流畅且迅速,一用力就想将鱼扯上来,可水面上的鱼竿却弯曲得更加厉害了,鱼并未被拉出水面,反而好像有着要把他拖入水中的趋势。

    眼见此景,李建国眼神一亮,暗道这次碰到个大家伙!随即大喊了一声给自己加油打气。

    周围的钓鱼人听到动静,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李建国这边。

    “厉害啊!鱼竿都弯成这样,肯定是个庞然大物。”

    “我看下面这条鱼最少也有四五斤吧!”

    旁边经验丰富的三大爷也被这一幕惊动,急忙扶正自己的眼镜,凑过来看情况。

    此刻的李建国已无暇搭理旁人的议论。

    心里明白这是一次收获大鱼的机会,然而他也担忧自己的鱼竿或者鱼线可能撑不住这条大鱼的力量,万一让它逃掉了可就糟了。

    李建国并未急着直接猛拉将鱼拽上岸,那样容易让鱼脱钩而跑掉。

    他冷静下来,打算慢慢消耗大鱼的体力,等它力气耗尽时再将其拉回岸边。

    经过十来分钟的较量,李建国终于成功将这条大鱼钓上了岸。

    定睛一看,竟是一条将近六斤重的鲤鱼,李建国满脸得意地取下鱼后,放进自己的铁皮桶里保存好。

    当三大爷看到那条鲤鱼被成功钓上岸时,不禁饶有兴致地在周围打转看稀奇。

    看到三大爷的样子,李建国觉得有趣,忍不住调侃道:

    “三大爷,您这么盯着看,不就是条六斤的鲤鱼嘛,算不了什么呀。

    您不是还曾钓起过二十斤重的草鱼吗?相比您的战绩,我的这点成绩简直没法比呢。”

    三大爷听到李建国如此一说,顿时脸红耳赤。

    之前误以为李建国是个初学者,就在他面前夸耀了一番,不曾想对方竟也是高手。

ͶƼƱ һ½Ŀ¼һ ǩ